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遊日本風俗怪異

關燈
賬時竟然要三塊一角半,我就覺得這時物價又已高漲了許多。

     我不參加一折八扣書籍的組織,料不到後來,業務果然日益發達,出的書都是翻印舊小說,如《鏡花緣》《安邦定國志》《東周列國志》等七八十種,成為出版界一大奇迹。

     本來一切書籍,都照定價出售,隻在減價的時節,才有九折,預約書才有七折至八折,這幾乎是多年的舊例。

    有時商店因為營業不景,準備歇業,舉行大減價,也不過是“七折八折”,有些所謂“三钿不作兩钿賣”,這都是廉價抛售貨物的口号。

    所以“一折八扣”四個字,實在具有很大的誘惑力。

     隔了幾年之後,樊劍剛逝世,由他的哥哥主持,後來“八一三”事變,外銷中斷,最初大受打擊,卻料不到本來每令定價二元四角的白報紙,竟然漲到幾百倍。

    這時銀元絕迹,币制混亂,所以有這麼大的變動,因此他們又大大地發了一筆财。

    他們的股東會已經改組,變動很大,個個都被稱為書業中的“紙老虎”。

     我在療養期間,連報紙都不看,到了這時才開始看報。

    那時上海的大報,以《申報》的報紙為最老,《新聞報》次之,《時報》《時事新報》趣味最豐富,報紙的售價是每份銅元一枚。

    小型報多數是三日刊,以《晶報》看的人最多,《金鋼鑽報》次之,售價也要銅元一枚。

    我留意報紙的廣告,見到一折八扣書竟然在報上也大登廣告,宣傳的詞句很動人。

     忽獲巨款拟遊日本 我和樊劍剛分手之後,隔了三天,他忽然坐了一輛新的皮兒卡房車,當時是上海最華麗的汽車,到我南市家中來。

    車子抵達門口,他一躍而下。

    我家門口有一家專做紅木家具的工場,裡面的小夥計,看見了這輛又新又大的汽車,車上下來的人向他探聽我住在哪裡,那小夥計起勁得很,就把他領了進來。

     這時我正在打挖花牌,見到樊劍剛來,心中一怔,想無非是又要來勸我入股。

    其實我養病以來,剩餘的現款已不多,隻得寒暄了幾句,樊劍剛說:“我們的老闆沈知方,自從《中國藥學大辭典》銷路好,嘗到了甜頭,他口口聲聲說打鐵趁熱,要請你再編一套《皇漢醫學叢書》,所以要我坐了他的新汽車來和你商量。

    ”我就說:“為了《中國藥學大辭典》,我不但入不敷出,還弄出一場大病,現在雖已康複,你想想看,我要損失多少?”樊劍剛見我斷然相拒,一味拍我母親的馬屁說:“伯母,我今天坐了老闆的新汽車來,你老人家要不要坐這輛車子去兜兜風?”我母親笑逐顔開對我說:“阿沅,聽說梅蘭芳已到上海,将演《天女散花》,連昆山的姨姨、蘇州的三阿姨都專程趕到上海,住在惠中飯店,預備看他登台,我倒也想去開開眼界。

    既然樊先生有新汽車開來,不妨就坐他這輛車子去看一次。

    ”樊劍剛聽了,覺得有隙可乘,說:“不但看戲,我還要請老太太和你到&lsquo一枝香&rsquo去吃西菜。

    ”他這樣一來,我以高堂之命,無法婉拒,隻能就坐了他的車子到租界去消磨了一個晚上。

    樊劍剛一共花了二三十元之多。

     在“一枝香”進餐時,我搶着付賬,樊劍剛堅決不肯,我說:“請客是一件事,編書是另一件事,非等兩三年,我是無法再編的。

    ”樊劍剛聽了我這話,隻是笑而不言。

     次日下午,樊劍剛又來了,他說:“書局老闆都是蠟燭,不點不亮,好多窮讀書人把稿子賣給他,總是橫求豎求不肯接受,現在他倒過來向你橫求豎求,并且授意我,你有什麼條件,盡管提出,他一定全部接受。

    ” 我說:“《皇漢醫學叢書》,是要把日本人研究漢醫的書籍,有系統地分類編譯。

    我雖已有數十種日本漢醫名著,但是尚嫌資料不夠,等我身體好些,還要到日本去走一次,一俟資料搜集齊全,再行着手。

    ”樊劍剛說:“那再好沒有了,算起來到日本去一次,旅遊之費,至多不過二百元,買書之費也不會超過二百元,除了原來送你的六千元之外,另外叫他再加送你一千元,我看也差不多了,就請你答應他的要求吧!”這時我心中已有些動搖,也很想趁這個機會到日本去玩一次,對身心不為無益,我就說:“有機會不妨談談。

    ” 誰知道樊劍剛立刻掏出一份用華文打字機打好的合同,其中隻有稿費項下,還空白着未填數字,他說:“你填上七千元吧,保證老闆不會有異議。

    ”我見事情已到這個地步,無法食言,因此,就在兩份合同上簽了名。

    樊劍剛覺得不辱使命,開心得很。

    到第三天一早,他就把旅費一千元及預付稿費二千元,分四張莊票,一共五張,一齊送來。

    我母親見到這個情形就說:“你不可以要錢不要命,難道你又想趕出一場病來嗎?” 我說:“這回我有了經驗,會輕輕松松地來處理這件工作,何況合同上沒有限期,我是不會趕出病來的。

