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最後的安排
關燈
小
中
大
、玉呀、粉呀的一套,再不然,便是梨花、梅蕊、柳絮。
如今一概都不許用。
”歐陽修說。
對着飄飄的雪花,每一位詩人都在凝思。
避隻得是避了,可是不太容易。
大家正在咀嚼的當中,歐陽修的詩先完成。
對雪十韻 對雪無佳句,端居正杜門。
人閑見初落,風定不勝繁。
可喜輕明質,都無剪刻痕。
鋪平失池沼,飄急響窗軒。
惜不搖嘉樹,沖宜走畫轅。
寒欺白酒嫩,暖愛紫貂溫。
遠霭銷如洗,愁雲晚更屯。
兒吟雛鳳語,翁坐凍鸱蹲。
病思驚殘歲,朋歡賴酒罇。
稍晴春意動,誰與探名園。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集》卷十三 堯臣讀過一遍道:“好得很,我這裡也有一首。
” 次韻和永叔對雪十韻 紛紛何亂目,凜凜自開門。
著莫風難定,侵淩物已繁。
裝成新樹色,遮盡古苔痕。
冷入梁王苑,清乘衛國軒。
欺貧凍蓬荜,增險想轘轅。
小隙皆能及,洪爐逼不溫。
雲衣随處積,水甲等閑屯。
團戲為丸轉,堆雕作獸蹲。
豈愁穿破履,幸喜有清樽。
誰問諸公子,高樓與後園。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二十二 嘉祐四年的歲暮已經逼近了,堯臣的内舅刁紡正在打點回潤州去。
刁紡,字經臣,在潤州有一座極大的園林,回去以後,正可欣賞園林的風味,在刁紡回去時,堯臣想到從前的一位方外好友,這位昙穎和尚,現在金山,好在和潤州隻是一水之隔,正好托刁紡帶去一首詩。
此外另有一首。
送刁經臣歸潤州兼寄昙師 古來山林士,一往不複返。
區區世上名,豈畢車自挽。
前有高山危,後有落日晚。
未知所止息,已慕田家飯。
愛君京口歸,萬事不着眼。
乘馬飾鞍辔,乘舟畫屋版。
長途與白浪,健駛固莫限。
力殚風定時,各各系岸棧。
寄語老空人,青崖莫鋤鏟。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二十二 寄金山昙穎詩呈永叔内翰 江中峨峨山,上有道人住。
風濤響殿閣,雲霧生席屦。
道人如不聞,道人如不顧。
誰能識此心,來往隻鷗鹭。
京洛三十年,塵埃一相遇。
我與信都公,已落衣冠故。
平生守仁義,齒發忽衰暮。
世事不我拘,自有浩然趣。
未由逢故人,坐石語平素。
&mdash&mdash同前 這兩首詩都寫得非常自然,非常圓熟。
是不是也透露了一些遲暮的氣息呢?“前有高山危,後有落日晚。
未知所止息,已慕田家飯。
”可能正寫出堯臣此日的心境。
他羨慕昙穎的“道人如不聞,道人如不顧。
誰能識此心,來往隻鷗鹭”。
可是自己卻寄家汴京。
他曾和歐陽修相約買田颍州,也曾和刁紡的兄弟輩刁約相約買田潤州。
是不是宣城也還有一些田地呢?不很清楚。
現在能去這些地方嗎?都談不上。
鲇魚還在釣竿上,顧不得颍州的西湖,潤州的長江,宣州的宛溪。
仁宗嘉祐五年庚子(1060)五十九歲 新年到了,堯臣五十九歲,氣色很好,遠遠地一看,使人感到非常紅潤。
歐陽修卻感到蒼老,須發蒼白,面色黧黑,憔悴得很,正如早一年他在《秋聲賦》裡說的:“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
