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于右任圖報知己
關燈
小
中
大
過之後我還是要寫的。
”化佛與我也奈何他不得。
這天晚上,于右老又吃到梁園的魚翅、烤鴨和瓦塊魚,撚髯大樂,特别是他們陝西的蜜汁金棗,大有家鄉風味,他說:“少時做牧羊兒的時候就喜歡吃這種棗子。
”接着他就問惜春:“荷花有沒有消息呀?”惜春說:“明天可以答複你老人家了。
”我和錢化佛已經明白他們有故意拖延之意。
第三天不得不再陪右老去走一次,哪裡知道這天出版的《晶報》,俞逸芬已把消息刊出,說是“于右老花叢訪恩人”,并且把右老寫贈惜春那副對聯也鑄版登了出來。
當時的《晶報》銷數很大。
右老聞之,起初頗覺不悅,後來一想,确來訪舊,亦不介意,而且說:“這消息傳開來,也許更容易找到荷花的下落。
” 這一晚右老寫字更多,群玉坊中人紛紛來求字,右老來者不拒,逐一問明名字,每人送一副嵌字聯。
正在大家高興的時節,沈七妹翩然而至,打扮得珠光寶氣,雍容華貴,一進門首先見到錢化佛,就輕輕地對他說:“想不到你會帶于右老到這種地方來。
”大家知道她的來意,恐怕會鬧出事來,錢化佛不出一聲,隻是指着我說:“一切你可以問存仁弟。
”我便把前後經過告訴她,沈七小姐展顔微笑。
這時右老正在寫字,見了沈七小姐,也擱筆問:“你怎麼會來的?”沈七小姐很輕松地回答說:“我來助助你們興的,我在八歲時已經跟父親到北方窯子裡玩,所以今天我來并不出奇,而且等一下,我還要寫條子叫堂差呢!” 我觀察沈小姐的風度,頗有紅樓夢中王熙鳳那般爽脆,而又兼有秦可卿的那般溫柔,這晚明明來意不善,但卻面無愠色,令到一屋子的人都佩服她的度量。
我與化佛兩人,偷偷地走到後房去找俞逸芬,責問他何以食言把消息漏出去。
逸芬說:“我是《晶報》記者,有聞必錄,本想過幾天才發表,但是因為缺少好題材,所以也就顧不了許多,相信于右老也是記者出身,絕不會見怪我的。
”我們兩人此時已無話可說,不料逸芬又講出一篇道理來,他說:“長三堂子妓女的芳名,向來不用花字,用到花字的必然是幺二堂子的妓女,如蘭花、荷花、菊花等,所以于右老要找尋的荷花一定也是幺二堂子中的。
現在惜春老六貪你們生意,所以一天天地拖着,絕不會有結果的。
”我們聽了他這一番話,覺得頗合情理。
待到席終人散,我們陪着右老和沈七小姐回家,在車中,錢化佛就把俞逸芬的話轉告右老,右老就說:“明天起再也不去了。
” 這段事情,我原本可以不寫的,不過後來幾年,許多報紙都登出了于右老贈予妓女的嵌字聯。
讀者以為右老經常出入花叢,所以我把這段舊事寫述出來,表明于右老的進入妓院,是為了要找尋一個曾經庇護他的婦人。
因為這婦人是妓院中人,而他在妓院中并不像一般人抽煙打牌,縱情聲色;隻是一味地當衆揮毫,對求字的人來者不拒,這就是娼門中發現于右老手寫嵌字聯的經過。
書生本色一介不取 抗戰八年,我與右老聯絡中斷。
接近勝利時,我和上海醫界若幹愛好書畫文墨的友好,組織一個文酒會,名稱叫作“經社”,取其經常集會之意,定每月一日舉行。
大家把一個月中所搜集到的醫史文物攜帶到會,以供玩賞。
參加經社的人,有秦伯未、程門雪、章次公、盛心如、徐小圃、葉熙春、方慎盦等。
