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扉語
關燈
小
中
大
不破的了。
(森正藏曾說:“科學水準的低落以及精神效能的誇張,妨礙了科學的進步;即是那比較科學化的海軍,在艦隊的訓練工作上,亦每有利用人力勝于機械力的錯誤覺念。
”這也是另外一面的注解了。
) 我們中國,八年長期抗戰的途程,真是崎岖艱苦的:我們在抗戰初期,也曾用血肉軀體來和敵人的飛機大炮相抗拒;也曾從肉搏中争取小勝,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也曾臨到失敗的邊沿上,堅忍支持,兀立不屈。
我們所付的代價,所受敵人摧殘、破毀的程度,遠過于這次世界大戰中任何國家。
我們抵抗暴力,比任何國家都早。
有一段時期,幾乎被若幹國家所出賣,又有一段時期,我們獨力支持東亞戰争的局面,替盟邦争取準備反攻的時機。
可是戰争結束了,勝利到來了,大家震于原子彈的威力,幾乎忘記了我們千百萬将士在戰線上所付的代價,抹消了我們中國這次戰争中所受的犧牲,甚至有人本于“民族自卑的心理”,竟否定了我們對于争取勝利的一切貢獻,好似“勝利”的成因,全由于“原子彈”。
于是以往譏笑“唯武器論”的人們,也承認武器的決定力量,複歸于“清末堅甲利兵”的舊途了。
在今日世界中,一個沒有原子彈的國家,和一個有原子彈的國家,一個科學技術落後的國家,和一個有高度科學技術的國家,幾乎無法抗衡并駕。
我們以長期抗戰的重大犧牲所争得的“五強”地位,便在戰争結束這一年間,由“五強”降而被摒于“四強”之外了。
我們看看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想想今後太平洋上正在醞釀中的惡局勢,今後十年中,前途黯淡,不堪設想。
另外一方面,原子時代到來了,人類已臨到了“滅亡”或“生存”的分水線上;誠如英國大科學家華萊士所說的:“假使我們偶然知道了原子分裂的秘密,一定會把它一同帶入我的墳墓。
”也如英科學委員會主席安德生氏(Anderson)所說:“科學的發展,需要整個國際關系的調整和創造社會的新秩序;如果國際間協調不能成立,那就禍患疊起,同歸于盡了。
”我們看見戰争的最後一年,國際間的和平運動,已由列強當局協商而漸露曙光;由雅爾達會議而頓巴敦會議而舊金山會議而産生《聯合國大憲章》,這一連串都是世界永久和平的最好保證。
《聯合國大憲章》序文中說:“欲免後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曆慘不堪言之戰禍,重申基本人權,人格尊嚴與價值以及平等權利之信念,創造适當環境。
”也正是全人類的共同信念。
然而時隔一年,局勢全非,國際間疑忌猜妒之嫌恨日深,厲兵秣馬、相尚以暴力之朕兆日露;昔日盟國之間通力協作之基礎,便在疑忌中化為烏有,一若希特勒之幽靈,彌漫于宇宙之間,将以更大之屠殺,實踐其強權哲學者。
假使第三次世界大戰必然不能避免的話,處在兩種強力集團之中,一個弱而大的中國,誠難乎其為中國也。
(我們編此戰史,一開頭就觸到世界糾紛的東北問題;戰争結束,日本倒敗,而東北問題依然成為世界糾紛的因素之一,真不知如何落筆才好了!) 記得漢勃洛曾經說過:“和平很容易在它俨然在望以前便失去了。
戰事延長得越久,失去和平的危險越嚴重。
個人和國家将越來越煩躁,越來越憤恨,于是放棄正道的原則,采取以毒攻毒的誘惑性也将越發強烈。
這是世界災難的時期,是超乎人想象以上的個人痛苦和悲劇的時期,但也是極偉大和希望極重要的時期;問題隻在于人們的心理,能否不被限于當前或最近将來的需要,而能着眼于有組織的國際生活的廣泛的前景。
我們中間每一個人,對今日和明日都有他負的責任。
除非我們認清,和平的努力與戰争的努力對我們的國家有同樣的重要;除非我們了解,智慧的心理和道德的鬥争,将決定明日戰争的結果;除非我們認識,為戰争以及為和平的精神上的準備,必須成為各國領袖最高的職責,要不然,流血、流淚、流汗的每一種犧牲,結果都是一場空而已。
” 所以我們也如小羅斯福所說的,我們所寫的雖是關于戰争的記錄,但希望由此而閃出增進人類幸福,促成世界和平的光輝。
我們承認和平乃是一個“綿延的創造”(Continuouscreation),“和平并非破壞和平的人失敗以後所得到的一種靜止狀态。
相反的,和平是一種動的方法,用這種方法,以完成必須的調整變革,以減輕而非加重過去因武力侵略曾經予世界的各種弊害”,“和平必須是一種動态的赓續的程序,進而實現世界規模的自由、正義、進步和安全”(和平的性質)。
我們希望我們的戰士,以往為了抗拒強權争取民族之自由而奮鬥,今後為着實現世界永久和平而努力!
