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五個朝代的更替東晉朝三一七年至四二○年

關燈


    現在做一任地方官,得錢就可以上萬萬。

    罷官回京,盡量享受,一次宴會費錢超過百金,家中畜妓無數,極聲色的樂趣。

    不過幾年,錢财用完,追恨過去得錢不夠多,再出去做官,貪殘得更加厲害。

    賀琛說的隻是地方官,至于王公貴戚和世家大族,貪殘侈靡自不待言。

    梁武帝否認賀琛的指責,但也承認自己齋僧的飯菜,一個瓜能變出幾十個式樣,一種菜能做出幾十種味道。

    素食還如此精緻,可見賀琛所說風俗侈靡,确是事實。

    侯景宣布梁武帝罪狀說,梁朝割剝民衆,以供貪欲,你們如果不信,試看皇帝的大苑囿,王公的大第宅,僧尼的大寺塔,以及文武百官,都是美妾成百,仆從上千。

    這些人不耕不織,錦衣美食,不從百姓奪取,從那裡得來!侯景的指責也是事實。

    侯景渡江攻建康城,梁武帝命提取諸寺院及公庫所藏錢,得五十萬萬充軍用。

    建康有的是錢和用錢的人,他們比賽豪華,衣服食物器具,力求精美,都要各地方運輸進來,本城産品是很少的。

    侯景作亂,交通阻隔,糧食斷絕,幾個月功夫,人餓死大半。

    侯景攻台城,蕭綱命人燒侯景所據宮殿,宮殿及多年積聚的圖書文物幾乎全部被燒毀。

    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建康,經侯景之亂的破壞,蕩然無遺了。

     五四九年,侯景攻入台城,就派遣部下諸将出外殺掠,告誡諸将說,攻入城市,要殺個幹淨,使天下人知道我的威名。

    因此諸将專事燒殺掠奪,做盡慘虐行為,以取笑樂。

    侯景軍一路向三吳,有饑兵數百。

    梁吳郡太守有精兵五千,不敢抵抗,開城門迎侯景軍。

    侯景軍據吳郡,大掠财物婦女。

    侯景派兵攻破吳興郡,又進攻會稽郡。

    會稽有精兵數萬,糧食軍器都很充足,侯景兵到,東揚州刺史蕭大連(梁簡文帝的兒子)棄城逃走,侯景軍不戰取得會稽郡。

    三吳最為富庶,是長江流域經濟文化的第二個中心地點,經東晉末一度破壞後,宋齊以來,又恢複了它的繁榮景象。

    建康城的大量消費,主要是依靠三吳來供給。

    侯景據有三吳,奪完了金帛,又掠奪人口,有的被殺死,有的被販賣到北方,遺民存留無幾。

    五五○年,侯景軍一路向廣陵。

    破城後,捕城中人不論老少,埋半身入地,侯景兵馳馬射擊,八千人一時都被慘殺,廣陵成了一座空城。

    五五○年,侯景軍一路沿江西進。

    五五一年破江州,又破郢州。

    侯景率大軍向江陵,蕭繹向西魏求援,割漢中給西魏。

    蕭繹有力量擊敗侯景,割地給西魏,實際是請求西魏不要助蕭詧來奪取江陵。

    果然,侯景被蕭繹軍擊敗,逃歸建康。

    侯景已經完成了他的大破壞動作,再沒有什麼事可做了,隻好坐在建康城等待死滅。

     蕭繹擊敗侯景,取得江州和郢州,争位人之一蕭綸也被西魏軍殺死。

    五五一年,蕭繹派大将王僧辯率軍東下,陳霸先率精兵三萬人助王僧辯。

    五五二年,王僧辯攻建康,陳霸先大破侯景軍,收複建康城。

    侯景遁逃入海,路上被部屬殺死。

    蕭繹在江陵稱帝(梁元帝)。

    建康已是一座荒城,江陵一向是西部重鎮,為長江流域第三個經濟文化的中心,舍不得離開;同時,在襄陽的蕭詧,在成都的蕭紀,都是主要争位人,需要防禦,因此,梁元帝決定建都在江陵,使陳霸先鎮守建康。

     五五二年,益州刺史蕭紀自稱皇帝。

    五五三年,發兵來攻江陵。

    梁元帝請西魏攻蜀。

    宇文泰很喜歡,對諸将說,取蜀滅梁,就在這一次了。

    宇文泰派将軍尉遲迥率軍入蜀攻成都。

    蕭紀甯願失蜀,卻一心想得江陵。

    他用金一斤或銀一斤制成一個金餅或銀餅,共有金餅一萬個銀餅五萬個。

    臨戰,給将士們看看,但并不分賞給有功的人。

    蕭紀軍潰散。

    梁元帝兵追蕭紀,蕭紀擲一小袋金餅給追者,說,我用這金餅雇你,送我去見七官(梁元帝行七)。

    追者說,我殺了你,金餅會跑到那裡去?蕭紀就這樣結束了他那條醜惡的生命。

    蕭紀死後,益州全境也就為西魏所有。

     一群争奪帝位的人,現在隻剩下梁元帝和蕭詧二人。

    五五四年,西魏宇文泰使于謹率兵五萬合蕭詧兵來攻。

    五五五年,攻破江陵。

    梁元帝自以為讀書萬卷,仍免不了亡國,把所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一起燒毀,随後到西魏軍前投降。

