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河流域各族大融化

關燈
烏桓人魯利、張骧、劉大,屠各人畢聰、蔔勝、張延、李白、郭超,東夷人餘和、敕勃等人,各率部衆數千人歸附慕容農。

    上列諸人中間,除了漢士族王騰一人,其餘都是非漢族人。

    他們生活在鄉間,多數已改用漢姓名,一有機會,卻能号召本族人數千人起兵。

    足見他們雖然在漢化,但在本族間仍保持舊關系。

     以上是匈奴、羯、鮮卑慕容部的情形,下面說氐羌二族。

     氐人苻堅建前秦國,都長安。

    苻堅攻取并州,擄獲三千餘戶,擊敗左右賢王,擄獲酋豪六千餘戶,攻晉荊州,擄獲一萬餘戶,滅前燕,擄獲關東豪強及諸雜夷十萬戶(其中鮮卑四萬餘戶),伐涼州,擄獲豪強七千餘戶。

    這些被擄戶都被遷徙到長安和關中各地,多至十餘萬戶。

    同時,他派遣大量氐族人出關鎮守關東。

    苻堅失敗後,遷居關東的氐人逐漸并入漢族。

     羌人姚苌建後秦國,都長安。

    姚苌擄獲安定居民五千戶。

    姚興殺苻登,擄獲陰密居民三萬戶,攻洛陽,擄獲流民二萬餘戶,又擄獲河西居民萬餘戶,漢中流民三千餘戶。

    這些被擄戶遷徙到長安和關中各地,與羌人雜居。

    姚氏政權崩潰後,羌人逐漸并入漢族。

     四五一年,魏太武帝攻宋盱眙城,給宋守将臧質信裡說,攻城東北面的是丁零與胡,攻南面的是氐、羌。

    你殺死丁零,可減少我常山、趙郡(丁零聚居地)的叛亂;殺死胡,可減少并州的叛亂;殺死氐羌,可減少關中的叛亂,你殺他們,對我沒有壞處。

    足見在魏太武帝時,這些族還保存着,并且遭受鮮卑人的歧視和虐待。

    他們的境遇,可能比漢族人更惡劣,特别是魏孝文帝遷洛華化以後,漢人地位比以前高了些,這些族勢孤力弱,被迫加速他們的融化過程,是可以想見的。

    到魏末年,十六國時那些舊族名,在黃河流域已經很少見了,隻留下漢族與鮮卑拓跋部的對立。

    五三二年,高歡與爾朱兆大戰,高敖曹率鄉人部曲王桃湯、東方老、呼衍族等三千人作高歡軍左翼。

    高歡說,高敖曹所率全是漢兒,怕不管用,該配鮮卑兵千餘人。

    高敖曹答,我軍戰鬥不比鮮卑差,我願單領漢軍。

    王桃湯等三人中,至少呼衍族是匈奴人,高歡高敖曹都把他看作漢人,大抵十六國時舊族,到魏末年才融化完畢。

     二北朝時期 鮮卑拓跋部建魏國,都平城。

    魏國武力強大,擄掠人口也最貪暴。

    十六國遷徙民戶,是想充實國都和附近地區。

    魏國擄獲人口,充實平城和畿内以外,還強迫很多人作奴隸,比十六國要野蠻得多。

    但是,也因為魏擄獲的人口特别多,到後來,出現一個比十六國規模更大的融化。

    這個過程可分為三期:第一期,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前;第二期,遷洛鮮卑華化及六鎮流民内遷;第三期,隋滅周,建立漢族政權。

     第一期--鮮卑融化被擄的各族 依據《魏書》本紀等記載,凡擄獲記有人數(人數與畜牲數往往合計)或部落來降附的條文,摘錄如下:三八九年,魏道武帝攻破解如部,獲男女雜畜十數萬。

     三九○年,襲破高車袁纥部,獲生口馬牛羊二十餘萬。

    纥奚部、纥突鄰部來降附。

     三九八年,徒山東六州民吏及徒何(鮮卑)等雜夷三十六萬,百工伎巧十萬餘口到平城及畿内。

    三九九年,徙山東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傑吏民二千家到平城。

    破高車雜夷三十餘部,擄獲七萬餘口,又擄獲二萬餘口。

     四○○年,高車所屬小部九百餘落來降附。

    四○一年,高車所屬小部三十餘落來降附。

    四○二年,擄獲匈奴殘部,徙居平城。

     四○三年,越勤部萬餘家,尉遲部萬餘家來降附。

    四一三年,魏明元帝攻破越勤部,擄獲二萬餘家。

    四一四年,河西胡(匈奴)酋劉遮等率萬餘家來降附。

     四一五年,河西胡劉雲等率數萬戶來降附。

    四一八年,徙冀定幽三州徒何于平城。

     四二六年,魏太武帝攻夏,擄獲萬餘家歸平城。

    四二七年,攻破夏都城統萬,擄獲赫連氏家屬和宮女萬餘人及秦雍人士數千人歸平城。

     四二九年,大破柔然國,高車諸部前後歸降三十餘萬人,又襲擊高車,得降人數十萬,遷徙到漠南遊牧。

    四三九年,滅北涼,徙沮渠氏宗族及吏民三萬餘家到平城。

     四五一年,攻宋,擄獲宋民五萬餘家,分居平城附近。

     四八一年,魏孝文帝以南(齊)俘萬餘口班賜群臣。

    魏道武帝攻後燕時(三九六年),除去一部分留守兵,出征兵多至四十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