”他想起也許堯臣有保健的藥物,可以袪病延年,因此寄去一詩: 乞藥有感呈梅聖俞 宣州紫沙合,圓若截郫筒。
偶得今十載,走宦南北東。
持之聖俞家,乞藥戒羸僮。
聖俞見之喜,遽以手磨砻。
謂此吾家物,問誰持贈公。
因嗟與君交,事事無不同。
憶昔初識面,青衫遊洛中。
高标不可揖,杳若雲間鴻。
不獨體輕健,目明仍耳聰。
爾來三十年,多難百憂攻。
君晚得奇藥,靈根斷離宮。
其狀若狗蹄,其香比芎?。
愛君方食貧,面色悅以豐。
不憚乞餘劑,庶幾助衰癃。
平時一笑歡,飲酒各争雄。
向老百病出,區區論藥功。
衰盛物常理,循環勢無窮。
寄語少年兒,慎勿笑兩翁。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外集》卷四 堯臣讀到“其狀若狗蹄,其香比芎?”兩句,感到有些可笑。
他一邊吩咐夫人刁氏檢出藥物,付與來使,一邊卻在寫出詩句,給使者一并帶去。
次韻永叔乞藥有感 子厚論鐘乳,要若鵝翎筒。
安取啖棗栗,謂相出山東。
所産有所美,慎勿憑村僮。
公問我餌藥,石臼将使砻。
我餌乃藤根,得方非倉公。
曾聞李習之,其品今頗同。
此物俗為賤,不入貴品中。
吾妻希孟光,自舂供梁鴻。
荏苒歲月久,顔丹聽益聰。
雖能氣血盛,不療貧病攻。
何如面黧黑,腰金明光宮。
亦莫如學釣,缗鈎懸香?。
但知煙水樂,甯計身瘠豐。
我生無快意,豈異抱笃癃。
公乎忽我求,略辨雌與雄。
雄赤而雌白,由來不同功。
沙合固切似,朋好殊未窮。
長年苟不遇,笑殺渭上翁。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二十三 這幾年以來,堯臣的精力,主要貫注在《新唐書》的編寫方面。
他曾經作過《詩小傳》二十卷,《唐載》二十六卷。
其後調入唐書局工作,全是因為這部《唐載》的關系。
唐書局之内,正如中國古代的建築物一樣,有一座小小的園庭,工作之餘,可以賞心悅目。
這一年早春,堯臣有詩: 早春書局即事 薔薇結舊蔓,夭桃種新紅。
傷根桃不死,著架蔓依叢。
要以玩芳物,亦甯負春風。
誰念太行下,移谷學愚公。
&mdash&mdash同前 二月中,唐書局的一位劉羲叟,字仲更,在書局種下一株郁李,堯臣又寫下一首五古: 劉仲更于唐書局中種郁李 冷局少風景,買花栽作春。
前時櫻桃過,今日雀李新。
搦條紅蓓蕾,婀娜含雨勻。
舊來薔薇叢,饒借與近鄰。
始移棣萼密,不慚車下榛。
日暮綴書罷,暫賞舉杯踆。
&mdash&mdash同前 在清明前幾天,春雨纏綿,堯臣原想出門訪歐陽修,可是剛剛發腳,又感到一陣酸痛,他想還是不去吧。
正在躊躇的當中,劉敞送來一首七律,題目是“複雨”兩字,堯臣看看詩題雖然是現成的,可是切合當前的情況,信筆和了一首,送給歐陽修。
和劉原甫複雨寄永叔 階下青苔欲染衣,晴光才漏又霏微。
沖風燕子衍泥去,隔樹鹁鸪嗔婦歸。
乍陰乍冷将禁火,自開自掩不關扉。
渾身酸削懶能出,莫怪與公還往稀。
&mdash&mdash同前 早一年冬天,堯臣的官位是屯田員外郎,嘉祐五年春天,調都官員外郎。
歐陽修為堯臣稱慶,特地在家置酒,朋友們都來了,大家向堯臣緻賀。
主人一面向堯臣祝酒,一面說:“聖俞兄紅潤滿面,果然遷官了,可喜之至。
” 堯臣酒已經喝多了,兩手高拱,看到歐陽修,連忙道謝:“不敢不敢,可是今天又破費永叔,怎麼過意得去呢!” 座上都是舊友,大家向堯臣敬酒,誰也不落後一步。