    他受盡蕭詧的侮辱以後,結束了他那條極其醜惡的生命。

    西魏封蕭詧為梁主,以江陵附近約三百裡土地作為梁國封地。

    使蕭詧居江陵東城,西魏兵駐西城,監視蕭詧。

    西魏取襄陽,擄走江陵府庫中所藏全部珍寶,并捕捉王公百官以及居民數萬人,分賞魏軍作奴婢。

    長江流域第三個經濟文化中心,随着建康和三吳也徹底破壞了。

    五五六年,蕭詧在荒城裡自稱為皇帝。

    他和他的子孫對周(五五七年,周滅西魏)隋執臣禮甚恭謹。

    五八七年,隋文帝消滅了這個醜惡的梁國。

     梁武帝釀造禍亂,侯景和蕭氏一群争奪帝位的人實行禍亂。

    這次大禍亂歸根是士族制度自然的結果。

    顔之推說,江南士族至今已傳八九代,生活全靠俸祿,從沒有自己耕田的。

    田地交奴隸佃客耕種,自己連起一塊土,耘一株苗也沒見過。

    人世事務,完全不懂。

    所以做官不辦事,管家也不成。

    都是太優閑的緣故。

    又說,梁朝士大夫,通行寬衣大帶大冠高底鞋,香料熏衣、剃面搽粉塗胭脂,出門坐車轎,走路要人扶持。

    官員騎馬就會被人上表彈劾。

    建康縣官王複未曾騎過馬,見馬叫跳,驚駭失色,告人道,這明明是老虎,怎麼說它是馬。

    侯景作亂,士大夫肉柔骨脆,體瘦氣弱,不堪步行,不耐寒暑,死亡無數。

    他們因為得不到食物,餓成鸠形鹄面,穿着羅绮,抱着金玉,伏在床邊等死。

    隋炀帝也說,江東諸帝多抹脂粉,坐深宮。

    這都說明梁朝整個統治集團自皇帝以至士族已經腐朽到極度,剝削階級的黑暗全部集中表現在這群人的行動上,既然西晉極度腐朽的士族造出了十六國大禍亂,梁朝同樣腐朽的士族,自然也不能不造出梁末的大禍亂。

