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赴任湖州

關燈
,對人對事,有時按照書本子提出要求,成敗利鈍在所不計。

    五人之中,範仲淹和梅堯臣都顯得更極端、更偏激,這就為兩人之間埋下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是不是可以說範仲淹是官僚,梅堯臣是理想家呢?可能還有這個必要,但是可以肯定他們的距離是在不斷擴大的。

     二月間在好水川又發生了一次較大的戰役。

    好水川在現在甯夏隆德縣東,距固原不遠。

    陝西軍事以經略安撫使夏竦總其成,其下兩位副使,範仲淹主持鄜延一路,韓琦主持泾原一路。

    宋王朝派翰林學士晁宗悫到陝西問夏竦究竟是主攻主守。

    夏竦是老官僚了,做出兩套計劃,一套主攻,一套主守,派韓琦、尹洙進京面陳。

    仁宗皇帝年輕,主張進攻,大臣們又認為僥幸成功,不是萬全之計,最後決定把問題重新交給前方讨論。

    範仲淹認為兵連禍結,結束無日,不能全面進攻,應當把鄜延一路留下以為牽制之計。

    韓琦認為就是兩路同時進兵,還未能必勝,倘使鄜延以牽制為名,屯兵不進,由泾原一路,孤軍冒進,必難幸免。

    宋王朝二十萬大軍,沿邊設防,但是因為指揮不能統一,始終不能采取主動,終于遭到第二次的潰敗。

     二月間,韓琦巡邊,得到西夏已經出動的消息,随即發動大軍一萬八千人,由環慶副部屬任福率領,以泾原都監桑怿為先鋒。

    臨發的時候,韓琦吩咐任福掌握情況,看到敵軍勢大,不能交鋒的時候,必須據險設伏,截斷敵人的退路,不必開戰。

    他還和任福說:“不遵命令,有功亦斬。

    ” 在桑怿前進的當中,經過一次遭遇戰,殺敵數百,敵人的馬、羊和駱駝給他截獲不少,同時又聽到敵兵不多的消息,放心前進。

    任福的部隊也趕上了,十三日晚,任福、桑怿合軍在好水川,此外朱觀、武英的部隊屯龍落川,隔山相去五裡。

    十四日清晨,全軍出發,至龍竿城北,面對西夏大軍,這才看清中了敵人誘敵之計,但是已經沒有退兵的餘地了。

     宋軍的陣勢還沒有擺好,敵人的鐵騎已經沖來,從早晨到中午,戰事一直在激蕩中。

    宋軍看到敵人不斷地壓迫上來,隻得向山腳靠攏,正在靠近的時候,敵人又從山頭殺下,腹背受敵,陣勢大亂,桑怿戰死。

     任福身中十餘箭,小校劉進勸他出走。

    任福毅然地說:“在這個戰役裡,我是大将,隻有以死報國。

    ”他手執四刃鐵锏,拍馬前進,不料敵人的長槍,從左頰戳進,把他喉管截斷,随即身死。

    武英亦死。

    隻有朱觀帶着殘兵一千餘人,據守土寨,敵人從四面逼近,他也指揮軍士四面射擊,一直堅持到天黑。

    敵人收兵以後,他随後撤退,保全了一部分實力。

    在這個戰役裡,将校死者數百人,軍士死者六千餘人。

     戰事的消息,不斷傳到後方,堯臣有詩兩首: 故原戰 落日探兵至,黃塵鈔騎多。

     邀勳輕赴敵,轉戰背長河。

     大将中流矢,殘兵空負戈。

     散亡歸不得,掩抑泣山阿。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八 故原有戰卒死而複蘇來說當時事 縱橫屍暴積,萬殒少全生。

     飲雨活胡地,脫身歸漢城。

     野貛穿廢竈,妖鵬嘯空營。

     侵骨劍瘡在,無人為不驚。

     &mdash&mdash同前 秋天以後,堯臣從許州回到汴京,領取文憑,準備赴湖州就任,歐陽修正拟為堯臣送别,堯臣騎着一匹老馬,一步一跛到了。

     “永叔,這一下要到南方去了,不知哪一天會面。

    ”堯臣說。

     “是啊,”歐陽修也嗟歎着,“不知哪一天才得會面啊。

    ”他一邊招呼擺酒,一邊派人把大理寺丞集賢校理陸經找來。

    三人開懷暢飲。

    他們談詩,談國家大事,也談到對夏的戰争。

    歐陽修更談到《孫子注》,談到堯臣的懷才不遇。

    席上歐陽修有詩一首: 聖俞會飲時聖俞赴湖州 傾壺豈徒強君飲,解帶且複留君談。

    洛陽舊友一時散,十年會合無二三。

    京師旱久塵土熱,忽值晚雨涼纖纖。

    滑公井泉釀最美,赤泥印酒新開緘。

    更吟君句勝啖灸,杏花妍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