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上海灘人才濟濟
關燈
小
中
大
。
該劇乃隐射虹廟星相家吳瞎子鑒光者。
演來淋漓盡緻,諷刺備至,但吳鑒光依然生意滔滔,不少迷信者仍奉為半神仙也。
據此真實的記載,我的寫述,也就有了根據。
錢庠元,他在浙江路偷雞橋開設一家“錢存濟堂”藥材店。
他的經營手腕很靈活,出了不少膏丹丸散,有的是說真方賣假藥,在上海他是在報紙上刊登藥物廣告的第一人,可是從來沒有人說過他是挂羊頭賣狗肉。
後來他用賺來的錢,在浙江路偷雞橋買進一幅很大的地皮。
消息傳出之後,大家都驚奇他何以發财發得那麼快,于是大家才知道他賣的是假藥,因此他就被稱為一個滑頭。
接着我要講施十滴。
他最早在上海南京路開設一間照相館,生涯不惡,後來鑒于上海每年暑期,總是有無數人頭痛發熱,嘔吐洩瀉,重的昏迷不醒,弄到醫院門庭若市,當時稱作“時疫”,普通人統稱“發痧”,又混稱為“霍亂”。
他便乘時發明一種痧藥水,病者隻要進服十滴,就可以止嘔止瀉,功效的确不錯。
從前上海衛生當局沒有管制成藥的條例,藥水的原料,初期含有鴉片煙精(即鴉片煙膏用火酒浸成液體),而且再摻和着樟腦和白蘭地,所以發痧的人,突然間四肢發冷吐瀉不止,飲了十滴水,就會霍然而愈。
于是就有不少富有之家大量購進,在門上貼寫着一張條子,寫明“贈送痧藥水”,這樣一來,此人就大發其财了。
但是暑期的嘔吐洩瀉,大部分是暴瀉症(按:即急性腸胃炎,所以一吃這種藥水就好),一部分是真正的霍亂,發病時頓即上吐下瀉,隻要經過幾小時,手指紋都癟了下去,俗稱“癟螺痧”。
患者立時面目全非,不省人事,死亡極速。
從前的人辨不清楚:“發痧洩瀉是假霍亂,瀉米泔汁樣的才是真霍亂。
”真霍亂日本人稱為“虎列拉”,又稱“虎疫”,形容其勢如猛虎,大家莫不談虎色變,連急救都來不及。
痧藥水對假霍亂多數有效,可是遇到了真正的霍亂症,還是無效。
一般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對他的痧藥水,歌功頌德的固然很多,認為徒有虛名的也大不乏人,這種人就稱施十滴為大滑頭。
後來衛生當局制定藥物管制條例,勒令将鴉片煙精改用其他相等的藥料,功效還是不錯。
他在上海大馬路發行所,挂着一張相貌堂皇穿着獐絨馬褂的大照片,上海人行經其地,都要看他一眼。
吳鑒光是一個盲目的蔔卦算命先生,一到上海,就在南京路中心虹廟對面房租最貴的地區開設一個“命館”,門口是玻璃大窗,路人可以從外面看到裡面。
初時他每天出錢雇用許多人扮作客人模樣,擠着去問卦算命,過路的人見到有這麼多人算命,一時就轟動起來,而且這些雇用的人還負責替他到處宣揚,稱他是活神仙。
吳鑒光所收的算命費很貴,要一元二角,這個數目,在當時看來的确是很大的。
其實吳鑒光的眼睛,并不是完全瞎的,他有一隻眼還能看得見人,所以他戴上一副黑眼鏡,來客的身份,仍然能看得到,他在算命時,立刻可以看出來者是何等人物。
有許多妓女,一坐下去,他屈指一算,就爽爽快快說出:“這個命,父母都不是親生的,小的時候苦到沒有飯吃,現在走着一步桃花運&hellip&hellip”講到那些妓女眼淚都流出來。
又有一種人很緊張地請他算命,他偷偷地從黑眼鏡中一看,會突然“啊呀”一聲,說:“這人命犯火德星君,正在發高燒,人事不知,再隔幾天,幾時幾刻有性命之危。
