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最後的安排

關燈
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現)于言外,然後為至矣。

    ”在《詩話》裡,他們曾經拈出賈島、姚合、嚴維、溫庭筠的律句作為例證。

    這樣做是對的,但是也正反映了那時偏重律詩的一面。

    倘使我們從古詩考慮問題,那麼這首送安石知常州詩,恰恰是一個極好的例證。

    我們看到那時南方的大旱,地方州縣官對于人民的無情迫逼,安石的政治主張,和他的樸素生活。

    他寫出安石的堅決個性,不肯故意立異,也不敢存心苟同。

    最後更表白了自己的身份和他對于這位青年太守的深切希望。

    我們能說這首詩不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現)于言外”嗎?事實上堯臣的詩已經達到圓熟的階段,開辟了新的境界。

     在曾鞏、蘇轼出京的時候,他有一首《送曾子固蘇轼》。

    他在詩裡說起: 屈宋出於楚,王馬出於蜀。

    荀楊亦二國,自接大儒躅。

    各去百數年,高下非近局。

    鈎陳豹尾斜,登俊何炳缛。

    楚蜀得曾蘇,超然皆絕足。

    父子兄弟間,光輝自聯屬。

    古何相遼闊,今何相迩續。

    &hellip&hellip &mdash&mdash同前 他指出兩人培養的途徑,不但在文學方面,同樣在經術方面,必須繼續努力;他也指出曾鞏、曾布、曾肇,和蘇洵、蘇轼、蘇轍的成就。

     汴京從五月起,陰雨連綿,再經過七月九日的大雨,造成極大的災禍。

    《宋史·五行志》說:“嘉祐二年六月開封府界及京東西、河北水潦害民田。

    自五月大雨不止,水冒安上門,門關折,壞官司廬舍數萬區,城上系筏渡人。

    ”指的這一次的災情。

     七月九日的大雨,瓢潑一樣地倒下來。

    堯臣的住處,本來低窪,天明一看,房子的四周全部都是浮萍,圍牆倒了,裡裡外外,成了一片湖沼。

    他連忙招呼家人,把山牆設法頂住,總算沒有倒下。

    計算一下親友,幸好住的地方都還高爽,不至于出什麼大亂子。

    可是歐陽修所在汴京直南,聽說那裡水最深,着實擔心。

    堯臣連忙派仆人去打聽。

    這一位使者高一腳低一腳,蹚着水順着大街,一直向南。

    走啊走啊,最後總算找到歐陽修的寓所。

    這一位學士公正忙呢,吆喝着幾位仆人,從院子裡把積水一桶一桶地灌到大街上。

     “直講吩咐探望學士,光景還不太危險吧?”仆人說。

     “很難說,”歐陽修說,“你回去上複直講,要是不住雨,水勢再漲上來,我們隻有準備逃難了。

    ”說完以後,他下去寫了一封信,仍由來人帶給堯臣。

     堯臣讀着歐陽修的來信: 修啟。

    自入夏,闾巷相傳,以謂今秋水當不減去年。

    初以為訛言,今乃信然。

    兩夜家人皆戽水,并乃翁達旦不寐,街衢浩渺,出入不得,更三數日不止,遂複謀逃避之處。

    住京況味,其實如此,奈何奈何!方以為苦,不意公家亦然。

    且須少忍。

    特承惠問存恤,多感多感。

    蔡君谟寄茶來否?悶中喜見慰,人還忉忉。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集·書簡》卷六 得書以後,堯臣有詩紀事,後半說: &hellip&hellip霹靂夜複作,蝦蟆尚聽鳴。

    辇道有白水,都人無陸行。

    浮萍何處來,青青繞我楹。

    連牆已壞破,屋賴搘撐牢。

    緬懷有親友,親友皆占高。

    獨知歐陽公,直南望滔滔。

    遺奴揭厲往,答言頗力勞。

     正取舊戽鬥,自課僮仆操。

    明日苟不已,挈家仍避逃。

    賢者尚若是,焉用數我曹。

    免為不吊鬼,世上一鴻毛。

     &mdash&mdash殘宋本《宛陵文集》卷五十四《嘉祐二年七月九日大雨寄永叔内翰》 這一次水的來勢雖猛,幸虧退得快,《宛陵文集》有《永叔内翰來訪七月二十六日》一首,記載歐陽修的探訪,詩中沒有任何關于水災的記載,想見生活已經恢複正常了。

