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政治鬥争的開始
關燈
小
中
大
仁宗景祐元年甲戌(1034)三十三歲
明道二年的寒冬,送别錢惟演以後,堯臣也到汴京去了,這一次去是為了應進士試。
他做過三任主簿,但是還沒有掙到一名進士,因此必須前去。
從後代看,考進士不過是為做官,做了官何必赴考呢?但是宋代人認為必須中進士,才算是正途出身,因此常有做官多年,還得準備應試的,堯臣也有這樣的看法。
歐陽修在送别堯臣以後,曾有這樣的詩句: &hellip&hellip 诏書走東下,丞相忽南遷。
送之伊水頭,相顧淚潸潸。
臘月相公去,君随赴春官。
送君白馬寺,獨入東上門。
故府誰同在,新年獨未還。
當時作此語,聞者已依然。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外集》卷二《書懷感事寄梅聖俞》 這一年考試,堯臣失敗了,集中有《西宮怨》一首: 漢宮中選時,天下誰為校? 寵至莫言非,恩移難恃貌。
一朝居别館,悔妒何由效? 買賦豈無金?其如君不樂。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三 他的表兄施伯侃同樣也遭遇失敗,那時梅詢正在并州任内,因此伯侃決定還是到梅詢那裡去。
堯臣寄居汴京禦橋,生活感到潦倒,在伯侃動身那天,隻能作詩一首: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門叔父招 共是幹時者,同為失意人。
言趨太原召,如慰宛陵親。
笳鼓聽臨塞,琴書未離身。
别君無鬥酒,當識士安貧。
&mdash&mdash同前 考試失敗,官沒有丢,堯臣任職德興縣了。
德興縣在江南西路,令當然是一縣之長,可是宋代的官制非常紊亂,德興縣令用不着去德興縣,後來歐陽修在《梅聖俞墓志銘》裡,說堯臣以德興縣令知建德縣,指出這一個事實。
洛陽還有一個朋友,這時也在東京,這是富弼,字彥國,河南人。
堯臣做河陽縣主簿的時候,富弼簽書河陽判官,歐陽修在《書懷感事》裡曾經寫到當時這些朋友: &hellip&hellip希深好風骨,逈出風塵間。
師魯心磊落,高談羲與軒。
子漸口若讷,誦書坐千言。
彥國善飲酒,百盞顔未丹。
幾道事閑遠,風流如謝安。
子聰作參軍,常跨破虎鞯。
子野乃秃翁,戲弄時脫冠。
次公才曠奇,王霸馳筆端。
聖俞善吟哦,共嘲為阆仙。
&hellip&hellip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外集》卷二 堯臣和富弼相互欽佩,但是過往卻不太密切。
這時富弼在政治界中雖開始露出頭角,還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堯臣的縣令發表以後,富弼的绛州通判也發表。
堯臣在送别詩中,提到兩人的處境: 彥國通判绛州 結友時未久,情親心已照。
氛埃外自遣,風月還同調。
複與任浮沉,未嘗趨近要。
以此雖處貧,甯防俗者诮。
今将辭我去,盡日來談笑。
窮巷敞茅茨,高言出廊廟。
且作朱韨行,聊能發光耀。
當亦就銅墨,遠之江海徼。
山郭寂無喧,雲川不妨釣。
所嗟胡越人,千裡煩登眺。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三 從“窮巷敞茅茨,高言出廊廟”兩句,可以看到這兩位年輕人對于國事的關心。
政海中雖然還沒有滔天的風波,但是遠處的烏雲已經逐步積集,一場大風波就要來臨了。
堯臣對于叽叽喳喳挑剔撥弄的小人痛恨之至,他的心情也變了。
在洛陽的時候,他是一位自由自在的少年詩人,現在卻有些急躁,憤懑的辭句開始從詩篇裡出現。
他詛咒壞人,但是對于他們最後的失敗,卻沒有感到任何的懷疑。
聚蚊 日落月複昏,飛蚊稍離隙。
聚空雷殷殷,舞庭煙幂幂。
蛛網徒爾施,螗斧讵能磔。
猛蠍亦助惡,腹毒将肆螫。
不能有兩翅,索索緣暗壁。
貴人居大第,蛟绡圍枕席。
嗟爾于其中,甯誇觜如戟。
忍哉傍窮困,曾未哀癯瘠。
利吻競相侵,飲血自求益。
蝙蝠空翺翔,何嘗為屏獲。
鳴蟬飽風露,亦不慚喙息。
薨薨勿久恃,會有東方白。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三 “窮困”不是指一般人民,因為當時的梅堯臣,雖然對于人民有他的同情,但是還不可能深刻地體會人民的艱苦,他所指的隻是和他一樣的政治失敗者,所以歐陽修隻能這樣安慰他: &hellip&hellip 江南美山水,水木正秋明。
自古佳麗國,能助詩人情。
喧嚣不可久,片席何時征?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外集》卷二《和聖俞聚蚊》 堯臣的《餘居禦橋南夜聞祅鳥鳴效昌黎體》也是同一時期寫出的。
在這首詩裡,他說道: 嘗憶楚鄉有祅鳥,一身九首如贅疣。
或時月暗過闾裡,緩音低語若有求。
小兒藏頭婦滅火,閉門雞犬不爾留。
我問楚俗何苦爾,雲是鬼車載鬼遊。
鬼車載鬼奚所及,抽人之筋系車辀。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三 他的詩變了,這裡看到的是诙詭、變幻。
當然,正如他所說的,他是從韓愈那學到的。
有了這樣的成就,當然和賈島分路,“共嘲為阆仙”,這時已經成為陳迹了。