”來客點頭不止,哭喪着臉問他有什麼辦法可想,這時吳鑒光就要為這個客人當夜“解星宿”消災延壽,須延請四個道士,吹吹唱唱,連三牲香燭錫箔等費,要收三十六元八角,并且指定在下午幾時,帶同子女來叩頭。
來客在這種情況之下,無不唯命是從,把銀錢悉數付清。
他暗暗還察看到來客的身份,以及身世的貴賤。
有些人要收到七八十元以上,類似這種收入的每天總有八九人,加上七八十人的算命費,他一天的總收入,真是驚人。
其實所謂解星宿隻是詐欺取财的手法而已,所以當時上海的一些有識之士,稱他為半個頭的滑頭。
黃楚九氏建大世界 最後要講黃楚九,原名磋玖,他是清代末年上海南市的一位眼科醫生,親自研制眼藥,并且買賣西藥,因此有點西藥常識。
因為眼科生意不甚理想,所以就暗地裡出賣春藥,借以自給。
不料行銷太廣,竟被拘捕到上海縣衙門。
審判他的是縣知事王欣甫,王是浙江硖石人,對黃楚九出賣春藥深痛疾惡,判打屁股四十大闆,還要鳴鑼遊街。
這件事,凡是六十歲以上的上海鄉紳們都知道的。
民國初年,黃楚九在愛多亞路龍門路口,自置一座洋樓,挂上了眼科醫生的招牌,生意隻是平平而過,但是自從購置産業之後,外界都疑心他仍在出賣某種藥物。
黃楚九此人腦筋極好,無時無刻不動腦筋,而且懂得揣摩病家的心理,這也是他的特長之處。
黃楚九稍有成就之後,就創辦了一間藥房,上海有大規模的西藥房,他是首創第一人,出品“也羅補腦水”,由于廣告登得大,說是西人也羅醫生發明的,生意好得很,而且銷行到全國各地。
恰巧那時節有一個葡萄牙醫生,名字也叫“也羅”,診務本來很好,上海人稱他為西洋醫生,他認為黃楚九影射他的名字,因而對黃氏提起訴訟。
訟案發生之後,黃氏的辯護是:這種藥乃黃醫生發明的,黃字譯成英文,即是“也羅”。
因此判決無罪。
這件事情發生,上海人為之嘩然,滑頭之名,自此轟傳全滬。
後來他又創辦了第二家西藥房,成為上海西藥業中的怪傑。
早年,他認識一位地産業巨子叫作經潤三,兩人交往很密,就在大馬路大新街中心,合辦了一個“樓外樓遊樂場”。
實際上範圍很小,不過是一個屋頂花園,隻有三個小型劇場,但是因為在頂樓,客人入場要坐電梯直上。
那時電梯發明未久,好多人從未搭過,因此很多人被他們吸引了去,賺了很多錢。
民國四年(1915)八月十五日,上海新聞報刊載的“樓外樓”廣告 經潤三見了這種情況,認為遊樂事業大有前途,再和黃楚九在樓外樓附近合開了一家戲館,準備抗衡南市的“新舞台”,所以名為“新新舞台”。
那時節别家戲院有個武醜楊四立演“盜魂鈴”,在戲台上能翻四隻高台,頗為叫座,黃楚九腦筋一動,就到北京請到了六十多歲的伶界大王譚鑫培到上海來演唱,借以競争。
由于“盜魂鈴”叫座,黃楚九就要出噱頭,請譚鑫培也要演一次“豬八戒盜魂鈴”,預先在台上布置了四隻半台子,要老譚翻台子顯身手。
那時老鄉親孫菊仙住在大慶裡,常到新新舞台後台去聊天,見到這個情形,就對譚鑫培說:“你已年邁,名聞南北,犯不着再翻台子,博取聲譽。
”譚鑫培聽他的話,就在台上做了一個象征式翻台子,實際上由高處走了下來而已。
那時台下有一個看客,其人姓王,是甯波人,竟高聲大喝倒彩,黃楚九恰巧在旁,就伸出巨靈之掌,掴了姓王的兩個耳光。
那人見到四周都是黃楚九的人,便默然而退,次日向甯波同鄉會申訴。
甯波同鄉在上海聲勢很大,即刻召集會員大會,認為新新舞台侮辱客人,提出好多條件,否則,準備天天去鬧場子。
