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嘉國邦明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在外公外婆家住了三天,回到家以後,媽媽就把這些有智慧的話複述給爸爸聽。
爸爸聽了嚴肅地說:“根據孔夫子的講法,男人是家庭的榜樣;推而論之,家庭又是國家和所有百姓的縮影。
” 爸爸的意思是說,大堂哥誣賴他的兒子偷東西,等于是誣賴他本人。
一個兒子令父親蒙羞,也就是讓他的家庭在衆人和國家眼中顔面掃地。
可憐的爸爸! 爸爸是個非常愛國的人,所以才為張家挑了“嘉國邦明”這幾個字。
他選這些字還有第二層意義,把兩個音似形異的字換上去,即成“家國邦民”,那麼這句子又有“由家至國再及于人民”的意思。
第二層意義得自傳說中的堯帝所寫的書。
堯于公元前2357年即帝位以後,輝煌統治持續了七十年。
據說這位仁君生下來的時候,眉毛上有八種不同的顔色。
根據《堯典》的記載,堯帝先教化自己,成為家人模範,使家人都和睦相處;再和家人共同治理自己國内的人民,使民智大開;最後又和這些人民統一天下無數邦國,使所有民衆都獲得改造,結果是四海升平。
當爸爸引述孔子的話,說一個男人是家庭的榜樣時,心裡一定想到了這觀念。
想必他一定非常難過,覺得自己好像沒有盡到對家國的責任。
媽媽勸爸爸不要老是抱着這些想法。
她說,爸爸應該考慮祖母的感受,此外,或許寬恕大堂哥将使整個張家得以重叙天倫。
爸爸裝作沒聽見媽媽的話,搖搖頭轉身就走。
不過,那天晚上他沒看書。
接下來幾天,他待在房裡沉思,甚至連飯都在房裡吃。
最後,他終于出現了。
他把家人叫到身邊,告訴大家他決定讓步,我們要在重大節日回寶山向祖母請安,同時和他的兄長們一起祭祖。
除此之外,我們将繼續在南翔過自己的日子。
爸爸下定決心,不管家裡經濟狀況如何,他都不會犧牲兒子的教育。
所以爸爸用他在我們搬到南翔以後賺到的第一筆錢,聘來一位教書先生,要他和家中的男孩一起住在船屋上。
爸爸曉得要為兒子的将來鋪路,必備的條件是什麼:兼具紮實的儒學底子和現代西學的訓練。
從4世紀以來,中國男子就通過國家考試制度的選拔,來填補政府要職空缺。
這些考試競争激烈,省級的年年都有,在京城舉辦的數年一度。
考試的科目通常是詩詞和韻文,應試者總有兩三千人。
在過去的中國,要想取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在政府裡謀得一官半職,就必須熟讀儒家經典。
結果,許多出身普通地主和商賈家庭的年輕人,也可以進入政府。
不過,後來政府做了一些改革,大家認為這項悠久的考試制度太陳腐了,因此前些年就把它廢除了。
從19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最優秀的學子都以公費(甚至私費)送往日本、歐洲或美國,學習西方國家的典章制度。
日本之所以也被當作西方國家,是因為它在19、20世紀之交打敗了俄國。
一個全新的考試制度登場,其中有專為歸國留學生而設的考試科目。
爸爸很想讓幾個兒子先在家裡跟着先生完成傳統教育,再把他們送進教授西方學科的新式學堂,為将來到國外深造做準備。
比方說,二哥和四哥從九歲或十歲起,就到上海廣方言館分别學習德文和法文。
我們搬到南翔的時候,四哥正在慶應大學攻讀财政和經濟學,二哥也在早稻田大學修習法律和政治學。
作為日本頂尖大學的學生,兩個哥哥可以說已經踏上了在中國政府謀得要職的坦途。
而他之所以希望兒子中西學兼備,是因為中西學彼此有天壤之别。
孔子把自己的學說遠溯至公元前11世紀的周公時代,他的學說強調人要接受約束,譬如遵循作為社會準則的“三綱”,即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
我兄弟上的儒學課程,也包括了我們固守的二十四孝。
《孝經》記載了舜帝(公元前2255至公元前2208年統治中國)的事迹,是因為盡管他的父母幾次想殺了他,他還是很尊敬他們。
五哥和後來六哥上的新式學堂已經采用不同的課程,其中包括地理、物理之類的科目,還教授“人人平等”“工業進步”“适者生存”這些觀念。
