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中日戰後之國際反應
關燈
小
中
大
同之态度。
”意代表袒日,投反對票,瑞、挪、丹三國棄權。
可是《九國公約》會議,雖于十一月二十四日結束,而所謂“共同之态度”,隻是一種态度而已,并無任何有力的行動。
英外相艾登于十一月一日在下院宣稱:“帝國政府準備與美國共同行動,不在美國之先,亦不落美國之後。
”又于十二月二日在答複反對派議員要求行動時,激昂地說:“倘使反對派議員諸公是主張制裁的話,我可以提醒諸公,可能的制裁辦法隻有兩種:一種是無效的,不值得實行;一種是有效的,即使不一定促成戰争,亦冒戰争的危險。
我慎重地說,無論哪個國家,除非相信有壓倒的力量來支持它們的政策,是不應考慮在遠東從事那種行動的。
難道反對派議員諸公,真正以為:目前的國聯,隻有兩個大海軍國家(我們英國和法國),已能算是具有那種壓倒的力量麼?各位必然完全曉得,那種壓倒的力量并不存在。
”比京會議在這妥協的暗影之下,審理中日争端,就因為這種妥協精神而完全失敗。
像這樣不痛不癢的決議,倒反而更增加了日本軍人的氣焰! 中國訴之于國聯的行動,到《九國公約》會議也完全絕望;抗戰行程中,我們乃努力争取友邦的交誼,别開外交上的新途徑。
首先伸手給中國,予以精神與物質的支持的是蘇聯。
(蘇聯本來和中國是患難之交,幫助過中國的革命。
)淞滬戰事的第二星期,《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便于八月二十一日在南京簽訂;二十九日在莫斯科、南京同時公布。
兩國重申一九二八年《非戰公約》中之原則,即兩方再行聲明不以戰争為解決國際糾紛之方法,并否認在兩國相互關系間以戰争為施行國策之工具。
兩方依照此項原則,約定不得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對于彼此為任何侵略。
又兩締約國之一方受第三國侵略時,他方約定不得對于該侵略國予以任何協助,或有不利于被侵略國之舉動。
當西方的國家,在那兒發不痛不癢的譴責(日本)與同情(中國)時,蘇聯的援助,便于戰事緊急中到來了;他們的援助,有飛機、重炮和軍事顧問團。
同時,遠遠地懷抱着黑龍江和烏蘇裡江的堡壘線,作随時可以襲擊“滿洲國”的姿态,吸引了關東軍主力在東北,使之不敢随便調動入關,有着消極的牽制作用。
雖是蘇聯當時所付“六個月後參加作戰”的諾言,并未兌現;他們的幫助,在抗戰初期有着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的第二個朋友是美國。
十月五日(淞滬戰事正激烈時),羅斯福總統在芝加哥發表演說,說:“最近世界政治形勢日趨險惡,人類對于永久和平之期望,已為大難将臨之觀念所摧毀。
其初系不法幹涉他國内政,或違反條約,侵略他國土地;馴至今日,愈演愈甚;未嘗宣戰,又無警告或理由,而多數無辜之平民婦孺,竟橫遭空軍之轟炸殘殺矣,多數之船隻,正任意被潛艇擊沉矣。
”他嚴正指摘日本的侵略行為,并主張和隔絕疫疠病人一樣,隔離“侵略者”。
接在第二天,美國務院正式宣布:“美國已不得不承認日本在華行動不合國際關系之原則,并違反《九國公約》、《非戰公約》之規律。
”《九國公約》會議在比京開會時,美國願參與積極對日本侵略的制止,禁運、抵貨、财政或航運上的限制;若非英國保守黨的政府因循敷衍,在那時可以收實效的。
南京陷落前一天(十二月十二日),美艦巴納号(Panny)在南京上遊二十九裡處五和縣境内,被日飛機炸沉,死三人,傷十六人。
十三日美總統緻書日皇,對被炸沉事表示深切焦慮。
同時美政府向日本提出嚴重抗議。
