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十六國大亂
關燈
小
中
大
給人家當庸工,又被亂軍捉獲。
石勒設法逃走,因為沒有生路可走,約集王陽等八騎為劫盜。
後來又得呼延莫等十騎,号稱十八騎。
石勒以十八騎為骨幹,招集山野亡命之徒,成立一支兇悍的軍隊。
三○七年,從大盜汲桑等攻破邺城,殺晉新蔡王司馬騰,燒邺城宮室,殺士族和居民萬餘人,擄掠婦女珍寶無數,東漢末曹操建都的名城,被石勒等人破壞得幹淨。
司馬越攻邺,汲桑石勒戰敗,石勒投降劉淵,成為劉淵部下的一個大将。
三○八年,石勒攻掠冀州各郡縣,有兵五六萬人。
三○九年,石勒攻陷冀州各郡縣的壁壘百餘個,兵增至十餘萬人。
這時候,石勒開始有些政治性的措施。
以失意士人張賓為謀主,又招集低級士族,别立一營,号稱君子營。
劉淵也招引失意士人,但用人主要是用匈奴貴族,石勒用人主要是用這些失意士人。
他們痛恨西晉統治集團,自然要為石勒盡力。
石勒的善戰加上張賓這群人的智謀,在當時成為一個無故的力量。
三一一年,石勒消滅王衍所率司馬越軍,又殺死漢國大将王彌。
王彌是石勒的勁敵,王彌軍被吞并,阻止了漢國在黃河下遊的活動。
西晉遺留下的重鎮還有幽州王浚、并州劉琨。
三一四年,石勒殺王浚。
三一八年,石勒攻走劉琨,西晉朝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全部被消滅。
同年,石勒滅靳準,奪取平陽,對劉曜斷絕君臣關系,說,稱王稱帝,憑我自己,何必要你劉曜來封。
三一九年,石勒自稱趙王。
三二八年,石勒殺劉曜,滅趙國。
三三○年,石勒稱皇帝。
後趙與東晉以淮水為界,初次形成南北對峙的形勢。
三三三年,石勒死。
石勒自己評價說,我要是遇到漢高帝,該當做他的臣屬,要是遇到漢光武,我和他并驅中原,不知誰勝誰敗,我是在二劉之間的人物。
曹操司馬懿從孤兒寡婦手裡取天下,不是大丈夫行事,我不能那樣幹。
他有意學漢高帝,在政治措施上有些也效法西漢。
他出身羯族,對漢族是壓迫的,他出身窮苦農民,對農民的痛苦多少是知道的,因之漢族人民在石勒統治下,比在漢國要好一些。
石勒在戰争中,逐漸建立起政治制度。
三一二年,從張賓計,建都襄國。
三一三年,立太學,選士人為教師,選将佐的子弟三百人入太學讀書。
定租賦,令州郡官查實戶口,每戶出帛二匹,谷二斛。
三一九年,石勒以所據河内(治懷縣,河南沁陽縣)等二十四郡為趙國,有民戶二十九萬。
删簡律令,選擇重要條款,造《辛亥制度》共五千字。
任用續鹹為律學祭酒,管理獄訟。
任用支雄、王陽(八騎中人)為門臣祭酒,專管胡人的獄訟。
任用裴憲等為經學祭酒,任播等為史學祭酒。
任張賓為大執法,總管朝政。
遣使官巡行州郡,督促農桑生産。
石勒為鞏固自己的統治,特别重視士族,三二○年,下令諸将帥,此後俘獲士人,不得殺死,一定要送到襄國來。
石虎出兵作戰,獲得做過西晉掾屬小官吏以上的低級士族三百家,送到襄國,石勒設公族大夫專管這些士人。
石勒修改魏晉以來九品官人法,令群臣及州郡官每年保薦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各一人,令張賓管理選舉,品定這些被保薦的人,給他們官做。
