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詩人喲!
關燈
小
中
大
公寓,而且在每個房東面前編過不一樣的故事,比方說彼得的爸爸死了,或者我在德國工作期間他爸爸正在英國完成學業。
我們甚至對其中一個房東說了實話,告訴她我離了婚,可是她用懷疑的眼光看着我,好像我是個犯人似的,那态度讓我很不舒服。
起先我德文講得不好,所以不得不忍受那些人在朵拉面前說我長短。
她們老是擔心我付不起房租,我們就說我家很有錢,會供養我們兩人,要不就說我享有中國政府提供的大筆獎學金,所以錢不是問題。
隻要我們提前或是在當月第一天付了房租,那些房東就不再發牢騷了。
朵拉來自維也納,年紀四十開外,可是一直沒結婚。
我在德國看過不少那樣的女人。
她以前的事情,我從不過問太多,因為覺得與我無關。
不過,有一次她告訴了我她的身世:她一直在等一個青梅竹馬的情人;他到外地做生意的時候,把她留在家鄉;後來他娶了另外一個女人,直到很多年後她老得嫁不掉時才告訴她。
彼得是個漂亮的小孩,有大大的眼睛和黑黑柔柔的頭發。
我們帶彼得一起出去散步的時候,總有人湊過來。
他最喜歡各式各樣的音樂,隻有京戲除外。
我一拿留聲機放京戲聽,他就用兩隻手把耳朵捂起來;可是朵拉放貝多芬和瓦格納的音樂時,他就心滿意足,甚至想用我買給他的一根真的指揮棒來指揮。
彼得哭鬧的時候,我一打開留聲機,他就馬上停止哭鬧專心聽。
我們家附近住了個鋼琴家,他練琴的時候都開着窗子,要是朵拉帶彼得出去散步回來晚了,我就曉得他們大概是在鋼琴家的家門口逗留得太久了。
我全部的時間都是和朵拉、彼得一起過,因為我覺得柏林其他中國人都太有學問了。
有一兩次我試着和這些人一起去聽歌劇或到萬湖(Wannsee)泛舟,可是我不屬于他們那群人。
我懂的事情不夠多,所以不能和他們讨論政治和文學。
有時候我覺得他們之所以找我,僅僅是因為我和徐志摩離婚的關系。
有一次,有人介紹我認識某君,他開口說:“噢,你就是張幼儀啊。
”如果我還是徐志摩的太太,他就會完全不把我放在眼裡,因為我不如徐志摩有學問。
現在因為我離了婚,我也成了新潮的人。
我和這些中國人不一樣。
他們在西方可以表現得狂放不羁,可是回家以後又過着從前那種日子。
而我因為離了婚,所以我不曉得回國以後要住哪兒,要怎麼生活。
我在德國的時候,老爺之所以資助我,是因為我在照顧徐家的子嗣。
可是我回國以後,會是什麼情況呢?我得把彼得交給徐家,自己一個人過日子嗎?要是我想和我兩個兒子住一起的話,徐家二老在徐志摩和我離婚的情況下,還會把我當徐志摩的太太嗎? 柏林所有的中國人當中,有個人待我特别好,他叫盧家仁,有一雙好大的手,上面毛茸茸的像熊掌一樣。
他每個星期都來看我好幾回,不是和我一起坐坐,就是陪彼得玩玩。
以前我從沒有和男人坐得這麼近過,可是我猜想他是來看彼得的。
盧家仁來的時候,彼得就和我們一起待在起居室,其他客人來的時候,我就叫彼得到别的房間和朵拉玩。
有一天,彼得在鋪在地闆上的一塊毯子上玩耍,我們坐着喝茶,盧家仁問我:“你打不打算再結婚?” 雖然我當時還很年輕,大概才二十三歲,可是四哥寫信告訴過我,為了留住張家的顔面,我在未來五年内,都不能叫别人看到我和某一個男人同進同出,要不然别人會以為徐志摩和我離婚是因為我不守婦道。
而且我明白我在家鄉還有個兒子,我一直沒教過他;在我善盡做母親的責任以前,我不可以嫁進另外一個家庭。
所以,我沒敢把盧家仁那句語氣溫柔的話聽進耳裡,而是看着自己的茶杯輕聲說:“不,我沒這個打算。
” 盧家仁聽完過了一會兒就走了,從那個下午之後再也沒按時來看過我。
我對盧家仁問起我結婚打算這件事感到别扭,我從沒說過任何鼓勵他問我這種事情的話。
也許我當初根本不該讓他來看我的。
難道他一直在追求我嗎?那就是“自由戀愛”進行的方式嗎?他愛不愛我呢?我沒辦法相信有人會愛上我。
也許他隻是想出出風頭,才企圖娶我? 這段時間,我按時與老爺和老太太通信,以這種方式得知徐志摩的消息。
1923年4月,徐志摩和二哥聯合邀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頭銜的孟加拉語詩人、印度神秘主義者兼教師泰戈爾訪華。
他遊華的兩個星期,都由徐志摩和林徽因陪同,做他的翻譯。
國内大小報紙都刊登了他們的照片,形容他們是“歲寒三友”:林徽因是“梅”,徐志摩是“竹”,留着長髯、穿着長袍的泰戈爾是“松”。
聽到從國内來的這種消息,再加上心裡明白自己也可以待在國内,我覺得怪怪的。
“回來吧,你怎麼不回來?”老太太在信裡頭這麼寫,好像啥事也沒發生似的。
雖然我丈夫不要我,可是我公婆要。
“我不能回去。
”我告訴他們,“我是離了婚的人。
” “可是你還是我們的兒媳婦,我們收你當幹女兒。
”老太太總是這樣回信。
這時候我才弄明白徐志摩提議我做徐家兒媳婦,不做他太太的意思。
