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六、太湖南北地區諸戰役
關燈
小
中
大
無從安定。
政治不能配合軍事,對于太湖區戰事之不利,應負極大責任。
(若幹省府大員,且棄官而逃,避往港滬以自全。
) 十一月十五日以後,我軍幾乎無法穩定陣線,稍蘇喘息,以事調整,局勢就越來越壞了。
(敵在黃浦江、杭州灣、蘇州河等處,結集大批小汽艇,及配置馬達之民船,企圖輸送部隊向太湖西北岸,即無錫常州間登陸,擾亂我後方。
敵松井大将曾令其主力突破常熟後,再攻無錫,其海軍與陸軍協同破壞長江封鎖線後,再攻江陰,以攻南京為主要目标。
敵知我江陰、無錫防線鞏固,乃猛攻嘉興,而以精兵突破平望一線,繞太湖南進,迫吳興、長興之線。
)楓泾、嘉善、平湖先後失守,敵軍即積極進攻嘉興。
(一路由嘉善幹窯鎮直取吳江、嘉興之王江泾,切斷蘇嘉鐵路;一路沿滬杭鐵路佯攻嘉興正面,一路由平湖循平嘉公路脅攻嘉興右翼。
)嘉興為國防第一線之重要據點,地扼黃浦、運河二水,與滬杭、蘇嘉二路之交彙點,得此可以西攻吳興,沿京杭國道,包圍首都,并可直趨吳縣,循京滬路前進;所以嘉興之得失,不僅有關蘇杭之防禦,且為我首都安危之重要關鍵。
其時,王江泾已被敵軍突破,平望、吳江相繼淪陷;敵軍一方利用湖匪,擾亂太湖沿岸各縣,一方以主力部隊攻我嘉興;炮機集中轟炸,防禦工程全毀,十一月十八日,嘉興亦逐陷落,乍浦我軍也向海岸一線轉進。
敵軍既陷我嘉興,仍複分兵前進:一路沿滬杭路作進攻杭州态勢,一路則進迫南浔,向吳興進攻。
(顧祖禹雲:“湖州(吳興)一隅,北逾震澤(太湖)則迫毗陵(武進),走陽羨(宜興)可以震建康,西出安吉,則逼廣德,指東壩,亦可以問金陵矣。
”)既占吳興,長興、廣德、宜興相繼陷落,遂與占據蘇錫之敵會合;此乃敵軍戰術上之勝利,迂回戰略之成功。
(敵軍發動戰事,即以巨金收買湖匪,擾我後方;敵既占蘇嘉後,乃與湖匪合股,由匪前導,深入後方,占我沿湖名城。
)右翼方面,十一月十六日,敵軍進至常熟近郊;京滬線正面之敵,猛攻真儀唯亭,進窺吳縣,并分一路沿公路攻常熟,二十一日常熟吳縣相繼失守。
我乃退守江陰無錫之國防第二線。
(江陰地瀕長江南岸,北與泰靖遙對,黃山兀峙江畔,浩浩江流,至此一束,為咽喉重地;自此以下,水勢南北奔騰,險阻大減,故江陰之防江,實兼防海,陸上要塞,以黃山為主;蕭山長山亦為要塞地帶,城東與南郊外諸山亦有防禦設備。
)敵知江陰要塞正面不易進攻,仍用迂回戰略,于攻略江陰之先,取得常熟、無錫二城。
其攻無錫,一路由錫常公路而入,一路由吳縣循京滬線直撲正面,同時複由汽艇往湖面載運陸戰隊進駐北岸,繞攻後路;正面之敵,複越過無錫進犯武進。
我軍四面被圍,乃于十一月二十七日撤離。
無錫既失,敵乃分兵沿錫澄公路北攻江陰要塞,常熟之敵取道顧山、文林、璜塘西進,會于青陽;青陽雖為巨鎮,無險可守,我軍與戰于南閘月城橋一線。
其時,我要塞炮位主在防江面,國防線炮位亦口向東南,敵既繞我防線之後,炮火遂失效力。
二十九日,江陰、武進二城均告淪陷,我軍即移防丹陽。
到了十二月二日丹陽亦告失守。
于是進入南京防禦戰的階段了。
十一月中旬,太湖地區戰事白熱化之際,敵方也了解戰事的嚴重性,乃于十六日設立大本營,應付對華的戰事。
我政府正式宣告遷都重慶;重申抗戰到底之決心。
宣言曰: &hellip&hellip國民政府鑒于暴日無止境之侵略,爰決定抗戰自衛。
&hellip&hellip淞滬一隅,抗戰亘曆三月,各地将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hellip&hellip臨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而奠定中華複興之基礎。
迩者暴日更肆貪黩,分兵西進,逼我首都,察其用意,無非欲挾其暴力,要我為城下之盟。
我為國家生命計,為民族人格計,為國際正義與世界和平計,皆已無屈服之餘地;凡有血氣,無不具甯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
國民政府茲為适應戰況,統籌全局,長期抗戰起見,本日移駐重慶。
此後将以最廣大之規模,從事更持久之戰鬥,以中華人民之衆,土地之廣,人人抱必死之決心,以其熱血與土地凝結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離;外得國際之同情,内有民衆之團結,繼續抗戰,必能達到維護國家民族生存獨立之目的。
特此宣言,惟共勉之! 在戰鬥最困難的時期,我政府乃能堅定“抗戰到底”的信念,這是抗戰勝利的精神基礎。
