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謝利恒師情回憶
關燈
小
中
大
地理世家澄衷校長
編纂醫典名震全國
晉京請願居功最偉
演講地理哈定拜服
及門諸子馳譽各地
專心黃老參究内功
抑郁難舒未登上壽
民國時期,外灘上的建築博覽會,從左到右分别是原德國總會大樓、正金銀行大樓、揚子大樓、怡和洋行大樓
我從醫的業師,除了醫學院一班老師之外,業師一共三位,其中最早受教的,就是中醫專門學校校長謝利恒老師,他曾教導我溫病課程和其他醫學理論。
畢業之後,我仍然追随不合,在我的情感上,謝老師是難以忘懷的。
我在醫學院畢業的那年,随從校主丁甘仁公寫藥方,可惜期間實在太短了,丁公就因病謝世,因此轉到丁仲英老師門下。
我在仲英老師家中,從遊二年有半,在這時期中,師情更難忘懷,又确實得到豐富的臨床經驗。
我的醫藥上的進步,仲師是出過不少力的。
仲師比我年長二十年,在我執筆寫這篇文稿時,仲師已八十六歲高齡。
但是由于他修養得好,深得心理衛生之道,現今仍在美國行醫。
我在一九七一年八月間特地到美國去探望他,隻見他老人家精神旺盛,有如六十許人,還能打“大力功”的拳術,打拳時,拳風飕飕有聲,平時出人,都是安步當車,一些也看不出老态。
謝利恒老師對我,以子弟看待。
他平日接觸的人很少,有什麼難以解決的事,總是教我去辦理,他對我也幫了不少忙,我那部《中國藥學大辭典》編纂成功,也是由他推薦而成就的,經過已如前述。
一九四九年,我到香港,臨别前我還到謝師那邊去辭行。
謝老師見到我要離開上海,當時他神情沮喪,雖然談話不多,但印象難忘。
一九五〇年十月,我得到一個噩耗,謝師已經去世,因此郁郁不樂好幾天。
我思前想後,總是在想我們師生的情誼,結果我花了三天工夫,寫了一篇謝利恒先生傳記。
這篇傳記,是用文言文寫的,但是我的文言文,力求淺顯,不尚雕琢,所以至今看來,還覺得有親切之感。
那時節,香港和上海書信來往還很方便,我把這篇文字寄到國内給幾位老同學傳觀,并且要他們加以指正。
同門之中,秦伯未、張贊臣、盛心如等,見了我這篇文章,認為我寫得不錯,伯未兄還為我填了一首蝶戀花詞,作為我這篇傳記的引子。
張贊臣、盛心如兩人又各為我寫了跋,前塵影事,躍然紙上。
有許多事情,如衛生部招待哈定博士所講的話,為我前文所不詳,所以特地把這篇傳記轉錄如後,這是我一生難忘的一件事,原文如下: 謝師傳記 蝶戀花 秦伯未 滿院杏花誰作主?惱煞東風,依舊紅如許!心事白頭無可語,兀教俯仰傷今古。
散盡當年諸伴侶,贳酒評茶,沒個閑情緒。
回首清遊江上路,春波千疊斜陽暮。
過澄齋,悼謝利恒先生,兼懷同門諸子。
上海商務印書館刊行《辭源》及《中國醫學大辭典》,近世人士無不庋藏,備作檢考之用。
良以内容豐富,在群籍中自有其巍峨不滅之地位,璀璨長曜之光輝。
編著此書者署名謝觀,即吾師武進謝利恒先生也。
不幸近在上海派克路(今黃河路)梅福裡寓邸,怛焉殂化,享壽七十一歲。
嗚呼痛哉!噩耗傳至,悼心失圖,木壞山頹,羹牆安仰?導師雲亡,悼思何已! 地理世家澄衷校長 謝師諱觀,字利恒,籍隸江蘇武進,其故居在縣北之羅墅灣。
謝氏為此間大族,晚年自号“澄齋老人”,意者所以寄鄉思也欤?伯祖諱蘭生,名醫而兼通儒,有關于醫學之著述甚富。
大父諱葆初,為當時醫藥界名宿。
父諱鐘英,為研究地理學大家,收藏全國各省輿地圖冊甚富。
謝師幼承家學,性又穎悟,年十二,畢五經四子書。
對于古今山川形勢,郡邑沿革,已了如指掌。
又熟誦内難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經方。
年十五,出就外傅,益肆力于史學輿地,精研秦漢諸子。
時值甲午戰後,海内争言維新,邑中舊有龍城書院,課應舉之文,至是,改為緻用精合,師入學每試辄冠其曹。
旋以地理之學,教授于廣州中學、兩廣優級師範、陸軍中學、陸軍小學。
一時廣州地理教席,非師不能壓衆望。
清才碩學,年少翩翩,洵傑出之材也。
凡三載,辭歸,就商務印書館編輯職務。
坐擁書城,風旋筆端。
初時編纂地理書籍,先後成圖書三十餘種。
繼編著醫學方面用書,時同任編務者,中醫有同鄉恽鐵樵先生,尚未以醫鳴。
西醫則為餘雲岫氏。
旋該館有《辭源》之輯,謝師負責醫學及地理部門。
故《辭源》末頁,載列編纂人姓名中有謝觀者,即謝師是也。
謝氏身與其役。
噫!亦偉已。
謝師名重士林,乃為上海澄衷中學聘任校長。
時有學生三千,占地三十畝,為營造富商葉澄衷氏斥資所創。
經費充裕,為海上私校冠。