石勒所立學校,有太學一所,小學十餘所。
三二四年,親到太小學考試諸學生,按經學程度的高低各給賞賜。
三二○年,用經學考試秀才、至孝,作為評定九品的标準。
三二九年,石勒巡行冀州諸郡,引見高年、孝弟、力田、文學之士,賞給谷帛。
三三一年,令群臣保薦賢良、方正、直言、秀異、至孝、廉清各一人,考試及格,分三等給官職。
三三三年,就是石勒死的一年,還令各郡立學官,每郡置博士、祭酒各一人,學生一百五十人。
石勒提倡經學,重視士族,在他的政治措施裡最為突出。
他利用低級士族與高級間的矛盾,大量殺死高級士族,借以取得低級士族的擁護。
他獎勵清廉,嚴刑懲罰貪污的官吏,借以緩和漢族農民的反抗。
這一點,石勒比起西晉和東晉的腐朽統治來,顯得有些新氣象。
石勒當作工具來使用的不僅是經學,而且還提倡佛教。
天竺僧佛圖澄于三一○年到洛陽,自稱已四百餘歲,能聽鈴聲知吉兇,想在洛陽建立佛寺。
這時候洛陽快要陷落,連昏愚的司馬越也知道不吉,逃出城去,佛圖澄還想立寺,這叫做能預知吉兇麼!劉曜攻破洛陽,佛圖澄潛伏荒野中觀看風勢。
大将郭黑略(十八騎之一)奉佛教,三一一年,佛圖澄投奔郭黑略。
郭黑略使佛圖澄見石勒。
佛圖澄對石勒玩了一套魔術,石勒覺得可以用來欺騙将士,鼓勵鬥志,表示尊信。
因此,石勒軍中不論漢族人和非漢族人,都來奉事。
佛圖澄又給将士們治病,信徒愈衆。
石勒屢次試驗佛圖澄的法術,大概得到郭黑略等信徒的預先密報,佛圖澄都顯示出确能先知,石勒真正信服了。
三一二年,石勒大興佛事,建立寺廟,把兒子們送到佛寺裡撫養,石勒親自拜佛發願,求佛保佑兒子們。
石勒死後,兒子都被石虎殺死,佛圖澄得到石虎更大的尊敬。
石勒提倡經學和佛教,但并不能消除漢族與非漢族間的矛盾。
石勒嚴禁人說胡字,有一天,一個醉人騎馬突入石勒宮門。
石勒大怒,召管門官斥責說,剛才跑馬入門的是什麼人,為什麼放他走。
管門官害怕,忘了忌諱,答道,剛才有個醉胡跑馬進來,阻止他不了。
俗話說:和胡人難說話。
我一個小官怎能阻止他。
石勒笑道,胡人正是難和他說話。
管門官免罪,也不追究那個犯門禁的醉胡。
石勒任用樊坦做地方官。
樊坦進見,衣冠破爛。
石勒驚問,你為什麼窮到這樣。
樊坦忘了禁令,答說,羯賊無道,把我的财物都搶光了。
石勒笑說,羯賊如此劫掠,我替他們賠償。
樊坦想起禁令,連連叩頭求饒。
石勒說,我禁的是普通人,你們老書生除外。
石勒立門禁,胡人犯禁得免罪;禁止胡人欺壓士族,胡人劫掠士族得免罪。
胡人仗勢橫行,可以想見普通漢族人受欺壓的嚴重。
後趙稱羯族人為國人,稱漢族人為漢人。
後趙的文武官,除了石氏一家人,其餘多是漢人。
作為統治族的國人有權欺壓漢人,所以石勒雖然收羅士族,但還不能和士族真正結合在一起。
石虎是石勒的侄子,石勒死,石虎奪取了後趙國政權。
石虎性同野獸,比石勒殘暴得多。
三三五年,石虎遷都邺,大造宮室,晝夜荒淫,窮奢極侈,人民的脂膏被石虎剝削得幹淨,餓死了十之六七。
石虎似乎也感到危險,一方面親自執掌軍事和刑法,一方面加強對高級士族和佛教的依靠。
三三六年,下令恢複西晉九品官人舊制,有權勢的人家,兒童多得好官,沒有權勢,即使有才德也被擯斥。
這樣,士族又出現了高級低級間的矛盾,石虎得到高級士族的支持,卻招緻低級士族的怨恨。
