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本社會文化與民族性

關燈
“日本”有神國之稱,是一個不讓别人去了解的國家。

    他們編造自己的曆史,延伸得比任何民族都要古遠,描寫得比任何民族都更優越。

    他們的古代史上說,日本天皇是太陽神的後裔,開始有天地時,天皇已經居于中央。

    (日本史是從太陽火殘王子天照神武天皇開始的。

    )不管這些神話怎樣荒唐可笑,但在日本人民心理上有着最深固的根底,正足以滿足其誇大心理,助長其征服世界的侵略野心。

     現在,我們撇開那些神話,且從可信的故實說起。

    原來構成日本民族的主要成分是大和族;他們的祖先,原住在熱帶的南洋群島,屬于馬來族的一族,後來逐漸北遷,移居于“日出之島”。

    “凡在日本住過的人,都可以覺得他們的性格中,有一種熱烈的南方人氣質,這可從某種習慣來加以證實,特别是語言、居住和飲食。

    ”(薩松:《日本文化史略》)“其間當然也有一部分從&lsquo北方&rsquo,中國山東與高麗的移民,但這并不是主流,所以北方的風俗,在日本是看不見的。

    ”(蔣百裡:《日本人》)這個民族北移,進入本州和九州兩島的中部和南部,大約是紀元前七八世紀的事(日本的第一個天皇,系于紀元前六百六十年即位)。

    那時,日本本土早已有蝦夷人居住着,蝦夷人勇猛剽悍,是第一流的戰士,和大和族鬥争了一千年之久,且戰且退,到後來隻能局居于北海道的一角上。

    近五十年間,人口有減無增,現存不過一萬五六千人,和其他原始民族一樣過着漁獵時代的生活。

     經過了這段長期的抗争生活,日本人從蝦夷人那邊傳染了一種剽悍的習氣(關于古代蝦夷人剽悍的遺迹,仍舊保存于每年仲冬的熊鬥中。

    在熊鬥時,先令狗去驚醒穴中的巨熊,把它擾得發怒,然後由一個蝦夷人單身走進蓋滿了雪的洞窟,隻帶了一把小刀,與之決鬥。

    日本傳說中,有一首古代天皇所作的歌,贊美蝦夷人的勇敢,說他們一個人可以抵擋一百人),承受了他們世襲的武士階級和軍人政體。

    如畢蕭潑博士(Dr.Bishop)所說的:“日本的種族錯綜體裡,添上一個最有價值的成分,并且獲得了使日本成為現代強國主因的戰鬥精神&mdash&mdash構成大和魂之一面。

    ” 這個南方來的日本民族,在海島上過了二千年的封閉生活,又受了深切的地理影響。

    “日本的氣候風景,真可以自豪為世界樂土,但它缺少了國民教育上的兩種本質。

    日本自以為是東方的英國,但它缺少了倫敦的霧,日本人要實行它的大陸政策,但它缺少了中國的黃河、長江。

    明媚的風景,外界環境輪廓的明淨美麗,刺激了這個情熱人種的眼光,時時向外界注意,缺少了内省的能力;同時因為時時要注意,卻從繁雜的環境中找不到一個重點,短急清淺的水流,又誘導他們成了性急的、矯激的、容易入于悲觀的性格。

    ” 日本的地震與火山,為世人所習知。

    地理學家說:“加增人類不安全的各種自然現象中,地震以其影響于生命之喪失及其發生之突如其來而言,确是最嚴重的。

    在地震以前,大氣之變動,确能立即襲擊人之神經系而直接損害智力之運用,它們所引起的恐懼,激起痛苦的想象,迷亂判斷力,而使人偏向于迷信的幻想。

    最奇怪的,是地震的一再震動,非但不會麻木人們的感覺,且有加強感覺的力量,于是心情常常陷于畏怯而焦慮的情形中;人們見到這些不可避免及難以了解的嚴重危險,每深印着自己能力薄弱及方法應付之竭盡的觀念,于是相等比量的想象被引起,而神力幹涉之信仰亦因以很活動地增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