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長的時代
關燈
小
中
大
浮薄喜事之人,這是首先要注意的。
”李沆說。
“是哪幾個?” “梅詢、曾緻亮、李夷庚等都是。
” 梅詢是曾經獲得真宗的賞識的,可是,從這一年起,他在仕途中,不斷地遭到風險,始終沒有獲得重用。
景德元年,宋王朝和契丹的關系又突然緊張起來。
宋王朝從開國那年起和契丹始終存在着敵對的狀态。
太宗以後,真宗鹹平二年就曾和契丹發生過沖突。
真宗四年、真宗六年,每年都發生過遭遇戰。
景德元年九月,契丹大舉南下的消息傳開了。
朝廷大臣,有的主張南遷金陵,有的主張西遷成都,逃跑的聲浪不斷喊出。
虧得宰相寇準堅決主張真宗親征,迎頭痛擊,才穩定了這個局面。
寇準是有他的一番布置的。
他把河北的大軍圍成一個大包圍圈,隻待契丹深入,準備給他一個全軍覆沒。
他要求皇帝出征,主要在于表示抗戰到底的決心,振奮全軍的士氣。
十月,真宗大本營的前鋒到達澶州,即現代河南省的濮陽境内,不料大戰的決定迫在眉睫的時候,真宗的決心動搖了,準備南奔金陵。
寇準毅然地說:“陛下到今天,隻可前進一尺,不可後退一寸,河北數十萬大軍日夜盼望皇帝北上,看到大駕,士氣準得提高百倍。
萬一大駕南回,那時萬衆瓦解,敵人乘勢突擊,要想到達金陵,是千萬辦不到了。
” 經過寇準的勸導,和殿前都指揮使高瓊的堅持,真宗大駕終于跨過黃河,鼓勵河北大軍的軍心。
契丹的君主聖宗,因為在幾次遭遇戰中受到挫折,統軍蕭撻覽又被宋人用床子弩射死,作戰的銳氣也消磨了。
最後在宋使曹利用的談判中,宋王朝和契丹王朝達成和解,稱為兄弟之國,宋王朝每年給契丹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的歲币,作為和解的條件。
從這一次和解的實質看,這是宋王朝在對外關系史又一次的失敗,可是因為在合約中說明兩朝兄弟的關系,宋王朝為兄,契丹為弟,不管契丹是不是也和漢族一樣地尊重那一條長幼有序的封建倫理,至少宋王朝已經赢得了一次精神勝利,而宋朝人民除了供養皇帝和皇帝部下成千上萬的大小官吏這些剝削者以外,還得再去供養皇帝不敢面對的敵人。
在和戰未決的時候,真宗為了應付右側的威脅,在準備北征的前夕,提拔太常博士謝濤以考功員外郎名義知曹州。
謝濤是當時朝野知名的能臣,到任以後,随即進行準備,應付敵人的冒進,一邊又截留上貢的糧食以備萬一。
戰事解決,合約确定以後不久,謝濤也調離曹州。
真宗景德元年甲辰(1004)三歲 鹹平五年,堯臣出生,景德元年,他也隻有三歲,再加上宣城遠在江南東路,離前方千裡或數千裡,不可能受到戰事的影響,甚至幾乎接觸不到戰事的消息,他對于當時的國家大事是一無所知的,可是他從十三歲起離開家庭,跟随着在任做官的叔父梅詢,二十六歲結婚,娶的就是謝濤的女兒。
鹹平五年和景德元年這兩次國家大事的直接參與者不可能不把當時的具體情況和他們自己的體會,在朝夕相處、耳濡目染的日子裡,用多樣的方式傳達給堯臣。
關于堯臣幼年的情況,我們所知的不多,隻知道他住在雙溪,有時他也說:“正住句溪尾。
”長大以後,他常常懷念故鄉的山水,高高的昭亭山、粼粼的溪水,都能引起他的懷念之情。
