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關燈
小
中
大
“真是古怪。
”克麗絲汀放下那份精緻的用多種顔色印的菜單。
“我這個星期老是覺得有一件什麼嚴重的事要發生似的。
” 彼得·麥克德莫特坐在燭光映照着的餐桌的那一邊微笑着,桌上擺着銀餐具和漿得雪白的餐巾,閃閃發亮。
“也許已經發生啦。
” “不,”克麗絲汀說。
“至少,不象你想的那樣。
這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
我但願能把它甩開。
” “吃飯喝酒就能把它甩開。
” 她看他興緻勃勃,也笑了起來,把菜單合上。
“都由你點吧。
” 他們是在法國居民區的布倫南飯店裡。
一個小時以前,彼得從聖格雷戈裡飯店門廳裡的赫茲服務台租了一輛汽車,開到克麗絲汀的公寓,把她接了出來。
他們把車停靠在就在居民區内的埃勃維爾,然後在皇家街的整條街上閑逛,随便看看古玩店的櫥窗,裡面盡是五花八門的藝術品、進口的小擺設和南部邦聯時期的武器——本盒内的劍,每把售價拾元。
這是一個使人感覺不舒服的悶熱的夜晚,新奧爾良各種各樣的聲音在他們周圍響個不停——狹窄街道上公共汽車的轟隆聲,出租小馬車的鈴铛聲和馬蹄得得聲,還有密西西比河上啟航貨船低沉、陰郁的汽笛聲。
布倫南飯店——号稱全城最好的飯店——已經擠滿了就餐者。
在等餐桌時,彼得和克麗絲汀在燈光柔和、甯靜的小院子裡慢慢呷飲着噴香的古典雞尾酒。
有克麗絲汀作伴,彼得覺得既幸福又高興。
他懷着這種心情,與克麗絲汀一起被帶到涼快的主樓餐廳裡的一張桌旁。
他此刻同意克麗絲汀的意見,招呼侍者過來。
他點了兩份同樣的菜:一道2-2-2牡蛎,這是該店的名菜,由洛克菲勒牡蛎、畢安維爾與洛芬耐克牡蛎所拼成;另一道是新奧爾良比目魚,肚内塞着美味的蟹肉;波蘭花菜;還有蘋果攀,以及從巡回的賣酒侍者那裡要來的一瓶蒙特拉謝酒。
克麗絲汀挺欣賞地說,“用不着我出主意點菜,真是太好了。
”她決心一定要把剛才自己還提到的那種不安感覺抛之腦後。
這畢竟不過是直覺而已,也許隻是因為她前一天夜裡比往常睡得少而引起的。
“要是有一個象這兒一樣管理有方的廚房,”彼得說,“那點菜就應該關系不大了,而隻是個在同等質量之間選擇的問題。
” 她笑着責備他:“你那套飯店經又來了。
” “對不起,也許太多了吧。
” “也不盡然。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倒很喜歡你這樣。
不過我有時候在猜你怎麼開始幹起這一行的。
” “是指管理飯店的事嗎?我本來是一個侍者,後來逐漸有了野心。
” “沒那麼簡單吧?” “也許沒那麼簡單。
我還有幾件走運的事。
我曾經住在布魯克林,每逢夏天,在假期裡,我就在曼哈頓找個侍者的工作幹。
第二年夏天的一個夜裡,我幫一個醉漢睡到床上——扶他上樓,給他穿上睡衣,把他塞進被窩裡去。
” “是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這種服侍?” “不。
正巧那天晚上顧客不多。
再說,這種事我做得多了。
多少年來我在家就一直這樣侍候我的老頭子。
”彼得眼角邊一下閃過一絲哀傷,接着他又說下去,“事有湊巧,事後發現被我扶上床的那個人原來是《紐約人》的撰稿人。
一兩個星期以後,他寫文章追述了這段經曆。
我記得他說我們飯店是‘比母親的乳汁還要可親’。
人家常拿這個開我們的玩笑,但這使這家飯店出了名。
” “那你被提升了吧?” “也可以這麼說。
不過,主要的是我受到人們的注意了。
” “牡蛎來了。
”克麗絲汀說。
熟練地放到他們面前的是香氣撲鼻、熱氣騰騰的兩盤菜。
盤裡盛着烤好的帶半邊殼的牡蛎,岩鹽襯底。
彼得嘗着蒙特拉謝酒,贊不絕口,克麗絲汀說,“為什麼在路易斯安那州,不管是否牡蛎當令季節,人們都能一年到頭吃到呢?”他強調回答說,“其實你随時随地都能吃到牡蛎。
當令不當令是種老皇曆,那是四百多年前一個英國鄉村牧師這樣說的。
這個人大概叫勃特勒吧。
科學家們把這種看法當做笑話,美國政府也說這種習慣是無聊的。
而人們還是信以為真。
”克麗絲汀在細細咀嚼一隻畢安維爾牡蛎。
“我一直以為這是因為它們是在夏天繁殖的緣故呢。
”“不錯,在新英格蘭和紐約,牡蛎是在夏天繁殖的,時間很短。
但在世界上産牡蛎最多的切薩皮克灣就不是這樣。