不久抗戰勝利,氣象一新,一次集會,徐小圃到會展出“鐵券”八件,最古的一件是漢高祖頒贈功臣的,功臣受到這個鐵券,是永遠在“不殺之列”。
“鐵券”上面刻有姓名官職,有一件是唐代皇帝頒贈給一個禦醫的。
他帶了這八件珍貴文物來參加,我們眼界為之一開。
我就提起從前于右老送給他那件文天祥長卷,是否可以在下次集會時帶來給大家欣賞一下,徐小圃皺着眉說:“我的老宅在虹口北四川路附近武昌路,在抗戰時期被日本人占去了,現在勝利來臨,這所舊宅,又被軍人所接收,堅持不肯發還,我正為了此事頭痛非常,因為講定下個月份要我籌出金條三十條作為酬勞,才可以發還,這三百兩黃金籌集不易,我隻是一個小兒科醫生,生意雖好,要我出三百兩黃金來贖取這屋,我是極不願意的。
”我說:“于右老和你極有交情,而且他是監察院院長,何不請他出來說句公道話。
”他說:“我早已向行政院、監察院以及敵産管理處交涉至再,因為事關軍隊霸占,三令五申都說應該發還,但是沒有金條總是不得要領。
”我說:“等下次于右老來上海,我陪你同去,看他怎樣講法?” 隔了三個月,于右老果然到了上海,住在畢勳路(今汾陽路)監察使署,我就同徐小圃去拜訪他。
右老正在進午膳,吃的是很簡單的兩菜一湯,徐小圃就把武昌路老宅被占的事面告右老,右老說這件事早已命令發還,何以至今尚未辦妥。
徐氏便告訴他,霸占的人,賴着不肯走,勒索三十條金條才肯遷出。
右老聽見這話,怒火中燒,說:“明早八點鐘你到我這裡來,我陪你向最高當局去申訴。
”徐說:“好,我決定明天上午停診,專門來辦這件事。
” 次晨,徐小圃單獨去見右老,右老拉了他就到賈爾業愛路(今東平路)見到某公,某公大為震怒,立刻下了手谕,限定霸占的軍人兩天内遷出。
這一次的申訴,效力極速,當天晚上那班軍人全數退出,而且還有人很客氣地打電話請徐小圃來接收。
當晚徐氏約了我同去武昌路,徐小圃一進門,别的都不看,隻到後邊去看那幅作為裱畫用的木闆是否存在。
一看之下,原來這塊裱畫闆已全部拆壞。
小圃頓足長歎,憤慨不已。
我看那塊裱畫闆的位置,長有四丈,高達八尺。
他說這幅裱畫闆,原是特别定制用來裱三四丈的長卷的,是用大塊陰木花了很大的工夫制成的,當時著名的裱畫家劉定之裱長卷也常向他借用。
因為這幅裱畫闆是用陰木制成的(陰木俗稱“陰沉木”,逢濕不漲,逢燥不裂,厚的做壽闆,價值極高,薄的做家具以及裱畫闆,來源少,得來不易),所以這幅闆不僅上海沒有,在江浙兩省也找不到。
徐小圃收回了武昌路的老宅之後,曾經招待“經社”同人在宅内聚餐,又展出了許多書畫和醫藥文物。
我輕輕地問小圃:“右老方面是否曾經送過禮?”小圃說:“不能的!不能的!于右老絕對不受一個錢,尤其是托他辦了事之後,任何東西送不得,一送之後會火冒八丈高,從此永遠絕交。
他真正做到了不受錢、不要錢的地步。
而且他除了喜歡珍藏幾份碑帖拓本之外,家中一無長物。
從前他送我一件文天祥的長卷,也是别人送給他的,當時說明,以後有什麼貧困的陝西老鄉、革命同志以及落魄的文人,經濟上有困難時,憑他的便條,要我加以援助;他又有一幅馬,送給南京的富翁蔣驢子,凡是有什麼人流落南京,他便寫便條要蔣驢子救濟他們,他對經濟的調度就是如此而已。
” 又過了兩個月,我碰到徐小圃,問他是否向于右老道謝過,他說:“親自登門道謝,右老明明在裡面,他拒而不見,我隻好留下一張請柬。
不料,他當天就打了一電話來,說不必多此一舉。