忽然劉敞站起來,說道:“且慢,我還有一句。
” 歐陽修一向知道這一位劉學士是沒有多少好話的,眯着眼睛對他說:“原父,你還有什麼好說的?” “啊呀,好得很呢!”劉敞打一個哈哈,“唐朝有位詩人鄭谷,号稱鄭鹧鸪,又稱鄭都官。
如今我朝有一位梅都官。
好極了,詩着實比他好,可是官位,我看官位也就到這裡了,不然怎能說得上梅都官?” 堯臣隻是笑着,不作聲。
大家着實把劉敞訓了一頓,可是也總覺得梅都官這個稱呼真不壞。
至于官位是不是僅止于此,誰會相信劉敞的瞎話呢? 四月裡,汴京的流行病正在蔓延。
那時在醫藥方面,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汴京城裡有醫官院,主持醫療的事務,可是疫病傳播開來,一時無法控制。
四月十六日刑部郎中江休複病危,堯臣和劉敞同去探病,退出以後,同到劉家休息。
休複是他們的好友,危在旦夕,兩人談到朋友們越來越少,都不免一番傷感。
劉敞猛一擡頭,覺得堯臣的神色有些不對,連忙拉着他的手腕,給他切脈。
古代的知識分子多少懂得一些醫道,可是不一定有把握。
他想還是早些訪醫診斷為是,就把這個主張和堯臣說了。
堯臣自己也感到一些不舒服,聽到劉敞的話,總還是将信将疑。
他準備請一位醫師診視一下。
早幾天契丹派遣林牙左骁衛上将軍耶律格、崇祿卿呂士林、瑞聖節度使耶律素、東上閣門使張戬來賀乾元節。
這是有關邦交的一件大事。
十八日賜宴,文武百官全部參加,堯臣當然談不上在家卧病。
當他掙紮着參加宴會,回到汴陽坊的私寓以後,就睡倒了。
這一下全家都很驚慌,連忙去請醫師珍視。
醫師切脈以後,把外染看成内感,幾劑湯藥,暴瀉不止,舌枯唇焦,津液都涸上去了。
親戚朋友等前來探望,可是情況逐步惡化,會診的醫師們束手無策。
二十五日那天,這一位當代最有名的老詩人離開他的生母清河縣太君張氏、妻恩平縣君刁氏和四子一女而去世了。
堯臣去世以後,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劉攽都有長詩哭他,錄兩詩于次: 哭聖俞 昔逢詩老伊水頭,青衫白馬渡伊流,灘聲八節響石樓。
坐中辭氣淩清秋,一飲百盞不言休,酒酣詩逸語更遒。
河南丞相稱賢侯,後車日載枚與鄒。
我年最少力方優,明珠白璧相報投。
詩成希深擁鼻讴,師魯卷舌藏戈矛。
三十年間如轉眸,屈指十九歸山丘,凋零所餘身百憂。
晚登玉墀侍珠旒,詩老齑鹽太學愁。
乖離會合謂無由,此會天幸非人謀。
颔須已白齒根浮,子年加我貌則不。
歡猶可強閑屢偷,不覺歲月成淹留。
文章落筆動九州,釜甑過午無饋餾。
良時易失不早收,箧椟瓦礫遺琳璆。
薦賢轉石古所尤,此事有職非吾羞,命也難知理莫求。
名聲赫赫掩諸幽,翩然素旐歸一舟,送子有淚流如溝。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集》卷八 哭梅聖俞 詩行于世先《春秋》,國風變衰始《柏舟》。
文辭感激多所憂,律呂尚可諧鳴球。
先王澤竭士已偷,紛紛作者始可羞。
其聲與節急以浮。
真人當天施再流。
笃生梅公應時求,頌歌文武功業優,經奇緯麗散九州。
衆皆少銳老則否,翁獨辛苦不能休。
惜無采者入名遒,貴人憐公青兩眸。
吹噓可使高岑樓,坐令隐約不見收。
空能乞錢助饋餾,疑此有物可諸幽。
