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中日戰後之國際反應
關燈
小
中
大
藤向美道歉,并賠款了事。
其時,美國人民反日之情緒,激起了高潮,各地舉行抵制日貨示威遊行。
雖然切實的援助還在很久的将來,不過美國的朝野人士畢竟是同情中國,至少已來了道義上的支持。
(日本轟炸中國的飛機和炮彈,炸彈的鋼鐵,都從美國輸入;日本依賴美國的輸入而對中國作戰,這也是事實。
美國商人的短視,後來自己又自食其果了。
) 英國的姑息政策,一直持續得很久。
上海第一顆炸彈的爆炸,破壞了英國的财産,危害了英國人的生命;日本海軍陸戰隊為拼命阻止我軍進展而放火焚燒的許多房産,很多是英國人所有的。
日本飛機轟炸的鐵路,是抵押給英國的;倫敦因此時常向日方提出抗議。
可是英國一切保衛它自己利益的努力,就被日人看作是一種處心積慮的搗亂行為。
上海戰争開始不久,日本就發動大規模的反英運動。
在東京的《讀賣新聞》上(軍方的報紙),一個激烈的作家說:“從事戰争的是日本與英國,中國不過供給戰場而已。
”那年八月二十六日,英國駐華大使許閣森爵士所乘的一部汽車在從南京往上海的途中,為日本兩架飛機(在距離上海約五十哩的地方)所掃射。
英使所乘的汽車,車頂鋪着很大的英國旗;日機偏用機槍掃射,許大使受了重傷。
倫敦立向東京提強烈抗議,要求正式道歉,懲兇,保證不再發生同樣事件。
東京有意挑釁,對英國的照會遲遲不答。
英國送出照會的第二天,日機襲廣州,其地和香港不過一衣帶水之隔。
東京《國民新聞》載着一篇顯然為軍部所授意的文章,說:“我們的海陸軍,不像外務省,毫不恐懼英國。
廣州的空襲已使英國人大為恐怖,因為英國資本集中在廣州。
因此,對廣州加以有效的空襲,是迅速解決中國事件的途徑。
”那年冬天,英國的戰艦和商船常常為日本的飛機和野炮所攻擊,十二月十二日,美艦被炸沉的一天,有六艘英國船隻同時被炸。
日本雖趕快對華盛頓道歉,而對英表示“不勝遺憾”的照會,有意延至數星期之久。
(那年冬天,東京煽起普遍的反英情緒,一個包括許多衆議員的時局讨論會,通過決議案,要求與英國斷絕外交關系。
)南京陷落以後,日本軍對于外人在華利益,加緊壓榨,英國是主要的犧牲者。
可是英國當局還是堅守他們的綏靖政策,霞關與唐甯街不時表示妥協與善意,友誼的保證交錯在血腥鬥争當中。
英國所準備造成的“東方慕尼黑”局面,我們還得付極大的代價。
(以後還得詳細說到我們的困苦。
) (尤脫萊說:“自中日戰事爆發以來,英國的政策漸漸轉向到給予中國以更大的支持,可是很少有物質的援助給中國。
英國一直是非常恐怕觸怒日本的感情的,它和以前一樣,渴想在日本勝利時能得到它們的好感。
希特勒,在官方的聲明中支持日本,可是繼續讓德國的軍火出售給中國。
英國在整個政策同情中國,繼續幫助維持中國通貨的穩定;可是在軍火方面,卻不大賣給中國而繼續以軍需品供給日本&mdash&mdash發财的是加拿大和澳洲的礦商,不列颠的金融家,以及英國其他部分的資本家。
現在它一面發财,一面希望能維持足夠的日本好感,使它不緻攻擊上海的英國利益。
英國顯然在等待一個時機,等到日本疲竭到如此地步,它可以輕易地以壓力強迫它至少吐出一部分它已經占領的中國領土。
英國政府在任何情形下,都萬分情願商談一個決定,讓日本完全控制華北,隻要它不碰到上海和中國其他部分。
”) 在抗戰初期,我們在國際上的地位是孤獨的;歐美列強都忙着料理身邊的問題,還沒工夫來關心遠東的大火呢!