    ”我母親仍然期期以為不可。

    我當即把五百元的一張莊票送給母親,她不肯接受,并且還要我退還給樊先生,推三推四,總算母親才接受了去。

     晚間,嗣父叫我去吃他自己做的“八寶鴨”和“糟缽頭”,我準時而去。

    在路上我又想到送了母親五百元,對嗣父一無表示,有些不安,因此我決定也送五百元給嗣父。

     從前的一千元,是一筆巨款。

    養大一個女兒稱作千金,有千元身價的人,就可以算是小康之家,他們的子弟就叫作“千金之子”。

    但是想到突然把五百元送給嗣父,他老人家可能感到突兀,不會接受。

    雖然我自小由他撫養長大,教育成人,可是我該怎樣措辭,倒很費躊躇。

     嗣父住在水神閣旁,距離我王信義浜老宅,不過二十多間門面。

    他老人家精通文墨,人生經驗豐富,隻是有一種習性,就是私底下迷信得很,從早到晚,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都要取一個吉利。

    我走到他居處,嗣父見了我就說:“你的面色已好得多,隻是今早我起身時,見窗外有四隻烏鴉,叫聲凄切,幾乎叫了半個小時,我真不知道主何吉兇?而且昨夜還做了一個夢,夢到一位老友送給我一個玉盤,又不知道是兇還是吉?”當時他老人家就取出一本《解夢蠡言》翻閱了好久,他說:“找不到類似贈玉盤的解釋,是兇是吉?真叫我心中很不舒服。

    ” 迷信觀念,中外都有,不過舊時更甚,我聽了嗣父的話,并未插嘴。

    進午餐時,嗣父留我同飲竹葉青酒,我見他有說有笑,才表明我的來意,一則是說明我想到日本旅行和買書,一則是說明要送他五百元緣由。

    嗣父聽了我的話,立刻放下杯子,停止飲酒,橫卧在煙鋪上,抽了一筒鴉片煙,歎了一口氣說:“你送母親五百元,是報娘恩,這是你的孝心,頗堪嘉許。

    你送我五百元,我也很歡喜,但是今天因為早晨烏鴉叫過,你送我這五百塊錢,總覺得有些不對。

    ” 我一聽到這句話,意會到老人家認為出國有風險,臨行贈金,似乎有永别之兆,這一來,我倒有些進退維谷。

     他老人家果然說:“坐船遇到風浪,危險得很,我勸你不如放棄這個企圖,否則我是不接受的。

    ”因此,大家好久默不作聲,草草地吃完午餐。

     餐後,嗣父本來有午睡的習慣,他說:“今午我不睡了,不如同到海神廟去求一個簽,以定行止。

    ”我覺得老人家既有此意,不可違拗,隻好跟了他到青龍橋海神廟一行。

     本來我對這種迷信的事是深惡痛疾的,不過在老人家面前,也隻好唯命是從。

    我們上香點燭之後,各人叩了三個頭,嗣父就抓起簽筒,搖了好久,跌出一根六十四簽“上上簽”來,簽上說:“此日逢君賦遠遊,濤聲帆影豁吟眸,衣拾屐蓬山上,清福塵間第一流。

    ”嗣父看了,高興得很,我更高興,乘機就把五百元莊票塞入他的口袋裡,他說:“這筆錢留待你回來之後再送給我,我一定接受。

    ” 我們走出大殿,外邊廣場上有一個老人家,赤了膊,在練拳舉重,一個仙人擔有二三百斤重,他似乎毫不費力輕輕松松地舉了起來,我看得發呆。

    那位老人身材瘦得很,兩目炯炯有光,對我嗣父含笑點頭,嗣父命我叫他一聲“石老伯”,并告訴我說:“這是一位傷科醫生,名石孝山,他的父親叫石敬山。

    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石筱山,一個叫石幼山,從前你小時常常脫骱,都是我領你去請這位老人家同你駁好的。

    ” 石老先生聽了我嗣父的話,笑了起來指着我說:“這是老話了,那時他隻有五六歲,現在大概也在賺錢了吧!”嗣父說:“現在他也在當中醫,名字叫作陳存仁。

    ”石老先生頓時向我拉手說:“你出道不久,已經小有名氣,真是人才。

    ”說着一定要拉我們到他的醫館中去飲茶。

    那時醫館中已擠滿了人,都由他的兩個兒子筱山、幼山在處料理一切。

    經過介紹之後,石筱山對我的印象極好,堅持要同我結為異姓兄弟,所以我後來和石筱山彼此換了一個蘭帖,之後大家就稱兄道弟。

     我和嗣父在回家途中,心中忽然想出一句妙語,就對嗣父說:“你昨晚的一個夢,竟然應了這次我出國的吉兆。

    因為你的名字上下是子安,夢中見到的是一個玉盤。

    現在又見到一位老人家是姓石的,那麼合并起來,豈不是出國之行&lsquo安如磐石&rsquo嗎?”此語一出,嗣父莞爾微笑說:“那麼你就到日本去走一次,以了心願吧!” 初次出國一路順風 從前上海,要是有人離開本土而出國去的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因為上海人有句俗語,說是“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

    又說“出門一裡,不如屋裡”,所謂“屋裡”,即指家裡而言。

    認為離鄉别井,畢竟沒有在家裡來得舒服。

     尤其是上海城裡的人,更是保守,要是不為生活所驅使,很多人一年之内,連租界都很少去。

    這種自滿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