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書中主要人物簡釋 (按人物出場先後為序) 第一章成長的時代 1.謝朓,字玄晖,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

    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

    建武二年(495),出為宣城守,官至尚書吏部郎。

     2.梅讓,字克遜,宋江南東路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梅堯臣之父,終生未仕。

     3.梅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梅堯臣的叔父。

    太宗端拱二年(989)進士,為利豐監判官,真宗鹹平三年(1000)直集賢院。

    因事降通判杭州,曆知蘇、濠、鄂、楚、壽、陝諸州,為兩浙、湖北、陝西轉運使,仁宗天聖六年(1028)直昭文館,知荊南。

    明道元年(1032)以樞密直學士知并州。

    入為翰林侍讀學士,拜給事中,知審官院。

    寶元二年(1039)知許州。

    康定二年卒,年七十八。

     4.梅堯臣,字聖俞,宣城人,世稱宛陵先生。

    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

    本書傳主。

     5.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祖籍河北涿郡人,宋朝開國皇帝,廟号太祖。

     6.宋太宗,趙光義,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宋朝的第二位皇帝,開寶九年(976),即皇帝位,廟号太宗。

     7.宋真宗,趙恒,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趙德昌,後改趙元休、趙元侃,曆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

    至道元年(995),被立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即皇帝位,廟号真宗。

     8.拓跋思恭,唐末黨項族首領,漢将李陵的後裔,黃巢起義後,與唐王朝勾結,官拜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夏國公,賜姓李。

     9.李繼捧(962~1004),又名趙保忠,是宋朝初年黨項族的首領、定難節度使,為李光睿的兒子。

     10.李繼遷,又名趙保吉,甯夏銀州(今陝西榆林米脂縣)人,黨項族平夏部人,銀州防禦使李光俨之子,李繼捧族弟。

    982年,與弟李繼沖、親信張浦等人組織黨項各部叛宋。

    1004年,中吐蕃潘羅支之計,傷重而死,年僅四十二歲。

     11.潘羅支,吐蕃六谷部大首領。

    鹹平六年(1003)配合宋軍擊敗李繼遷。

     12.何亮,宋鹹平二年(999)六月,永興軍通判何亮上《安邊書》。

     13.李沆,字太初,洺州肥鄉(今屬河北)人。

    官至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14.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

    淳化三年(992)任參知政事,鹹平六年(1003)八月與畢士安一起拜相,次年禦敵契丹,參與“澶淵之盟”的訂立。

     15.高瓊,字寶臣,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

    北宋大将。

     16.聖宗,即遼聖宗耶律隆緒,遼朝第六位皇帝,契丹名文殊奴,景宗耶律賢長子。

    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1004)侵宋,與宋軍訂立“澶淵之盟”。

     17.曹利用(?~1029),字用之,趙州甯晉(今河北甯晉)人,北宋大臣、将領。

    官至宰相,“澶淵之盟”宋朝代表。

     18.蕭撻覽(一作蕭達凜),遼朝名将。

    986年,于朔州設伏,擒宋名将楊業,升遷為南院都監。

    随遼聖宗多次南征,是繼耶律休哥、耶律斜轸之後遼國的又一名将。

    景德元年(1004)澶州之戰,他是遼軍統帥,卻被宋軍射殺于城外,壯烈犧牲。

    他的死促使了“澶淵之盟”的簽訂。

     19.謝濤,字濟之,其先陽夏人,徙家富陽(今浙江富陽)。

    謝绛的父親。

    官至太常少卿、太子賓客。

    梅堯臣的嶽父。

     20.邵煜,生卒籍貫不詳,宋真宗時期地方官員。

     21.盛度,字公量,祖籍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銅陵縣石洞耆(今董店鎮)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卒後贈太子太保,谥文肅。

     22.丁謂,字謂之,後更字公言,蘇州府長洲縣人。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任參知政事,天禧三年至乾興元年再任參知政事、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3.窦元賓,五代漢宰相窦正固之孫,宋仁宗年間,曾任館閣職。

     24.呂夷簡,字坦夫,壽州(今安徽鳳台)人。

    祖籍萊州(今山東萊州),祖父呂龜祥曾任壽州知州,因而移家壽州,其伯父呂蒙正是真宗時期的宰相。

    仁宗年間,他兩度為相,才識卓優、清慎勤政,有“廉能”之譽,是北宋著名政治家。

     25.範仲淹,字希文,亦稱範履霜,祖籍邠州(今陝西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今吳中區和相城區),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

    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

    卒谥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範文正公集》傳世。

     26.夏竦,字子喬,江州德安人。

    北宋大臣,古文字學家、文學家。

    宋仁宗時為洪州知州,後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讨使等職。

    初谥文正,後改谥文莊。

     第二章主簿的才華 27.宋仁宗,趙祯,宋朝第四位皇帝。

    初名趙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乾興元年二月即位,在位四十二年,廟号仁宗。

     28.王曾(978~1038),字孝先,别稱王沂公、王文正,青州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北宋時期名相。

    卒谥文正。

     29.馮拯,字道濟,孟州河陽(今河南孟州)人。

    太平興國進士,景德間任參知政事。

    卒谥文懿。

     30.謝绛,字希深,浙江富陽人,謝濤之子,北宋進士、文學家、詩人,禮部侍郎。

    有四子:謝景初(字師厚)、謝景溫(字師直)、謝景平(字師宰),皆有文名;謝景回(字師俊),早卒;其女嫁王安石之弟王安禮為妻。

    梅堯臣的妻兄。

     31.錢惟演,字希聖,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吳越忠懿王錢俶第十四子,劉娥(劉皇後)之兄劉美的妻舅。

    從錢俶歸宋,累遷至工部尚書,拜樞密使,官終崇信軍節度使,卒贈侍中,谥号思。

    後加增太師、中書令、英國公,改谥文僖。

    北宋大臣、文學家,“西昆派”詩體的代表人物。

    為西京留守時,對歐陽修、梅堯臣等人頗有提攜之恩。

    有三子:錢暧、錢晦(娶宋太宗第九女獻穆大長公主之女)、錢暄。

    錢暄子錢景臻(娶宋仁宗大長公主)封康國公,盛度為其女婿。

     32.楊億,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

    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體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曾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

    卒谥文,人稱楊文公。

     31.劉筠,字子儀,河北大名(今河北大名縣)人。

    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體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詩和楊億齊名,時稱“楊劉”,與楊億、錢惟演等十七人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