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寸金蓮
關燈
小
中
大
許多講法,有時候說成那對姐妹從沒離開過月亮,有時候又說成太陽是兩姐妹唯一的家。
我是小時候從阿嬷和媽媽那兒聽來這兩個說法的。
阿嬷在鄉下長大,當姑娘的時候在田裡幹活兒。
她把月亮裡的姐妹指給我看,我對着她們身上随風飄揚的绫羅裙和小巧玲珑的繡花鞋,驚歎于它們的美麗。
媽媽在我三歲那年,做了個改變我一生的勇敢決定,她教我想象那對姐妹住在太陽裡的情形,又教我要相信視界以外的真相。
我腦子裡的天空都被這兩對姐妹填滿了。
晚上,阿嬷為我脫好衣服,再将早上她替我紮的辮子梳開的時候,我就望着窗外,尋找月亮上的姐妹;知道她們在那兒,就安心睡着了。
白天我在後院玩耍的時候,頭頂和背上一覺得滾燙,就曉得太陽裡的姐妹也在俯視我。
因為孩提時代分别聽過這兩部分的故事,所以兩邊的情節都記在心裡了;我看到了太陽裡的姐妹,也看到了月亮裡的姐妹。
我三歲那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春節前六天,家裡慶祝小年,這天也叫竈神節。
雖然我們不是鄉下人,可是也為了讓相信民間神話的用人如願而遵守這項習俗。
我們一年到頭都将竈神像挂在廚房的爐竈上面,每天為他燒香,供奉新鮮水果。
竈神節這天,竈神爺會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奏他掌管的人家的優缺點,為了确保竈神爺替自家說好話,用人就準備美食以示對他的崇敬,而且特地在神像前面的神案上擺上黏糊糊的湯圓,好教他吃了以後,一路閉着嘴巴抵達皇天。
因為這些包了紅豆沙的湯圓軟軟乎乎的,所以有人以為它們也可以把小女孩的腳變軟。
我小時候,女人都有裹小腳的習俗,西方人叫這些小腳丫子“纏足”,可是中國人取的名字要美得多:從南唐時代李後主的一位宮嫔開了這項傳統的先河以後,它們就被叫作“新月”或“蓮瓣”。
這位擅長舞藝的宮嫔因為長得太美了,皇帝就叫人用金屬和珠寶編成一朵比真花大的蓮花,連同一座池子送她;又要她以絲帛裹腳,在蓮花瓣間跳舞來取悅他。
她那優雅的舞步在池水映照下,就好比在雲間掠過的新月,給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其他女子也開始仿效,把雙腳拱成新月那樣彎彎的形狀。
這就是裹腳傳統的濫觞。
那纏過的腳有多小、有多美呢?把你的手給我,你大概就可以知道小腳的纏法,還有要怎麼樣輕輕地把腳趾彎到腳底,直碰到腳跟為止。
把你的手掌想成腳底,再把手指想成腳趾,看到我怎麼樣把你的手指和手掌合攏,弄成一個松松的新月形拳頭了嗎?這就是纏好的腳。
纏到後來,你得用腳後跟和趾關節來走路。
如果兩隻腳的形狀纏得完美無瑕,你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在腳趾和腳跟之間的凹陷裡塞進三根手指頭。
我的母親有雙三寸金蓮,她每天早上都用幹淨的布條把腳裹好,到了傍晚再泡在加了香料的清水裡。
她走路的時候,身子僵直,臀部搖擺,繡花鞋尖會輪流從裙擺下露出。
出身鄉下的阿嬷,腳大得像個男人。
她說,如果我乖乖的,長大後就會像媽媽一樣又白又漂亮,就和月亮裡的姐妹一個樣兒。
我頭一次看到月亮姐妹,是在中秋節的時候,這是農曆八月十五慶祝豐收的節日。
那天一家人先品嘗月餅和當令的石榴,半夜再起床聚在後院,一邊穿着睡衣打戰,一邊欣賞高挂當空的明亮滿月。
阿嬷第一次把我包起來放在臂彎的籃子裡帶出門賞月,是我兩歲時候的事。
她要我仔細觀察月亮周圍那團霧氣和月亮表面那些模糊的凹痕。
她說,那表示月亮姐妹在上頭,聲音中帶着股驚歎的意味,接着我就看到兩個身穿熠熠長裙、腳踩玲珑絲履的姑娘飄浮在月中。
那天深夜,我閉着雙眼,都還感覺得到月亮在我頭腦裡發出像耀眼的星子一般的光輝,而且夢見那兩姐妹從我頭上飄過。
我三歲那年的竈神節,阿嬷教我自己吃掉一整顆湯圓。
她說,這樣有助于把我變軟,可是我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明白她的意思。
媽媽和阿嬷帶着一盆溫水和厚厚的白棉布條來到我床邊,她們把我的腳泡在水裡,再用厚的濕布條綁起來。
當布條緊緊在我腳上繞完以後,我看到眼前出現一片紅,而且沒辦法呼吸,覺得自己的兩隻腳好像縮成了小蟲一樣。
于是我開始尖叫,我以為我要死了。
“你哭什麼哭?”阿嬷數落我,“每個小丫頭都要纏腳的嘛!” 媽媽說我慢慢會習慣的,她也無可奈何。
