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南朝的經濟狀況
關燈
小
中
大
地,這些隻是偶見的例證。
他們土地的獲得,有所謂賜田,如王導有賜田八十餘頃在鐘山(南京城東北)西。
有所謂求田,如謝靈運求會稽回踵湖,始甯休崲湖,決水為田。
有所謂懸券,如蕭宏放高利貸,借錢給人,文契上預先指定田地房屋作抵押,到期不還,驅逐業主,收歸己有。
更強暴的方法是霸占山澤。
如刁協家專擅京口山澤,蠹害貧民。
齊蕭子良在宣城(安徽宣城縣)、臨城(安徽青陽縣)、定陵(青陽縣東北)三縣封閉山澤數百裡,禁民樵采。
山林湖澤被勢家占有,百姓誤入捕魚,罰布十匹,汲取飲水,刈割柴草,都有罰禁。
甚至有些統治者也感到橫暴太甚,民憤難抑,在法律上規定霸占山澤的禁律,事實上禁律依然是一些空文。
勢家大族擁有部曲,作為私有的武力。
部曲本是大地主脅迫本族貧人、佃戶及附近農民組成的私人軍隊。
大地主作将帥時,部曲當作親兵随從出戰,在平時,用部曲壓迫民衆,霸占山澤田宅。
部曲有部曲将,這一種人是大地主的爪牙,是附屬于大地主的一種剝削者。
南朝士族又擁有稱為門生的一種人。
晉陶潛有腳病,使一門生與二兒舁籃輿。
陶潛是貧士,還有一個門生為他服役。
宋徐湛之有門生千餘人,都是三吳富家子弟,衣服鮮麗,随從徐湛之出入。
謝靈運有門生數百人。
齊劉瓛每出遊,一門生持胡床随行。
門生對主人似乎有些象親随人的身分。
梁顧協标榜廉潔,有門生新來投靠,不敢獻厚禮,隻獻錢二千文,顧協發怒,賜杖二十。
姚察有門生送南布(木棉布)一端,花綀(音束shù葛類)一匹,姚察厲聲驅出。
顧協姚察不收禮物,算是例外,其餘當是以收門生禮物為斂财的一個方法。
東晉南朝最重門第,凡不入士流的微族,即使豪富,不敢僭士族,也不敢希望獲取高的官位,可是出錢買做門生以後,得服事貴人,自覺身分提高。
貴人出仕,更得随從到任,分潤贓物。
例如益州曆任刺史,莫不大事聚斂,多至萬金,随從賓僚,都是京城窮子,出去做郡縣官,盡量貪污緻富。
劉秀之做益州刺史,整頓政治,人民悅服。
門生地位比賓僚低,情誼卻很親近,他們跟随主人,自然也要仗勢剝削。
佛寺--齊蕭子良提倡佛教,南朝佛教開始興盛。
梁武帝時,佛教極盛。
建康有佛寺五百餘所,各擁大财産。
僧尼十餘萬人,食肉飲酒,窮奢極侈。
外州郡佛寺,不可勝數。
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養女,白徒養女不入戶籍,免除一切課役。
郭祖深說,天下戶口,幾乎失去一半。
郭祖深主張革除白徒養女,準僧尼蓄奴婢。
僧尼隻許蔬食,婢女隻許著青布衣。
梁武帝正在大興佛教,當然不聽郭祖深的建議。
佛寺财産豐富,兼營高利貸。
齊江陵長沙寺僧鑄黃金為金龍,重數千兩埋土中。
甄彬曾持一束苎向長沙寺庫房質錢,後贖還苎,苎中有黃金五兩,問寺庫知是有人持黃金質錢,管庫僧誤置苎中。
小自一束苎,大至黃金貴物,都可以質錢,想見營業範圍的廣泛。
後世典當業,從南朝佛寺開始。
上列從皇帝到僧尼,是一大群殘酷的剝削者,長江流域經濟不能有更多的發展,主要是受這群人的阻礙。
勞動民衆在這個阻礙下辛勤地進行着長江流域的開發事業。
小農--占有一小塊耕地,農業生産以外,兼營副業,勉強維持一家人生活的農民,在數量上是較大的,租稅徭役,朝廷主要是從這部分農民取得。
史載宋武帝劉裕微時的生活,可以代表這部分農民。
劉裕是個農民,有時販履賣蘆葦,穿的是妻臧氏手制的短布衫襖。
做皇帝後,保存所用耕具示子孫。
在皇宮裡仿照農民住屋造自己的寝室,床頭有土障,壁上挂葛制的燈籠,麻制的蠅拂。
他的孫子宋孝武帝看了說,田舍翁有這些,已經算是很好了。
大抵普通農民,連葛燈籠麻蠅拂也是沒有的。
宋孝武帝時,山陰縣人多田少(多被大族占有),孔靈符請遷徙貧民到餘姚、鄮、鄞三縣開墾湖田。
當時朝臣全數反對孔靈符的建議,說山陰豪族富家,田并不少,貧民傭耕,可以謀生。
