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華北防禦戰(下)
關燈
小
中
大
并派一支隊深入大同附近,展開雁北的遊擊戰。
這是抗戰初期全國軍隊統一作戰的好現象。
近人王維屏氏評論晉東戰役,感慨甚深。
蓋“南北縱列之太行山,為晉冀間之天然界限,其由河流橫切而成之河谷,乃平原與高原間之通路,在軍事上,易守難攻,為山西之天然要塞。
如浮圖峪在河北涞源縣境,為拒馬河之河谷,其西北有飛狐口,東南有插箭嶺口,更南有倒馬關,均為山西高原出擊河北之間道,敵我争奪涞源者,即以此也。
大紫口、長城嶺口、龍泉關、百泉口、卧石口,為唐河、沙河、磁河及滹沱河之河口,娘子關乃滹沱河支流冶河之河谷。
正太鐵路自河北之石家莊,西過井陉,穿越太行,中經娘子關、陽泉、壽陽、榆次而至陽曲(太原),在榆次與同蒲路交軌。
鐵路所經之娘子關為新辟之山洞,而稱故娘子關為舊關。
井陉關亦稱土門關,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在獲鹿縣西十裡,平定縣東九十裡,古雲:井陉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
太行為控扼之要,井陉又當出入之沖也,是故正太線上,以井陉與娘子關間為最險要,其形勢仿佛南口之與居庸關。
”當忻口戰事激烈時,敵軍即積極進攻晉東以收夾擊之效。
十月十日,石家莊敵,以一部沿鐵路南下,而以生力軍第二十師團沿正太路西進。
我為确保晉東,孫連仲、馮欽哉、曾萬鐘各部轉移于太行山隘路,娘子關南北之線。
十月十二日敵追蹤而至。
是時連日大霧,敵未敢輕進。
我軍布防就緒,敵騎亦至,倉卒應戰,情勢甚危。
關之東南有山谷,名曰雪花山,較娘子關尤高,敵輕騎襲擊,我軍力戰不敵,雪花山卒告不守,自此娘子關受制于敵。
敵複以全力進攻娘子關正面,遭孫連仲部之堅強抵抗,其鋒大挫;乃移其主力以攻舊關;其時舊關一部軍隊移守黑石關,力分勢弱;馮欽哉部血戰三晝夜,敵死傷千餘,我亦力竭氣衰。
十五日,我孫連仲部與其他兩部增援,包圍舊關敵人,敵已被殲過半,舊關複得;而關外高地仍在敵手,舊關亦遂不能久守。
二十二日,敵轉用平漢線第十四師團前來解圍,以一部向娘子關正面施行牽制攻擊,以主力約四聯隊由橫口車站(井陉東)向南障城魚鎮前進,企圖包圍我軍側背,我方感受後方之威脅,遂将正面之孫連仲部,轉移于平定方面,并将預定增援晉北之孫震軍轉移晉東;時機迫切,移調不及,娘子關遂告失守。
十月三十日,敵到達平定時,我拟以朱德部由平定西南山地向該敵側擊,不期晉陽發現敵約一旅團西進,此計劃又不能如期實施;從此指揮失序,各部分離,陽泉壽陽相繼陷落。
(娘子關以西正太路上,壽陽為最險要,過此地勢平坦,太原已無險可守。
)太原危急,晉北有利陣線為之動搖;其時,我為挽回敗局,十一月一日,曾命平漢線西側之第十三軍(湯恩伯将軍部),迅速開太谷應援,終以運輸困難,未及投合戰線參加戰鬥,太原終以不保。
當太原危急時,我以保衛要點為目的,十一月二日,曾令晉北正面各軍向太原以北青龍鎮既設陣地轉進,與晉東軍協同作戰,而以傅作義将軍所部守太原城。
晉北各部于二日晚間開始轉進,因受敵空軍猛烈轟炸,戰車隊跟蹤追擊,立足不易。
衛總司令立煌不得已乃将陣地轉移于太原東北郊,終以東山失守,受敵瞰制,不能不再行撤退;此時各部隊以屢次轉進,不免發生紛亂情形。
守城傅軍受敵炮空密集制壓,太原城北即被敵沖入。
傅将軍見大勢已去,即于九日晚間率部向西山沖出,太原亦遂告陷落。