政治不能配合軍事,對于太湖區戰事之不利,應負極大責任。
(若幹省府大員,且棄官而逃,避往港滬以自全。
) 十一月十五日以後,我軍幾乎無法穩定陣線,稍蘇喘息,以事調整,局勢就越來越壞了。
(敵在黃浦江、杭州灣、蘇州河等處,結集大批小汽艇,及配置馬達之民船,企圖輸送部隊向太湖西北岸,即無錫常州間登陸,擾亂我後方。
敵松井大将曾令其主力突破常熟後,再攻無錫,其海軍與陸軍協同破壞長江封鎖線後,再攻江陰,以攻南京為主要目标。
敵知我江陰、無錫防線鞏固,乃猛攻嘉興,而以精兵突破平望一線,繞太湖南進,迫吳興、長興之線。
)楓泾、嘉善、平湖先後失守,敵軍即積極進攻嘉興。
(一路由嘉善幹窯鎮直取吳江、嘉興之王江泾,切斷蘇嘉鐵路;一路沿滬杭鐵路佯攻嘉興正面,一路由平湖循平嘉公路脅攻嘉興右翼。
)嘉興為國防第一線之重要據點,地扼黃浦、運河二水,與滬杭、蘇嘉二路之交彙點,得此可以西攻吳興,沿京杭國道,包圍首都,并可直趨吳縣,循京滬路前進;所以嘉興之得失,不僅有關蘇杭之防禦,且為我首都安危之重要關鍵。
其時,王江泾已被敵軍突破,平望、吳江相繼淪陷;敵軍一方利用湖匪,擾亂太湖沿岸各縣,一方以主力部隊攻我嘉興;炮機集中轟炸,防禦工程全毀,十一月十八日,嘉興亦逐陷落,乍浦我軍也向海岸一線轉進。
敵軍既陷我嘉興,仍複分兵前進:一路沿滬杭路作進攻杭州态勢,一路則進迫南浔,向吳興進攻。
(顧祖禹雲:“湖州(吳興)一隅,北逾震澤(太湖)則迫毗陵(武進),走陽羨(宜興)可以震建康,西出安吉,則逼廣德,指東壩,亦可以問金陵矣。
”)既占吳興,長興、廣德、宜興相繼陷落,遂與占據蘇錫之敵會合;此乃敵軍戰術上之勝利,迂回戰略之成功。
(敵軍發動戰事,即以巨金收買湖匪,擾我後方;敵既占蘇嘉後,乃與湖匪合股,由匪前導,深入後方,占我沿湖名城。
)右翼方面,十一月十六日,敵軍進至常熟近郊;京滬線正面之敵,猛攻真儀唯亭,進窺吳縣,并分一路沿公路攻常熟,二十一日常熟吳縣相繼失守。
我乃退守江陰無錫之國防第二線。
(江陰地瀕長江南岸,北與泰靖遙對,黃山兀峙江畔,浩浩江流,至此一束,為咽喉重地;自此以下,水勢南北奔騰,險阻大減,故江陰之防江,實兼防海,陸上要塞,以黃山為主;蕭山長山亦為要塞地帶,城東與南郊外諸山亦有防禦設備。
)敵知江陰要塞正面不易進攻,仍用迂回戰略,于攻略江陰之先,取得常熟、無錫二城。
其攻無錫,一路由錫常公路而入,一路由吳縣循京滬線直撲正面,同時複由汽艇往湖面載運陸戰隊進駐北岸,繞攻後路;正面之敵,複越過無錫進犯武進。
我軍四面被圍,乃于十一月二十七日撤離。
無錫既失,敵乃分兵沿錫澄公路北攻江陰要塞,常熟之敵取道顧山、文林、璜塘西進,會于青陽;青陽雖為巨鎮,無險可守,我軍與戰于南閘月城橋一線。
其時,我要塞炮位主在防江面,國防線炮位亦口向東南,敵既繞我防線之後,炮火遂失效力。
二十九日,江陰、武進二城均告淪陷,我軍即移防丹陽。
到了十二月二日丹陽亦告失守。
于是進入南京防禦戰的階段了。
十一月中旬,太湖地區戰事白熱化之際,敵方也了解戰事的嚴重性,乃于十六日設立大本營,應付對華的戰事。
我政府正式宣告遷都重慶;重申抗戰到底之決心。
宣言曰: &hellip&hellip國民政府鑒于暴日無止境之侵略,爰決定抗戰自衛。
&hellip&hellip淞滬一隅,抗戰亘曆三月,各地将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hellip&hellip臨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而奠定中華複興之基礎。
迩者暴日更肆貪黩,分兵西進,逼我首都,察其用意,無非欲挾其暴力,要我為城下之盟。
我為國家生命計,為民族人格計,為國際正義與世界和平計,皆已無屈服之餘地;凡有血氣,無不具甯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
國民政府茲為适應戰況,統籌全局,長期抗戰起見,本日移駐重慶。
此後将以最廣大之規模,從事更持久之戰鬥,以中華人民之衆,土地之廣,人人抱必死之決心,以其熱血與土地凝結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離;外得國際之同情,内有民衆之團結,繼續抗戰,必能達到維護國家民族生存獨立之目的。
特此宣言,惟共勉之! 在戰鬥最困難的時期,我政府乃能堅定“抗戰到底”的信念,這是抗戰勝利的精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