朝臣代表大地主的利益,要貧民來充當佃戶,孔靈符代表最高地主(朝廷)的利益,要貧民墾得一些田地,為朝廷納租。
宋孝武帝不聽衆議,移民墾田,都成良業。
自然,這些良業終究還是被豪族富家占去。
東晉定制,官品第一第二,佃客不得過四十戶,自第三品起,每品減五戶,第九品五戶。
農産物主客酌量分配。
都下民戶多投王公貴人當佃客,朝廷制度,并不實行。
士族有免役特權,民衆為避免可怕的徭役,不得不投靠士族當屬名。
既然很大部分的土地為豪族富家所占有,佃客數量無疑也是很大的。
奴婢--南朝士族又多擁有奴婢。
如晉陶侃有家僮千數,刁協家有奴婢數千人。
宋謝混有奴僮千數百人,沈慶之有奴僮千人。
其他大族所有奴僮數量當不相上下。
普通士族家庭,也養奴婢當作重要的财産,兄弟分家時分取奴婢。
奴婢主要用在耕田織布,所謂“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就是使用奴婢的目的。
有時也派奴到遠方去經商,不會逃走。
五二五年,梁将元法僧逼迫彭城兵将三千餘人來建康,都印額為奴。
足見奴隸額上印着字,所以無法逃走。
齊時,劉寅使奴當伯上廣州,經過七八年還是回來。
據說當時六鬥米約抵錢五千,奴婢一人抵米六鬥或值錢五千至七千。
奴婢來源主要是破産農民,奴婢身價驚人的低也就說明農民生活驚人的惡劣。
奴隸是勞動民衆中最受壓迫的一層,侯景作亂,奴隸成為侯景的唯一支持者。
手工業者也是開發長江流域的一個重要力量,煉鋼、造紙、制瓷、造船都是他們特出的貢獻。
勞動民衆推動長江流域的經濟前進,士族享受了這個前進的利益,其中一部分人在文化上作出貢獻,算是對勞動民衆提供了一種報酬。
隋唐文化繼承南朝,隋唐經濟也依仗南方。
數全國财富,“揚一益二”,就是長江流域開發的結果。
到唐中期,韓愈說“當今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長江流域地位更見重要。
所以,将近三百年的東晉南朝,在政治上是偏安一隅,在經濟文化上卻有巨大的成就。
他們土地的獲得,有所謂賜田,如王導有賜田八十餘頃在鐘山(南京城東北)西。
有所謂求田,如謝靈運求會稽回踵湖,始甯休崲湖,決水為田。
有所謂懸券,如蕭宏放高利貸,借錢給人,文契上預先指定田地房屋作抵押,到期不還,驅逐業主,收歸己有。
更強暴的方法是霸占山澤。
如刁協家專擅京口山澤,蠹害貧民。
齊蕭子良在宣城(安徽宣城縣)、臨城(安徽青陽縣)、定陵(青陽縣東北)三縣封閉山澤數百裡,禁民樵采。
山林湖澤被勢家占有,百姓誤入捕魚,罰布十匹,汲取飲水,刈割柴草,都有罰禁。
甚至有些統治者也感到橫暴太甚,民憤難抑,在法律上規定霸占山澤的禁律,事實上禁律依然是一些空文。
勢家大族擁有部曲,作為私有的武力。
部曲本是大地主脅迫本族貧人、佃戶及附近農民組成的私人軍隊。
大地主作将帥時,部曲當作親兵随從出戰,在平時,用部曲壓迫民衆,霸占山澤田宅。
部曲有部曲将,這一種人是大地主的爪牙,是附屬于大地主的一種剝削者。
南朝士族又擁有稱為門生的一種人。
晉陶潛有腳病,使一門生與二兒舁籃輿。
陶潛是貧士,還有一個門生為他服役。
宋徐湛之有門生千餘人,都是三吳富家子弟,衣服鮮麗,随從徐湛之出入。
謝靈運有門生數百人。
齊劉瓛每出遊,一門生持胡床随行。
門生對主人似乎有些象親随人的身分。
梁顧協标榜廉潔,有門生新來投靠,不敢獻厚禮,隻獻錢二千文,顧協發怒,賜杖二十。
姚察有門生送南布(木棉布)一端,花綀(音束shù葛類)一匹,姚察厲聲驅出。
顧協姚察不收禮物,算是例外,其餘當是以收門生禮物為斂财的一個方法。
東晉南朝最重門第,凡不入士流的微族,即使豪富,不敢僭士族,也不敢希望獲取高的官位,可是出錢買做門生以後,得服事貴人,自覺身分提高。
貴人出仕,更得随從到任,分潤贓物。
例如益州曆任刺史,莫不大事聚斂,多至萬金,随從賓僚,都是京城窮子,出去做郡縣官,盡量貪污緻富。
劉秀之做益州刺史,整頓政治,人民悅服。
門生地位比賓僚低,情誼卻很親近,他們跟随主人,自然也要仗勢剝削。