在那裡
”克麗絲汀放下那份精緻的用多種顔色印的菜單。
“我這個星期老是覺得有一件什麼嚴重的事要發生似的。
” 彼得·麥克德莫特坐在燭光映照着的餐桌的那一邊微笑着,桌上擺着銀餐具和漿得雪白的餐巾,閃閃發亮。
“也許已經發生啦。
” “不,”克麗絲汀說。
“至少,不象你想的那樣。
這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
我但願能把它甩開。
” “吃飯喝酒就能把它甩開。
” 她看他興緻勃勃,也笑了起來,把菜單合上。
“都由你點吧。
” 他們是在法國居民區的布倫南飯店裡。
一個小時以前,彼得從聖格雷戈裡飯店門廳裡的赫茲服務台租了一輛汽車,開到克麗絲汀的公寓,把她接了出來。
他們把車停靠在就在居民區内的埃勃維爾,然後在皇家街的整條街上閑逛,随便看看古玩店的櫥窗,裡面盡是五花八門的藝術品、進口的小擺設和南部邦聯時期的武器——本盒内的劍,每把售價拾元。
這是一個使人感覺不舒服的悶熱的夜晚,新奧爾良各種各樣的聲音在他們周圍響個不停——狹窄街道上公共汽車的轟隆聲,出租小馬車的鈴铛聲和馬蹄得得聲,還有密西西比河上啟航貨船低沉、陰郁的汽笛聲。
布倫南飯店——号稱全城最好的飯店——已經擠滿了就餐者。
在等餐桌時,彼得和克麗絲汀在燈光柔和、甯靜的小院子裡慢慢呷飲着噴香的古典雞尾酒。
有克麗絲汀作伴,彼得覺得既幸福又高興。
他懷着這種心情,與克麗絲汀一起被帶到涼快的主樓餐廳裡的一張桌旁。
他此刻同意克麗絲汀的意見,招呼侍者過來。
他點了兩份同樣的菜:一道2-2-2牡蛎,這是該店的名菜,由洛克菲勒牡蛎、畢安維爾與洛芬耐克牡蛎所拼成;另一道是新奧爾良比目魚,肚内塞着美味的蟹肉;波蘭花菜;還有蘋果攀,以及從巡回的賣酒侍者那裡要來的一瓶蒙特拉謝酒。
克麗絲汀挺欣賞地說,“用不着我出主意點菜,真是太好了。
”她決心一定要把剛才自己還提到的那種不安感覺抛之腦後。
這畢竟不過是直覺而已,也許隻是因為她前一天夜裡比往常睡得少而引起的。
“要是有一個象這兒一樣管理有方的廚房,”彼得說,“那點菜就應該關系不大了,而隻是個在同等質量之間選擇的問題。
” 她笑着責備他:“你那套飯店經又來了。
” “對不起,也許太多了吧。
” “也不盡然。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倒很喜歡你這樣。
不過我有時候在猜你怎麼開始幹起這一行的。
” “是指管理飯店的事嗎?我本來是一個侍者,後來逐漸有了野心。
” “沒那麼簡單吧?” “也許沒那麼簡單。
我還有幾件走運的事。
我曾經住在布魯克林,每逢夏天,在假期裡,我就在曼哈頓找個侍者的工作幹。
第二年夏天的一個夜裡,我幫一個醉漢睡到床上——扶他上樓,給他穿上睡衣,把他塞進被窩裡去。
” “是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這種服侍?” “不。
正巧那天晚上顧客不多。
再說,這種事我做得多了。
多少年來我在家就一直這樣侍候我的老頭子。
”彼得眼角邊一下閃過一絲哀傷,接着他又說下去,“事有湊巧,事後發現被我扶上床的那個人原來是《紐約人》的撰稿人。
一兩個星期以後,他寫文章追述了這段經曆。
我記得他說我們飯店是‘比母親的乳汁還要可親’。
人家常拿這個開我們的玩笑,但這使這家飯店出了名。
” “那你被提升了吧?” “也可以這麼說。
不過,主要的是我受到人們的注意了。
” “牡蛎來了。
”克麗絲汀說。
熟練地放到他們面前的是香氣撲鼻、熱氣騰騰的兩盤菜。
盤裡盛着烤好的帶半邊殼的牡蛎,岩鹽襯底。
彼得嘗着蒙特拉謝酒,贊不絕口,克麗絲汀說,“為什麼在路易斯安那州,不管是否牡蛎當令季節,人們都能一年到頭吃到呢?”他強調回答說,“其實你随時随地都能吃到牡蛎。
當令不當令是種老皇曆,那是四百多年前一個英國鄉村牧師這樣說的。
這個人大概叫勃特勒吧。
科學家們把這種看法當做笑話,美國政府也說這種習慣是無聊的。
而人們還是信以為真。
”克麗絲汀在細細咀嚼一隻畢安維爾牡蛎。
“我一直以為這是因為它們是在夏天繁殖的緣故呢。
”“不錯,在新英格蘭和紐約,牡蛎是在夏天繁殖的,時間很短。
但在世界上産牡蛎最多的切薩皮克灣就不是這樣。
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