西夏紀事本末卷首下
關燈
小
中
大
近,所修城寨地土,并側近蕃部,元屬環州,兼本是環慶路擘畫修建。
兼細腰城東北闆井川是西賊來路,在細腰城、定邊寨之閑,系屬環州地分,緩急若有奔沖,即須定邊砦與細腰城互相救援,就環州節制甚順。
奏乞朝廷撥屬環州。
萬安寨在延州西北,往保安軍路。
中路舊無城砦。
公差周美、郭慶、揚麟部領延州、膚施兩縣人戶、井廂軍修築,計度到六萬一千六百五十七工,并修築敵樓、戰棚。
豐林縣地在延州東二十五裡,就崖為城。
青化鎮在延州東六十裡。
公差陳永圖部領臨真、豐林兩縣人戶修築,計二萬六千五百五十二工。
甘泉縣城在延州南八十裡,公差任世京部坊州、丹州人夫修築,計六萬五千三百四十五工。
承平砦在延州東北二百裡,在青澗城西八十裡,把截得承平川大路。
寨北大裡河約六十裡。
自來蕃族在大裡河北居住,公嘗請複修此砦,以遏蕃賊不使過河雲。
初修之時,則部署司那兵馬大為之備,畢工之後,隻銷得二十人駐劄。
南安寨在延州東北二百七十裡,在青澗城正北七十裡,北至綏州四十裡,去無定河二十裡。
公嘗欲修之,以其去水泉稍遠。
朱吉、種世衡欲于青澗城北四十裡商館鋪南安寨中路創修。
一山寨。
栲栳砦在延州北十裡,嘗為賊所破。
公相度舊砦南五裡地名龍平口,興置一寨,把截安遠、塞門、龍口川賊馬來路。
胡家川寨在延州。
初,胡繼谔乞修子城,公差殿直揚麟興工。
麟州申稱:計七萬四千工,恐難了當。
公遂差推官何涉與胡繼谔相度,于胡家川莊北面書按山上修築作一砦,計三萬三千餘工。
下面川口是德靖砦、保安軍來路,地勢委是要害,隻差本族熟戶人工,官給口食,并差廂軍三百人往彼助工。
三關城在延州,公牒招讨那撥諸州差到兵士五千人興修。
義蓮鋪在延州。
康定三年四月,公差使臣趕殺西賊,抵此,奪得人馬、駱??、牛騾。
牢山驿。
新店驿在麟州至延州一百六十裡閑,嘗因朝臣上言減廢。
公嘗與明鎬至此,軍馬疲乏,無支請草料去處。
公言鄜延路最是屯兵去處,日有軍馬及使命過往。
遂牒延州修補。
二驿每有過往使命軍馬,或遇晴明,直到中路甘泉縣,即支給一日口糧等物。
若遇雨雪及山河水漲,即于新店牢山止宿。
葫蘆泉在環州定邊砦,與鎮戎軍乾興寨相望八十裡之閑,為義渠、朝那二郡之阻。
其南有明珠、滅臧之族,公嘗言:能進兵據葫蘆泉為城壘,北斷賊路,則二族自安,宜無異志。
後竟于此地築城,招服明珠、滅臧二族。
永洛城在朝那之西,秦庭之東。
公嘗奏言:策應軍馬,由儀、渭二州十程始到,如能進修永洛城,斷西賊入秦庭之路,其利甚大,非徒通諸路之勢,因以張三軍之威者也。
陜西五路之圖 西夏地形圖 曆代疆理節略 馬端臨地理通志,震澤沈華植增輯本。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李繼捧來朝,得州四、縣八。
夏、銀、宥、綏。
雍熙元年,複以四州授繼捧,自後不領于職方。
至道三年,分天下為十五路,五,曰陜西路,府三,州二十五,軍四、監三。
太平興國二年,分陜西轉運為陜西、河北、陜西、河南兩路,又有陜府西北路,後并焉。
鹹平五年,靈州、清遠軍皆陷。
熙甯始務辟國,未及改元,種谔先取綏州,韓绛繼取銀州,王韶取熙河,章惇取懿洽,謝景溫取徽城,熊本取南平,郭逵取廣源。
最後李憲取蘭州,沈括取葭蘆、米脂、浮圖、安疆等寨。
雖嘗以河東邊界七百裡地乞遼人,而當時王安石議曰:吾将欲之,甯姑予之。
逮元祐更張,舉葭蘆等四寨給賜夏人,而分畫久弗能定。
紹聖遂罷分畫,督諸路各乘勢攻讨進築。
自三年秋八月訖元符二年冬,凡陜西、河東建州一、軍二,關三州安西軍、晉甯、綏德關、龍平、會甯、金地、安西、平夏、威戎、興平、定邊、威羌以及金湯、白豹、會川等處也。
城九,寨二十八,平羌平戎、殄羌、暖泉、米脂、克戎、安疆、橫山、綏遠、甯羌、靈平、高平。
與夫