石虎尊奉佛圖澄,人民為逃避賦役,投奔佛寺,削發出家。
東漢和曹魏隻許胡僧在都邑立寺廟,漢人一概不得建寺出家。
西晉時偶有漢人出家,為數極少。
三三八年,石虎下令,準許漢人不論貧富和社會地位,都可以出家為僧。
士族有免徭役兵役作官吏的權利,僧徒不得作官吏但可以免徭役、兵役和租稅,貧民被暴政驅迫,紛紛出家,寺廟主成為出家貧民的剝削者和統治者,在與世俗君主的關系上,成為對貧民的瓜分者和争奪者。
貧民出家得享受士族權利的一半,因此甯願給寺廟主充當奴役。
從此佛教盛行,在蔭庇民戶的豪族大姓塢主壁帥一類封建主以外,又新添了一類性質相同的寺廟主。
石虎失去這些貧民,自然要加緊對在家貧民的敲剝。
漢族人民受盡石虎暴政和國人欺壓的痛苦,與後趙統治者間的矛盾達到了最高點。
三四九年,石虎死。
次年,石虎養子漢族人冉闵滅後趙,下令道,和我同心的人留在城(邺)内,不同心的人任便出城。
周圍百裡内漢族人全數入城,羯人紛紛出城。
冉闵殺了石氏一家人,知道羯人是不同心的,下令殺羯人,不論男女老少,無人得免,一天内就殺死數萬人。
前後共殺二十餘萬人。
有些人僅僅因為鼻子高些胡須多些,也被當作羯人殺死。
冉闵的行動是野蠻的,但石勒石虎利用國人欺壓漢人,這次大慘殺的釀成也是勢所難免的。
自劉淵起兵以來,漢族人與非漢族人進行鬥争,總是匈奴人羯人占優勢,冉闵這一野蠻行動,爆發了将近五十年中漢族人對匈奴人羯人的積忿,也引起了無以複加的大破壞,漢族和非漢族人民在這個大破壞中不知損失了多少生命。
魏--後趙大官四十八人推冉闵稱帝,國号魏。
冉闵慘殺非漢族人,當然要引起猛烈的反抗。
石虎庶子石祇據襄國稱帝,非漢族人的州郡官和武将們都響應石祇。
冉闵遣使人告東晉朝廷說,胡人作亂中原,現在誅滅了,請派兵來共同讨伐,掃清殘餘。
東晉朝廷正在防止桓溫篡奪,不許桓溫出兵經略中原。
冉闵率孤軍和石祇大戰。
三五一年,石祇聯合鮮卑慕容隽(前燕)、羌姚弋仲(後秦)夾擊冉闵,冉闵大敗,文武官及士卒死亡十餘萬人。
冉闵所屬徐州、豫州、兖州及洛陽守将降晉,東晉勢力又回到北方。
當時冉闵軍與羌胡軍互攻,沒有一個月的停戰,曆來遷徒到冀州的漢人和氐羌胡蠻人,不下數百萬,苦于戰禍,各還本鄉,路上互相殺掠,饑疫死亡,能到達本鄉的不過十中二三,平原上隻有屍骸,看不見耕者,生産幾乎完全停止。
冉闵盡力作戰,殺石祇。
三五二年,冉闵攻破襄國。
慕容隽奪取幽州,進軍至冀州,冉闵率精騎出擊,十戰十勝,後來陷入鮮卑大軍重圍中,冉闵戰敗被擒。
慕容隽殺冉闵,滅魏國,适逢大旱和蝗災,慕容隽害怕,祭冉闵,諡為武悼天王。
冉闵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
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着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
慕容隽緻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闵的同情心。
冉闵恃勇出擊慕容隽時,不少人預料必敗,大臣劉茂等人說,我主這次出去,一定不能回來了,我們豈可坐等敵人來戮辱,劉茂等人都自殺。
邺都被攻破,大臣王簡等人也都自殺。
