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華北防禦戰(下)
關燈
小
中
大
線,其攻勢行動暫行停止;我軍亦久困戰鬥,亟待整理,乃制定防守及整頓地區,加急補充。
晉東激戰,平漢線正面之敵亦步步進迫。
敵軍主力為十四師團,輔以第六、十六兩師團之一部。
敵分兩路進擊,主力乃由鐵路線南下,一部由甯晉、柏鄉趨内丘,我軍于十月十一日到達趙縣元氏之線,翌日又被迫轉移至柏鄉之線,十四日退守内丘,因河北平原無地可守,兼以兵力單薄,十五日邢台又陷,邯鄲、磁縣亦于十七、十八兩日先後不守;幸我湯恩伯軍團于十八日趕赴安陽及漳河南岸之線,嚴陣以待;我吳克仁軍亦于是時到達湯陰。
其時,敵分三路渡漳河進犯,其在平漢線正面者為第六師團,由武安、觀台犯我左翼者為第十四師團之主力,沿肥鄉、成安、臨漳企圖攻我右翼者,為第十六師團之一部。
十月十九日夜間,敵不斷向我漳河鐵橋炮擊,另以一部便衣隊混入難民群中,由觀台東西保漳渡河,期掩護其主力之偷渡。
東西保漳一帶高地,于二十日上午已為敵所占。
我關麟征軍遂于二十一日拂曉開始攻擊當面之敵,當被我二十五師将該高地奪回,将敵壓迫于河岸,殲滅甚衆;未幾,敵又得河北方面之增援,再圖反攻,自曉至暮,反複搏戰,至夜半未停,敵我傷亡均重。
旋以安陽以東辛店集附近,敵強渡而南,約有一聯隊之衆;時我軍久戰,疲乏已極,乃停止攻擊,占領陣地,與敵成對峙狀态。
敵軍主力因前進受阻,傷亡甚多,二十三日即撤至邯鄲、武安附近,拟由武安、涉縣進窺晉南,威脅我平漢線之左側背,同時聲援山西之作戰。
我湯軍團遂于二十四日推進至沿岸一帶與敵對峙。
其時,山西戰事又告吃緊,我第十三軍于十一月二日兼程往援,敵乘晉東勝利,平漢線上又向安陽附近攻擊,我守軍商震将軍之部以實力薄弱,左右友軍距離甚遠,應援不及,安陽遂于十一月五日失陷,商軍乃退守寶連寺東西之線。
其時,宋哲元将軍所部集團軍,在臨清、堂邑、大名、内黃、南樂、清豐、濮陽之間,以協同平漢線正面友軍,擊破平漢線南下之敵,宋部乃以主力沿平漢線東側地區前進,其騎兵部隊于十一月五日占領南和任縣,并将邢台以北之官莊車站占領,其步兵則向邢台攻擊。
六日清晨,我軍已迫至邢台附近;不意敵一面由邢台西北增援,一面由邢台以南,沙河方面趕到步騎炮聯合之敵向我夾擊;且以敵機多架助戰;敵我相持兩晝夜,八日下午,任縣竟被奪去。
十日,邢台之敵向我反攻,十一日又因大名已失,敵攻廣平甚急,我騎兵部隊感受側背威脅,十二日乃向衛河右岸移動。
十一月六日我步兵進攻成安之敵,當晚占領縣城,七日,敵由磁縣增援,激戰竟日,八日并由臨洋以步騎炮之聯合部隊窺我廣平。
九日,複由廣平西北向大名運動,十日,更以全力進迫大名,與我三十八師發生巷戰,十一日縣城遂失守。
我軍退守衛河南岸。
敵占大名,以主力扼守城郊,以其一部進窺衛河。
是時,華北敵軍先以主力進窺山西,十一月九日,既占我太原,複轉用其第六師團之主力于東戰場,因此平漢線正面僅以第十四師團及十六師團之一部暫取守勢,沿漳河及衛河北岸構築工事,與我軍對峙。
十一月初旬,晉豫戰局與東戰場之情勢同時逆轉,略如上述。
此外,則綏遠我軍,亦以敵千田兵團,于十月十日,協同僞蒙軍沿平綏線向歸綏正面進攻,同時,以兩聯隊之兵力,由涼城襲歸綏側背;十三日綏垣失守,十六日包頭亦遂陷落。
就軍事言,這一時期,也可說是華北全局最黯淡的一刻了!
