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謝利恒師情回憶
關燈
小
中
大
師對中醫專門學校之學生,始終愛惜,出其門下者,類多馳譽各地,能詩能文能畫者程門雪君、秦伯未君、嚴蒼山君、盛心如君皆是。
謝師主辦之中醫大學創立未數年,适當江浙交惡,引起戰争,校址近火線,乃宣告解體。
醫校停辦後,各方之研究醫學者,莫不私淑景從,每年有百數十人,執弟子禮,謝師乃為之列班講學。
每逢學期屆滿,合攝一影,以留紀念。
影之大小闊狹,皆為一律,吾曾見此項留影,懸挂牆間,有十六幀之多。
桃李濟濟,芬郁衆多,學成而去,各省俱有,遠及菲律賓、加拿大等處。
民國二十二年(1933)間,存仁編纂《中國藥學大辭典》一書,其間得謝師之指助者實多。
全書字數,計三百二十萬言。
中有五彩圖與攝影圖,共一千餘幅。
出版之前,謝師時加嘉勉,特作跋語以寵之。
蓋因見書端有章太炎先生與焦易堂先生兩序文,謝師為謙讓起見,舍序文而撰跋文。
至今展讀謝師親筆文稿,感喟萬端、目對遺墨,時念師恩。
猶有難忘者,吾于着手編纂《中國藥學大辭典》時,謝師讓贈私藏醫藥書籍千餘種,其中頗多各省人士所贻之絕版書,如今視之,珍如拱璧矣。
民國三十四年(1945)間,存仁忽發異想,撰醫家座右銘,文仿朱子家訓。
袖示秦伯未先生,極為贊許。
一時醫界同志,并欲囑餘書寫。
顧餘不能作恭楷,于是乃代謝師訂書件潤例:凡求一幀,收潤資若幹元。
潤格刊登上海《中醫藥月刊》後,在三個月中,上海及各地同人聞風來求者,共有六百七十件,足見謝師聲譽之盛,乃有此奇迹。
其時餘為謝師惶急,以為決難屆時交件,故先時請秦伯未先生及張贊臣兄分其勞,讵料求秦張兩君書法者,亦各達數百件。
而謝師随書随寄,由合侄志超司信柬付郵之事,四五月後,此項文字債,已為之悉數清償矣。
專心黃老參究内功 謝師晚年童顔鶴發,更見健康。
據謝師自言,專心于黃老之學,晚年拜一道家為師,參究内功,冀跻壽域。
曾引吾及贊臣兄,晉見其人,侍者相告曰:“此仙人也。
”某次仙人在一道院演講長壽法,謝師以電話召我及贊臣兄,兩人偕往谛聽。
詞極玄妙,懵焉罔覺,意者餘猶道心未悟欤?而謝師聆之,津津有味,蓋已探得秘奧,故耄年碩軀,鶴步潇灑,神采奕奕,此因得益于修心學道處,不無有關乎?存仁受謝師之醫學上訓誨固多,而受衛生養性之示範亦不少,計從遊二十餘年間,未嘗一日見愠怒之色。
丁師仲英,亦善養浩然之氣。
得失不介于心,喜怒不形于色。
存仁随侍兩師,心領神會,步趨既久,于不自覺中,亦日趨和易矣。
謝利恒先生在演講後與及門弟子合影 民國三十六年(1947)中醫師學術研究會成立,曾于上海八仙橋青年會舉行第一次演講大會。
由餘講“傷寒症”,凡二小時。
謝師緻開幕詞,秦伯未先生緻介紹詞,張贊臣兄緻閉幕詞。
是日聽衆莅止者近千人,謝師逸興遄飛,歎為中醫界之盛會。
複次,該會與國醫研究所舉辦傷寒講座,亦由餘擔任主講,需連續作有系統之演講二星期,座設八仙橋青年會雪赓堂,學員二百餘人,旁聽者常有數百人。
當由丁師仲英緻開會詞,張贊臣兄主持一切,又得龔一飛君襄助。