敵于占太原後,仍沿鐵路進至太谷、平遙、汾陽之
這是抗戰初期全國軍隊統一作戰的好現象。
近人王維屏氏評論晉東戰役,感慨甚深。
蓋“南北縱列之太行山,為晉冀間之天然界限,其由河流橫切而成之河谷,乃平原與高原間之通路,在軍事上,易守難攻,為山西之天然要塞。
如浮圖峪在河北涞源縣境,為拒馬河之河谷,其西北有飛狐口,東南有插箭嶺口,更南有倒馬關,均為山西高原出擊河北之間道,敵我争奪涞源者,即以此也。
大紫口、長城嶺口、龍泉關、百泉口、卧石口,為唐河、沙河、磁河及滹沱河之河口,娘子關乃滹沱河支流冶河之河谷。
正太鐵路自河北之石家莊,西過井陉,穿越太行,中經娘子關、陽泉、壽陽、榆次而至陽曲(太原),在榆次與同蒲路交軌。
鐵路所經之娘子關為新辟之山洞,而稱故娘子關為舊關。
井陉關亦稱土門關,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在獲鹿縣西十裡,平定縣東九十裡,古雲:井陉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
太行為控扼之要,井陉又當出入之沖也,是故正太線上,以井陉與娘子關間為最險要,其形勢仿佛南口之與居庸關。
”當忻口戰事激烈時,敵軍即積極進攻晉東以收夾擊之效。
十月十日,石家莊敵,以一部沿鐵路南下,而以生力軍第二十師團沿正太路西進。
我為确保晉東,孫連仲、馮欽哉、曾萬鐘各部轉移于太行山隘路,娘子關南北之線。
十月十二日敵追蹤而至。
是時連日大霧,敵未敢輕進。
我軍布防就緒,敵騎亦至,倉卒應戰,情勢甚危。
關之東南有山谷,名曰雪花山,較娘子關尤高,敵輕騎襲擊,我軍力戰不敵,雪花山卒告不守,自此娘子關受制于敵。
敵複以全力進攻娘子關正面,遭孫連仲部之堅強抵抗,其鋒大挫;乃移其主力以攻舊關;其時舊關一部軍隊移守黑石關,力分勢弱;馮欽哉部血戰三晝夜,敵死傷千餘,我亦力竭氣衰。
十五日,我孫連仲部與其他兩部增援,包圍舊關敵人,敵已被殲過半,舊關複得;而關外高地仍在敵手,舊關亦遂不能久守。
二十二日,敵轉用平漢線第十四師團前來解圍,以一部向娘子關正面施行牽制攻擊,以主力約四聯隊由橫口車站(井陉東)向南障城魚鎮前進,企圖包圍我軍側背,我方感受後方之威脅,遂将正面之孫連仲部,轉移于平定方面,并将預定增援晉北之孫震軍轉移晉東;時機迫切,移調不及,娘子關遂告失守。
十月三十日,敵到達平定時,我拟以朱德部由平定西南山地向該敵側擊,不期晉陽發現敵約一旅團西進,此計劃又不能如期實施;從此指揮失序,各部分離,陽泉壽陽相繼陷落。
(娘子關以西正太路上,壽陽為最險要,過此地勢平坦,太原已無險可守。
)太原危急,晉北有利陣線為之動搖;其時,我為挽回敗局,十一月一日,曾命平漢線西側之第十三軍(湯恩伯将軍部),迅速開太谷應援,終以運輸困難,未及投合戰線參加戰鬥,太原終以不保。
當太原危急時,我以保衛要點為目的,十一月二日,曾令晉北正面各軍向太原以北青龍鎮既設陣地轉進,與晉東軍協同作戰,而以傅作義将軍所部守太原城。
晉北各部于二日晚間開始轉進,因受敵空軍猛烈轟炸,戰車隊跟蹤追擊,立足不易。
衛總司令立煌不得已乃将陣地轉移于太原東北郊,終以東山失守,受敵瞰制,不能不再行撤退;此時各部隊以屢次轉進,不免發生紛亂情形。
守城傅軍受敵炮空密集制壓,太原城北即被敵沖入。
傅将軍見大勢已去,即于九日晚間率部向西山沖出,太原亦遂告陷落。
敵于占太原後,仍沿鐵路進至太谷、平遙、汾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