” 這一件事情,是我所
”化佛與我也奈何他不得。
這天晚上,于右老又吃到梁園的魚翅、烤鴨和瓦塊魚,撚髯大樂,特别是他們陝西的蜜汁金棗,大有家鄉風味,他說:“少時做牧羊兒的時候就喜歡吃這種棗子。
”接着他就問惜春:“荷花有沒有消息呀?”惜春說:“明天可以答複你老人家了。
”我和錢化佛已經明白他們有故意拖延之意。
第三天不得不再陪右老去走一次,哪裡知道這天出版的《晶報》,俞逸芬已把消息刊出,說是“于右老花叢訪恩人”,并且把右老寫贈惜春那副對聯也鑄版登了出來。
當時的《晶報》銷數很大。
右老聞之,起初頗覺不悅,後來一想,确來訪舊,亦不介意,而且說:“這消息傳開來,也許更容易找到荷花的下落。
” 這一晚右老寫字更多,群玉坊中人紛紛來求字,右老來者不拒,逐一問明名字,每人送一副嵌字聯。
正在大家高興的時節,沈七妹翩然而至,打扮得珠光寶氣,雍容華貴,一進門首先見到錢化佛,就輕輕地對他說:“想不到你會帶于右老到這種地方來。
”大家知道她的來意,恐怕會鬧出事來,錢化佛不出一聲,隻是指着我說:“一切你可以問存仁弟。
”我便把前後經過告訴她,沈七小姐展顔微笑。
這時右老正在寫字,見了沈七小姐,也擱筆問:“你怎麼會來的?”沈七小姐很輕松地回答說:“我來助助你們興的,我在八歲時已經跟父親到北方窯子裡玩,所以今天我來并不出奇,而且等一下,我還要寫條子叫堂差呢!” 我觀察沈小姐的風度,頗有紅樓夢中王熙鳳那般爽脆,而又兼有秦可卿的那般溫柔,這晚明明來意不善,但卻面無愠色,令到一屋子的人都佩服她的度量。
我與化佛兩人,偷偷地走到後房去找俞逸芬,責問他何以食言把消息漏出去。
逸芬說:“我是《晶報》記者,有聞必錄,本想過幾天才發表,但是因為缺少好題材,所以也就顧不了許多,相信于右老也是記者出身,絕不會見怪我的。
”我們兩人此時已無話可說,不料逸芬又講出一篇道理來,他說:“長三堂子妓女的芳名,向來不用花字,用到花字的必然是幺二堂子的妓女,如蘭花、荷花、菊花等,所以于右老要找尋的荷花一定也是幺二堂子中的。
現在惜春老六貪你們生意,所以一天天地拖着,絕不會有結果的。
”我們聽了他這一番話,覺得頗合情理。
待到席終人散,我們陪着右老和沈七小姐回家,在車中,錢化佛就把俞逸芬的話轉告右老,右老就說:“明天起再也不去了。
” 這段事情,我原本可以不寫的,不過後來幾年,許多報紙都登出了于右老贈予妓女的嵌字聯。
讀者以為右老經常出入花叢,所以我把這段舊事寫述出來,表明于右老的進入妓院,是為了要找尋一個曾經庇護他的婦人。
因為這婦人是妓院中人,而他在妓院中并不像一般人抽煙打牌,縱情聲色;隻是一味地當衆揮毫,對求字的人來者不拒,這就是娼門中發現于右老手寫嵌字聯的經過。
書生本色一介不取 抗戰八年,我與右老聯絡中斷。
接近勝利時,我和上海醫界若幹愛好書畫文墨的友好,組織一個文酒會,名稱叫作“經社”,取其經常集會之意,定每月一日舉行。
大家把一個月中所搜集到的醫史文物攜帶到會,以供玩賞。
參加經社的人,有秦伯未、程門雪、章次公、盛心如、徐小圃、葉熙春、方慎盦等。
不久抗戰勝利,氣象一新,一次集會,徐小圃到會展出“鐵券”八件,最古的一件是漢高祖頒贈功臣的,功臣受到這個鐵券,是永遠在“不殺之列”。
“鐵券”上面刻有姓名官職,有一件是唐代皇帝頒贈給一個禦醫的。
