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簿的才華
關燈
小
中
大
仁宗天聖五年丁卯(1027)二十六歲
封建時代的政治界,是充滿驚濤駭浪的。
梅詢的一生,經過不少的升沉。
從鄂州到蘇州,再調陝西轉運使,正在逐步上升的過程當中,一個浪頭打來,降調懷州團練副使,再貶池州團練副使。
不久以後,真宗死了,太子即位,後世稱為仁宗。
真宗末年,因為真宗精神失常,宰相寇準、丁謂分成兩派。
寇準是比較正直的,但是丁謂是一個不擇手段的陰謀家,趁着真宗精神恍惚時,排擠寇準,獨掌政權,及至真宗死後,王曾、馮拯當政,丁謂下台,一直貶到崖州。
梅詢的降調和丁謂的當權有一定的關系,仁宗天聖元年(1023)以後,他又逐步回升,由知廣德軍,改知楚州、壽州。
天聖六年(1028)遷工部郎中、直集賢院,他重新回到汴京。
在這多年的遷調當中,堯臣一直跟随着梅詢,他的詩名和才華早已露尖了,但是在考試中遭到不少的挫折,始終沒有掙得一名進士。
在他二十六歲那一年,梅詢為堯臣舉行婚事,替哥哥梅讓完成了一項心願。
夫人謝氏,浙西富陽人,這年才二十歲。
堯臣的嶽父謝濤,是當時的名人,這時正以西京留守司秘書監的名義家居洛陽。
他因為年紀大了,日常和方士等談論一些服食醫藥之事,對于堯臣所起的影響不大。
可是他的兒子謝绛在詩文創作和行政才能方面,都已經獲得較大的成就,堯臣對他是非常欽佩的。
梅、謝兩家分居江南東路和浙江西路,先代又沒有親戚的關系,這次的結合,主要隻是由于梅詢、謝濤官位相當,此外堯臣的才華可能也起一些作用。
堯臣對于謝氏,事先并不認識,但他對于婚後的生活,是極其滿意的,直到謝氏三十七歲身殁以後,堯臣還是不斷地回憶。
梅詢看着侄兒年齡大了,在考試上一時還沒有出路,隻得吩咐堯臣從門蔭這條道路出身,補太廟齋郎。
堯臣感到一些委屈,但是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婚後不久,他調到桐城主簿任上去了。
主簿是當時縣級的官吏,掌“出納官物,銷注簿書”這一類的職務,所幸桐城離宣城不遠,堯臣對于家鄉還有一些照應。
堯臣在桐城的情況,我們不清楚。
後來他在一首詩裡曾經提到過出行遇虎的故事。
我昔吏桐鄉,窮山使屢蹑。
路險獨後來,心危常自怯。
下顧雲容容,前溪未可涉。
半崖風飒然,驚鳥争墜葉。
修蔓不知名,丹實坼在莢。
林端野鼠飛,緣挽一何捷。
馬行聞虎氣,豎耳鼻息歇。
遂投山家宿,駭汗衣尚浃。
歸來撫童仆,前事語妻妾。
吾妻常有言,艱勤壯時業。
安慕終日間,笑媚看婦靥。
自是甘努力,于今無所懾。
&hellip&hellip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二十六《初冬夜坐憶桐城山行》 大約在這個時期,堯臣多少還有些沉湎于閨房之樂。
作為一個縣級官吏,有時他要經曆一些道途的辛苦,何況那時桐城山間還有猛虎,更使人膽戰心驚。
幸得謝氏不斷地鼓勵他上進,他這才走上奮發有為的道路。
仁宗天聖九年辛未(1031)三十歲 兩年以後,天聖九年(1031)他調任河南縣主簿。
河南縣是西京洛陽的首縣。
宋代有東京、西京。
東京是當時的政治中樞;西京是陪都,當時的大官僚卸任以後,多半在西京,因此是人物的淵薮。
堯臣調河南縣,應當作為升級,何況謝濤當時正在洛陽呢。
堯臣初到洛陽的時候,西昆詩派詩人錢惟演正以武勝軍節度使同平章事的名義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是洛陽長官。
惟演是吳越國王錢俶之子,錢俶歸宋以後,錢家成為當時的貴族,惟演又和楊億、劉筠,同為西昆詩派的領袖,因此他成為一時的人望。
仁宗即位之初,惟演拜樞密使,官位與宰相相同,實權僅次于宰相。
他是一位八面玲珑的人物。
真宗在位的時候,劉皇後權勢極盛,他把妹妹嫁給劉後的哥哥劉美;丁謂當權,他和丁謂結成親家;仁宗即位以後,惟演又把仁宗的小姨,郭皇後的妹妹,娶回家為媳婦。
他運用了多方面的裙帶關系,争取宰相的名位,可是當時的大臣們指出惟演是皇家的姻親,不宜掌握政權,因此盡管給他“同平章事”的名義,其實隻是虛銜,晚年不得不在許州、河陽、洛陽、随州打圈子,始終不能做到實際的宰相,這成為他的終身憾事。
這一年三月裡,洛陽城裡來了一位新科進士,廬陵人歐陽修,字永叔,年二十五歲。
這一位進士,瘦瘦的個兒,眼睛有些近視,平時愛唱些山歌小調之類,可是愛讀書,在詩文方面,都能力争上進,這時他正以西京留守推官的名義來到洛陽,不久後就和堯臣成了朋友。
還有兩位兄弟,都是新進進士:尹源,字子漸;尹洙,字師魯。
他們這時也在洛陽。
尹源做過芮城、河陽兩任縣官,尹洙做過山南東道掌書記、伊陽縣官。
尹洙在古文的創作方面,功力較深,為同輩所佩服。
