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如君之意

關燈
婚事件隻有在女人失貞、善妒,或沒有好好侍奉婆家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當然,這些事情我都沒做過。

    我還聽說,女人離婚是件丢臉的事,娘家會不想讓她回去,所以她隻有三個選擇:賣娼、出家和自盡。

    我不相信徐志摩會逼我走上這幾條路,我了解他的背景和家庭。

     所以,我既沒有仔細聽他說什麼,也沒把他的話當真。

    我以為他隻是準備去西方了,所以假裝表現得很西化。

     可是,聽二哥這麼一說,徐志摩的話又在我耳畔響起。

    看到一波接一波的學生示威活動,我明白徐志摩說的沒錯:一場推翻傳統的運動正橫掃全國。

    我以為徐志摩沒有寫信給我的原因之一,或許是他不認為我想去西方,再者就是他不能把我這“鄉下土包子”帶出國。

     我從不敢問公婆我能不能到海外去,二哥就說他會幫我問問老爺。

    老爺到上海談生意的時候,二哥經常與他碰面。

    在他們接下來一次碰頭的時候,二哥就說:“如果徐志摩繼續在國外讀書,而幼儀留在硖石的話,他們兩人的心就要愈分愈開了。

    ” 老爺回答:“她要跟老太太做伴,還得照顧娃娃。

    ” 徐家人非常保守,所以不想讓我到海外。

    他們認為我應該待在家裡,信奉着“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

    當然,他們這麼想有一定的理由:一個啥事不懂、又啥事也不想知道的女子,比起時時在求知、老想知道更多事情的女子好管太多了。

    可是這是過時的觀念了。

    他們并不明白,如果我曉得一些事情的話,對他們的孫子會更有好處。

    如果我讀些書的話,就可以将所學傳授給我的小孩,做個更稱職的母親。

     趁徐家人慎重考慮我該不該去西方的時候,我乞求老爺給我請個老師。

    老爺的哥哥有幾個還沒出嫁的女兒也想求學,我就和這三個年紀比我小的女孩一起上課。

    徐家決定讓我去和徐志摩團聚的時候,我已經讀了一年書,但這個決定和我進一步的學業沒有一點兒關系。

    我想,我公婆之所以決定送我出去,是因為他們也懷疑徐志摩出了岔子。

    他放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業跑去歐洲,已經讓每個人大吃一驚了。

    他的來信中透露出不安和憂郁,令他的父母感到憂心。

     我為願望的達成感到歡喜,隻是得把兩歲的兒子留在公婆身邊。

    另外,徐家讓我得跟着某一家人一起成行。

    男人單獨遠行已經不妥了,女人單獨這樣做就是涉險。

    幸好有個從西班牙領事館來的中國家庭(先生、太太和兩個小孩)準備前往馬賽,于是我們搭上同一艘輪船一起旅行。

    一路上我完全不用照看小孩,隻是坐在自己的艙房裡。

     夜裡,我躺在船艙中的床上,琢磨着第一眼看到徐志摩的時候要有怎麼樣的舉動。

    想起我與他之間長期保持沉默(他一開始就說我是“鄉下土包子?”),我心情非常沉重。

    我和婆家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已有五年了,卻一點兒也不了解我的丈夫。

    我試着告訴自己,我們之間的距離還不至于隔得太遠。

    在船上,我記起自己辛辛苦苦跟着老師上課的情形,心想也許徐志摩會注意到我現在的學識有長進。

    我也盼望能到西方努力求知,學習英文。

     同船的其他乘客得知我出國是為了與丈夫團聚,都說我福氣真好。

    他們說,你丈夫要你去真是太好了!我聽了無言以對,因為我心裡明白,徐志摩并沒有要我去,我是被婆家送去的。

    我想,我公婆同意讓我去的理由,隻是在提醒徐志摩對家裡的責任。

     三個星期以後,那艘船終于駛進了馬賽港的碼頭。

    我在甲闆上探着身,不耐煩地等着上岸。

    然後,我看到徐志摩站在東張西望的人群裡,同時心涼了一大截。

    他穿着一件瘦長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圍了條白色絲質圍巾。

    雖然我從沒看過他穿西服的樣子,可是我曉得那是他。

    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因為他是那堆接船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在那兒的表情的人。

    我們已經很久沒在一起了,久到我差點兒忘了他一向是那樣正眼也不瞧我一下,将眼光直接掠過我,好像我不存在似的。

     在海上旅行了三個星期,我感到地面在我腳下晃動,可是其他事情一樣也沒變。

    等到我站在徐志摩對面的時候,我已經把臉上急切、快樂、期望等種種表情收斂住了。

    在那一刻,我痛恨徐志摩讓我變得如此呆闆無趣。

    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情況一直是這樣。

    我憑什麼以為我們會有話可談,他會嘗試讓我覺得我是他世界裡的一部分呢? 他說他想看看巴黎,于是我們就從港口直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