當初二哥堅決主張我的腳不該被纏起來的時候,就
爸爸聽了嚴肅地說:“根據孔夫子的講法,男人是家庭的榜樣;推而論之,家庭又是國家和所有百姓的縮影。
” 爸爸的意思是說,大堂哥誣賴他的兒子偷東西,等于是誣賴他本人。
一個兒子令父親蒙羞,也就是讓他的家庭在衆人和國家眼中顔面掃地。
可憐的爸爸! 爸爸是個非常愛國的人,所以才為張家挑了“嘉國邦明”這幾個字。
他選這些字還有第二層意義,把兩個音似形異的字換上去,即成“家國邦民”,那麼這句子又有“由家至國再及于人民”的意思。
第二層意義得自傳說中的堯帝所寫的書。
堯于公元前2357年即帝位以後,輝煌統治持續了七十年。
據說這位仁君生下來的時候,眉毛上有八種不同的顔色。
根據《堯典》的記載,堯帝先教化自己,成為家人模範,使家人都和睦相處;再和家人共同治理自己國内的人民,使民智大開;最後又和這些人民統一天下無數邦國,使所有民衆都獲得改造,結果是四海升平。
當爸爸引述孔子的話,說一個男人是家庭的榜樣時,心裡一定想到了這觀念。
想必他一定非常難過,覺得自己好像沒有盡到對家國的責任。
媽媽勸爸爸不要老是抱着這些想法。
她說,爸爸應該考慮祖母的感受,此外,或許寬恕大堂哥将使整個張家得以重叙天倫。
爸爸裝作沒聽見媽媽的話,搖搖頭轉身就走。
不過,那天晚上他沒看書。
接下來幾天,他待在房裡沉思,甚至連飯都在房裡吃。
最後,他終于出現了。
他把家人叫到身邊,告訴大家他決定讓步,我們要在重大節日回寶山向祖母請安,同時和他的兄長們一起祭祖。
除此之外,我們将繼續在南翔過自己的日子。
爸爸下定決心,不管家裡經濟狀況如何,他都不會犧牲兒子的教育。
所以爸爸用他在我們搬到南翔以後賺到的第一筆錢,聘來一位教書先生,要他和家中的男孩一起住在船屋上。
爸爸曉得要為兒子的将來鋪路,必備的條件是什麼:兼具紮實的儒學底子和現代西學的訓練。
從4世紀以來,中國男子就通過國家考試制度的選拔,來填補政府要職空缺。
這些考試競争激烈,省級的年年都有,在京城舉辦的數年一度。
考試的科目通常是詩詞和韻文,應試者總有兩三千人。
在過去的中國,要想取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在政府裡謀得一官半職,就必須熟讀儒家經典。
結果,許多出身普通地主和商賈家庭的年輕人,也可以進入政府。
不過,後來政府做了一些改革,大家認為這項悠久的考試制度太陳腐了,因此前些年就把它廢除了。
從19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最優秀的學子都以公費(甚至私費)送往日本、歐洲或美國,學習西方國家的典章制度。
日本之所以也被當作西方國家,是因為它在19、20世紀之交打敗了俄國。
一個全新的考試制度登場,其中有專為歸國留學生而設的考試科目。
爸爸很想讓幾個兒子先在家裡跟着先生完成傳統教育,再把他們送進教授西方學科的新式學堂,為将來到國外深造做準備。
比方說,二哥和四哥從九歲或十歲起,就到上海廣方言館分别學習德文和法文。
我們搬到南翔的時候,四哥正在慶應大學攻讀财政和經濟學,二哥也在早稻田大學修習法律和政治學。
作為日本頂尖大學的學生,兩個哥哥可以說已經踏上了在中國政府謀得要職的坦途。
而他之所以希望兒子中西學兼備,是因為中西學彼此有天壤之别。
孔子把自己的學說遠溯至公元前11世紀的周公時代,他的學說強調人要接受約束,譬如遵循作為社會準則的“三綱”,即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
我兄弟上的儒學課程,也包括了我們固守的二十四孝。
《孝經》記載了舜帝(公元前2255至公元前2208年統治中國)的事迹,是因為盡管他的父母幾次想殺了他,他還是很尊敬他們。
五哥和後來六哥上的新式學堂已經采用不同的課程,其中包括地理、物理之類的科目,還教授“人人平等”“工業進步”“适者生存”這些觀念。
當初二哥堅決主張我的腳不該被纏起來的時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