其時,美國人民反日之情緒,激起了高潮,各地舉行抵制日貨示威遊行。
雖然切實的援助還在很久的将來,不過美國的朝野人士畢竟是同情中國,至少已來了道義上的支持。
(日本轟炸中國的飛機和炮彈,炸彈的鋼鐵,都從美國輸入;日本依賴美國的輸入而對中國作戰,這也是事實。
美國商人的短視,後來自己又自食其果了。
) 英國的姑息政策,一直持續得很久。
上海第一顆炸彈的爆炸,破壞了英國的财産,危害了英國人的生命;日本海軍陸戰隊為拼命阻止我軍進展而放火焚燒的許多房産,很多是英國人所有的。
日本飛機轟炸的鐵路,是抵押給英國的;倫敦因此時常向日方提出抗議。
可是英國一切保衛它自己利益的努力,就被日人看作是一種處心積慮的搗亂行為。
上海戰争開始不久,日本就發動大規模的反英運動。
在東京的《讀賣新聞》上(軍方的報紙),一個激烈的作家說:“從事戰争的是日本與英國,中國不過供給戰場而已。
”那年八月二十六日,英國駐華大使許閣森爵士所乘的一部汽車在從南京往上海的途中,為日本兩架飛機(在距離上海約五十哩的地方)所掃射。
英使所乘的汽車,車頂鋪着很大的英國旗;日機偏用機槍掃射,許大使受了重傷。
倫敦立向東京提強烈抗議,要求正式道歉,懲兇,保證不再發生同樣事件。
東京有意挑釁,對英國的照會遲遲不答。
英國送出照會的第二天,日機襲廣州,其地和香港不過一衣帶水之隔。
東京《國民新聞》載着一篇顯然為軍部所授意的文章,說:“我們的海陸軍,不像外務省,毫不恐懼英國。
廣州的空襲已使英國人大為恐怖,因為英國資本集中在廣州。
因此,對廣州加以有效的空襲,是迅速解決中國事件的途徑。
”那年冬天,英國的戰艦和商船常常為日本的飛機和野炮所攻擊,十二月十二日,美艦被炸沉的一天,有六艘英國船隻同時被炸。
日本雖趕快對華盛頓道歉,而對英表示“不勝遺憾”的照會,有意延至數星期之久。
(那年冬天,東京煽起普遍的反英情緒,一個包括許多衆議員的時局讨論會,通過決議案,要求與英國斷絕外交關系。
)南京陷落以後,日本軍對于外人在華利益,加緊壓榨,英國是主要的犧牲者。
可是英國當局還是堅守他們的綏靖政策,霞關與唐甯街不時表示妥協與善意,友誼的保證交錯在血腥鬥争當中。
英國所準備造成的“東方慕尼黑”局面,我們還得付極大的代價。
(以後還得詳細說到我們的困苦。
) (尤脫萊說:“自中日戰事爆發以來,英國的政策漸漸轉向到給予中國以更大的支持,可是很少有物質的援助給中國。
英國一直是非常恐怕觸怒日本的感情的,它和以前一樣,渴想在日本勝利時能得到它們的好感。
希特勒,在官方的聲明中支持日本,可是繼續讓德國的軍火出售給中國。
英國在整個政策同情中國,繼續幫助維持中國通貨的穩定;可是在軍火方面,卻不大賣給中國而繼續以軍需品供給日本&mdash&mdash發财的是加拿大和澳洲的礦商,不列颠的金融家,以及英國其他部分的資本家。
現在它一面發财,一面希望能維持足夠的日本好感,使它不緻攻擊上海的英國利益。
英國顯然在等待一個時機,等到日本疲竭到如此地步,它可以輕易地以壓力強迫它至少吐出一部分它已經占領的中國領土。
英國政府在任何情形下,都萬分情願商談一個決定,讓日本完全控制華北,隻要它不碰到上海和中國其他部分。
”) 在抗戰初期,我們在國際上的地位是孤獨的;歐美列強都忙着料理身邊的問題,還沒工夫來關心遠東的大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