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女子的教育
關燈
小
中
大
,從很早就是。
大姐隻在乎怎麼讨人歡心和搓麻将,後來染上鴉片瘾。
三妹喜歡食物和烹饪,所以她最胖。
四妹在我們搬到南翔幾年後才出世,現在是服裝設計師,把主要心思放在藝術和設計上。
在我們家經濟狀況改善以後,她每天都叫一位裁縫來家裡給她做新衣。
我認為我想受教育的欲望,是來自我曉得自己生在變動時代這個事實,而且我非常崇拜二哥和四哥,又是家裡第一個沒纏腳的女孩。
隻大我兩歲的大姐有雙小腳,她對書本和知識完全沒耐心。
我丈夫後來愛上的兩個女人大概都隻小我兩歲,可是受的教育比我多得多,她們和我一樣也沒纏過腳。
我想,從我這一輩開始,希望接受教育的女性之所以愈來愈多,是因為西方的風俗民情已為中國所知。
1912年,也就是我十二歲那年,我的小妹出生了。
她是第十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小孩,家裡需要我照顧她。
我雖然默不作聲地幫媽媽的忙,替四妹把飯嚼爛,在她玩的時候從一旁看守她,可是心裡還是惦記着上學的事。
四妹差不多半歲大的時候,有一天,我在上海《申報》上,發現一所名為第二女子師範學校的蘇州女校刊登的廣告。
上頭說,學生頭三年上課,第四年實習,教低年級的學生,畢業時可以領到一張小學師資證書。
學校教的是新式西洋學科,頂好的是,一學期隻收五銀元學費,其中包含食宿費、書本費、零用錢,甚至還有假日往返蘇州的火車票錢,便宜得教人不敢相信。
我很肯定爸爸會願意付這筆錢。
于是,我把這想法告訴媽媽。
她聽到學費的價錢以後,問我的第一件事是,學校制服有沒有領子。
我告訴她,廣告上沒提制服的事。
媽媽就說,蘇州太遠了,她不會讓我隻身離家。
蘇州位于上海以西大約六十英裡的地方,以用特殊石頭造景的園林和出美女名聞遐迩。
有這麼一種說法:皮膚光滑、講話輕快的蘇州姑娘,對男人可以予取予求。
我打定主意要找人陪我一起到蘇州,結果總算說服大姐去上學。
現在我已經不曉得當初是怎麼說服她的了,她是個愛偷懶又對讀書沒興趣的人,不過她還是非常同意去上學,反正她還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會結婚,沒有其他打發時間的辦法。
在得到媽媽許可以後,我去見爸爸,問他願不願意為我們付這家學校的學費。
爸爸老說教育女孩太花錢了,可是也沒法抱怨這家特别的學校,因為學費太便宜了。
送我們進學校,差不多比把我們養在家裡省錢,我這麼想。
爸爸稍作考慮後,同意送我們去蘇州。
就在大事似成定局的時候,我才得知這家學校要求入學考試。
“我們怎麼辦?”大姐問我。
我們隻在家裡跟着先生學過一點兒東西,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可是我們非進這家學校不可,這是我們唯一負擔得起的學校啊。
當時,我們的兩個堂姐(二伯的女兒)已經在學,大姐說她們天資聰穎,說不定可以幫我們考試。
雖然我提議,我們說不定可以一起準備,可她卻搖搖頭。
她上學隻是為了陪我,可不想被迫讀書。
她說,如果沒有一個堂姐要幫她考試的話,她一定考不過。
所以,爸爸再回寶山省親的時候,就請求兩位堂姐用大姐和我的名字代考。
雖然我到今天仍舊不曉得,他為什麼要向自己平日堅守的崇高道德标準讓步,不過還是謝天謝地,爸爸退讓了,堂姐們也同意了。
我告訴大姐,我們至少應該嘗試憑自己的能力通過考試,于是她和我也去應考了,不過用的是堂姐的名字。
這麼一來,要是考不過的話,也無傷大雅。
結果我們四人統統過關啦!大姐大笑起來,說她大部分答案都是猜的,我卻大大松了口氣。
後來,堂姐把她們的名字和名下得分讓給我們在考試以後遇到的兩個女孩。
她們沒有過關,所以非常感謝陌生人這樣幫忙。
我始終沒弄清楚她們怎麼應付在學校冒名頂替的事。
我們離家那天早上,媽媽哭着差遣一個用人把我和大姐送上開往蘇州的火車。
到了校園,大姐就發起牢騷。
“地方這麼大,”她說,她是裹腳的,“我怎麼在這兒走動啊!” 大姐和我被安置在宿舍二樓的一間寝室,另外有四個女生和我們同寝室,其中三個人也和大姐一樣裹小腳。
她們四個老是埋怨校園太大,而我覺得校園其實很小。
校内隻有三棟建築:宿舍、教室和餐廳。