栖栖孔孟葬魯鄒,後始卓荦稱轲丘。
聖賢與命相楯矛,勢欲強達無所由。
詩人況又多窮愁,李杜亦不為公侯。
公窺窮厄以身投,坎坷坐老當誰尤。
籲嗟豈即非善謀,虎豹雖死皮終留。
飄然載喪下陰溝,粉書軸幅懸無旒。
高堂萬裡哀白頭,東望使我商聲讴。
&mdash&mdash《臨川先生文集》卷九 六月,堯臣的長子梅增奉着堯臣的棺柩歸宣城,嘉祐六年正月葬于柏山,歐陽修有《梅聖俞墓志銘》,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十三。
這一位傑出的宋代詩人終于在五十九歲這一年離開人世,長眠地下了。
詩是有永恒生命的文藝形式,不同的時代當然有不同的風格。
從王禹偁開始,宋代的詩歌開始出現自己的面目,但是還沒有完全形成。
堯臣早年的作品是在西昆詩人錢惟演啟發下而創作的。
随着時代的演變,他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時代,也更清楚地了解詩歌的使命。
他終于熟練地掌握這有力的武器,進行搏鬥。
他懂得如何運用詩的語言,歌頌自然景象和祖國河山;但是他更沉着地進行政治鬥争,打擊兇惡的敵人,摧毀虛僞的偶像。
他遭到诋毀和诽謗,有時甚至最親切的朋友對他也不能完全諒解,然而他畢竟完成了他獨特的使命。
在他的手裡宋詩有了特有的風格,不要求和唐詩相同,也就當然和唐詩不同。
誰能抹殺宋詩的特征呢?陸遊說堯臣“突出元和上,巍然獨主盟”,劉克莊稱他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應當是有他們的根據的。
是不是這樣呢?讓這個問題留給後人商讨吧。
如今一概都不許用。
”歐陽修說。
對着飄飄的雪花,每一位詩人都在凝思。
避隻得是避了,可是不太容易。
大家正在咀嚼的當中,歐陽修的詩先完成。
對雪十韻 對雪無佳句,端居正杜門。
人閑見初落,風定不勝繁。
可喜輕明質,都無剪刻痕。
鋪平失池沼,飄急響窗軒。
惜不搖嘉樹,沖宜走畫轅。
寒欺白酒嫩,暖愛紫貂溫。
遠霭銷如洗,愁雲晚更屯。
兒吟雛鳳語,翁坐凍鸱蹲。
病思驚殘歲,朋歡賴酒罇。
稍晴春意動,誰與探名園。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集》卷十三 堯臣讀過一遍道:“好得很,我這裡也有一首。
” 次韻和永叔對雪十韻 紛紛何亂目,凜凜自開門。
著莫風難定,侵淩物已繁。
裝成新樹色,遮盡古苔痕。
冷入梁王苑,清乘衛國軒。
欺貧凍蓬荜,增險想轘轅。
小隙皆能及,洪爐逼不溫。
雲衣随處積,水甲等閑屯。
團戲為丸轉,堆雕作獸蹲。
豈愁穿破履,幸喜有清樽。
誰問諸公子,高樓與後園。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二十二 嘉祐四年的歲暮已經逼近了,堯臣的内舅刁紡正在打點回潤州去。
刁紡,字經臣,在潤州有一座極大的園林,回去以後,正可欣賞園林的風味,在刁紡回去時,堯臣想到從前的一位方外好友,這位昙穎和尚,現在金山,好在和潤州隻是一水之隔,正好托刁紡帶去一首詩。
此外另有一首。
送刁經臣歸潤州兼寄昙師 古來山林士,一往不複返。
區區世上名,豈畢車自挽。
前有高山危,後有落日晚。
未知所止息,已慕田家飯。
