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紀事本末卷首下
關燈
小
中
大
西夏堡寨
見範文正公集并地圖
蓮花堡在鎮戎軍西南,與德勝堡相連。
又定川砦、諸葛亮城,皆在鎮戎界,嘗有蕃賊至此,公遣張建侯往救應。
長武寨在泾州西,賊寇邊,公與都監張肇部領軍馬離邠州,取長武路往泾州策應。
後又聞賊分軍回奔保安軍上面。
公又差巡檢宋良、蕃部巡檢趙明部領蕃漢軍馬,往長武把隘。
萬安鎮去保安軍八十裡。
初,延州有一将軍馬在保安軍駐劄,費用糧草,供應不辦。
公乞将保安軍所駐軍馬抽退于萬安鎮就食糧草,卻将萬安鎮一将軍馬抽退。
延州亦隻八十裡。
馬鋪寨通近後橋、白豹寨。
每有賊馬出來,公修此砦時,兵馬不多,隻是據河西山坡,特重下砦,不與追逐。
其砦城十日内,泥築井泥飾了當 木波寨在環州,正當賊夾大川路,惟賴諸寨蕃部熟戶同共防托。
公恐熟戶二心,未可倚仗,遂保舉種世衡知環州,以牢籠蕃部。
定邊砦在環州,公嘗令劉贻孫至此,相度葫蘆泉一帶立寨,接連鎮戎軍去處。
明珠、滅臧二族,在環州之西,鎮戎之東,二族之北有葫蘆泉。
公并兵于其地修起城砦,招撫二族。
華池、鳳川、平戎三寨,皆在慶州東。
平戎去延州德靜砦七十裡,華池去德靜一百一十裡,鳳川去德靜一百二十裡。
公指揮慶州并諸寨并擁住入中白米,卻告示客旅,并令于東路延州接界平戎鎮添價入中白米。
慶州路有美泥、虐泥、大拔城等處小砦,公隻差兵士百十人防托。
如賊馬大段入寇,便令歸側近大城寨内一處防守,所貴不緻。
枉陷軍民,人心稍安。
薄家莊在岢岚軍、火山軍之閑,公以火山軍城中無水,兼地窄狹難守,奏乞于中路薄家莊擇地共修城砦。
東關城在岢岚軍水砦外,公以岢岚城小,将東關城築作大城。
檢計到土工五十二萬七千九百四十五工。
神堂堡、銀城寨在麟州南五十裡,公令經略司相度興修,令人戶耕種住坐。
續修神樹寨并堡子。
府州于鞋斜谷、端正平等要害處,置大寨兩坐,又置堡子三坐。
筚篥城在秦州,田況嘗請修築,公乞依田況所奏,早賜指揮。
佛空平、明珠等族所居,公嘗令蔣偕燒蕩其地族帳。
金明城在延州,公奏議:近重修金明城,且托得北面,又東北廢卻承平、南安、長&白草等寨後,東西四百裡,更無藩籬,可以禦寇,候金明城了,方修寬州以禦東北。
鳳川寨在慶州東,城被山坡直下臨注,或有西賊圍閉,矢石入城,禦捍不下。
公牒李丕諒、宋良同往鳳川相度得本寨東烽火台山上四面牢固,及山腳下有好水泉,可以置砦,令弓箭手、兵士等寅夜興工,山上隻築女牆,四面削崖,近下低處築城,圍入水泉。
續又牒本州通判範祥相度,令新修砦城分擘街巷,修蓋軍營、倉房、草場、廨署及城上皆安置敵樓。
唐龍鎮與契丹對岸,在府州之北,豐州之東,其南火山軍對岸。
公奏乞招誘唐龍口七族八口。
故寬州在延州東北三程。
公言:昨廢卻承平、塞門等砦,惟此一處最為控扼蕃賊。
牒監修官相度,一并下手修築。
後又奏乞以寬州城為青澗城。
鄜城縣在鄜州,南至同州、河中府各四程,北至鄜州兩程,至延州五程。
公乞朝廷建鄜城縣為軍,以康定為名,管鄜城縣,并于同州割一縣為之屬,建倉敖、營房,所有同、華、河府苗稅于此送納。
後公又令知鄜州李丕諒相度,丕諒差劉襲禮将帶匠人往鄜城修展城牆,高一丈,底闊四尺五寸,面收一尺五寸。
蓋馬棚瓦舍三百閑,系得馬二百匹,安下得兵士四千五百人,兼修露圈二十八個,計度到二萬九百九十五工。
延州城在寬州東南四十裡。
公嘗請于朝,乞以延川縣為延川城,雲:彼中人煙不少,更有井泉,勝于寬州城。
肅遠、馬嶺、定邊、永和、安塞等砦,在環州界。
初,諸寨城牆低下,壕塹淺狹,公牒環州那廂兵軍士及和雇人夫修築細腰城,公令蔣偕等所築。
