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 日知會

關燈
傳說,第八鎮統制張彪,也化了裝在座。

    事後,張之洞派了一個充任“海關洋員”的英國人,尾随歐吉羅,乘機攀談,獲得了若幹秘密,把這些秘密報告清廷。

    清廷于是在歐吉羅暢遊武昌、漢口、長沙、九江、南京、上海、福州、廈門,而回到天津以後,收買了歐吉羅的中國廚子,又偷去了歐吉羅的若幹文件,包括各方友人寫給他的信件,向法國駐華公使嚴重交涉。

    結果,法國政府不得不把歐吉羅調走,安置在越南。

     一方面,張之洞、張彪,及巡警道馮啟鈞繼續派遣暗探對日知會監視;一方面,日知會本身的革命工作日趨積極。

    劉道一在丙午年夏天,召集湘、贛兩省同志開會于長沙的水陸洲,策動萍醴浏之役。

    在出席者之中,有其後在辛亥年武昌起義前夕擔任過總司令的蔣翊武,蔣是湖南澧州人,這時候似乎還沒有和湖北的同志發生直接關系。

     換句話說,武昌日知會的同志似乎到了萍醴浏之役業已失敗,進入尾聲之時,胡瑛、朱子龍與梁鐘漢三人從日本回到武昌,才開始對湖南、江西的同志籌劃支援。

    事實卻不是如此。

    在這一年的八月間,日知會的同志吳崑已經到了香港,下榻于中國日報館,等候黃興;等了兩個月,黃從新加坡回來。

    黃“乃授吳以方略,使回鄂積極籌備,候華僑款集,即可大舉。

    鄂省同志聞吳回鄂,非常鼓舞。

    ”(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中卷,頁九八。

    ) 曹亞伯在《武昌革命真史》裡說:“萍鄉醴陵革命軍起,本日知會之密謀。

    主持最力者,即易本羲,湘南湘鄉人。

    &hellip&hellip無如萍醴偏僻之地,軍饷、器械無所取材。

    烏合之師,未經訓練,其氣雖壯,其力無援。

    加以江西、湖南兩省之新軍又無聯絡,數日無一響應&hellip&hellip易本羲吐血數升而死。

    ” 曹亞伯又說:“時醴陵事起,武昌黨人鹹欲響應。

    (劉)敬安急不暇擇,張君(純一)以準備未齊,力遏止之。

    且謂胡瑛不日由申至鄂,俟其莅止,如果有軍饷接濟,可操勝算,然後動作。

    未及數日,胡瑛果至。

    開會籌議,胡瑛亦以未可輕舉為言。

    ” 張純一主張慎重,是有理由的。

    胡瑛也說出“未可輕舉”的話,實在是辜負了孫中山的托付。

     胡瑛原籍浙江紹興,父親在湖南候補知縣,哥哥在長沙縣衙門裡面當職員。

    胡瑛本人在桃源住過(所以在同盟會的名冊上,籍貫寫作湖南桃源),從十六歲起在黃興所辦的經正學堂讀書,濡染了革命學說,幾乎被捕。

    黃叫他逃去武昌,住在吳祿貞家裡,其後加入了科學補習所,進了工程營當兵。

    他陪同王漢,圖刺鐵良于彰德。

    王漢一擊不中,自殺;胡瑛去日本,參加同盟會,被選為評議員之一。

     胡瑛與朱子龍、梁鐘漢奉派回鄂,支援萍醴浏革命軍,不曾帶得有錢回來,說出氣餒的話。

    日知會中的一個敗類郭堯階,藉此出賣同志,說有一個劉小霖,是湖南六合銻礦公司的經理,願意貢獻十萬元。

    胡瑛約了劉小霖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在漢口名利棧會面吃飯。

    飯不曾吃完,就被馮啟鈞的巡警抓去。

    在名利棧同時被捕的,有季雨霖與李亞東二人。

    朱子龍先一天在漢陽被捕。

     郭堯階還領了巡警,分别逮捕了劉靜庵、梁鐘漢、吳貢三、殷子衡與張難先。

    這郭堯階領了相當數目的賞。

    (朱子龍的賞格,是五百元;“劉家運”的賞格也是五百元。

    劉靜庵不是劉家運,但是郭堯階誣指他為“劉家運”。

    ) 劉靜庵是逃到黃陂以後,才被抓的。

    他的原籍,是湖北潛江。

    在牢裡,他受刑最酷,因為官方逼他的供,要他承認自己是劉家運,而他隻肯承認自己是革命黨。

    (劉家運是另一人,為會黨領袖,其後在湖南被逮捕,押到武昌,處死。

    ) 季雨霖是湖北荊門人,畢業于将弁學堂,這時候在三十一标三營當督隊官。

    李亞東是河南信陽人,與季雨霖同學,曾任二十九标一營左隊的督隊官,因革命嫌疑撤職,這時候在師範學堂擔任體操教員。

    吳貢三原名之铨,是黃岡的一個老秀才,醉心革命,著有《孔孟心肝》、《作新民》、《破夢雷》等書,在家裡設帳授徒,又辦了一個“日新學社”,吸收同志。

    殷子衡,一作子恒,黃岡人,是吳貢三的外甥,也是吳貢三的學生。

    張難先是沔陽人,在第八鎮工程營當過兵,這時候在沔陽東北的仙桃鎮辦了一所集城學校,在校中被捕。

     張難先與季雨霖被保釋,胡瑛與劉靜庵被判無期徒刑,朱子龍等五人被判有期徒刑。

    劉靜庵與朱子龍死在獄中,其餘各人于武昌起義後恢複自由。

     日知會的會所,于胡瑛等人被捕以前,在十月二十九日便已被搜查、封閉。

    劉道一烈士在長沙就義的一天,是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