     國子監直講雖是五品官,可是生活畢竟還是不壞的。

    常和堯臣來往的還有一位楊襃,也是一位雅人,家藏徐熙夾竹桃花,有詩一首。

    堯臣和他: 和楊直講夾竹花圖 桃花夭紅竹淨綠,春風相間連溪谷。

    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徐熙下筆能逼真,繭素畫成才六幅。

    萼繁葉密有向背,枝瘦節疏有直曲。

    年深粉剝見墨蹤,描寫工夫始驚俗。

    從初李氏國破亡,圖書散入公侯族。

    公侯三世多衰微,竊貿擔頭由婢仆。

    太學楊君固甚貧,直緣識别争來鬻。

    朝質绨袍暮質琴,不憂明日铛無粥。

    裝成如得骊颔珠,誰能更問龍牙軸。

    竹真似竹桃似桃,不待生春長在目。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五十四 嘉祐二年王安石調任常州,嘉祐三年再調提點江東刑獄。

    他在常州任上有緻堯臣書,已經失傳,堯臣有《得王介甫常州書》: 斜封一幅竹膜紙,上有文字十七行。

    字如瘦棘攢黑刺,文如溫玉爛虹光。

    别時春風吹榆莢,及此已變蒹葭霜。

    道途與弟奉親樂,後各失子懷悲傷。

    到郡紛然因事物,舊守數易承蔽藏。

    搜奸證缪若治絮,蚤虱盡去煩爨湯。

    事成條舉作書尺,不肯勞人魚腹将。

    魚沉魚浮任所适,偶能及我為非常。

    勤勤問我《詩小傳》,《國風》才畢《葛屦》章。

    昔時許我到聖處,且避俗子多形相。

    未即寄去慎勿怪,他時不惜傾箱囊。

    知君亦欲此從事,君智自可施廟堂。

    何故區區守黃卷,蠹魚尚恥親芸香。

    我今正值雁南翔,報書與君倒肺腸,直須趁取筋力強。

    炊粳烹鲈加桂姜,洞庭綠橘包甘漿,舊楚黃橙棉作瓤。

    東山故遊攜舞娘,不飲學舉黃金觞。

    溪如罨畫水泱泱,刺船靜入白鹭傍。

    菱葉已枯鏡面涼,月色飛上白石床。

    坐看魚躍散星芒,左右寂寂夜何長。

    烏栖古曲傳吳王,千年萬年歌未央。

    莫作腐儒針膏肓,莫作健吏繩餓狼。

    傥如龔遂勸農桑,傥如黃霸緻鳳凰。

    來不來,亦莫愛嘉祥。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五十五 仁宗嘉祐三年戊戌(1058)五十七歲 嘉祐三年六月,翰林學士歐陽修兼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

    宋代的開封府是重要的官職,尤其在前任包拯之後,更使人感覺到必須精明強幹,才能擔當得了這一份重任。

    可是歐陽修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也應付過去。

    有人和他說起前後兩任的不同,歐陽修隻是說:“各人才性有短有長,委實無法舍所長而求所短。

    ” 權任以後,歐陽修去看堯臣,堯臣有詩: 我居城東隅,地僻車馬少。

    忽聞大尹來,僮仆若驚鳥。

    入門且坐笑,豐頰光皎皎。

    問我餐若何,依舊抱糜麨。

    問我詩若何,亦未離纏繞。

    我庭有蔾苋,不堪秣騕褭。

    我壺無醪醴,不能犒介佋。

    乃喜百事稀,來此與世矯。

    固非傲不往,心實壓擾擾。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五十七《永叔内翰見過》 堯臣的生活态度,有時是比較簡慢些。

    對付歐陽修是如此,對付韓绛也是如此。

    韓绛訪問以後,堯臣也有一首《韓子華内翰見過》。

    他在篇首就說:“但見公軒過,未見我馬去,我懶宜我嫌,公曾不我惡。

    ”堯臣有時對于歐陽修稱為“權門”。

    權門可能竟是權門,對于這樣的一位朋友,歐陽修真是無可奈何,隻有在答書中說起: 修啟。

    累日不見,不審體氣如何,兼以俗事,無由奉詣,理固當然。

    聖俞遂以權門見薄,無乃太僭也!&hellip&hellip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集·書簡》卷六 看來歐陽修對于堯臣,找到應付的方法。

    盡管堯臣有時語氣重了一些,隻要就便一轉,也不成問題了。

     這一年六月文彥博自首相調任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朝政集中到韓琦、富弼二人手中,歐陽修啟請韓琦推薦堯臣: 修頓首:自明公進用,雖愚拙有以竭其思慮,效萬一裨補之,而久無一言,甚可責也。

