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三、華北防禦戰(上)

關燈
平津淪陷,淞滬激戰之際,敵軍又積極進攻華北,西侵綏遠山西,南沿平津線攻入豫北,那八個月間(七七&mdash&mdash二十七年三月間),我軍屢戰屢退,山河變色,局勢日非,可說是抗戰最黯淡的時期。

    其時,敵以寺内壽一大将為統帥,所部第十九、五、二十、九、一各師團及酒井梯隊,鈴木旅團、河邊守備隊,均系精兵,配有戰車、重炮、騎兵、飛機、化學兵隊,馳騁華北大平原,頗有縱橫無敵之勢。

    (敵軍對我作戰,其初期部署,以五個師團為一單位,擔負一方面的戰鬥任務。

    ) 敵軍志在經營華北,占我平津,即移主力急攻察南。

    其攻擊方向,一面由北平攻南口,一面由張北攻張家口(萬全),又一面由多倫攻獨石口,其尤緊迫者為由北平向南口之攻擊。

    我方則晉綏軍自綏東攻察北,二十九軍劉汝明部由張家口攻張北;張北為察北西部重鎮,與多倫東西并峙;張北一下,而察北即去其半,而張家口的後方,可謂完全解體。

    我湯恩伯将軍,率部守南口,另以湯部之高桂滋部進軍獨石口,以禦多倫南下之敵,此乃針對日寇作戰計劃而定之部屬。

    當時,敵軍主力在華北方面,察北一帶僅有僞蒙各部,已成南攻北守之勢。

    我軍本拟先北取察北,然後南出南口,東入熱河,其勢甚順。

    可是北平淪陷後,昌平已入敵手,南口、北平間,旦夕可達;以敵軍的炮火威力,南口雖險隘,亦未易防守。

    加以在那樣的環境,中央與地方之間,頗有一段距離,軍事上難以協調;因此晉綏軍&mdash&mdash二十九軍&mdash&mdash中央軍,幾乎是各自苦戰,損失很大,而預定的防守計劃,都成泡影。

    八月九日,敵主力直攻南口正面,飛機連續轟炸,繼以重炮隊集中狂轟,戰車隊又沿居庸關公路前進,挾立體的威力來突破要隘;我湯軍王仲廉部依憑簡陋壕塹,扼守不退。

    敵軍以正面攻擊既告失敗,其主力于八月二十一日繞至南口右側,攻我居庸關懷來,而以關東軍之本間旅團(第四師團之第三十二旅團)與鈴木旅團(屬第十二留守師)攻我張家口,另以大井支隊由沽源經龍關截擊平綏路線。

    (懷來在南口之北,相距百餘裡,去右翼橫嶺城約五十裡,東與康莊盆地相通,群山周繞,為畿輔襟要,宣鎮咽喉,湯軍前敵總指揮部駐城中。

    )八月二十日,敵突破我長城要隘神威台口,即協同長城以外各路敵軍會攻張家口。

    我軍以守赤城&mdash&mdash延慶&mdash&mdash懷來線的高桂滋部與敵鏖戰旬日;敵軍所受打擊,也和淞滬戰線同樣慘重。

    其時,我衛立煌将軍正自石家莊率部馳援,因道路崎岖,前進遲滞;湯軍右翼被敵突破。

    南口遂于八月二十三日棄守,懷來亦于二十七日晚間失陷。

    其分頭南下之敵軍,攻劉汝明将軍部于漢諾壩(張家口東北三十餘裡),劉部傷亡甚衆,退保口外;傅作義将軍之部,雖于八月十四日克複商都,而張家口危急,兼程馳援,倉皇應戰,無力挽救;退守宋溝堡,張家口亦于二十七日午間失陷。

    于是察南重隘全為敵所有,為其進攻綏晉之階梯。

    平綏敵軍,也就可以自保了。

     南口激戰時,敵以其一部進窺平漢線;我孫連仲将軍部與之激戰于良鄉城南及房山西北高地;三晝夜間,我軍傷亡二千餘人,敵軍死傷亦衆,其後乃轉進至馬頭鎮琉璃河之線。

    南口陷落,敵主力即轉至平漢線增援,分三路進攻:一路由津浦路南犯,楊柳青、良王莊、獨流鎮、靜海、唐官屯、馬廠相繼失守;一路由永定河上遊,迂回渡河,襲取長辛店、良鄉;一路由北甯路之廊坊,直趨固安對岸,強渡永定河。

    (固安北通黃村,西通涿州,東北通廊坊,西南經白溝鎮通保定,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