佛寺--齊蕭子良提倡佛教,南朝佛教開始興盛。
梁武帝時,佛教極盛。
建康有佛寺五百餘所,各擁大财産。
僧尼十餘萬人,食肉飲酒,窮奢極侈。
外州郡佛寺,不可勝數。
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養女,白徒養女不入戶籍,免除一切課役。
郭祖深說,天下戶口,幾乎失去一半。
郭祖深主張革除白徒養女,準僧尼蓄奴婢。
僧尼隻許蔬食,婢女隻許著青布衣。
梁武帝正在大興佛教,當然不聽郭祖深的建議。
佛寺财産豐富,兼營高利貸。
齊江陵長沙寺僧鑄黃金為金龍,重數千兩埋土中。
甄彬曾持一束苎向長沙寺庫房質錢,後贖還苎,苎中有黃金五兩,問寺庫知是有人持黃金質錢,管庫僧誤置苎中。
小自一束苎,大至黃金貴物,都可以質錢,想見營業範圍的廣泛。
後世典當業,從南朝佛寺開始。
上列從皇帝到僧尼,是一大群殘酷的剝削者,長江流域經濟不能有更多的發展,主要是受這群人的阻礙。
勞動民衆在這個阻礙下辛勤地進行着長江流域的開發事業。
小農--占有一小塊耕地,農業生産以外,兼營副業,勉強維持一家人生活的農民,在數量上是較大的,租稅徭役,朝廷主要是從這部分農民取得。
史載宋武帝劉裕微時的生活,可以代表這部分農民。
劉裕是個農民,有時販履賣蘆葦,穿的是妻臧氏手制的短布衫襖。
做皇帝後,保存所用耕具示子孫。
在皇宮裡仿照農民住屋造自己的寝室,床頭有土障,壁上挂葛制的燈籠,麻制的蠅拂。
他的孫子宋孝武帝看了說,田舍翁有這些,已經算是很好了。
大抵普通農民,連葛燈籠麻蠅拂也是沒有的。
宋孝武帝時,山陰縣人多田少(多被大族占有),孔靈符請遷徙貧民到餘姚、鄮、鄞三縣開墾湖田。
當時朝臣全數反對孔靈符的建議,說山陰豪族富家,田并不少,貧民傭耕,可以謀生。
朝臣代表大地主的利益,要貧民來充當佃戶,孔靈符代表最高地主(朝廷)的利益,要貧民墾得一些田地,為朝廷納租。
宋孝武帝不聽衆議,移民墾田,都成良業。
自然,這些良業終究還是被豪族富家占去。
東晉定制,官品第一第二,佃客不得過四十戶,自第三品起,每品減五戶,第九品五戶。
農産物主客酌量分配。
都下民戶多投王公貴人當佃客,朝廷制度,并不實行。
士族有免役特權,民衆為避免可怕的徭役,不得不投靠士族當屬名。
既然很大部分的土地為豪族富家所占有,佃客數量無疑也是很大的。
奴婢--南朝士族又多擁有奴婢。
如晉陶侃有家僮千數,刁協家有奴婢數千人。
宋謝混有奴僮千數百人,沈慶之有奴僮千人。
其他大族所有奴僮數量當不相上下。
普通士族家庭,也養奴婢當作重要的财産,兄弟分家時分取奴婢。
奴婢主要用在耕田織布,所謂“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就是使用奴婢的目的。
有時也派奴到遠方去經商,不會逃走。
五二五年,梁将元法僧逼迫彭城兵将三千餘人來建康,都印額為奴。
足見奴隸額上印着字,所以無法逃走。
齊時,劉寅使奴當伯上廣州,經過七八年還是回來。
據說當時六鬥米約抵錢五千,奴婢一人抵米六鬥或值錢五千至七千。
奴婢來源主要是破産農民,奴婢身價驚人的低也就說明農民生活驚人的惡劣。
奴隸是勞動民衆中最受壓迫的一層,侯景作亂,奴隸成為侯景的唯一支持者。
手工業者也是開發長江流域的一個重要力量,煉鋼、造紙、制瓷、造船都是他們特出的貢獻。
勞動民衆推動長江流域的經濟前進,士族享受了這個前進的利益,其中一部分人在文化上作出貢獻,算是對勞動民衆提供了一種報酬。
隋唐文化繼承南朝,隋唐經濟也依仗南方。
數全國财富,“揚一益二”,就是長江流域開發的結果。
到唐中期,韓愈說“當今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長江流域地位更見重要。
所以,将近三百年的東晉南朝,在政治上是偏安一隅,在經濟文化上卻有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