他不是在詩中說過嗎? &hellip&hellip 昭亭山蒼蒼,寒溪水瀁瀁。
句清宛微渾,三洲分細浪。
小艇下灘來,群鷗舞潭上。
&hellip&hellip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二十一《三十二弟寺丞歸宣城因寄太守孫學士》 他的《宣州雜詩二十首》抒寫了中年以後對于故鄉的回憶,特别使他懷念的是鴨腳樹。
這種樹現代稱為公孫樹,有時也稱銀杏樹或白果樹,松柏科落葉喬木。
中國南方較多,北方較少,宋代的時候,汴京還不多見。
這種樹最可愛的地方,就是它那高高的姿态,從平地一直沖上,也許到兩三丈,一根杈枝也沒有,甚至一片樹葉也看不見。
兩丈以外,才挺出臂膀來,一挺就是七八條或更多,這時蓊蓊郁郁地分頭向上,樹幹還是勁直,可是在勁直裡透出說不盡的氣勢。
四五丈向上就隻看到一大簇,也辨不出是幹、是枝、是枯梗、是新條,隻是密密的一叢。
在這個場所,這棵樹已經不是一棵樹了,它的本身就仿佛是一座森林,在濃密到看不見天日的境界裡,生長着無邊無際的寶樹。
這種樹的樹葉,宋人稱作鴨腳,其實更像蝴蝶,隻要微風一吹,數千數萬的蝴蝶,就在樹上撲撲地亂飛。
秋深以後,無數的黃蝴蝶,翩翩起飛,灑滿了一地。
樹葉的清香,總是那麼幽幽的一縷。
落葉的氣息還得濃郁一些,不像綠葉那樣濕潤。
要是在秋風漸緊以後,踏着霜葉,在銀杏樹林走過,腳底下沙沙地,說不清是霜的音調,還是黃葉的音調。
再嗅那濃烈的香味,哪能不使得這位青年的詩人為之神往呢! 堯臣詩中多次提到鴨腳樹。
他說: &h
”李沆說。
“是哪幾個?” “梅詢、曾緻亮、李夷庚等都是。
” 梅詢是曾經獲得真宗的賞識的,可是,從這一年起,他在仕途中,不斷地遭到風險,始終沒有獲得重用。
景德元年,宋王朝和契丹的關系又突然緊張起來。
宋王朝從開國那年起和契丹始終存在着敵對的狀态。
太宗以後,真宗鹹平二年就曾和契丹發生過沖突。
真宗四年、真宗六年,每年都發生過遭遇戰。
景德元年九月,契丹大舉南下的消息傳開了。
朝廷大臣,有的主張南遷金陵,有的主張西遷成都,逃跑的聲浪不斷喊出。
虧得宰相寇準堅決主張真宗親征,迎頭痛擊,才穩定了這個局面。
寇準是有他的一番布置的。
他把河北的大軍圍成一個大包圍圈,隻待契丹深入,準備給他一個全軍覆沒。
他要求皇帝出征,主要在于表示抗戰到底的決心,振奮全軍的士氣。
十月,真宗大本營的前鋒到達澶州,即現代河南省的濮陽境内,不料大戰的決定迫在眉睫的時候,真宗的決心動搖了,準備南奔金陵。
寇準毅然地說:“陛下到今天,隻可前進一尺,不可後退一寸,河北數十萬大軍日夜盼望皇帝北上,看到大駕,士氣準得提高百倍。
萬一大駕南回,那時萬衆瓦解,敵人乘勢突擊,要想到達金陵,是千萬辦不到了。
” 經過寇準的勸導,和殿前都指揮使高瓊的堅持,真宗大駕終于跨過黃河,鼓勵河北大軍的軍心。
契丹的君主聖宗,因為在幾次遭遇戰中受到挫折,統軍蕭撻覽又被宋人用床子弩射死,作戰的銳氣也消磨了。
最後在宋使曹利用的談判中,宋王朝和契丹王朝達成和解,稱為兄弟之國,宋王朝每年給契丹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的歲币,作為和解的條件。