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闵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争的極端尖銳。
第二期三五二年--三八三年 在這一期裡,中原地區相繼為前燕前秦兩國占據。
兩國看到匈奴人羯人的覆沒,對漢族人的壓迫不敢再那樣露骨,戰争也減少了,疲憊已極的漢族農民得到短期的休息,比起第一期來,黃河流域多少安靜了一些。
前燕--鮮卑慕容部酋長慕容廆受晉官爵,算是晉的藩屬國。
西晉末年,中國大亂,士族和各州郡流民逃到遼河流域避難,前後數萬家。
慕容廆用士族裴嶷等人為輔佐,建立起完全漢化的鮮卑國,三三三年,慕容廆死,子慕容皝繼位。
三三七年,慕容皝自稱燕王,名義上仍尊奉東晉朝。
三四二年,慕容皝屢次戰勝,擴大占領地,遷都龍城(遼甯朝陽縣),成為東北方強大的國家。
流民戶數已近十萬戶,比土著多十餘倍,比慕容部鮮卑人自然更多。
流民中十有三四得不到耕地,三四五年,慕容皝規定貧家借官牛耕官地,産物官收八分,耕者得二分;用私牛耕官地,官收七分,耕者得三分。
經封裕切谏,改行魏晉舊制(官私六四分、對半分),燕國政治在當時是較好的。
三四八年,慕容皝死,子慕容隽繼位。
三四九年,慕容隽起兵攻後趙,奪得幽州,遷都薊(今天津市薊縣)。
三五二年,殺冉闵。
三五三年,慕容隽自稱皇帝。
東晉使臣來見,慕容隽對晉使臣說,你回去告訴你的皇帝,我為中國人所推戴,已經做皇帝了。
三五七年,慕容隽遷都邺,攻取河南州郡,并準備進攻東晉,下令檢查戶口,每戶留一丁,其餘都充當兵士,想湊成一百五十萬人的大軍。
三五九年,州郡征發的
石勒設法逃走,因為沒有生路可走,約集王陽等八騎為劫盜。
後來又得呼延莫等十騎,号稱十八騎。
石勒以十八騎為骨幹,招集山野亡命之徒,成立一支兇悍的軍隊。
三○七年,從大盜汲桑等攻破邺城,殺晉新蔡王司馬騰,燒邺城宮室,殺士族和居民萬餘人,擄掠婦女珍寶無數,東漢末曹操建都的名城,被石勒等人破壞得幹淨。
司馬越攻邺,汲桑石勒戰敗,石勒投降劉淵,成為劉淵部下的一個大将。
三○八年,石勒攻掠冀州各郡縣,有兵五六萬人。
三○九年,石勒攻陷冀州各郡縣的壁壘百餘個,兵增至十餘萬人。
這時候,石勒開始有些政治性的措施。
以失意士人張賓為謀主,又招集低級士族,别立一營,号稱君子營。
劉淵也招引失意士人,但用人主要是用匈奴貴族,石勒用人主要是用這些失意士人。
他們痛恨西晉統治集團,自然要為石勒盡力。
石勒的善戰加上張賓這群人的智謀,在當時成為一個無故的力量。
三一一年,石勒消滅王衍所率司馬越軍,又殺死漢國大将王彌。
王彌是石勒的勁敵,王彌軍被吞并,阻止了漢國在黃河下遊的活動。
西晉遺留下的重鎮還有幽州王浚、并州劉琨。
三一四年,石勒殺王浚。
三一八年,石勒攻走劉琨,西晉朝在北方的殘餘勢力,全部被消滅。
同年,石勒滅靳準,奪取平陽,對劉曜斷絕君臣關系,說,稱王稱帝,憑我自己,何必要你劉曜來封。
三一九年,石勒自稱趙王。
三二八年,石勒殺劉曜,滅趙國。
三三○年,石勒稱皇帝。
後趙與東晉以淮水為界,初次形成南北對峙的形勢。
三三三年,石勒死。
石勒自己評價說,我要是遇到漢高帝,該當做他的臣屬,要是遇到漢光武,我和他并驅中原,不知誰勝誰敗,我是在二劉之間的人物。