晉東激戰,平漢線正面之敵亦步步進迫。
敵軍主力為十四師團,輔以第六、十六兩師團之一部。
敵分兩路進擊,主力乃由鐵路線南下,一部由甯晉、柏鄉趨内丘,我軍于十月十一日到達趙縣元氏之線,翌日又被迫轉移至柏鄉之線,十四日退守内丘,因河北平原無地可守,兼以兵力單薄,十五日邢台又陷,邯鄲、磁縣亦于十七、十八兩日先後不守;幸我湯恩伯軍團于十八日趕赴安陽及漳河南岸之線,嚴陣以待;我吳克仁軍亦于是時到達湯陰。
其時,敵分三路渡漳河進犯,其在平漢線正面者為第六師團,由武安、觀台犯我左翼者為第十四師團之主力,沿肥鄉、成安、臨漳企圖攻我右翼者,為第十六師團之一部。
十月十九日夜間,敵不斷向我漳河鐵橋炮擊,另以一部便衣隊混入難民群中,由觀台東西保漳渡河,期掩護其主力之偷渡。
東西保漳一帶高地,于二十日上午已為敵所占。
我關麟征軍遂于二十一日拂曉開始攻擊當面之敵,當被我二十五師将該高地奪回,将敵壓迫于河岸,殲滅甚衆;未幾,敵又得河北方面之增援,再圖反攻,自曉至暮,反複搏戰,至夜半未停,敵我傷亡均重。
旋以安陽以東辛店集附近,敵強渡而南,約有一聯隊之衆;時我軍久戰,疲乏已極,乃停止攻擊,占領陣地,與敵成對峙狀态。
敵軍主力因前進受阻,傷亡甚多,二十三日即撤至邯鄲、武安附近,拟由武安、涉縣進窺晉南,威脅我平漢線之左側背,同時聲援山西之作戰。
我湯軍團遂于二十四日推進至沿岸一帶與敵對峙。
其時,山西戰事又告吃緊,我第十三軍于十一月二日兼程往援,敵乘晉東勝利,平漢線上又向安陽附近攻擊,我守軍商震将軍之部以實力薄弱,左右友軍距離甚遠,應援不及,安陽遂于十一月五日失陷,商軍乃退守寶連寺東西之線。
其時,宋哲元将軍所部集團軍,在臨清、堂邑、大名、内黃、南樂、清豐、濮陽之間,以協同平漢線正面友軍,擊破平漢線南下之敵,宋部乃以主力沿平漢線東側地區前進,其騎兵部隊于十一月五日占領南和任縣,并将邢台以北之官莊車站占領,其步兵則向邢台攻擊。
六日清晨,我軍已迫至邢台附近;不意敵一面由邢台西北增援,一面由邢台以南,沙河方面趕到步騎炮聯合之敵向我夾擊;且以敵機多架助戰;敵我相持兩晝夜,八日下午,任縣竟被奪去。
十日,邢台之敵向我反攻,十一日又因大名已失,敵攻廣平甚急,我騎兵部隊感受側背威脅,十二日乃向衛河右岸移動。
十一月六日我步兵進攻成安之敵,當晚占領縣城,七日,敵由磁縣增援,激戰竟日,八日并由臨洋以步騎炮之聯合部隊窺我廣平。
九日,複由廣平西北向大名運動,十日,更以全力進迫大名,與我三十八師發生巷戰,十一日縣城遂失守。
我軍退守衛河南岸。
敵占大名,以主力扼守城郊,以其一部進窺衛河。
是時,華北敵軍先以主力進窺山西,十一月九日,既占我太原,複轉用其第六師團之主力于東戰場,因此平漢線正面僅以第十四師團及十六師團之一部暫取守勢,沿漳河及衛河北岸構築工事,與我軍對峙。
十一月初旬,晉豫戰局與東戰場之情勢同時逆轉,略如上述。
此外,則綏遠我軍,亦以敵千田兵團,于十月十日,協同僞蒙軍沿平綏線向歸綏正面進攻,同時,以兩聯隊之兵力,由涼城襲歸綏側背;十三日綏垣失守,十六日包頭亦遂陷落。
就軍事言,這一時期,也可說是華北全局最黯淡的一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