(森正藏曾說:“科學水準的低落以及精神效能的誇張,妨礙了科學的進步;即是那比較科學化的海軍,在艦隊的訓練工作上,亦每有利用人力勝于機械力的錯誤覺念。
”這也是另外一面的注解了。
) 我們中國,八年長期抗戰的途程,真是崎岖艱苦的:我們在抗戰初期,也曾用血肉軀體來和敵人的飛機大炮相抗拒;也曾從肉搏中争取小勝,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也曾臨到失敗的邊沿上,堅忍支持,兀立不屈。
我們所付的代價,所受敵人摧殘、破毀的程度,遠過于這次世界大戰中任何國家。
我們抵抗暴力,比任何國家都早。
有一段時期,幾乎被若幹國家所出賣,又有一段時期,我們獨力支持東亞戰争的局面,替盟邦争取準備反攻的時機。
可是戰争結束了,勝利到來了,大家震于原子彈的威力,幾乎忘記了我們千百萬将士在戰線上所付的代價,抹消了我們中國這次戰争中所受的犧牲,甚至有人本于“民族自卑的心理”,竟否定了我們對于争取勝利的一切貢獻,好似“勝利”的成因,全由于“原子彈”。
于是以往譏笑“唯武器論”的人們,也承認武器的決定力量,複歸于“清末堅甲利兵”的舊途了。
在今日世界中,一個沒有原子彈的國家,和一個有原子彈的國家,一個科學技術落後的國家,和一個有高度科學技術的國家,幾乎無法抗衡并駕。
我們以長期抗戰的重大犧牲所争得的“五強”地位,便在戰争結束這一年間,由“五強”降而被摒于“四強”之外了。
我們看看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想想今後太平洋上正在醞釀中的惡局勢,今後十年中,前途黯淡,不堪設想。
另外一方面,原子時代到來了,人類已臨到了“滅亡”或“生存”的分水線上;誠如英國大科學家華萊士所說的:“假使我們偶然知道了原子分裂的秘密,一定會把它一同帶入我的墳墓。
”也如英科學委員會主席安德生氏(Anderson)所說:“科學的發展,需要整個國際關系的調整和創造社會的新秩序;如果國際間協調不能成立,那就禍患疊起,同歸于盡了。
”我們看見戰争的最後一年,國際間的和平運動,已由列強當局協商而漸露曙光;由雅爾達會議而頓巴敦會議而舊金山會議而産生《聯合國大憲章》,這一連串都是世界永久和平的最好保證。
《聯合國大憲章》序文中說:“欲免後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曆慘不堪言之戰禍,重申基本人權,人格尊嚴與價值以及平等權利之信念,創造适當環境。
”也正是全人類的共同信念。
然而時隔一年,局勢全非,國際間疑忌猜妒之嫌恨日深,厲兵秣馬、相尚以暴力之朕兆日露;昔日盟國之間通力協作之基礎,便在疑忌中化為烏有,一若希特勒之幽靈,彌漫于宇宙之間,将以更大之屠殺,實踐其強權哲學者。
假使第三次世界大戰必然不能避免的話,處在兩種強力集團之中,一個弱而大的中國,誠難乎其為中國也。
(我們編此戰史,一開頭就觸到世界糾紛的東北問題;戰争結束,日本倒敗,而東北問題依然成為世界糾紛的因素之一,真不知如何落筆才好了!) 記得漢勃洛曾經說過:“和平很容易在它俨然在望以前便失去了。
戰事延長得越久,失去和平的危險越嚴重。
個人和國家将越來越煩躁,越來越憤恨,于是放棄正道的原則,采取以毒攻毒的誘惑性也将越發強烈。
這是世界災難的時期,是超乎人想象以上的個人痛苦和悲劇的時期,但也是極偉大和希望極重要的時期;問題隻在于人們的心理,能否不被限于當前或最近将來的需要,而能着眼于有組織的國際生活的廣泛的前景。
我們中間每一個人,對今日和明日都有他負的責任。
除非我們認清,和平的努力與戰争的努力對我們的國家有同樣的重要;除非我們了解,智慧的心理和道德的鬥争,将決定明日戰争的結果;除非我們認識,為戰争以及為和平的精神上的準備,必須成為各國領袖最高的職責,要不然,流血、流淚、流汗的每一種犧牲,結果都是一場空而已。
” 所以我們也如小羅斯福所說的,我們所寫的雖是關于戰争的記錄,但希望由此而閃出增進人類幸福,促成世界和平的光輝。
我們承認和平乃是一個“綿延的創造”(Continuouscreation),“和平并非破壞和平的人失敗以後所得到的一種靜止狀态。
相反的,和平是一種動的方法,用這種方法,以完成必須的調整變革,以減輕而非加重過去因武力侵略曾經予世界的各種弊害”,“和平必須是一種動态的赓續的程序,進而實現世界規模的自由、正義、進步和安全”(和平的性質)。
我們希望我們的戰士,以往為了抗拒強權争取民族之自由而奮鬥,今後為着實現世界永久和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