黃楚九弄得毫無辦法,就叫總經理孫玉聲(即海上漱石生)親自到甯波同鄉會去叩頭認錯,還說了幾句抱歉的話。
這件事鬧得滿城風雨,盡人皆知,反而生意大佳。
其時硖石有一位富商,是浙江海甯商會會長徐申如(即徐志摩的父親)。
黃楚九到海甯去看潮,徐知道黃楚九在上海經商長袖善舞,大發其達,特地設宴請黃楚九為主賓,陪客之中請了一個遜清時當上海縣知事的王欣甫,此人早已退休,即是打過黃楚九屁股的人。
徐申如初時不知其事,入座之後,一經介紹那位卸任知縣,王氏反而窘得不得了,黃楚九見了王欣甫心有不釋,但表面上還是以富商的姿态談笑自若,宴畢之後,暗呼“倒黴”不已。
經潤三的太太經汪帼珍(人稱經大娘娘)、胞弟經營三,都擁有巨資和地産,他們和黃楚九擴大組織,在南京路西藏路口合夥經營“新世界遊樂場”,規模更大,内部有十多個劇場,百戲雜陳,令人目不暇給。
入場券每客小洋二角,遊客日夜不斷,常常擠得人山人海,水洩不通,成為租界上居民的一個大衆娛樂場。
後來經潤三因病逝世,他在臨死時對他的妻子說:“黃楚九非池中物,不易控制,你要和他談判,将新世界遊樂場雙方出價,哪一方出價高,就歸哪一方獨資經營。
”黃楚九知道了這個消息,出價很大,經汪帼珍出價更高,于是新世界就歸經大娘娘經營,黃楚九拿了一筆錢就退出股份,在法租界開設一個更大的遊樂場,叫作“大世界”,正門在一條叫作八裡橋路的橫街中,後面有一幅極大的空地,地主是上海有名的南浔巨商張澹如。
因為“大世界”的生意大有前途,勢非擴展不可,于是黃楚九便向張氏商議,要租下這塊空地,稱為“租地造屋”。
那時節八裡橋路,商店林立,隻有這一塊極大的空地,毗連着“大世界”。
黃楚九出了很普通的代價,就把它租了下來,于是把“大世界”的正門改建,面向愛多亞路西藏路轉角,門口裝得更堂皇,裡面也添建了一個“共和廳”,一切門窗等,都仿古式設計,周圍都是五層高樓,辟設了很多場子,演出各種地方性戲劇。
那時大世界門票也是小洋二角,買票入場,可以整整地玩上一天。
新建落成開幕之後,不但轟動全上海,凡是滬甯、滬杭兩路的人,到了上海,也必然要到大世界玩一次。
蔡聲白夫人莫川媚女士的日記也印出一節,說: 一九一七年七月十四日(陰曆五月二十六日)陰。
大世界遊樂場今日開幕。
聞人言:該場系由張勳出資,而由黃楚九經理者,發起人中有名伶周鳳林,固三十年前名震全滬之昆戲藝員,乃适于前數日逝世,不及目睹該場開業雲。
大世界遊樂場的速寫畫,畫中的一個長方形亭子,即共和廳,為群莺會唱所在,可容納數百人 這段文字,日期記得很清楚,但是張勳出資,周鳳林發起,我就不知道了。
黃楚九辦“大世界”有了很大的成就之後,就什麼生意都想做,又在大世界外邊鋪面開了一家福昌煙草公司,出品“小囡牌”香煙,幫他設計的人,就是後來的影戲大王張善琨。
在香煙沒有發行時,全上海遍貼招紙,招紙是一張白紙,上面畫上一個很大的“紅蛋”,旁邊一個字也沒有,大家猜不出這是什麼玩意。
接着紅蛋招紙之後幾天,又改貼一個小孩子的招紙,又過幾天第三張招紙才登出“小囡牌”香煙問世,奉送紅蛋。
後來又用同樣手法,到處貼出一個“烤”字,最後人家才知道他們出品的一種“翠鳥牌”香煙,煙葉是“烤”制過的。
不過福昌煙公司的香煙,如“紅玫瑰”“至尊牌”等,始終沒有十分風行。
有一個時期,上海掀起一陣交易所狂潮,各種股票上漲,幾乎三天五天,就可以發财。
黃楚九看了這個情形,食指大動,便開設了一個日夜交易所,跟着又開了一家“日夜銀行”,都是日夜營業的。