愛君京口歸,萬事不着眼。
乘馬飾鞍辔,乘舟畫屋版。
長途與白浪,健駛固莫限。
力殚風定時,各各系岸棧。
寄語老空人,青崖莫鋤鏟。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二十二 寄金山昙穎詩呈永叔内翰 江中峨峨山,上有道人住。
風濤響殿閣,雲霧生席屦。
道人如不聞,道人如不顧。
誰能識此心,來往隻鷗鹭。
京洛三十年,塵埃一相遇。
我與信都公,已落衣冠故。
平生守仁義,齒發忽衰暮。
世事不我拘,自有浩然趣。
未由逢故人,坐石語平素。
&mdash&mdash同前 這兩首詩都寫得非常自然,非常圓熟。
是不是也透露了一些遲暮的氣息呢?“前有高山危,後有落日晚。
未知所止息,已慕田家飯。
”可能正寫出堯臣此日的心境。
他羨慕昙穎的“道人如不聞,道人如不顧。
誰能識此心,來往隻鷗鹭”。
可是自己卻寄家汴京。
他曾和歐陽修相約買田颍州,也曾和刁紡的兄弟輩刁約相約買田潤州。
是不是宣城也還有一些田地呢?不很清楚。
現在能去這些地方嗎?都談不上。
鲇魚還在釣竿上,顧不得颍州的西湖,潤州的長江,宣州的宛溪。
仁宗嘉祐五年庚子(1060)五十九歲 新年到了,堯臣五十九歲,氣色很好,遠遠地一看,使人感到非常紅潤。
歐陽修卻感到蒼老,須發蒼白,面色黧黑,憔悴得很,正如早一年他在《秋聲賦》裡說的:“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
”他想起也許堯臣有保健的藥物,可以袪病延年,因此寄去一詩: 乞藥有感呈梅聖俞 宣州紫沙合,圓若截郫筒。
偶得今十載,走宦南北東。
持之聖俞家,乞藥戒羸僮。
聖俞見之喜,遽以手磨砻。
謂此吾家物,問誰持贈公。
因嗟與君交,事事無不同。
憶昔初識面,青衫遊洛中。
高标不可揖,杳若雲間鴻。
不獨體輕健,目明仍耳聰。
爾來三十年,多難百憂攻。
君晚得奇藥,靈根斷離宮。
其狀若狗蹄,其香比芎?。
愛君方食貧,面色悅以豐。
不憚乞餘劑,庶幾助衰癃。
平時一笑歡,飲酒各争雄。
向老百病出,區區論藥功。
衰盛物常理,循環勢無窮。
寄語少年兒,慎勿笑兩翁。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外集》卷四 堯臣讀到“其狀若狗蹄,其香比芎?”兩句,感到有些可笑。
他一邊吩咐夫人刁氏檢出藥物,付與來使,一邊卻在寫出詩句,給使者一并帶去。
次韻永叔乞藥有感 子厚論鐘乳,要若鵝翎筒。
安取啖棗栗,謂相出山東。
所産有所美,慎勿憑村僮。
公問我餌藥,石臼将使砻。
我餌乃藤根,得方非倉公。
曾聞李習之,其品今頗同。
此物俗為賤,不入貴品中。
吾妻希孟光,自舂供梁鴻。
荏苒歲月久,顔丹聽益聰。
雖能氣血盛,不療貧病攻。
何如面黧黑,腰金明光宮。
亦莫如學釣,缗鈎懸香?。
但知煙水樂,甯計身瘠豐。
我生無快意,豈異抱笃癃。
公乎忽我求,略辨雌與雄。
雄赤而雌白,由來不同功。
沙合固切似,朋好殊未窮。
長年苟不遇,笑殺渭上翁。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二十三 這幾年以來,堯臣的精力,主要貫注在《新唐書》的編寫方面。
他曾經作過《詩小傳》二十卷,《唐載》二十六卷。
其後調入唐書局工作,全是因為這部《唐載》的關系。