     梁武帝為貪得土地,招納侯景,結果是梁國内部大亂,失去廣大的土地。

    東魏取得淮南和廣陵,西魏取得益州、漢中、襄陽。

    江陵有西魏守軍,實際也為西魏所有。

    南朝自巴陵(湖南嶽陽縣)至建康,與北朝對峙以長江為界。

    此後,南方漢族政權作為憑借的長江天險,江蘇南京陳永甯陵石麒麟至少失去了一半,等到北方也建立起漢族政權的隋朝,一舉滅陳,長江根本不起作用了。

     梁朝四帝,首尾凡五十六年。

     陳朝五五七年至五八九年 陳霸先,吳興郡長城縣(浙江長興縣)人,在梁末大亂中,是一個保護南方漢族政權最有功的人。

    他家世寒賤,不列在士族。

    早年當裡司、油庫吏、傳令吏等微職,後來得小軍職,因鎮壓交州農民起義,官位漸顯。

    五四九年,陳霸先在廣州起兵讨侯景,排除當地割據者的阻礙,五五○年,進軍至南康(江西南康縣)。

    五五一年,蕭繹遣王僧辯率軍東下至湓城(湓音盆pén江西九江),陳霸先率精兵三萬人來會。

    五五二年,王僧辯攻克建康,陳霸先立功最多。

    五五五年,王僧辯、陳霸先在建康擁立梁元帝的兒子蕭方智為主。

    北齊派兵護送梁武帝的侄子蕭淵明來作梁主,王僧辯畏齊兵,迎立蕭淵明。

    陳霸先再三苦争,王僧辯不從,陳霸先起兵襲殺王僧辯,立蕭方智為梁帝(梁敬帝)。

    如果蕭淵明得立,和江陵的蕭詧一樣,建康的梁将成為齊的附庸。

    陳霸先殺王僧辯,立梁敬帝,齊的勢力被擯斥不得侵入江南。

    陳霸先擊敗齊兵并削平許多叛亂。

    五五七年,滅梁稱帝(陳武帝),建立起對抗齊周和後梁(蕭詧)的陳朝。

     陳武帝和陳文帝、陳宣帝統治陳國共二十五年,雖然與敵國經常進行着戰争,國内的叛亂也不時發生,但梁末遭受大破壞的南朝境内,經濟和文化逐漸恢複起來了。

    陳宣帝的兒子陳後主(陳叔寶),就在這個恢複起來的物質基礎上,又恢複極度腐朽的醜惡生活。

     陳後主荒淫,使寵妾張貴妃孔貴人等八人夾坐左右,文士江總、孔範等十人參與宴會,号稱狎客。

    妃嫔與狎客共賦詩,互相贈答,采取尤豔麗的詩篇,造作歌曲,選美女千餘人奏樂歌唱。

    君臣酣歌,通宵達旦。

    陳後主又大造宮室,其中臨春、結绮、望仙三閣最為壯麗。

    三閣各高數十丈,材料多用香木,裝飾着大量金玉珠翠,東晉以來,還不曾有過這樣侈靡的建築物。

    不言而喻,他的搜刮是極其殘酷的。

    賦稅繁重,民不堪命,刑罰苛暴,牢獄常滿,直臣傅縡(音宰zǎi)勸他改過,說:陛下酒色過度,任用小人,惡忠臣如仇敵,看百姓是野草。

    宮中妾婢穿着拖地的長繡裙,廄裡馬匹飽得連豆粟都不想吃,百姓呢?流離失業,餓死不得葬,屍體抛棄在荒野上。

    天怒民怨,衆叛親離,我看陳朝就要完了。

    陳後主大怒,派人告訴傅縡說,你能改過麼?你能改過,我想免你的罪。

    傅縡堅決拒絕,答道:我的心同我的面貌一樣,如果我的面貌可以改,那末,我的心也可以改。

    陳後主更怒,殺傅縡。

    五八七年,隋文帝滅蕭詧的梁國,定計滅陳。

    五八八年,隋發兵五十一萬,以楊廣為統帥,準備渡江。

    陳後主說,從前北齊三度來攻,北周兵也來過兩次,都大敗逃去。

    這次隋兵來攻,一定送死。

    寵臣們也說,隋兵決不能渡長江。

    君臣依然飲酒賦詩,守江諸将告急求救,一概不理。

    五八九年,隋将賀若(姓)弼自廣陵直渡京口,韓擒虎自橫江(安徽和縣)直渡采石,攻入建康,俘獲陳後主,陳亡。

     陳朝五帝,首尾凡三十三年。

     三一七年,晉元帝在建康立國,至五八九年隋滅陳,前後共二百七十二年。

    西晉滅亡後,黃河流域在少數族統治下,長期遭受嚴重的破壞,漢族在長江流域建立本族政權,抵抗少數族的南來蹂躏,這是有利于民衆的事業,不能看作分裂和割據。

    長江流域比起黃河流域來,一向是落後地區,東晉時期,北方漢族人大量南遷,長江流域經濟有很大的發展,逐漸接近黃河流域未遭破壞時的經濟水平,文化的興盛,更遠遠超過當時的北方。

    南朝文化為隋唐統一時期高度文化奠定了基礎。

    閩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比長江流域又落後得多。

    東晉時一部分北方士族遷居晉安郡(治設原豐縣,福建福州市),閩江流域經濟文化開始發展起來。

    梁末大喪亂,晉安郡獨富饒安甯,不受喪亂的影響。

    侯景陷三吳,會稽郡公侯士人很多遷居到嶺南,漢族文化在珠江流域也開始有一些發展。

    每經一次大亂,總有一部分漢族向落後地區遷移,他們帶來漢族的經濟和文化,在落後地區起着進步的作用,影響當地的非漢族人。

    例如四三六年(宋文帝元嘉十三年),魏滅北燕,北燕主馮弘族人馮業率三百人浮海歸宋,居住新會(廣東新會縣),宋朝命馮業世為羅州(治石龍縣,廣東化縣)刺史。

    馮氏非本地人,号令不行。

    高涼郡(廣東陽江縣)有“蠻”族部落十餘萬家,酋長洗氏。

    洗氏有女多智謀,善于用兵,梁末,羅州刺史馮寶娶洗氏女為妻。

    洗夫人約束洗氏部落使從民禮,馮氏政令才得行施。

    陳霸先起兵讨伐侯景,得洗夫人援助,洗夫人成為陳朝在嶺南的重要支柱。

    馮氏數百人終于影響洗氏十餘萬家。

    以此為例,漢族士人避難到閩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在當地總要發生大小不等的影響。

    不過,由于士族的極度腐朽,在它統治力愈強的地方,勞動民衆所受的痛苦也愈大,一直到造成大災難,長江流域就是這樣遭受破壞的。

    總的說來,南朝将近三百年的士族統治,對中國南部的開發,積極作用終究比消極作用要大一些。

    因為南朝以前,中國經濟文化的主要基地隻有一個黃河流域,經過南朝,長江流域也成為主要基地,中國經濟文化的主要基地從此擴大了一倍,封建社會也就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隋唐時期的繁榮就是在這個擴大的基地上産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