該劇乃隐射虹廟星相家吳瞎子鑒光者。
演來淋漓盡緻,諷刺備至,但吳鑒光依然生意滔滔,不少迷信者仍奉為半神仙也。
據此真實的記載,我的寫述,也就有了根據。
錢庠元,他在浙江路偷雞橋開設一家“錢存濟堂”藥材店。
他的經營手腕很靈活,出了不少膏丹丸散,有的是說真方賣假藥,在上海他是在報紙上刊登藥物廣告的第一人,可是從來沒有人說過他是挂羊頭賣狗肉。
後來他用賺來的錢,在浙江路偷雞橋買進一幅很大的地皮。
消息傳出之後,大家都驚奇他何以發财發得那麼快,于是大家才知道他賣的是假藥,因此他就被稱為一個滑頭。
接着我要講施十滴。
他最早在上海南京路開設一間照相館,生涯不惡,後來鑒于上海每年暑期,總是有無數人頭痛發熱,嘔吐洩瀉,重的昏迷不醒,弄到醫院門庭若市,當時稱作“時疫”,普通人統稱“發痧”,又混稱為“霍亂”。
他便乘時發明一種痧藥水,病者隻要進服十滴,就可以止嘔止瀉,功效的确不錯。
從前上海衛生當局沒有管制成藥的條例,藥水的原料,初期含有鴉片煙精(即鴉片煙膏用火酒浸成液體),而且再摻和着樟腦和白蘭地,所以發痧的人,突然間四肢發冷吐瀉不止,飲了十滴水,就會霍然而愈。
于是就有不少富有之家大量購進,在門上貼寫着一張條子,寫明“贈送痧藥水”,這樣一來,此人就大發其财了。
但是暑期的嘔吐洩瀉,大部分是暴瀉症(按:即急性腸胃炎,所以一吃這種藥水就好),一部分是真正的霍亂,發病時頓即上吐下瀉,隻要經過幾小時,手指紋都癟了下去,俗稱“癟螺痧”。
患者立時面目全非,不省人事,死亡極速。
從前的人辨不清楚:“發痧洩瀉是假霍亂,瀉米泔汁樣的才是真霍亂。
”真霍亂日本人稱為“虎列拉”,又稱“虎疫”,形容其勢如猛虎,大家莫不談虎色變,連急救都來不及。
痧藥水對假霍亂多數有效,可是遇到了真正的霍亂症,還是無效。
一般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對他的痧藥水,歌功頌德的固然很多,認為徒有虛名的也大不乏人,這種人就稱施十滴為大滑頭。
後來衛生當局制定藥物管制條例,勒令将鴉片煙精改用其他相等的藥料,功效還是不錯。
他在上海大馬路發行所,挂着一張相貌堂皇穿着獐絨馬褂的大照片,上海人行經其地,都要看他一眼。
吳鑒光是一個盲目的蔔卦算命先生,一到上海,就在南京路中心虹廟對面房租最貴的地區開設一個“命館”,門口是玻璃大窗,路人可以從外面看到裡面。
初時他每天出錢雇用許多人扮作客人模樣,擠着去問卦算命,過路的人見到有這麼多人算命,一時就轟動起來,而且這些雇用的人還負責替他到處宣揚,稱他是活神仙。
吳鑒光所收的算命費很貴,要一元二角,這個數目,在當時看來的确是很大的。
其實吳鑒光的眼睛,并不是完全瞎的,他有一隻眼還能看得見人,所以他戴上一副黑眼鏡,來客的身份,仍然能看得到,他在算命時,立刻可以看出來者是何等人物。
有許多妓女,一坐下去,他屈指一算,就爽爽快快說出:“這個命,父母都不是親生的,小的時候苦到沒有飯吃,現在走着一步桃花運&hellip&hellip”講到那些妓女眼淚都流出來。
又有一種人很緊張地請他算命,他偷偷地從黑眼鏡中一看,會突然“啊呀”一聲,說:“這人命犯火德星君,正在發高燒,人事不知,再隔幾天,幾時幾刻有性命之危。
”來客點頭不止,哭喪着臉問他有什麼辦法可想,這時吳鑒光就要為這個客人當夜“解星宿”消災延壽,須延請四個道士,吹吹唱唱,連三牲香燭錫箔等費,要收三十六元八角,并且指定在下午幾時,帶同子女來叩頭。