唐書局之内,正如中國古代的建築物一樣,有一座小小的園庭,工作之餘,可以賞心悅目。
這一年早春,堯臣有詩: 早春書局即事 薔薇結舊蔓,夭桃種新紅。
傷根桃不死,著架蔓依叢。
要以玩芳物,亦甯負春風。
誰念太行下,移谷學愚公。
&mdash&mdash同前 二月中,唐書局的一位劉羲叟,字仲更,在書局種下一株郁李,堯臣又寫下一首五古: 劉仲更于唐書局中種郁李 冷局少風景,買花栽作春。
前時櫻桃過,今日雀李新。
搦條紅蓓蕾,婀娜含雨勻。
舊來薔薇叢,饒借與近鄰。
始移棣萼密,不慚車下榛。
日暮綴書罷,暫賞舉杯踆。
&mdash&mdash同前 在清明前幾天,春雨纏綿,堯臣原想出門訪歐陽修,可是剛剛發腳,又感到一陣酸痛,他想還是不去吧。
正在躊躇的當中,劉敞送來一首七律,題目是“複雨”兩字,堯臣看看詩題雖然是現成的,可是切合當前的情況,信筆和了一首,送給歐陽修。
和劉原甫複雨寄永叔 階下青苔欲染衣,晴光才漏又霏微。
沖風燕子衍泥去,隔樹鹁鸪嗔婦歸。
乍陰乍冷将禁火,自開自掩不關扉。
渾身酸削懶能出,莫怪與公還往稀。
&mdash&mdash同前 早一年冬天,堯臣的官位是屯田員外郎,嘉祐五年春天,調都官員外郎。
歐陽修為堯臣稱慶,特地在家置酒,朋友們都來了,大家向堯臣緻賀。
主人一面向堯臣祝酒,一面說:“聖俞兄紅潤滿面,果然遷官了,可喜之至。
” 堯臣酒已經喝多了,兩手高拱,看到歐陽修,連忙道謝:“不敢不敢,可是今天又破費永叔,怎麼過意得去呢!” 座上都是舊友,大家向堯臣敬酒,誰也不落後一步。
忽然劉敞站起來,說道:“且慢,我還有一句。
” 歐陽修一向知道這一位劉學士是沒有多少好話的,眯着眼睛對他說:“原父,你還有什麼好說的?” “啊呀,好得很呢!”劉敞打一個哈哈,“唐朝有位詩人鄭谷,号稱鄭鹧鸪,又稱鄭都官。
如今我朝有一位梅都官。
好極了,詩着實比他好,可是官位,我看官位也就到這裡了,不然怎能說得上梅都官?” 堯臣隻是笑着,不作聲。
大家着實把劉敞訓了一頓,可是也總覺得梅都官這個稱呼真不壞。
至于官位是不是僅止于此,誰會相信劉敞的瞎話呢? 四月裡,汴京的流行病正在蔓延。
那時在醫藥方面,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汴京城裡有醫官院,主持醫療的事務,可是疫病傳播開來,一時無法控制。
四月十六日刑部郎中江休複病危,堯臣和劉敞同去探病,退出以後,同到劉家休息。
休複是他們的好友,危在旦夕,兩人談到朋友們越來越少,都不免一番傷感。
劉敞猛一擡頭,覺得堯臣的神色有些不對,連忙拉着他的手腕,給他切脈。
古代的知識分子多少懂得一些醫道,可是不一定有把握。
他想還是早些訪醫診斷為是,就把這個主張和堯臣說了。
堯臣自己也感到一些不舒服,聽到劉敞的話,總還是将信将疑。
他準備請一位醫師診視一下。
早幾天契丹派遣林牙左骁衛上将軍耶律格、崇祿卿呂士林、瑞聖節度使耶律素、東上閣門使張戬來賀乾元節。
這是有關邦交的一件大事。
十八日賜宴,文武百官全部參加,堯臣當然談不上在家卧病。
當他掙紮着參加宴會,回到汴陽坊的私寓以後,就睡倒了。
這一下全家都很驚慌,連忙去請醫師珍視。
醫師切脈以後,把外染看成内感,幾劑湯藥,暴瀉不止,舌枯唇焦,津液都涸上去了。
親戚朋友等前來探望,可是情況逐步惡化,會診的醫師們束手無策。
