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漢文化對周鄰諸族的影響
關燈
小
中
大
竹箭骨镞或鐵镞。
貴族号稱大人,家有生口财物,又都有三五個妻妾。
下戶遇見大人,必須退入路旁草地。
人如犯輕罪,沒收本人妻子為奴婢,犯重罪沒收一家人或一族人為奴婢。
以上是漢文化通過玄菟樂浪兩郡,影響了附近幾個族的簡略叙述。
烏桓--原是東胡(東北方諸族)的一族,西漢初,被匈奴擊敗,逃避到烏桓山,因此号稱烏桓。
匈奴奴役烏桓,迫令每年貢獻牛馬及貂皮,過時不送到,便擄掠烏桓人做奴隸。
烏桓社會處在脫離母系氏族似乎不是太久的氏族社會階段上。
若幹小部落結成一個大部落,推選一人為大人,大人以至部落小帥各自畜牧生産,不相役使。
一般行事要聽從婦人的意見,隻有戰鬥事由男人自定。
漢武帝擊破匈奴,遷徙烏桓人到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五郡邊境外,使偵察匈奴人動靜。
漢設護烏桓校尉管理烏桓。
公元四九年,遼東境外烏桓大人到洛陽“朝貢”,遼西境外烏桓大人郝旦等率衆九千餘人内附。
漢光武帝封郝旦等大小酋長八十一人為王、侯、君長,使居住沿邊十郡境内,招募烏桓人内附。
設烏桓校尉,駐上谷郡甯縣(河北宣化縣西北),管理烏桓和鮮卑。
漢給烏桓人衣食,使助漢擊匈奴和鮮卑。
公元五八年,遼東太守祭彤大破漁陽塞外赤山烏桓。
塞外各部烏桓恐懼,西自武威郡,東至玄菟郡,紛紛内附。
烏桓接觸漢文化以後,大人改為父子繼承制。
東漢末年,遼西郡大人丘力居部有衆五千餘落,最為強盛,助袁紹作亂。
袁紹敗死後,袁紹餘黨率幽冀兩州吏民十餘萬戶投奔丘力居部,企圖再作亂。
二○七年,曹操大破丘力居部,得降衆二十餘萬人。
遷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烏桓一萬餘落入居内地,選壯健人作騎兵。
烏桓居内地久,很自然地和漢族融合起來,邊境上烏桓部落對魏仍保持政治聯系。
鮮卑--鮮卑也是東胡的一族。
照《國語?晉語》說,周成王在岐陽大會諸侯,其中有東夷鮮卑。
《楚辭?大招篇》“小腰秀頸,若鮮卑隻”。
《大招》作者贊美鮮卑婦女,似乎戰國時期鮮卑與漢族有往來。
西漢初,鮮卑被匈奴擊敗,逃到遼東境外,與烏桓為鄰。
鮮卑言語習俗同烏桓,也是處在氏族社會階段上的遊牧部落。
公元四九年,鮮卑大人到洛陽“朝貢”。
烏桓在漢武帝時便接觸漢文化,落後性逐漸減少了。
鮮卑仍保持着氏族社會的落後性。
東漢初年,成為侵擾遼東境外專事殺掠的野蠻族。
鮮卑“朝貢”以後,遼東太守祭彤使鮮卑大酋長偏何等擊北匈奴,按首級數賞财物。
因此,偏何等人連年出兵擊北匈奴,拿着人頭到遼東受賞。
很多部落大人都來歸附,争着做殺北匈奴人的賣買。
公元五八年以後,漢每年從青徐兩州人民榨取二億七千萬錢向鮮卑人買北匈奴人頭。
統治階級行施這種野蠻卑劣的方法,自以為得計,結果人民也遭受了禍難。
公元九一年,窦憲大破北匈奴,單于率一部分人遠逃,鮮卑占據北匈奴土地,北匈奴殘部十餘萬落,都自号鮮卑,鮮卑勢力漸盛。
它失去二億七千萬錢的人頭賣買,當然要取得補償,被作為補償品的當然是邊郡的人民。
從此漢沿邊各郡連年被攻,漢兵南匈奴兵烏桓兵合力抵禦,不能取大勝。
長時期的掠奪,使鮮卑社會裡一部分人變成富人和有權力的人,階級逐漸形成了。
漢桓帝時,一個部落貴族的棄子檀石槐,勇健有謀略,造出一些法律,替部落間判斷曲直,被認為很公平。