就老爺和老太太這方面來說,我還是他們為兒子
我們甚至對其中一個房東說了實話,告訴她我離了婚,可是她用懷疑的眼光看着我,好像我是個犯人似的,那态度讓我很不舒服。
起先我德文講得不好,所以不得不忍受那些人在朵拉面前說我長短。
她們老是擔心我付不起房租,我們就說我家很有錢,會供養我們兩人,要不就說我享有中國政府提供的大筆獎學金,所以錢不是問題。
隻要我們提前或是在當月第一天付了房租,那些房東就不再發牢騷了。
朵拉來自維也納,年紀四十開外,可是一直沒結婚。
我在德國看過不少那樣的女人。
她以前的事情,我從不過問太多,因為覺得與我無關。
不過,有一次她告訴了我她的身世:她一直在等一個青梅竹馬的情人;他到外地做生意的時候,把她留在家鄉;後來他娶了另外一個女人,直到很多年後她老得嫁不掉時才告訴她。
彼得是個漂亮的小孩,有大大的眼睛和黑黑柔柔的頭發。
我們帶彼得一起出去散步的時候,總有人湊過來。
他最喜歡各式各樣的音樂,隻有京戲除外。
我一拿留聲機放京戲聽,他就用兩隻手把耳朵捂起來;可是朵拉放貝多芬和瓦格納的音樂時,他就心滿意足,甚至想用我買給他的一根真的指揮棒來指揮。
彼得哭鬧的時候,我一打開留聲機,他就馬上停止哭鬧專心聽。
我們家附近住了個鋼琴家,他練琴的時候都開着窗子,要是朵拉帶彼得出去散步回來晚了,我就曉得他們大概是在鋼琴家的家門口逗留得太久了。
我全部的時間都是和朵拉、彼得一起過,因為我覺得柏林其他中國人都太有學問了。
有一兩次我試着和這些人一起去聽歌劇或到萬湖(Wannsee)泛舟,可是我不屬于他們那群人。
我懂的事情不夠多,所以不能和他們讨論政治和文學。
有時候我覺得他們之所以找我,僅僅是因為我和徐志摩離婚的關系。
有一次,有人介紹我認識某君,他開口說:“噢,你就是張幼儀啊。
”如果我還是徐志摩的太太,他就會完全不把我放在眼裡,因為我不如徐志摩有學問。
現在因為我離了婚,我也成了新潮的人。
我和這些中國人不一樣。
他們在西方可以表現得狂放不羁,可是回家以後又過着從前那種日子。
而我因為離了婚,所以我不曉得回國以後要住哪兒,要怎麼生活。
我在德國的時候,老爺之所以資助我,是因為我在照顧徐家的子嗣。
可是我回國以後,會是什麼情況呢?我得把彼得交給徐家,自己一個人過日子嗎?要是我想和我兩個兒子住一起的話,徐家二老在徐志摩和我離婚的情況下,還會把我當徐志摩的太太嗎? 柏林所有的中國人當中,有個人待我特别好,他叫盧家仁,有一雙好大的手,上面毛茸茸的像熊掌一樣。
他每個星期都來看我好幾回,不是和我一起坐坐,就是陪彼得玩玩。
以前我從沒有和男人坐得這麼近過,可是我猜想他是來看彼得的。
盧家仁來的時候,彼得就和我們一起待在起居室,其他客人來的時候,我就叫彼得到别的房間和朵拉玩。
有一天,彼得在鋪在地闆上的一塊毯子上玩耍,我們坐着喝茶,盧家仁問我:“你打不打算再結婚?” 雖然我當時還很年輕,大概才二十三歲,可是四哥寫信告訴過我,為了留住張家的顔面,我在未來五年内,都不能叫别人看到我和某一個男人同進同出,要不然别人會以為徐志摩和我離婚是因為我不守婦道。
而且我明白我在家鄉還有個兒子,我一直沒教過他;在我善盡做母親的責任以前,我不可以嫁進另外一個家庭。
所以,我沒敢把盧家仁那句語氣溫柔的話聽進耳裡,而是看着自己的茶杯輕聲說:“不,我沒這個打算。
” 盧家仁聽完過了一會兒就走了,從那個下午之後再也沒按時來看過我。
我對盧家仁問起我結婚打算這件事感到别扭,我從沒說過任何鼓勵他問我這種事情的話。
也許我當初根本不該讓他來看我的。
難道他一直在追求我嗎?那就是“自由戀愛”進行的方式嗎?他愛不愛我呢?我沒辦法相信有人會愛上我。
也許他隻是想出出風頭,才企圖娶我? 這段時間,我按時與老爺和老太太通信,以這種方式得知徐志摩的消息。
1923年4月,徐志摩和二哥聯合邀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頭銜的孟加拉語詩人、印度神秘主義者兼教師泰戈爾訪華。
他遊華的兩個星期,都由徐志摩和林徽因陪同,做他的翻譯。
國内大小報紙都刊登了他們的照片,形容他們是“歲寒三友”:林徽因是“梅”,徐志摩是“竹”,留着長髯、穿着長袍的泰戈爾是“松”。
聽到從國内來的這種消息,再加上心裡明白自己也可以待在國内,我覺得怪怪的。
“回來吧,你怎麼不回來?”老太太在信裡頭這麼寫,好像啥事也沒發生似的。
雖然我丈夫不要我,可是我公婆要。
“我不能回去。
”我告訴他們,“我是離了婚的人。
” “可是你還是我們的兒媳婦,我們收你當幹女兒。
”老太太總是這樣回信。
這時候我才弄明白徐志摩提議我做徐家兒媳婦,不做他太太的意思。
就老爺和老太太這方面來說,我還是他們為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