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謝利恒師情回憶

關燈
,認為國醫不可廢棄。

    全國商界聯合會通電反對廢止中醫,聲勢為之大盛。

    其時餘在福州路丁師診所一小室中,每夕工作,深宵不辍。

    後得上海藥業同人張梅庵君、岑志良君加入,生力軍蔣文芳君亦至,于是聲勢更壯。

    先在仁濟堂召開全滬中醫代表會議,到者擁擠滿堂。

    餘當時發行《康健報》,即以醫報公會代表之資格作活動。

    抗争運動,日見熱烈。

    遂于是年三月十七日(即後來成為國醫節之紀念日),假座上海總商會大禮堂,開全國中醫代表大會。

    到蘇、皖、浙、贛、鄂、魯、豫、粵、桂、川(等)十五省及兩個特别市團體,二百四十三單位,正式代表人數二百八十一人,随從人員尚不計在内。

    香港方面,未有代表出席。

    開會結果,推出請願代表五人,赴京請願。

    五人者,為謝師利恒、張君梅庵、蔣君文芳、隋君翰英暨存仁是也。

    謝師年高德劭,無形中成為首席代表。

    蔣君文筆銳健,遠勝于吾,常司文墨,兼持籌劃。

    餘則追随奔走,無役不預。

     赴京請願時,曾訪行政院長譚延闿氏,譚氏态度極懇切,表示政府決不違背民衆之需要,中衛會議決案,斷無實行可能。

    譚院長時适政躬違和,商請謝師診脈拟方。

    又訪林森、于右任、戴季陶諸公,彼等對于中醫素有信仰,願極力援助,且認為中醫确有保存提倡之必要。

    後向衛生部請願,薛笃弼部長亦表示接納來意,并謂中衛會之議案,并不執行,該案極為不妥,如出版自由,何能取締?薛氏深知中醫之限制,決非政治勢力所能收效者。

     更有一事,必須記出者:當五代表請願于衛生部時,初由部屬接見,繼由薛笃弼氏親見。

    與諸代表會面時,察其微露忸怩内怍之狀。

    蓋全國衛生會議通過廢止中醫一案,自報章披露後,彼因此而大受各方責難,聞閻錫山、馮玉祥均有電報指責。

    但其時衛生部下屬職員,多為留學國外之醫務人員,此輩挾有潛勢力。

    薛部長既不能得罪所屬,亦不得不對中醫請願代表表示親善。

    薛部長左右為難,不自然之态度乃隐約流露。

    待謝師發言後,薛亟曰:“衛生部決無廢止中醫之動機,雖有衛生會議之提案,有待于部務會議之決定,故請諸位放心,并請轉告全國中醫,幸勿誤會!”雲雲。

     演講地理哈定拜服 此日,薛部長來柬,謂備菲酌候賞光,餘等乃赴宴。

    席為中式菜蔬,杯盤則用西式。

    時有一外賓,為世界著名之地理學家哈定博士,蓋薛部長同時招待此外賓也。

    部長惴惴暗示代表,謂席上弗因中醫廢止案而作責難之辭,恐遭外人之笑。

    吾人亦知宴席禮儀,進食之際,應對得體,賓主盡歡。

    席未半,哈定博士起立演說,宣布彼赴西藏以及西康一帶,進行考察地理結果,并放映各地地形風物影片。

    謂彼系發現江川水源來自西藏之第一人,指出舊道,起于某地,經流某所,彙注何所。

    哈定博士操華語純熟,對于吾國邊際絕域,山川形勢,河道源流,能曆曆而道。

    滿座食客,固多留學國外之博士,然皆不識本國史地,于是聽哈定演辭,啧啧稱奇。

    是時謝師忽繼起作辭,闡明哈定所言未盡詳處,發源經流,曆代有變,并引入明清兩代之珍貴地圖以佐證。

    師之言也,如數家珍,如了指掌,并謂哈定之說早已載于清代某籍,言已落座。

    哈定博士大為驚奇,鄭重緻辭。

    自謂周遊貴國,所遇貴國上下人士,具有本國地理知識者,本極稀少,而能詳述古今山川源流桑田變易,數年來僅今日遇謝老先生一人而已。

    此一席贊美語,得之于外人口中,殊屬不易。

    薛部長至是亦面露喜色。

    蓋薛部長于謝師起立之初,認為老年中醫,必屬頑固之流,所作演辭,膚淺鄙俗,難邀外賓聞賞。

    不意謝師固長于演說天才,語調抑揚,層次井然,地理學識,充塞胸次。

    一經演說,使聽者如啖谏果,使哈定為之心服,更使薛部長轉惶惑而為欣悅矣。

    此皆謝師自束發受書,過目不忘,數十年治學功夫超人一等。

    謝師于地理學如此,于醫學亦如是也。

     請願團歸來後,未幾,接國府文官處對于請願團批示一紙,乃“撤銷一切禁锢中醫法令”之批示也。

    一場風波,于是消滅,乃定三一七為國醫節以為紀念。

    事隔多年,今丁師仲英精神充沛,猶是當年,而謝師竟歸道山。

    然領導抗争之功績,則彪炳昭然,不可泯也。

     在上海時,上海中醫界曆次大會,每推謝師為主席,或任醫團監察主席。

    中央國醫館成立時,被推為常務理事。

    上海市國醫分館成立,又任常務董事。

    上海中醫之登記,皆由上海市衛生局舉辦考試,合格者始發執照。

    每次考試,謝師被聘為考試委員。

    先後舉行考試十一次,謝師參與五次。

    末兩次考試,餘亦被聘為考試委員,一切制度,皆有成例,乃無隕越。

    故推究近代中醫掌故,自民國七年(1918)以來,謝師于國醫公務,可謂無役不與者。

     及門諸子馳譽各地 謝師長中醫專門學校多年,唯校中任教職者,間有癖好,陳舊迂腐,指揮不能如意。

    其後謝師辭去校長職,由神州醫藥總會聘任,創立上海中醫大學于閘北,同學張贊臣兄及葉伯良兄等,随謝師助其組織。

    餘未追随左右,而心實向往之。

    顧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