公又勘會本城至環州定邊砦三十七裡,西至鎮戎軍乾興寨八十裡,南至原州柳原鎮七十裡,量其地界遠
又定川砦、諸葛亮城,皆在鎮戎界,嘗有蕃賊至此,公遣張建侯往救應。
長武寨在泾州西,賊寇邊,公與都監張肇部領軍馬離邠州,取長武路往泾州策應。
後又聞賊分軍回奔保安軍上面。
公又差巡檢宋良、蕃部巡檢趙明部領蕃漢軍馬,往長武把隘。
萬安鎮去保安軍八十裡。
初,延州有一将軍馬在保安軍駐劄,費用糧草,供應不辦。
公乞将保安軍所駐軍馬抽退于萬安鎮就食糧草,卻将萬安鎮一将軍馬抽退。
延州亦隻八十裡。
馬鋪寨通近後橋、白豹寨。
每有賊馬出來,公修此砦時,兵馬不多,隻是據河西山坡,特重下砦,不與追逐。
其砦城十日内,泥築井泥飾了當 木波寨在環州,正當賊夾大川路,惟賴諸寨蕃部熟戶同共防托。
公恐熟戶二心,未可倚仗,遂保舉種世衡知環州,以牢籠蕃部。
定邊砦在環州,公嘗令劉贻孫至此,相度葫蘆泉一帶立寨,接連鎮戎軍去處。
明珠、滅臧二族,在環州之西,鎮戎之東,二族之北有葫蘆泉。
公并兵于其地修起城砦,招撫二族。
華池、鳳川、平戎三寨,皆在慶州東。
平戎去延州德靜砦七十裡,華池去德靜一百一十裡,鳳川去德靜一百二十裡。
公指揮慶州并諸寨并擁住入中白米,卻告示客旅,并令于東路延州接界平戎鎮添價入中白米。
慶州路有美泥、虐泥、大拔城等處小砦,公隻差兵士百十人防托。
如賊馬大段入寇,便令歸側近大城寨内一處防守,所貴不緻。
枉陷軍民,人心稍安。
薄家莊在岢岚軍、火山軍之閑,公以火山軍城中無水,兼地窄狹難守,奏乞于中路薄家莊擇地共修城砦。
東關城在岢岚軍水砦外,公以岢岚城小,将東關城築作大城。
檢計到土工五十二萬七千九百四十五工。
神堂堡、銀城寨在麟州南五十裡,公令經略司相度興修,令人戶耕種住坐。
續修神樹寨并堡子。
府州于鞋斜谷、端正平等要害處,置大寨兩坐,又置堡子三坐。
筚篥城在秦州,田況嘗請修築,公乞依田況所奏,早賜指揮。
佛空平、明珠等族所居,公嘗令蔣偕燒蕩其地族帳。
金明城在延州,公奏議:近重修金明城,且托得北面,又東北廢卻承平、南安、長&白草等寨後,東西四百裡,更無藩籬,可以禦寇,候金明城了,方修寬州以禦東北。
鳳川寨在慶州東,城被山坡直下臨注,或有西賊圍閉,矢石入城,禦捍不下。
公牒李丕諒、宋良同往鳳川相度得本寨東烽火台山上四面牢固,及山腳下有好水泉,可以置砦,令弓箭手、兵士等寅夜興工,山上隻築女牆,四面削崖,近下低處築城,圍入水泉。
續又牒本州通判範祥相度,令新修砦城分擘街巷,修蓋軍營、倉房、草場、廨署及城上皆安置敵樓。
唐龍鎮與契丹對岸,在府州之北,豐州之東,其南火山軍對岸。
公奏乞招誘唐龍口七族八口。
故寬州在延州東北三程。
公言:昨廢卻承平、塞門等砦,惟此一處最為控扼蕃賊。
牒監修官相度,一并下手修築。
後又奏乞以寬州城為青澗城。
鄜城縣在鄜州,南至同州、河中府各四程,北至鄜州兩程,至延州五程。
公乞朝廷建鄜城縣為軍,以康定為名,管鄜城縣,并于同州割一縣為之屬,建倉敖、營房,所有同、華、河府苗稅于此送納。
後公又令知鄜州李丕諒相度,丕諒差劉襲禮将帶匠人往鄜城修展城牆,高一丈,底闊四尺五寸,面收一尺五寸。
蓋馬棚瓦舍三百閑,系得馬二百匹,安下得兵士四千五百人,兼修露圈二十八個,計度到二萬九百九十五工。
延州城在寬州東南四十裡。
公嘗請于朝,乞以延川縣為延川城,雲:彼中人煙不少,更有井泉,勝于寬州城。
肅遠、馬嶺、定邊、永和、安塞等砦,在環州界。
初,諸寨城牆低下,壕塹淺狹,公牒環州那廂兵軍士及和雇人夫修築細腰城,公令蔣偕等所築。
公又勘會本城至環州定邊砦三十七裡,西至鎮戎軍乾興寨八十裡,南至原州柳原鎮七十裡,量其地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