曹操司馬懿從孤兒寡婦手裡取天下,不是大丈夫行事,我不能那樣幹。
他有意學漢高帝,在政治措施上有些也效法西漢。
他出身羯族,對漢族是壓迫的,他出身窮苦農民,對農民的痛苦多少是知道的,因之漢族人民在石勒統治下,比在漢國要好一些。
石勒在戰争中,逐漸建立起政治制度。
三一二年,從張賓計,建都襄國。
三一三年,立太學,選士人為教師,選将佐的子弟三百人入太學讀書。
定租賦,令州郡官查實戶口,每戶出帛二匹,谷二斛。
三一九年,石勒以所據河内(治懷縣,河南沁陽縣)等二十四郡為趙國,有民戶二十九萬。
删簡律令,選擇重要條款,造《辛亥制度》共五千字。
任用續鹹為律學祭酒,管理獄訟。
任用支雄、王陽(八騎中人)為門臣祭酒,專管胡人的獄訟。
任用裴憲等為經學祭酒,任播等為史學祭酒。
任張賓為大執法,總管朝政。
遣使官巡行州郡,督促農桑生産。
石勒為鞏固自己的統治,特别重視士族,三二○年,下令諸将帥,此後俘獲士人,不得殺死,一定要送到襄國來。
石虎出兵作戰,獲得做過西晉掾屬小官吏以上的低級士族三百家,送到襄國,石勒設公族大夫專管這些士人。
石勒修改魏晉以來九品官人法,令群臣及州郡官每年保薦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各一人,令張賓管理選舉,品定這些被保薦的人,給他們官做。
石勒所立學校,有太學一所,小學十餘所。
三二四年,親到太小學考試諸學生,按經學程度的高低各給賞賜。
三二○年,用經學考試秀才、至孝,作為評定九品的标準。
三二九年,石勒巡行冀州諸郡,引見高年、孝弟、力田、文學之士,賞給谷帛。
三三一年,令群臣保薦賢良、方正、直言、秀異、至孝、廉清各一人,考試及格,分三等給官職。
三三三年,就是石勒死的一年,還令各郡立學官,每郡置博士、祭酒各一人,學生一百五十人。
石勒提倡經學,重視士族,在他的政治措施裡最為突出。
他利用低級士族與高級間的矛盾,大量殺死高級士族,借以取得低級士族的擁護。
他獎勵清廉,嚴刑懲罰貪污的官吏,借以緩和漢族農民的反抗。
這一點,石勒比起西晉和東晉的腐朽統治來,顯得有些新氣象。
石勒當作工具來使用的不僅是經學,而且還提倡佛教。
天竺僧佛圖澄于三一○年到洛陽,自稱已四百餘歲,能聽鈴聲知吉兇,想在洛陽建立佛寺。
這時候洛陽快要陷落,連昏愚的司馬越也知道不吉,逃出城去,佛圖澄還想立寺,這叫做能預知吉兇麼!劉曜攻破洛陽,佛圖澄潛伏荒野中觀看風勢。
大将郭黑略(十八騎之一)奉佛教,三一一年,佛圖澄投奔郭黑略。
郭黑略使佛圖澄見石勒。
佛圖澄對石勒玩了一套魔術,石勒覺得可以用來欺騙将士,鼓勵鬥志,表示尊信。
因此,石勒軍中不論漢族人和非漢族人,都來奉事。
佛圖澄又給将士們治病,信徒愈衆。
石勒屢次試驗佛圖澄的法術,大概得到郭黑略等信徒的預先密報,佛圖澄都顯示出确能先知,石勒真正信服了。
三一二年,石勒大興佛事,建立寺廟,把兒子們送到佛寺裡撫養,石勒親自拜佛發願,求佛保佑兒子們。
石勒死後,兒子都被石虎殺死,佛圖澄得到石虎更大的尊敬。
石勒提倡經學和佛教,但并不能消除漢族與非漢族間的矛盾。
石勒嚴禁人說胡字,有一天,一個醉人騎馬突入石勒宮門。
石勒大怒,召管門官斥責說,剛才跑馬入門的是什麼人,為什麼放他走。