    今竊見國子監直講梅堯臣,以文行知名。

    以梅之名而公之樂善,宜不待某言固已知之久矣。

    其人窮困于時,亦不待某言而可知也。

    中外士大夫之議,皆願公薦之館閣。

    梅得出公之門,一美事也;公之薦梅,一美事也;朝廷得此舉,一美事也。

    某不敢以一言而讓三美,故言之,雖公而不敢洩。

    公賜擇焉。

    惶恐惶恐。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集·書簡》卷一 可能因為這一次的推薦沒有取得成果,歐陽修把堯臣汲引到唐書局,一則多少給堯臣一些支援,二則國子監直講無事可做,到唐書局有具體的工作,對于歐陽修也有幫助。

    堯臣在詩中曾說: 次韻和裴寺丞喜予修書 唐虞典冊竟骈羅,漢诏重令與削磨。

     古聖規模猶可法,衆賢馳騁必無蹉。

     既除太史來為尹,遂用非才往補訛。

     代匠隻憂傷手甚,君宜憐我不遑他。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十九 歐陽修作《歸田樂》,本來想好春夏秋冬各作一首,春夏兩首作好以後,覺得作不下去了,還不如請堯臣續作,他去了一信: 修啟:經節陰雨,猶幸且晴,不審尊候何似。

    閑作《歸田樂》四首,隻作得二篇,後遂無意思,欲告聖俞續成之,亦一時盛事。

    來日食後早訪及為望。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集·書簡》卷六 堯臣看到“食後早訪及”覺得好笑。

    趁着一時的詩興,把秋冬兩首一揮而就: 續永叔歸田樂秋冬二首 秋風忽來鳴蟪蛄,豆葉半黃陂水枯。

    織婦夜作露欲冷,社酒已熟人相呼。

    坎坎擊鼓坐林下,醉去自有兒童扶。

    壯男獨獵南山虎,中子己扱荒徑狐。

    田家此樂樂有餘,食肉緝皮裘豈無。

    我雖愛之乏寸土,待買短艇歸江湖。

     北風如刀割寒骨,谷已成囷不倉猝。

    任從密雪落交加,旋采乾薪燒榾柮。

    鋤犁滿屋牛在牢,鵝鴨亂鳴雞亂發。

    割烹炊黍待鄰叟,飽向茅檐閑兀兀。

    田家此樂樂無涯,誰道一生空汨沒。

    公希平子定何如,我效梁鴻終适越。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二十三 在複書裡,堯臣還提出“食後早訪及”的一句,問歐陽修約人食後奉訪,是不是執筆的廳子發生了什麼錯誤。

     歐陽修高高興興地讀了這兩首,答複道: 修啟:承寵惠二篇,欽誦感愧。

    思之,正如雜劇人,上名下韻不來,須勾副末接續爾。

    呵呵。

    家人見诮:“好時節将詩去人家厮攪。

    ”不知吾輩用以為樂爾。

    後日絕早過吃不托,适簡誤雲食後,這回不是廳子誤也。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集書簡》卷六 就在這一年堯臣夫人刁氏生了最小的兒子。

    早一晚堯臣夢見道士送給他一個黃龜,孩子出生以後,因此小名龜兒。

    歐陽修得到消息以後,好在早一年曾送去一壇酒,正好作為洗三之用,随即去詩一首: 月暈五色如虹霓,深山猛虎夜生兒。

    虎兒可愛光陸離,開眼已有百步威。

    詩翁雖老神骨秀,想見嬌嬰目與眉。

    木星之精為紫氣,照山生玉水生犀。

    兒翁不比他兒翁,三十年名天下知。

    材高位下衆所惜,天與此兒聊慰之。

    翁家洗兒衆人喜,不惜金錢散闾裡。

    宛陵他日見高門,車馬煌煌梅氏子。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集》卷七 堯臣接到歐陽修這一首詩以後,在高興中不免有一些感喟。

    他說:“車馬煌煌梅氏子,當真會這樣嗎?不一定。

    自己已經衰老了,更談不到看見這一天。

    ”他順手也寫下一首七古。

     依韻和答永叔洗兒歌 衣夢有人衣帔蜺,水邊授我黃龜兒。

    仰看星宿正離離,玉魁東指生鬥威。

    明朝我婦忽在蓐,乃生男子實秀眉。

    自磨丹砂調白蜜,辟惡辟邪無寶犀。

    我慚暮年又舉息,不可不令朋友知。

    開封大尹憐最厚,持酒作歌來慶之。

    畫盆香水洗且喜,老駒未必能千裡。

    盧仝一生常困窮,亦有添丁是其子。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五十九 劉敞在這一年四月間自揚州調知郓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不久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