日當局知道情勢的嚴重,乃由日外相廣田、駐美大使齋
”意代表袒日,投反對票,瑞、挪、丹三國棄權。
可是《九國公約》會議,雖于十一月二十四日結束,而所謂“共同之态度”,隻是一種态度而已,并無任何有力的行動。
英外相艾登于十一月一日在下院宣稱:“帝國政府準備與美國共同行動,不在美國之先,亦不落美國之後。
”又于十二月二日在答複反對派議員要求行動時,激昂地說:“倘使反對派議員諸公是主張制裁的話,我可以提醒諸公,可能的制裁辦法隻有兩種:一種是無效的,不值得實行;一種是有效的,即使不一定促成戰争,亦冒戰争的危險。
我慎重地說,無論哪個國家,除非相信有壓倒的力量來支持它們的政策,是不應考慮在遠東從事那種行動的。
難道反對派議員諸公,真正以為:目前的國聯,隻有兩個大海軍國家(我們英國和法國),已能算是具有那種壓倒的力量麼?各位必然完全曉得,那種壓倒的力量并不存在。
”比京會議在這妥協的暗影之下,審理中日争端,就因為這種妥協精神而完全失敗。
像這樣不痛不癢的決議,倒反而更增加了日本軍人的氣焰! 中國訴之于國聯的行動,到《九國公約》會議也完全絕望;抗戰行程中,我們乃努力争取友邦的交誼,别開外交上的新途徑。
首先伸手給中國,予以精神與物質的支持的是蘇聯。
(蘇聯本來和中國是患難之交,幫助過中國的革命。
)淞滬戰事的第二星期,《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便于八月二十一日在南京簽訂;二十九日在莫斯科、南京同時公布。
兩國重申一九二八年《非戰公約》中之原則,即兩方再行聲明不以戰争為解決國際糾紛之方法,并否認在兩國相互關系間以戰争為施行國策之工具。
兩方依照此項原則,約定不得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對于彼此為任何侵略。
又兩締約國之一方受第三國侵略時,他方約定不得對于該侵略國予以任何協助,或有不利于被侵略國之舉動。
當西方的國家,在那兒發不痛不癢的譴責(日本)與同情(中國)時,蘇聯的援助,便于戰事緊急中到來了;他們的援助,有飛機、重炮和軍事顧問團。
同時,遠遠地懷抱着黑龍江和烏蘇裡江的堡壘線,作随時可以襲擊“滿洲國”的姿态,吸引了關東軍主力在東北,使之不敢随便調動入關,有着消極的牽制作用。
雖是蘇聯當時所付“六個月後參加作戰”的諾言,并未兌現;他們的幫助,在抗戰初期有着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的第二個朋友是美國。
十月五日(淞滬戰事正激烈時),羅斯福總統在芝加哥發表演說,說:“最近世界政治形勢日趨險惡,人類對于永久和平之期望,已為大難将臨之觀念所摧毀。
其初系不法幹涉他國内政,或違反條約,侵略他國土地;馴至今日,愈演愈甚;未嘗宣戰,又無警告或理由,而多數無辜之平民婦孺,竟橫遭空軍之轟炸殘殺矣,多數之船隻,正任意被潛艇擊沉矣。
”他嚴正指摘日本的侵略行為,并主張和隔絕疫疠病人一樣,隔離“侵略者”。
接在第二天,美國務院正式宣布:“美國已不得不承認日本在華行動不合國際關系之原則,并違反《九國公約》、《非戰公約》之規律。
”《九國公約》會議在比京開會時,美國願參與積極對日本侵略的制止,禁運、抵貨、财政或航運上的限制;若非英國保守黨的政府因循敷衍,在那時可以收實效的。
南京陷落前一天(十二月十二日),美艦巴納号(Panny)在南京上遊二十九裡處五和縣境内,被日飛機炸沉,死三人,傷十六人。
十三日美總統緻書日皇,對被炸沉事表示深切焦慮。
同時美政府向日本提出嚴重抗議。
日當局知道情勢的嚴重,乃由日外相廣田、駐美大使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