管門官害怕,忘了忌諱,答道,剛才有個醉胡跑馬進來,阻止他不了。
俗話說:和胡人難說話。
我一個小官怎能阻止他。
石勒笑道,胡人正是難和他說話。
管門官免罪,也不追究那個犯門禁的醉胡。
石勒任用樊坦做地方官。
樊坦進見,衣冠破爛。
石勒驚問,你為什麼窮到這樣。
樊坦忘了禁令,答說,羯賊無道,把我的财物都搶光了。
石勒笑說,羯賊如此劫掠,我替他們賠償。
樊坦想起禁令,連連叩頭求饒。
石勒說,我禁的是普通人,你們老書生除外。
石勒立門禁,胡人犯禁得免罪;禁止胡人欺壓士族,胡人劫掠士族得免罪。
胡人仗勢橫行,可以想見普通漢族人受欺壓的嚴重。
後趙稱羯族人為國人,稱漢族人為漢人。
後趙的文武官,除了石氏一家人,其餘多是漢人。
作為統治族的國人有權欺壓漢人,所以石勒雖然收羅士族,但還不能和士族真正結合在一起。
石虎是石勒的侄子,石勒死,石虎奪取了後趙國政權。
石虎性同野獸,比石勒殘暴得多。
三三五年,石虎遷都邺,大造宮室,晝夜荒淫,窮奢極侈,人民的脂膏被石虎剝削得幹淨,餓死了十之六七。
石虎似乎也感到危險,一方面親自執掌軍事和刑法,一方面加強對高級士族和佛教的依靠。
三三六年,下令恢複西晉九品官人舊制,有權勢的人家,兒童多得好官,沒有權勢,即使有才德也被擯斥。
這樣,士族又出現了高級低級間的矛盾,石虎得到高級士族的支持,卻招緻低級士族的怨恨。
石虎尊奉佛圖澄,人民為逃避賦役,投奔佛寺,削發出家。
東漢和曹魏隻許胡僧在都邑立寺廟,漢人一概不得建寺出家。
西晉時偶有漢人出家,為數極少。
三三八年,石虎下令,準許漢人不論貧富和社會地位,都可以出家為僧。
士族有免徭役兵役作官吏的權利,僧徒不得作官吏但可以免徭役、兵役和租稅,貧民被暴政驅迫,紛紛出家,寺廟主成為出家貧民的剝削者和統治者,在與世俗君主的關系上,成為對貧民的瓜分者和争奪者。
貧民出家得享受士族權利的一半,因此甯願給寺廟主充當奴役。
從此佛教盛行,在蔭庇民戶的豪族大姓塢主壁帥一類封建主以外,又新添了一類性質相同的寺廟主。
石虎失去這些貧民,自然要加緊對在家貧民的敲剝。
漢族人民受盡石虎暴政和國人欺壓的痛苦,與後趙統治者間的矛盾達到了最高點。
三四九年,石虎死。
次年,石虎養子漢族人冉闵滅後趙,下令道,和我同心的人留在城(邺)内,不同心的人任便出城。
周圍百裡内漢族人全數入城,羯人紛紛出城。
冉闵殺了石氏一家人,知道羯人是不同心的,下令殺羯人,不論男女老少,無人得免,一天内就殺死數萬人。
前後共殺二十餘萬人。
有些人僅僅因為鼻子高些胡須多些,也被當作羯人殺死。
冉闵的行動是野蠻的,但石勒石虎利用國人欺壓漢人,這次大慘殺的釀成也是勢所難免的。
自劉淵起兵以來,漢族人與非漢族人進行鬥争,總是匈奴人羯人占優勢,冉闵這一野蠻行動,爆發了将近五十年中漢族人對匈奴人羯人的積忿,也引起了無以複加的大破壞,漢族和非漢族人民在這個大破壞中不知損失了多少生命。
魏--後趙大官四十八人推冉闵稱帝,國号魏。
冉闵慘殺非漢族人,當然要引起猛烈的反抗。
石虎庶子石祇據襄國稱帝,非漢族人的州郡官和武将們都響應石祇。
冉闵遣使人告東晉朝廷說,胡人作亂中原,現在誅滅了,請派兵來共同讨伐,掃清殘餘。
東晉朝廷正在防止桓溫篡奪,不許桓溫出兵經略中原。
冉闵率孤軍和石祇大戰。