兼細腰城東北闆井川是西賊來路,在細腰城、定邊寨之閑,系屬環州地分,緩急若有奔沖,即須定邊砦與細腰城互相救援,就環州節制甚順。
奏乞朝廷撥屬環州。
萬安寨在延州西北,往保安軍路。
中路舊無城砦。
公差周美、郭慶、揚麟部領延州、膚施兩縣人戶、井廂軍修築,計度到六萬一千六百五十七工,并修築敵樓、戰棚。
豐林縣地在延州東二十五裡,就崖為城。
青化鎮在延州東六十裡。
公差陳永圖部領臨真、豐林兩縣人戶修築,計二萬六千五百五十二工。
甘泉縣城在延州南八十裡,公差任世京部坊州、丹州人夫修築,計六萬五千三百四十五工。
承平砦在延州東北二百裡,在青澗城西八十裡,把截得承平川大路。
寨北大裡河約六十裡。
自來蕃族在大裡河北居住,公嘗請複修此砦,以遏蕃賊不使過河雲。
初修之時,則部署司那兵馬大為之備,畢工之後,隻銷得二十人駐劄。
南安寨在延州東北二百七十裡,在青澗城正北七十裡,北至綏州四十裡,去無定河二十裡。
公嘗欲修之,以其去水泉稍遠。
朱吉、種世衡欲于青澗城北四十裡商館鋪南安寨中路創修。
一山寨。
栲栳砦在延州北十裡,嘗為賊所破。
公相度舊砦南五裡地名龍平口,興置一寨,把截安遠、塞門、龍口川賊馬來路。
胡家川寨在延州。
初,胡繼谔乞修子城,公差殿直揚麟興工。
麟州申稱:計七萬四千工,恐難了當。
公遂差推官何涉與胡繼谔相度,于胡家川莊北面書按山上修築作一砦,計三萬三千餘工。
下面川口是德靖砦、保安軍來路,地勢委是要害,隻差本族熟戶人工,官給口食,并差廂軍三百人往彼助工。
三關城在延州,公牒招讨那撥諸州差到兵士五千人興修。
義蓮鋪在延州。
康定三年四月,公差使臣趕殺西賊,抵此,奪得人馬、駱??、牛騾。
牢山驿。
新店驿在麟州至延州一百六十裡閑,嘗因朝臣上言減廢。
公嘗與明鎬至此,軍馬疲乏,無支請草料去處。
公言鄜延路最是屯兵去處,日有軍馬及使命過往。
遂牒延州修補。
二驿每有過往使命軍馬,或遇晴明,直到中路甘泉縣,即支給一日口糧等物。
若遇雨雪及山河水漲,即于新店牢山止宿。
葫蘆泉在環州定邊砦,與鎮戎軍乾興寨相望八十裡之閑,為義渠、朝那二郡之阻。
其南有明珠、滅臧之族,公嘗言:能進兵據葫蘆泉為城壘,北斷賊路,則二族自安,宜無異志。
後竟于此地築城,招服明珠、滅臧二族。
永洛城在朝那之西,秦庭之東。
公嘗奏言:策應軍馬,由儀、渭二州十程始到,如能進修永洛城,斷西賊入秦庭之路,其利甚大,非徒通諸路之勢,因以張三軍之威者也。
陜西五路之圖 西夏地形圖 曆代疆理節略 馬端臨地理通志,震澤沈華植增輯本。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李繼捧來朝,得州四、縣八。
夏、銀、宥、綏。
雍熙元年,複以四州授繼捧,自後不領于職方。
至道三年,分天下為十五路,五,曰陜西路,府三,州二十五,軍四、監三。
太平興國二年,分陜西轉運為陜西、河北、陜西、河南兩路,又有陜府西北路,後并焉。
鹹平五年,靈州、清遠軍皆陷。
熙甯始務辟國,未及改元,種谔先取綏州,韓绛繼取銀州,王韶取熙河,章惇取懿洽,謝景溫取徽城,熊本取南平,郭逵取廣源。
最後李憲取蘭州,沈括取葭蘆、米脂、浮圖、安疆等寨。
雖嘗以河東邊界七百裡地乞遼人,而當時王安石議曰:吾将欲之,甯姑予之。
逮元祐更張,舉葭蘆等四寨給賜夏人,而分畫久弗能定。
紹聖遂罷分畫,督諸路各乘勢攻讨進築。
自三年秋八月訖元符二年冬,凡陜西、河東建州一、軍二,關三州安西軍、晉甯、綏德關、龍平、會甯、金地、安西、平夏、威戎、興平、定邊、威羌以及金湯、白豹、會川等處也。
城九,寨二十八,平羌平戎、殄羌、暖泉、米脂、克戎、安疆、橫山、綏遠、甯羌、靈平、高平。
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