二十五日那天,這一位當代最有名的老詩人離開他的生母清河縣太君張氏、妻恩平縣君刁氏和四子一女而去世了。
堯臣去世以後,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劉攽都有長詩哭他,錄兩詩于次: 哭聖俞 昔逢詩老伊水頭,青衫白馬渡伊流,灘聲八節響石樓。
坐中辭氣淩清秋,一飲百盞不言休,酒酣詩逸語更遒。
河南丞相稱賢侯,後車日載枚與鄒。
我年最少力方優,明珠白璧相報投。
詩成希深擁鼻讴,師魯卷舌藏戈矛。
三十年間如轉眸,屈指十九歸山丘,凋零所餘身百憂。
晚登玉墀侍珠旒,詩老齑鹽太學愁。
乖離會合謂無由,此會天幸非人謀。
颔須已白齒根浮,子年加我貌則不。
歡猶可強閑屢偷,不覺歲月成淹留。
文章落筆動九州,釜甑過午無饋餾。
良時易失不早收,箧椟瓦礫遺琳璆。
薦賢轉石古所尤,此事有職非吾羞,命也難知理莫求。
名聲赫赫掩諸幽,翩然素旐歸一舟,送子有淚流如溝。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集》卷八 哭梅聖俞 詩行于世先《春秋》,國風變衰始《柏舟》。
文辭感激多所憂,律呂尚可諧鳴球。
先王澤竭士已偷,紛紛作者始可羞。
其聲與節急以浮。
真人當天施再流。
笃生梅公應時求,頌歌文武功業優,經奇緯麗散九州。
衆皆少銳老則否,翁獨辛苦不能休。
惜無采者入名遒,貴人憐公青兩眸。
吹噓可使高岑樓,坐令隐約不見收。
空能乞錢助饋餾,疑此有物可諸幽。
栖栖孔孟葬魯鄒,後始卓荦稱轲丘。
聖賢與命相楯矛,勢欲強達無所由。
詩人況又多窮愁,李杜亦不為公侯。
公窺窮厄以身投,坎坷坐老當誰尤。
籲嗟豈即非善謀,虎豹雖死皮終留。
飄然載喪下陰溝,粉書軸幅懸無旒。
高堂萬裡哀白頭,東望使我商聲讴。
&mdash&mdash《臨川先生文集》卷九 六月,堯臣的長子梅增奉着堯臣的棺柩歸宣城,嘉祐六年正月葬于柏山,歐陽修有《梅聖俞墓志銘》,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十三。
這一位傑出的宋代詩人終于在五十九歲這一年離開人世,長眠地下了。
詩是有永恒生命的文藝形式,不同的時代當然有不同的風格。
從王禹偁開始,宋代的詩歌開始出現自己的面目,但是還沒有完全形成。
堯臣早年的作品是在西昆詩人錢惟演啟發下而創作的。
随着時代的演變,他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時代,也更清楚地了解詩歌的使命。
他終于熟練地掌握這有力的武器,進行搏鬥。
他懂得如何運用詩的語言,歌頌自然景象和祖國河山;但是他更沉着地進行政治鬥争,打擊兇惡的敵人,摧毀虛僞的偶像。
他遭到诋毀和诽謗,有時甚至最親切的朋友對他也不能完全諒解,然而他畢竟完成了他獨特的使命。
在他的手裡宋詩有了特有的風格,不要求和唐詩相同,也就當然和唐詩不同。
誰能抹殺宋詩的特征呢?陸遊說堯臣“突出元和上,巍然獨主盟”,劉克莊稱他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應當是有他們的根據的。
是不是這樣呢?讓這個問題留給後人商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