歐陽修有《七交》七首,叙述同遊的七人:河南府張推官汝士字堯夫、尹書記洙、楊戶曹字子聰、梅主
梅詢的一生,經過不少的升沉。
從鄂州到蘇州,再調陝西轉運使,正在逐步上升的過程當中,一個浪頭打來,降調懷州團練副使,再貶池州團練副使。
不久以後,真宗死了,太子即位,後世稱為仁宗。
真宗末年,因為真宗精神失常,宰相寇準、丁謂分成兩派。
寇準是比較正直的,但是丁謂是一個不擇手段的陰謀家,趁着真宗精神恍惚時,排擠寇準,獨掌政權,及至真宗死後,王曾、馮拯當政,丁謂下台,一直貶到崖州。
梅詢的降調和丁謂的當權有一定的關系,仁宗天聖元年(1023)以後,他又逐步回升,由知廣德軍,改知楚州、壽州。
天聖六年(1028)遷工部郎中、直集賢院,他重新回到汴京。
在這多年的遷調當中,堯臣一直跟随着梅詢,他的詩名和才華早已露尖了,但是在考試中遭到不少的挫折,始終沒有掙得一名進士。
在他二十六歲那一年,梅詢為堯臣舉行婚事,替哥哥梅讓完成了一項心願。
夫人謝氏,浙西富陽人,這年才二十歲。
堯臣的嶽父謝濤,是當時的名人,這時正以西京留守司秘書監的名義家居洛陽。
他因為年紀大了,日常和方士等談論一些服食醫藥之事,對于堯臣所起的影響不大。
可是他的兒子謝绛在詩文創作和行政才能方面,都已經獲得較大的成就,堯臣對他是非常欽佩的。
梅、謝兩家分居江南東路和浙江西路,先代又沒有親戚的關系,這次的結合,主要隻是由于梅詢、謝濤官位相當,此外堯臣的才華可能也起一些作用。
堯臣對于謝氏,事先并不認識,但他對于婚後的生活,是極其滿意的,直到謝氏三十七歲身殁以後,堯臣還是不斷地回憶。
梅詢看着侄兒年齡大了,在考試上一時還沒有出路,隻得吩咐堯臣從門蔭這條道路出身,補太廟齋郎。
堯臣感到一些委屈,但是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婚後不久,他調到桐城主簿任上去了。
主簿是當時縣級的官吏,掌“出納官物,銷注簿書”這一類的職務,所幸桐城離宣城不遠,堯臣對于家鄉還有一些照應。
堯臣在桐城的情況,我們不清楚。
後來他在一首詩裡曾經提到過出行遇虎的故事。
我昔吏桐鄉,窮山使屢蹑。
路險獨後來,心危常自怯。
下顧雲容容,前溪未可涉。
半崖風飒然,驚鳥争墜葉。
修蔓不知名,丹實坼在莢。
林端野鼠飛,緣挽一何捷。
馬行聞虎氣,豎耳鼻息歇。
遂投山家宿,駭汗衣尚浃。
歸來撫童仆,前事語妻妾。
吾妻常有言,艱勤壯時業。
安慕終日間,笑媚看婦靥。
自是甘努力,于今無所懾。
&hellip&hellip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二十六《初冬夜坐憶桐城山行》 大約在這個時期,堯臣多少還有些沉湎于閨房之樂。
作為一個縣級官吏,有時他要經曆一些道途的辛苦,何況那時桐城山間還有猛虎,更使人膽戰心驚。
幸得謝氏不斷地鼓勵他上進,他這才走上奮發有為的道路。
仁宗天聖九年辛未(1031)三十歲 兩年以後,天聖九年(1031)他調任河南縣主簿。
河南縣是西京洛陽的首縣。
宋代有東京、西京。
東京是當時的政治中樞;西京是陪都,當時的大官僚卸任以後,多半在西京,因此是人物的淵薮。
堯臣調河南縣,應當作為升級,何況謝濤當時正在洛陽呢。
堯臣初到洛陽的時候,西昆詩派詩人錢惟演正以武勝軍節度使同平章事的名義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是洛陽長官。
惟演是吳越國王錢俶之子,錢俶歸宋以後,錢家成為當時的貴族,惟演又和楊億、劉筠,同為西昆詩派的領袖,因此他成為一時的人望。
仁宗即位之初,惟演拜樞密使,官位與宰相相同,實權僅次于宰相。
他是一位八面玲珑的人物。
真宗在位的時候,劉皇後權勢極盛,他把妹妹嫁給劉後的哥哥劉美;丁謂當權,他和丁謂結成親家;仁宗即位以後,惟演又把仁宗的小姨,郭皇後的妹妹,娶回家為媳婦。
他運用了多方面的裙帶關系,争取宰相的名位,可是當時的大臣們指出惟演是皇家的姻親,不宜掌握政權,因此盡管給他“同平章事”的名義,其實隻是虛銜,晚年不得不在許州、河陽、洛陽、随州打圈子,始終不能做到實際的宰相,這成為他的終身憾事。
這一年三月裡,洛陽城裡來了一位新科進士,廬陵人歐陽修,字永叔,年二十五歲。
這一位進士,瘦瘦的個兒,眼睛有些近視,平時愛唱些山歌小調之類,可是愛讀書,在詩文方面,都能力争上進,這時他正以西京留守推官的名義來到洛陽,不久後就和堯臣成了朋友。
還有兩位兄弟,都是新進進士:尹源,字子漸;尹洙,字師魯。
他們這時也在洛陽。
尹源做過芮城、河陽兩任縣官,尹洙做過山南東道掌書記、伊陽縣官。
尹洙在古文的創作方面,功力較深,為同輩所佩服。
歐陽修有《七交》七首,叙述同遊的七人:河南府張推官汝士字堯夫、尹書記洙、楊戶曹字子聰、梅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