他帶了這八件珍貴文物來參加,我們眼界為之一開。
我就提起從前于右老送給他那件文天祥長卷,是否可以在下次集會時帶來給大家欣賞一下,徐小圃皺着眉說:“我的老宅在虹口北四川路附近武昌路,在抗戰時期被日本人占去了,現在勝利來臨,這所舊宅,又被軍人所接收,堅持不肯發還,我正為了此事頭痛非常,因為講定下個月份要我籌出金條三十條作為酬勞,才可以發還,這三百兩黃金籌集不易,我隻是一個小兒科醫生,生意雖好,要我出三百兩黃金來贖取這屋,我是極不願意的。
”我說:“于右老和你極有交情,而且他是監察院院長,何不請他出來說句公道話。
”他說:“我早已向行政院、監察院以及敵産管理處交涉至再,因為事關軍隊霸占,三令五申都說應該發還,但是沒有金條總是不得要領。
”我說:“等下次于右老來上海,我陪你同去,看他怎樣講法?” 隔了三個月,于右老果然到了上海,住在畢勳路(今汾陽路)監察使署,我就同徐小圃去拜訪他。
右老正在進午膳,吃的是很簡單的兩菜一湯,徐小圃就把武昌路老宅被占的事面告右老,右老說這件事早已命令發還,何以至今尚未辦妥。
徐氏便告訴他,霸占的人,賴着不肯走,勒索三十條金條才肯遷出。
右老聽見這話,怒火中燒,說:“明早八點鐘你到我這裡來,我陪你向最高當局去申訴。
”徐說:“好,我決定明天上午停診,專門來辦這件事。
” 次晨,徐小圃單獨去見右老,右老拉了他就到賈爾業愛路(今東平路)見到某公,某公大為震怒,立刻下了手谕,限定霸占的軍人兩天内遷出。
這一次的申訴,效力極速,當天晚上那班軍人全數退出,而且還有人很客氣地打電話請徐小圃來接收。
當晚徐氏約了我同去武昌路,徐小圃一進門,别的都不看,隻到後邊去看那幅作為裱畫用的木闆是否存在。
一看之下,原來這塊裱畫闆已全部拆壞。
小圃頓足長歎,憤慨不已。
我看那塊裱畫闆的位置,長有四丈,高達八尺。
他說這幅裱畫闆,原是特别定制用來裱三四丈的長卷的,是用大塊陰木花了很大的工夫制成的,當時著名的裱畫家劉定之裱長卷也常向他借用。
因為這幅裱畫闆是用陰木制成的(陰木俗稱“陰沉木”,逢濕不漲,逢燥不裂,厚的做壽闆,價值極高,薄的做家具以及裱畫闆,來源少,得來不易),所以這幅闆不僅上海沒有,在江浙兩省也找不到。
徐小圃收回了武昌路的老宅之後,曾經招待“經社”同人在宅内聚餐,又展出了許多書畫和醫藥文物。
我輕輕地問小圃:“右老方面是否曾經送過禮?”小圃說:“不能的!不能的!于右老絕對不受一個錢,尤其是托他辦了事之後,任何東西送不得,一送之後會火冒八丈高,從此永遠絕交。
他真正做到了不受錢、不要錢的地步。
而且他除了喜歡珍藏幾份碑帖拓本之外,家中一無長物。
從前他送我一件文天祥的長卷,也是别人送給他的,當時說明,以後有什麼貧困的陝西老鄉、革命同志以及落魄的文人,經濟上有困難時,憑他的便條,要我加以援助;他又有一幅馬,送給南京的富翁蔣驢子,凡是有什麼人流落南京,他便寫便條要蔣驢子救濟他們,他對經濟的調度就是如此而已。
” 又過了兩個月,我碰到徐小圃,問他是否向于右老道謝過,他說:“親自登門道謝,右老明明在裡面,他拒而不見,我隻好留下一張請柬。
不料,他當天就打了一電話來,說不必多此一舉。
” 這一件事情,是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