三五一年,石祇聯合鮮卑慕容隽(前燕)、羌姚弋仲(後秦)夾擊冉闵,冉闵大敗,文武官及士卒死亡十餘萬人。
冉闵所屬徐州、豫州、兖州及洛陽守将降晉,東晉勢力又回到北方。
當時冉闵軍與羌胡軍互攻,沒有一個月的停戰,曆來遷徒到冀州的漢人和氐羌胡蠻人,不下數百萬,苦于戰禍,各還本鄉,路上互相殺掠,饑疫死亡,能到達本鄉的不過十中二三,平原上隻有屍骸,看不見耕者,生産幾乎完全停止。
冉闵盡力作戰,殺石祇。
三五二年,冉闵攻破襄國。
慕容隽奪取幽州,進軍至冀州,冉闵率精騎出擊,十戰十勝,後來陷入鮮卑大軍重圍中,冉闵戰敗被擒。
慕容隽殺冉闵,滅魏國,适逢大旱和蝗災,慕容隽害怕,祭冉闵,諡為武悼天王。
冉闵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
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着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
慕容隽緻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闵的同情心。
冉闵恃勇出擊慕容隽時,不少人預料必敗,大臣劉茂等人說,我主這次出去,一定不能回來了,我們豈可坐等敵人來戮辱,劉茂等人都自殺。
邺都被攻破,大臣王簡等人也都自殺。
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闵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争的極端尖銳。
第二期三五二年--三八三年 在這一期裡,中原地區相繼為前燕前秦兩國占據。
兩國看到匈奴人羯人的覆沒,對漢族人的壓迫不敢再那樣露骨,戰争也減少了,疲憊已極的漢族農民得到短期的休息,比起第一期來,黃河流域多少安靜了一些。
前燕--鮮卑慕容部酋長慕容廆受晉官爵,算是晉的藩屬國。
西晉末年,中國大亂,士族和各州郡流民逃到遼河流域避難,前後數萬家。
慕容廆用士族裴嶷等人為輔佐,建立起完全漢化的鮮卑國,三三三年,慕容廆死,子慕容皝繼位。
三三七年,慕容皝自稱燕王,名義上仍尊奉東晉朝。
三四二年,慕容皝屢次戰勝,擴大占領地,遷都龍城(遼甯朝陽縣),成為東北方強大的國家。
流民戶數已近十萬戶,比土著多十餘倍,比慕容部鮮卑人自然更多。
流民中十有三四得不到耕地,三四五年,慕容皝規定貧家借官牛耕官地,産物官收八分,耕者得二分;用私牛耕官地,官收七分,耕者得三分。
經封裕切谏,改行魏晉舊制(官私六四分、對半分),燕國政治在當時是較好的。
三四八年,慕容皝死,子慕容隽繼位。
三四九年,慕容隽起兵攻後趙,奪得幽州,遷都薊(今天津市薊縣)。
三五二年,殺冉闵。
三五三年,慕容隽自稱皇帝。
東晉使臣來見,慕容隽對晉使臣說,你回去告訴你的皇帝,我為中國人所推戴,已經做皇帝了。
三五七年,慕容隽遷都邺,攻取河南州郡,并準備進攻東晉,下令檢查戶口,每戶留一丁,其餘都充當兵士,想湊成一百五十萬人的大軍。
三五九年,州郡征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