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十六國時期的文化

關燈
一佛教 十六國時期,黃河流域是現實的地獄,是充滿着戰争、災禍、死亡、毀滅等等恐怖事件的黑暗世界。

    生活在那時候的人,無論是得勢處于統治地位的那種人,或者是失勢被蹂躏的那種人,都看不出自己有什麼可靠的出路。

    那時候的人經曆着忽興忽敗忽生忽死十分無常惡夢般的境地,自然而然地要發生迫切的問題:救星在那裡?為什麼是這樣?少數族豪酋據中原稱帝王,精神上是怯弱的,匈奴族靳準所謂“自古無胡人為天子者”,足以表達這些帝王的怯弱心理。

    他們希望獲得一種根據來壯自己做中原帝王的膽,但是,在漢族傳統的文化裡是找不到的。

    他們也希望獲得一種神奇的法術來幫助自己取勝,但是,儒學玄學裡沒有這種法術,連興妖作怪的道教在當時也還不敢自誇有大法術。

    這些制造現實地獄的帝王和他的随從者固然迫切地想尋找救星,淪陷在地獄中遭受無邊苦難的各族民衆,當然更迫切地要尋找救星。

    救星在那裡,成為整個地獄中人的共同問題。

    在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裡,不公平不合理不可解釋的遭遇,任何人都可以随時碰到。

    “天道福善禍淫”,“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一類訓條,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已經發出“餘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的疑問。

    特别是在大亂的時候,一切疑問更集中地表現出來。

    為什麼是這樣,也成為整個地獄中人的共同問題。

    這兩個問題,使得利害抵觸的各種人群,同樣都看不出什麼是自己的出路。

     佛教給各種人群送來了一條共同的出路。

    它有神不滅說和因果報應說,它有人死後受公平賞罰的天堂和地獄,它有神通變化的法術,它有豐富的唯心主義哲學,這樣,人人都找到自己的出路了。

    因果報應說尤其是解答問題的關鍵。

    釋慧遠因有人懷疑善惡沒有現驗,特作《三報論》。

    他說,報應有三種:善人惡人當身受報,叫做現報。

    善人惡人當身不受報,來生一定要受報,這種報應叫做生報。

    比如說,現在的善人受了惡報,現在的惡人受了善報,因為現在的善人前生是惡人,現在的惡人前生是善人。

    還有一種叫做後報。

    一個人做了善事或惡事,要經過二生、三生、百生、千生才受到報應。

    有了這三報,還有什麼事可以懷疑的呢!佛教和其他宗教幻化出各式各樣的靈魂世界,主要是用來誘騙現身受苦受難的民衆,教他們安心受苦難,準備來生受善報以至登天堂。

    漢族原有的儒家道家學說,都以一生為限,不講前生與來生,在這一點上,比起那些宗教來,應該說是屬于唯物論方面的了。

    但是,也就在這一點上,被外來的佛教取得喧賓奪主的優勢。

    石虎尊敬佛圖澄,大興佛教,有一次,東晉軍來攻伐,石虎不利,發怒說,我奉佛供僧,卻來了晉寇,佛有什麼用。

    第二天,佛圖澄見石虎說,你前生是個大商人,曾在西方佛寺設大會,預會的有六十個羅漢,我是其中之一。

    當時有一個得道的人預言過:這個施主後身要在晉地作帝王。

    現在你果然做了皇帝,難道不是前身奉佛供僧的好處麼?石虎聽了這套鬼話很喜歡,顯然胡人做中原帝王是有根據了,并且這一生奉佛供僧,下一生做皇帝更可靠了。

    懷着怯弱心理做帝王的人,對什麼小乘大乘那些佛教哲學都無所謂,真正感興趣的就是因果報應和神奇的法術。

     石勒石虎尊奉佛圖澄,受苦受難的民衆,不少人削發出家,求佛圖澄的保護。

    石虎感到不利,提出無爵秩的百姓是否有權奉佛和百姓為避役(兵役徭役)奉佛,是否需要審查兩個議題,令群臣詳議。

    王度等依據漢魏舊制,主張凡漢人一概不許到寺廟燒香禮拜;上自官員,下至役隸,也一概不許拜佛;凡趙人(羯族人)已出家者一概還俗。

    這是漢族傳統文化對外來宗教的排斥,當然要引起佛圖澄等人的反攻,石虎終于順從佛圖澄,下令說,我不是漢族人,做了中國的皇帝,理應兼奉中國神和外國神。

    凡夷(羯族以外的非漢族人)、趙(羯族人)、百姓(漢族人)願意奉佛的人,一概允許出家做和尚。

    石虎下了這道命令,佛教才真正發展起來。

    當時佛寺大抵是由下列三種人構成的。

     寺主--《十六國春秋?石虎傳》說“是時百姓因佛圖澄率多奉佛,皆營造寺廟,削發出家”。

    這裡所謂百姓,就是有錢有勢的官員和豪強。

    他們出錢造寺廟,一方面為求來世的福,一方面為獲當前的利。

    有了寺廟,寺主可以得到信徒的布施,可以役使下級僧衆。

    勢家豪姓向來占民戶作自己的蔭戶,十六國時尤甚,例如前燕慕容時王公貴戚占民戶為蔭戶,至少在二十萬戶以上。

    不過,這和國君有利害沖突,要保持蔭戶也不是沒有困難的。

    寺主役使下級僧衆,實際是變相的占有蔭戶,形式上卻是奉佛供僧,不違國法。

    因此,出家的寺主或不出家的寺主(如石虎的官員張離、張良家富,事佛起大塔),都是大地主的一種。

     道人--道人也稱道士,是通曉佛教哲學的僧人。

    這種人多出身于寒苦的士族,鑽研佛學,以傳教弘法為出路。

    他們可以作寺主的重要輔佐,也可以上升為寺主。

    不論他們是貧僧還是富僧,都屬于地主階級。

     下級僧衆--勞苦人民在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