而辦理未善,風潮疊起,師至,嚴管理,勤教課。
對于國文課本之改纂編著,痛下工夫。
融化新說,實事求是,胥應世用。
後來中國有教科書,即以澄衷“啟蒙讀本”為藍圖。
故當民國初元,最馳譽于教育界者,厥為謝師主持之澄衷中學
畢業之後,我仍然追随不合,在我的情感上,謝老師是難以忘懷的。
我在醫學院畢業的那年,随從校主丁甘仁公寫藥方,可惜期間實在太短了,丁公就因病謝世,因此轉到丁仲英老師門下。
我在仲英老師家中,從遊二年有半,在這時期中,師情更難忘懷,又确實得到豐富的臨床經驗。
我的醫藥上的進步,仲師是出過不少力的。
仲師比我年長二十年,在我執筆寫這篇文稿時,仲師已八十六歲高齡。
但是由于他修養得好,深得心理衛生之道,現今仍在美國行醫。
我在一九七一年八月間特地到美國去探望他,隻見他老人家精神旺盛,有如六十許人,還能打“大力功”的拳術,打拳時,拳風飕飕有聲,平時出人,都是安步當車,一些也看不出老态。
謝利恒老師對我,以子弟看待。
他平日接觸的人很少,有什麼難以解決的事,總是教我去辦理,他對我也幫了不少忙,我那部《中國藥學大辭典》編纂成功,也是由他推薦而成就的,經過已如前述。
一九四九年,我到香港,臨别前我還到謝師那邊去辭行。
謝老師見到我要離開上海,當時他神情沮喪,雖然談話不多,但印象難忘。
一九五〇年十月,我得到一個噩耗,謝師已經去世,因此郁郁不樂好幾天。
我思前想後,總是在想我們師生的情誼,結果我花了三天工夫,寫了一篇謝利恒先生傳記。
這篇傳記,是用文言文寫的,但是我的文言文,力求淺顯,不尚雕琢,所以至今看來,還覺得有親切之感。
那時節,香港和上海書信來往還很方便,我把這篇文字寄到國内給幾位老同學傳觀,并且要他們加以指正。
同門之中,秦伯未、張贊臣、盛心如等,見了我這篇文章,認為我寫得不錯,伯未兄還為我填了一首蝶戀花詞,作為我這篇傳記的引子。
張贊臣、盛心如兩人又各為我寫了跋,前塵影事,躍然紙上。
有許多事情,如衛生部招待哈定博士所講的話,為我前文所不詳,所以特地把這篇傳記轉錄如後,這是我一生難忘的一件事,原文如下: 謝師傳記 蝶戀花 秦伯未 滿院杏花誰作主?惱煞東風,依舊紅如許!心事白頭無可語,兀教俯仰傷今古。
散盡當年諸伴侶,贳酒評茶,沒個閑情緒。
回首清遊江上路,春波千疊斜陽暮。
過澄齋,悼謝利恒先生,兼懷同門諸子。
上海商務印書館刊行《辭源》及《中國醫學大辭典》,近世人士無不庋藏,備作檢考之用。
良以内容豐富,在群籍中自有其巍峨不滅之地位,璀璨長曜之光輝。
編著此書者署名謝觀,即吾師武進謝利恒先生也。
不幸近在上海派克路(今黃河路)梅福裡寓邸,怛焉殂化,享壽七十一歲。
嗚呼痛哉!噩耗傳至,悼心失圖,木壞山頹,羹牆安仰?導師雲亡,悼思何已! 地理世家澄衷校長 謝師諱觀,字利恒,籍隸江蘇武進,其故居在縣北之羅墅灣。
謝氏為此間大族,晚年自号“澄齋老人”,意者所以寄鄉思也欤?伯祖諱蘭生,名醫而兼通儒,有關于醫學之著述甚富。
大父諱葆初,為當時醫藥界名宿。
父諱鐘英,為研究地理學大家,收藏全國各省輿地圖冊甚富。
謝師幼承家學,性又穎悟,年十二,畢五經四子書。
對于古今山川形勢,郡邑沿革,已了如指掌。
又熟誦内難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經方。
年十五,出就外傅,益肆力于史學輿地,精研秦漢諸子。
時值甲午戰後,海内争言維新,邑中舊有龍城書院,課應舉之文,至是,改為緻用精合,師入學每試辄冠其曹。
旋以地理之學,教授于廣州中學、兩廣優級師範、陸軍中學、陸軍小學。
一時廣州地理教席,非師不能壓衆望。
清才碩學,年少翩翩,洵傑出之材也。
凡三載,辭歸,就商務印書館編輯職務。
坐擁書城,風旋筆端。
初時編纂地理書籍,先後成圖書三十餘種。
繼編著醫學方面用書,時同任編務者,中醫有同鄉恽鐵樵先生,尚未以醫鳴。
西醫則為餘雲岫氏。
旋該館有《辭源》之輯,謝師負責醫學及地理部門。
故《辭源》末頁,載列編纂人姓名中有謝觀者,即謝師是也。
謝氏身與其役。
噫!亦偉已。
謝師名重士林,乃為上海澄衷中學聘任校長。
時有學生三千,占地三十畝,為營造富商葉澄衷氏斥資所創。
經費充裕,為海上私校冠。
而辦理未善,風潮疊起,師至,嚴管理,勤教課。
對于國文課本之改纂編著,痛下工夫。
融化新說,實事求是,胥應世用。
後來中國有教科書,即以澄衷“啟蒙讀本”為藍圖。
故當民國初元,最馳譽于教育界者,厥為謝師主持之澄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