來客在這種情況之下,無不唯命是從,把銀錢悉數付清。
他暗暗還察看到來客的身份,以及身世的貴賤。
有些人要收到七八十元以上,類似這種收入的每天總有八九人,加上七八十人的算命費,他一天的總收入,真是驚人。
其實所謂解星宿隻是詐欺取财的手法而已,所以當時上海的一些有識之士,稱他為半個頭的滑頭。
黃楚九氏建大世界 最後要講黃楚九,原名磋玖,他是清代末年上海南市的一位眼科醫生,親自研制眼藥,并且買賣西藥,因此有點西藥常識。
因為眼科生意不甚理想,所以就暗地裡出賣春藥,借以自給。
不料行銷太廣,竟被拘捕到上海縣衙門。
審判他的是縣知事王欣甫,王是浙江硖石人,對黃楚九出賣春藥深痛疾惡,判打屁股四十大闆,還要鳴鑼遊街。
這件事,凡是六十歲以上的上海鄉紳們都知道的。
民國初年,黃楚九在愛多亞路龍門路口,自置一座洋樓,挂上了眼科醫生的招牌,生意隻是平平而過,但是自從購置産業之後,外界都疑心他仍在出賣某種藥物。
黃楚九此人腦筋極好,無時無刻不動腦筋,而且懂得揣摩病家的心理,這也是他的特長之處。
黃楚九稍有成就之後,就創辦了一間藥房,上海有大規模的西藥房,他是首創第一人,出品“也羅補腦水”,由于廣告登得大,說是西人也羅醫生發明的,生意好得很,而且銷行到全國各地。
恰巧那時節有一個葡萄牙醫生,名字也叫“也羅”,診務本來很好,上海人稱他為西洋醫生,他認為黃楚九影射他的名字,因而對黃氏提起訴訟。
訟案發生之後,黃氏的辯護是:這種藥乃黃醫生發明的,黃字譯成英文,即是“也羅”。
因此判決無罪。
這件事情發生,上海人為之嘩然,滑頭之名,自此轟傳全滬。
後來他又創辦了第二家西藥房,成為上海西藥業中的怪傑。
早年,他認識一位地産業巨子叫作經潤三,兩人交往很密,就在大馬路大新街中心,合辦了一個“樓外樓遊樂場”。
實際上範圍很小,不過是一個屋頂花園,隻有三個小型劇場,但是因為在頂樓,客人入場要坐電梯直上。
那時電梯發明未久,好多人從未搭過,因此很多人被他們吸引了去,賺了很多錢。
民國四年(1915)八月十五日,上海新聞報刊載的“樓外樓”廣告 經潤三見了這種情況,認為遊樂事業大有前途,再和黃楚九在樓外樓附近合開了一家戲館,準備抗衡南市的“新舞台”,所以名為“新新舞台”。
那時節别家戲院有個武醜楊四立演“盜魂鈴”,在戲台上能翻四隻高台,頗為叫座,黃楚九腦筋一動,就到北京請到了六十多歲的伶界大王譚鑫培到上海來演唱,借以競争。
由于“盜魂鈴”叫座,黃楚九就要出噱頭,請譚鑫培也要演一次“豬八戒盜魂鈴”,預先在台上布置了四隻半台子,要老譚翻台子顯身手。
那時老鄉親孫菊仙住在大慶裡,常到新新舞台後台去聊天,見到這個情形,就對譚鑫培說:“你已年邁,名聞南北,犯不着再翻台子,博取聲譽。
”譚鑫培聽他的話,就在台上做了一個象征式翻台子,實際上由高處走了下來而已。
那時台下有一個看客,其人姓王,是甯波人,竟高聲大喝倒彩,黃楚九恰巧在旁,就伸出巨靈之掌,掴了姓王的兩個耳光。
那人見到四周都是黃楚九的人,便默然而退,次日向甯波同鄉會申訴。
甯波同鄉在上海聲勢很大,即刻召集會員大會,認為新新舞台侮辱客人,提出好多條件,否則,準備天天去鬧場子。
黃楚九弄得毫無辦法,就叫總經理孫玉聲(即海上漱石生)親自到甯波同鄉會去叩頭認錯,還說了幾句抱歉的話。
這件事鬧得滿城風雨,盡人皆知,反而生意大佳。