三餐吃得很簡單,每餐都是在一張圓桌子
大姐隻在乎怎麼讨人歡心和搓麻将,後來染上鴉片瘾。
三妹喜歡食物和烹饪,所以她最胖。
四妹在我們搬到南翔幾年後才出世,現在是服裝設計師,把主要心思放在藝術和設計上。
在我們家經濟狀況改善以後,她每天都叫一位裁縫來家裡給她做新衣。
我認為我想受教育的欲望,是來自我曉得自己生在變動時代這個事實,而且我非常崇拜二哥和四哥,又是家裡第一個沒纏腳的女孩。
隻大我兩歲的大姐有雙小腳,她對書本和知識完全沒耐心。
我丈夫後來愛上的兩個女人大概都隻小我兩歲,可是受的教育比我多得多,她們和我一樣也沒纏過腳。
我想,從我這一輩開始,希望接受教育的女性之所以愈來愈多,是因為西方的風俗民情已為中國所知。
1912年,也就是我十二歲那年,我的小妹出生了。
她是第十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小孩,家裡需要我照顧她。
我雖然默不作聲地幫媽媽的忙,替四妹把飯嚼爛,在她玩的時候從一旁看守她,可是心裡還是惦記着上學的事。
四妹差不多半歲大的時候,有一天,我在上海《申報》上,發現一所名為第二女子師範學校的蘇州女校刊登的廣告。
上頭說,學生頭三年上課,第四年實習,教低年級的學生,畢業時可以領到一張小學師資證書。
學校教的是新式西洋學科,頂好的是,一學期隻收五銀元學費,其中包含食宿費、書本費、零用錢,甚至還有假日往返蘇州的火車票錢,便宜得教人不敢相信。
我很肯定爸爸會願意付這筆錢。
于是,我把這想法告訴媽媽。
她聽到學費的價錢以後,問我的第一件事是,學校制服有沒有領子。
我告訴她,廣告上沒提制服的事。
媽媽就說,蘇州太遠了,她不會讓我隻身離家。
蘇州位于上海以西大約六十英裡的地方,以用特殊石頭造景的園林和出美女名聞遐迩。
有這麼一種說法:皮膚光滑、講話輕快的蘇州姑娘,對男人可以予取予求。
我打定主意要找人陪我一起到蘇州,結果總算說服大姐去上學。
現在我已經不曉得當初是怎麼說服她的了,她是個愛偷懶又對讀書沒興趣的人,不過她還是非常同意去上學,反正她還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會結婚,沒有其他打發時間的辦法。
在得到媽媽許可以後,我去見爸爸,問他願不願意為我們付這家學校的學費。
爸爸老說教育女孩太花錢了,可是也沒法抱怨這家特别的學校,因為學費太便宜了。
送我們進學校,差不多比把我們養在家裡省錢,我這麼想。
爸爸稍作考慮後,同意送我們去蘇州。
就在大事似成定局的時候,我才得知這家學校要求入學考試。
“我們怎麼辦?”大姐問我。
我們隻在家裡跟着先生學過一點兒東西,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可是我們非進這家學校不可,這是我們唯一負擔得起的學校啊。
當時,我們的兩個堂姐(二伯的女兒)已經在學,大姐說她們天資聰穎,說不定可以幫我們考試。
雖然我提議,我們說不定可以一起準備,可她卻搖搖頭。
她上學隻是為了陪我,可不想被迫讀書。
她說,如果沒有一個堂姐要幫她考試的話,她一定考不過。
所以,爸爸再回寶山省親的時候,就請求兩位堂姐用大姐和我的名字代考。
雖然我到今天仍舊不曉得,他為什麼要向自己平日堅守的崇高道德标準讓步,不過還是謝天謝地,爸爸退讓了,堂姐們也同意了。
我告訴大姐,我們至少應該嘗試憑自己的能力通過考試,于是她和我也去應考了,不過用的是堂姐的名字。
這麼一來,要是考不過的話,也無傷大雅。
結果我們四人統統過關啦!大姐大笑起來,說她大部分答案都是猜的,我卻大大松了口氣。
後來,堂姐把她們的名字和名下得分讓給我們在考試以後遇到的兩個女孩。
她們沒有過關,所以非常感謝陌生人這樣幫忙。
我始終沒弄清楚她們怎麼應付在學校冒名頂替的事。
我們離家那天早上,媽媽哭着差遣一個用人把我和大姐送上開往蘇州的火車。
到了校園,大姐就發起牢騷。
“地方這麼大,”她說,她是裹腳的,“我怎麼在這兒走動啊!” 大姐和我被安置在宿舍二樓的一間寝室,另外有四個女生和我們同寝室,其中三個人也和大姐一樣裹小腳。
她們四個老是埋怨校園太大,而我覺得校園其實很小。
校内隻有三棟建築:宿舍、教室和餐廳。
三餐吃得很簡單,每餐都是在一張圓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