餘每日講二小時,另請陸淵雷君、章次公君、西醫楊玉階博士,每周佐講一小時,曆時十六日,聽講者愈聚愈多。
謝師見之,掀髯而笑,認為國醫界空前盛事。
最後時期,謝師自告奮勇,演講一次。
為吾所講之講題作一總結,講述亦曆時兩小時,聲容并茂,毫無倦色。
以七十高齡,而有此矍铄精神,見者莫不稱人瑞也。
散會之時,其間有若幹為國醫碩彥,主張與謝師共留一影作紀念,攝影時吾坐于謝師之右,左則同學張贊臣兄是也。
謝師一生克己儉約,喜對酌而不多飲,好吸煙而不時吸。
存仁知師所喜,時往芹獻,師見酒煙,固大喜悅。
然謙遜之态,絕不似師生相對,謙謙其德,謝師有焉。
某次談及,謂平生未嘗觀電影,吾乃伴之赴大光明電影院觀有聲電影,是日所映為《泰山曆險記》。
師觀之大為高興,謂已讀過胡憲生譯《野人記》小說,謂某幕之後應為某幕,結果固無錯誤,對片中所映獅象虎豹猩猴各類動物,歎為觀止。
時餘又為越劇名伶袁雪芬等診病,每月必有座券送來,乃時邀謝師往觀,亦稱賞不已。
有時好作郊外遊,餘乃約姚若琴君及贊臣兄等駕車同往,若龍華、漕河泾等上海市郊各地,常作半日遊。
每往覓飲孤村,聚餐隴頭,高談縱笑,顧而樂之。
某次時方盛夏,天熱且悶,謝師電話示吾,謂心煩極矣,如何解之?吾即于是晚約秦伯未先生及贊臣兄,提美酒時肴,至黃浦江頭,雇乘汽艇,溯浦江而上,挹江上之清風,觀雲間之明月,胸頭為之大暢,師嘗譬之為赤壁夜遊雲。
謝師在酒後,興緻豪發,等于青年,門人輩無不以老人之樂為樂。
經社文酒之會,猶以為會期太久,乃常赴市樓買醉,謝師必欣然參加。
某次有紅袖侑觞,衆令坐于老人之傍,以引其樂。
紅顔白發,妙趣橫生,謝師未以為忤,且飲興因而更豪。
又有一次,當筵
謝師主辦之中醫大學創立未數年,适當江浙交惡,引起戰争,校址近火線,乃宣告解體。
醫校停辦後,各方之研究醫學者,莫不私淑景從,每年有百數十人,執弟子禮,謝師乃為之列班講學。
每逢學期屆滿,合攝一影,以留紀念。
影之大小闊狹,皆為一律,吾曾見此項留影,懸挂牆間,有十六幀之多。
桃李濟濟,芬郁衆多,學成而去,各省俱有,遠及菲律賓、加拿大等處。
民國二十二年(1933)間,存仁編纂《中國藥學大辭典》一書,其間得謝師之指助者實多。
全書字數,計三百二十萬言。
中有五彩圖與攝影圖,共一千餘幅。
出版之前,謝師時加嘉勉,特作跋語以寵之。
蓋因見書端有章太炎先生與焦易堂先生兩序文,謝師為謙讓起見,舍序文而撰跋文。
至今展讀謝師親筆文稿,感喟萬端、目對遺墨,時念師恩。
猶有難忘者,吾于着手編纂《中國藥學大辭典》時,謝師讓贈私藏醫藥書籍千餘種,其中頗多各省人士所贻之絕版書,如今視之,珍如拱璧矣。
民國三十四年(1945)間,存仁忽發異想,撰醫家座右銘,文仿朱子家訓。
袖示秦伯未先生,極為贊許。
一時醫界同志,并欲囑餘書寫。
顧餘不能作恭楷,于是乃代謝師訂書件潤例:凡求一幀,收潤資若幹元。
潤格刊登上海《中醫藥月刊》後,在三個月中,上海及各地同人聞風來求者,共有六百七十件,足見謝師聲譽之盛,乃有此奇迹。
其時餘為謝師惶急,以為決難屆時交件,故先時請秦伯未先生及張贊臣兄分其勞,讵料求秦張兩君書法者,亦各達數百件。