其時硖石有一位富商,是浙江海甯商會會長徐申如(即徐志摩的父親)。
黃楚九到海甯去看潮,徐知道黃楚九在上海經商長袖善舞,大發其達,特地設宴請黃楚九為主賓,陪客之中請了一個遜清時當上海縣知事的王欣甫,此人早已退休,即是打過黃楚九屁股的人。
徐申如初時不知其事,入座之後,一經介紹那位卸任知縣,王氏反而窘得不得了,黃楚九見了王欣甫心有不釋,但表面上還是以富商的姿态談笑自若,宴畢之後,暗呼“倒黴”不已。
經潤三的太太經汪帼珍(人稱經大娘娘)、胞弟經營三,都擁有巨資和地産,他們和黃楚九擴大組織,在南京路西藏路口合夥經營“新世界遊樂場”,規模更大,内部有十多個劇場,百戲雜陳,令人目不暇給。
入場券每客小洋二角,遊客日夜不斷,常常擠得人山人海,水洩不通,成為租界上居民的一個大衆娛樂場。
後來經潤三因病逝世,他在臨死時對他的妻子說:“黃楚九非池中物,不易控制,你要和他談判,将新世界遊樂場雙方出價,哪一方出價高,就歸哪一方獨資經營。
”黃楚九知道了這個消息,出價很大,經汪帼珍出價更高,于是新世界就歸經大娘娘經營,黃楚九拿了一筆錢就退出股份,在法租界開設一個更大的遊樂場,叫作“大世界”,正門在一條叫作八裡橋路的橫街中,後面有一幅極大的空地,地主是上海有名的南浔巨商張澹如。
因為“大世界”的生意大有前途,勢非擴展不可,于是黃楚九便向張氏商議,要租下這塊空地,稱為“租地造屋”。
那時節八裡橋路,商店林立,隻有這一塊極大的空地,毗連着“大世界”。
黃楚九出了很普通的代價,就把它租了下來,于是把“大世界”的正門改建,面向愛多亞路西藏路轉角,門口裝得更堂皇,裡面也添建了一個“共和廳”,一切門窗等,都仿古式設計,周圍都是五層高樓,辟設了很多場子,演出各種地方性戲劇。
那時大世界門票也是小洋二角,買票入場,可以整整地玩上一天。
新建落成開幕之後,不但轟動全上海,凡是滬甯、滬杭兩路的人,到了上海,也必然要到大世界玩一次。
蔡聲白夫人莫川媚女士的日記也印出一節,說: 一九一七年七月十四日(陰曆五月二十六日)陰。
大世界遊樂場今日開幕。
聞人言:該場系由張勳出資,而由黃楚九經理者,發起人中有名伶周鳳林,固三十年前名震全滬之昆戲藝員,乃适于前數日逝世,不及目睹該場開業雲。
大世界遊樂場的速寫畫,畫中的一個長方形亭子,即共和廳,為群莺會唱所在,可容納數百人 這段文字,日期記得很清楚,但是張勳出資,周鳳林發起,我就不知道了。
黃楚九辦“大世界”有了很大的成就之後,就什麼生意都想做,又在大世界外邊鋪面開了一家福昌煙草公司,出品“小囡牌”香煙,幫他設計的人,就是後來的影戲大王張善琨。
在香煙沒有發行時,全上海遍貼招紙,招紙是一張白紙,上面畫上一個很大的“紅蛋”,旁邊一個字也沒有,大家猜不出這是什麼玩意。
接着紅蛋招紙之後幾天,又改貼一個小孩子的招紙,又過幾天第三張招紙才登出“小囡牌”香煙問世,奉送紅蛋。
後來又用同樣手法,到處貼出一個“烤”字,最後人家才知道他們出品的一種“翠鳥牌”香煙,煙葉是“烤”制過的。
不過福昌煙公司的香煙,如“紅玫瑰”“至尊牌”等,始終沒有十分風行。
有一個時期,上海掀起一陣交易所狂潮,各種股票上漲,幾乎三天五天,就可以發财。
黃楚九看了這個情形,食指大動,便開設了一個日夜交易所,跟着又開了一家“日夜銀行”,都是日夜營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