景祐元年三月間,謝绛在汴京擔任開封府判官的工作,不久以後,他以度支判官、兵部員外郎的名義直集賢院。
八月間又奉命為
他做過三任主簿,但是還沒有掙到一名進士,因此必須前去。
從後代看,考進士不過是為做官,做了官何必赴考呢?但是宋代人認為必須中進士,才算是正途出身,因此常有做官多年,還得準備應試的,堯臣也有這樣的看法。
歐陽修在送别堯臣以後,曾有這樣的詩句: &hellip&hellip 诏書走東下,丞相忽南遷。
送之伊水頭,相顧淚潸潸。
臘月相公去,君随赴春官。
送君白馬寺,獨入東上門。
故府誰同在,新年獨未還。
當時作此語,聞者已依然。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外集》卷二《書懷感事寄梅聖俞》 這一年考試,堯臣失敗了,集中有《西宮怨》一首: 漢宮中選時,天下誰為校? 寵至莫言非,恩移難恃貌。
一朝居别館,悔妒何由效? 買賦豈無金?其如君不樂。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三 他的表兄施伯侃同樣也遭遇失敗,那時梅詢正在并州任内,因此伯侃決定還是到梅詢那裡去。
堯臣寄居汴京禦橋,生活感到潦倒,在伯侃動身那天,隻能作詩一首: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門叔父招 共是幹時者,同為失意人。
言趨太原召,如慰宛陵親。
笳鼓聽臨塞,琴書未離身。
别君無鬥酒,當識士安貧。
&mdash&mdash同前 考試失敗,官沒有丢,堯臣任職德興縣了。
德興縣在江南西路,令當然是一縣之長,可是宋代的官制非常紊亂,德興縣令用不着去德興縣,後來歐陽修在《梅聖俞墓志銘》裡,說堯臣以德興縣令知建德縣,指出這一個事實。
洛陽還有一個朋友,這時也在東京,這是富弼,字彥國,河南人。
堯臣做河陽縣主簿的時候,富弼簽書河陽判官,歐陽修在《書懷感事》裡曾經寫到當時這些朋友: &hellip&hellip希深好風骨,逈出風塵間。
師魯心磊落,高談羲與軒。
子漸口若讷,誦書坐千言。
彥國善飲酒,百盞顔未丹。
幾道事閑遠,風流如謝安。
子聰作參軍,常跨破虎鞯。
子野乃秃翁,戲弄時脫冠。
次公才曠奇,王霸馳筆端。
聖俞善吟哦,共嘲為阆仙。
&hellip&hellip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外集》卷二 堯臣和富弼相互欽佩,但是過往卻不太密切。
這時富弼在政治界中雖開始露出頭角,還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堯臣的縣令發表以後,富弼的绛州通判也發表。
堯臣在送别詩中,提到兩人的處境: 彥國通判绛州 結友時未久,情親心已照。
氛埃外自遣,風月還同調。
複與任浮沉,未嘗趨近要。
以此雖處貧,甯防俗者诮。
今将辭我去,盡日來談笑。
窮巷敞茅茨,高言出廊廟。
且作朱韨行,聊能發光耀。
當亦就銅墨,遠之江海徼。
山郭寂無喧,雲川不妨釣。
所嗟胡越人,千裡煩登眺。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三 從“窮巷敞茅茨,高言出廊廟”兩句,可以看到這兩位年輕人對于國事的關心。
政海中雖然還沒有滔天的風波,但是遠處的烏雲已經逐步積集,一場大風波就要來臨了。
堯臣對于叽叽喳喳挑剔撥弄的小人痛恨之至,他的心情也變了。
在洛陽的時候,他是一位自由自在的少年詩人,現在卻有些急躁,憤懑的辭句開始從詩篇裡出現。
他詛咒壞人,但是對于他們最後的失敗,卻沒有感到任何的懷疑。
聚蚊 日落月複昏,飛蚊稍離隙。
聚空雷殷殷,舞庭煙幂幂。
蛛網徒爾施,螗斧讵能磔。
猛蠍亦助惡,腹毒将肆螫。
不能有兩翅,索索緣暗壁。
貴人居大第,蛟绡圍枕席。
嗟爾于其中,甯誇觜如戟。
忍哉傍窮困,曾未哀癯瘠。
利吻競相侵,飲血自求益。
蝙蝠空翺翔,何嘗為屏獲。
鳴蟬飽風露,亦不慚喙息。
薨薨勿久恃,會有東方白。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三 “窮困”不是指一般人民,因為當時的梅堯臣,雖然對于人民有他的同情,但是還不可能深刻地體會人民的艱苦,他所指的隻是和他一樣的政治失敗者,所以歐陽修隻能這樣安慰他: &hellip&hellip 江南美山水,水木正秋明。
自古佳麗國,能助詩人情。
喧嚣不可久,片席何時征? &mdash&mdash《歐陽文忠公外集》卷二《和聖俞聚蚊》 堯臣的《餘居禦橋南夜聞祅鳥鳴效昌黎體》也是同一時期寫出的。
在這首詩裡,他說道: 嘗憶楚鄉有祅鳥,一身九首如贅疣。
或時月暗過闾裡,緩音低語若有求。
小兒藏頭婦滅火,閉門雞犬不爾留。
我問楚俗何苦爾,雲是鬼車載鬼遊。
鬼車載鬼奚所及,抽人之筋系車辀。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三 他的詩變了,這裡看到的是诙詭、變幻。
當然,正如他所說的,他是從韓愈那學到的。
有了這樣的成就,當然和賈島分路,“共嘲為阆仙”,這時已經成為陳迹了。
景祐元年三月間,謝绛在汴京擔任開封府判官的工作,不久以後,他以度支判官、兵部員外郎的名義直集賢院。
八月間又奉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