為了轉移我的注意力,她
我是小時候從阿嬷和媽媽那兒聽來這兩個說法的。
阿嬷在鄉下長大,當姑娘的時候在田裡幹活兒。
她把月亮裡的姐妹指給我看,我對着她們身上随風飄揚的绫羅裙和小巧玲珑的繡花鞋,驚歎于它們的美麗。
媽媽在我三歲那年,做了個改變我一生的勇敢決定,她教我想象那對姐妹住在太陽裡的情形,又教我要相信視界以外的真相。
我腦子裡的天空都被這兩對姐妹填滿了。
晚上,阿嬷為我脫好衣服,再将早上她替我紮的辮子梳開的時候,我就望着窗外,尋找月亮上的姐妹;知道她們在那兒,就安心睡着了。
白天我在後院玩耍的時候,頭頂和背上一覺得滾燙,就曉得太陽裡的姐妹也在俯視我。
因為孩提時代分别聽過這兩部分的故事,所以兩邊的情節都記在心裡了;我看到了太陽裡的姐妹,也看到了月亮裡的姐妹。
我三歲那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春節前六天,家裡慶祝小年,這天也叫竈神節。
雖然我們不是鄉下人,可是也為了讓相信民間神話的用人如願而遵守這項習俗。
我們一年到頭都将竈神像挂在廚房的爐竈上面,每天為他燒香,供奉新鮮水果。
竈神節這天,竈神爺會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奏他掌管的人家的優缺點,為了确保竈神爺替自家說好話,用人就準備美食以示對他的崇敬,而且特地在神像前面的神案上擺上黏糊糊的湯圓,好教他吃了以後,一路閉着嘴巴抵達皇天。
因為這些包了紅豆沙的湯圓軟軟乎乎的,所以有人以為它們也可以把小女孩的腳變軟。
我小時候,女人都有裹小腳的習俗,西方人叫這些小腳丫子“纏足”,可是中國人取的名字要美得多:從南唐時代李後主的一位宮嫔開了這項傳統的先河以後,它們就被叫作“新月”或“蓮瓣”。
這位擅長舞藝的宮嫔因為長得太美了,皇帝就叫人用金屬和珠寶編成一朵比真花大的蓮花,連同一座池子送她;又要她以絲帛裹腳,在蓮花瓣間跳舞來取悅他。
她那優雅的舞步在池水映照下,就好比在雲間掠過的新月,給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其他女子也開始仿效,把雙腳拱成新月那樣彎彎的形狀。
這就是裹腳傳統的濫觞。
那纏過的腳有多小、有多美呢?把你的手給我,你大概就可以知道小腳的纏法,還有要怎麼樣輕輕地把腳趾彎到腳底,直碰到腳跟為止。
把你的手掌想成腳底,再把手指想成腳趾,看到我怎麼樣把你的手指和手掌合攏,弄成一個松松的新月形拳頭了嗎?這就是纏好的腳。
纏到後來,你得用腳後跟和趾關節來走路。
如果兩隻腳的形狀纏得完美無瑕,你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在腳趾和腳跟之間的凹陷裡塞進三根手指頭。
我的母親有雙三寸金蓮,她每天早上都用幹淨的布條把腳裹好,到了傍晚再泡在加了香料的清水裡。
她走路的時候,身子僵直,臀部搖擺,繡花鞋尖會輪流從裙擺下露出。
出身鄉下的阿嬷,腳大得像個男人。
她說,如果我乖乖的,長大後就會像媽媽一樣又白又漂亮,就和月亮裡的姐妹一個樣兒。
我頭一次看到月亮姐妹,是在中秋節的時候,這是農曆八月十五慶祝豐收的節日。
那天一家人先品嘗月餅和當令的石榴,半夜再起床聚在後院,一邊穿着睡衣打戰,一邊欣賞高挂當空的明亮滿月。
阿嬷第一次把我包起來放在臂彎的籃子裡帶出門賞月,是我兩歲時候的事。
她要我仔細觀察月亮周圍那團霧氣和月亮表面那些模糊的凹痕。
她說,那表示月亮姐妹在上頭,聲音中帶着股驚歎的意味,接着我就看到兩個身穿熠熠長裙、腳踩玲珑絲履的姑娘飄浮在月中。
那天深夜,我閉着雙眼,都還感覺得到月亮在我頭腦裡發出像耀眼的星子一般的光輝,而且夢見那兩姐妹從我頭上飄過。
我三歲那年的竈神節,阿嬷教我自己吃掉一整顆湯圓。
她說,這樣有助于把我變軟,可是我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明白她的意思。
媽媽和阿嬷帶着一盆溫水和厚厚的白棉布條來到我床邊,她們把我的腳泡在水裡,再用厚的濕布條綁起來。
當布條緊緊在我腳上繞完以後,我看到眼前出現一片紅,而且沒辦法呼吸,覺得自己的兩隻腳好像縮成了小蟲一樣。
于是我開始尖叫,我以為我要死了。
“你哭什麼哭?”阿嬷數落我,“每個小丫頭都要纏腳的嘛!” 媽媽說我慢慢會習慣的,她也無可奈何。
為了轉移我的注意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