從這一次和解的實質看,這是宋王朝在對外關系史又一次的失敗,可是因為在合約中說明兩朝兄弟的關系,宋王朝為兄,契丹為弟,不管契丹是不是也和漢族一樣地尊重那一條長幼有序的封建倫理,至少宋王朝已經赢得了一次精神勝利,而宋朝人民除了供養皇帝和皇帝部下成千上萬的大小官吏這些剝削者以外,還得再去供養皇帝不敢面對的敵人。
在和戰未決的時候,真宗為了應付右側的威脅,在準備北征的前夕,提拔太常博士謝濤以考功員外郎名義知曹州。
謝濤是當時朝野知名的能臣,到任以後,随即進行準備,應付敵人的冒進,一邊又截留上貢的糧食以備萬一。
戰事解決,合約确定以後不久,謝濤也調離曹州。
真宗景德元年甲辰(1004)三歲 鹹平五年,堯臣出生,景德元年,他也隻有三歲,再加上宣城遠在江南東路,離前方千裡或數千裡,不可能受到戰事的影響,甚至幾乎接觸不到戰事的消息,他對于當時的國家大事是一無所知的,可是他從十三歲起離開家庭,跟随着在任做官的叔父梅詢,二十六歲結婚,娶的就是謝濤的女兒。
鹹平五年和景德元年這兩次國家大事的直接參與者不可能不把當時的具體情況和他們自己的體會,在朝夕相處、耳濡目染的日子裡,用多樣的方式傳達給堯臣。
關于堯臣幼年的情況,我們所知的不多,隻知道他住在雙溪,有時他也說:“正住句溪尾。
”長大以後,他常常懷念故鄉的山水,高高的昭亭山、粼粼的溪水,都能引起他的懷念之情。
他不是在詩中說過嗎? &hellip&hellip 昭亭山蒼蒼,寒溪水瀁瀁。
句清宛微渾,三洲分細浪。
小艇下灘來,群鷗舞潭上。
&hellip&hellip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二十一《三十二弟寺丞歸宣城因寄太守孫學士》 他的《宣州雜詩二十首》抒寫了中年以後對于故鄉的回憶,特别使他懷念的是鴨腳樹。
這種樹現代稱為公孫樹,有時也稱銀杏樹或白果樹,松柏科落葉喬木。
中國南方較多,北方較少,宋代的時候,汴京還不多見。
這種樹最可愛的地方,就是它那高高的姿态,從平地一直沖上,也許到兩三丈,一根杈枝也沒有,甚至一片樹葉也看不見。
兩丈以外,才挺出臂膀來,一挺就是七八條或更多,這時蓊蓊郁郁地分頭向上,樹幹還是勁直,可是在勁直裡透出說不盡的氣勢。
四五丈向上就隻看到一大簇,也辨不出是幹、是枝、是枯梗、是新條,隻是密密的一叢。
在這個場所,這棵樹已經不是一棵樹了,它的本身就仿佛是一座森林,在濃密到看不見天日的境界裡,生長着無邊無際的寶樹。
這種樹的樹葉,宋人稱作鴨腳,其實更像蝴蝶,隻要微風一吹,數千數萬的蝴蝶,就在樹上撲撲地亂飛。
秋深以後,無數的黃蝴蝶,翩翩起飛,灑滿了一地。
樹葉的清香,總是那麼幽幽的一縷。
落葉的氣息還得濃郁一些,不像綠葉那樣濕潤。
要是在秋風漸緊以後,踏着霜葉,在銀杏樹林走過,腳底下沙沙地,說不清是霜的音調,還是黃葉的音調。
再嗅那濃烈的香味,哪能不使得這位青年的詩人為之神往呢! 堯臣詩中多次提到鴨腳樹。
他說: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