而謝師随書随寄,由合侄志超司信柬付郵之事,四五月後,此項文字債,已為之悉數清償矣。
專心黃老參究内功 謝師晚年童顔鶴發,更見健康。
據謝師自言,專心于黃老之學,晚年拜一道家為師,參究内功,冀跻壽域。
曾引吾及贊臣兄,晉見其人,侍者相告曰:“此仙人也。
”某次仙人在一道院演講長壽法,謝師以電話召我及贊臣兄,兩人偕往谛聽。
詞極玄妙,懵焉罔覺,意者餘猶道心未悟欤?而謝師聆之,津津有味,蓋已探得秘奧,故耄年碩軀,鶴步潇灑,神采奕奕,此因得益于修心學道處,不無有關乎?存仁受謝師之醫學上訓誨固多,而受衛生養性之示範亦不少,計從遊二十餘年間,未嘗一日見愠怒之色。
丁師仲英,亦善養浩然之氣。
得失不介于心,喜怒不形于色。
存仁随侍兩師,心領神會,步趨既久,于不自覺中,亦日趨和易矣。
謝利恒先生在演講後與及門弟子合影 民國三十六年(1947)中醫師學術研究會成立,曾于上海八仙橋青年會舉行第一次演講大會。
由餘講“傷寒症”,凡二小時。
謝師緻開幕詞,秦伯未先生緻介紹詞,張贊臣兄緻閉幕詞。
是日聽衆莅止者近千人,謝師逸興遄飛,歎為中醫界之盛會。
複次,該會與國醫研究所舉辦傷寒講座,亦由餘擔任主講,需連續作有系統之演講二星期,座設八仙橋青年會雪赓堂,學員二百餘人,旁聽者常有數百人。
當由丁師仲英緻開會詞,張贊臣兄主持一切,又得龔一飛君襄助。
餘每日講二小時,另請陸淵雷君、章次公君、西醫楊玉階博士,每周佐講一小時,曆時十六日,聽講者愈聚愈多。
謝師見之,掀髯而笑,認為國醫界空前盛事。
最後時期,謝師自告奮勇,演講一次。
為吾所講之講題作一總結,講述亦曆時兩小時,聲容并茂,毫無倦色。
以七十高齡,而有此矍铄精神,見者莫不稱人瑞也。
散會之時,其間有若幹為國醫碩彥,主張與謝師共留一影作紀念,攝影時吾坐于謝師之右,左則同學張贊臣兄是也。
謝師一生克己儉約,喜對酌而不多飲,好吸煙而不時吸。
存仁知師所喜,時往芹獻,師見酒煙,固大喜悅。
然謙遜之态,絕不似師生相對,謙謙其德,謝師有焉。
某次談及,謂平生未嘗觀電影,吾乃伴之赴大光明電影院觀有聲電影,是日所映為《泰山曆險記》。
師觀之大為高興,謂已讀過胡憲生譯《野人記》小說,謂某幕之後應為某幕,結果固無錯誤,對片中所映獅象虎豹猩猴各類動物,歎為觀止。
時餘又為越劇名伶袁雪芬等診病,每月必有座券送來,乃時邀謝師往觀,亦稱賞不已。
有時好作郊外遊,餘乃約姚若琴君及贊臣兄等駕車同往,若龍華、漕河泾等上海市郊各地,常作半日遊。
每往覓飲孤村,聚餐隴頭,高談縱笑,顧而樂之。
某次時方盛夏,天熱且悶,謝師電話示吾,謂心煩極矣,如何解之?吾即于是晚約秦伯未先生及贊臣兄,提美酒時肴,至黃浦江頭,雇乘汽艇,溯浦江而上,挹江上之清風,觀雲間之明月,胸頭為之大暢,師嘗譬之為赤壁夜遊雲。
謝師在酒後,興緻豪發,等于青年,門人輩無不以老人之樂為樂。
經社文酒之會,猶以為會期太久,乃常赴市樓買醉,謝師必欣然參加。
某次有紅袖侑觞,衆令坐于老人之傍,以引其樂。
紅顔白發,妙趣橫生,謝師未以為忤,且飲興因而更豪。
又有一次,當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