他有了這些條件,受推為大人。
檀石槐在高柳(山西陽高縣西北)北三百餘裡彈汗山立庭(好比中原建都),從漢地買得良鐵作兵器,用漢逃亡人作謀主,擁騎兵十萬,南寇漢邊境,北拒丁零(貝加爾湖地帶的遊牧族),東挫夫餘,西擊烏孫,在匈奴故地上建立起東西一萬四千餘裡,南北七千餘裡的軍事行政的大聯合體。
他分領土為三部。
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東接夫餘、濊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為中部,從上谷以西至敦煌接烏孫為西部,各置大人統率本部。
檀石槐居彈汗山統率三部。
匈奴強盛時,也曾建立過這樣的軍事行政大聯合。
檀石槐繼匈奴組成一個侵略力量,這對政治黑暗的東漢說來,确是極大的威脅。
幽并涼三州沿邊諸郡,沒有一年不被攻掠,人民死傷财物損失不可計數。
鮮卑獲利愈多,貪暴也愈甚,一七七年上半年,邊境被侵竟多至三十餘次。
漢靈帝發漢兵南匈奴兵共三萬騎分三路出擊,被檀石槐戰敗,三路将官各率數千騎逃回,兵士死亡十之七八,辎重全部喪失。
這次大敗,不是漢兵南匈奴兵不能力戰而是由于腐朽的朝廷庸劣的将官根本不知道如何作戰。
就在這一年冬天,鮮卑萬餘騎在路上擄獲遼西太守趙苞的老母和妻子,當作人質來攻遼西郡。
趙苞率兵出戰,對遙遠的鮮卑陣上老母悲号道:今天,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做兒子的不能再顧母子私恩,虧損對國家的忠節。
兒子罪該萬死!老母教訓趙苞說:威豪(趙苞字)!人總有一天要死,不得為我虧損忠義,你快進兵罷!趙苞率士兵即時奮進痛擊,大破鮮卑兵。
老母妻子都被鮮卑殺害,趙苞收屍歸家安葬。
趙苞對鄉人說:為救老母而虧忠義是不忠,為全忠義而殺老母是不孝,我必須在戰陣上盡忠,在地底下盡孝。
說完,号哭嘔血而死。
趙苞母子所表現的民族精神,才是當時人民反抗鮮卑侵略的共同精神,這種精神是漢族所以繼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鮮卑擅長的是殺掠,落後的是生産。
檀石槐部衆愈聚愈多,畜牧射獵不夠供食品。
檀石槐找到一個大湖,其中有魚,但不知怎樣捕魚。
他聽說東方有倭人能沒水捕魚,出兵攻倭人國,擄來千餘家做捕魚奴隸。
鮮卑就是這樣一個不愛生産專事殺掠的野蠻社會。
一八一年,檀石槐死。
兒子和連繼承他的政治地位,攻掠北地郡,被北地人射死,那個軍事行政聯合也就離散了。
檀石槐是一個強大的侵略者,他的侵略行為,增加了部落貴族的财富和權力,階級的劃分愈益顯著了。
檀石槐死後,部落大人都改為世襲制,各擁所部,互相攻擊。
魏文帝時,檀石槐部萬餘落來降,居并州太原雁門等郡,為魏守邊境。
以上是烏桓鮮卑兩族,在遼東遼西境外受漢文化的影響,社會發生變化的簡略叙述。
北方 東漢初年,匈奴乘中原内亂,侵擾邊境。
公元四八年,呼韓邪子孫争單于繼承權,呼韓邪長孫比率南邊八部四五萬人内附,從此匈奴分為南北兩部。
南匈奴--南單于比自稱呼韓邪單于,在漢保護下,與北匈奴對抗。
公元五○年,漢光武帝使南單于入居西河郡美稷縣(山西離石縣境)。
南單于分部衆屯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助漢守邊。
沿邊八郡流民得歸還本土,北匈奴不敢大舉南侵。
此後南匈奴人口逐漸繁衍,漢和帝時,有戶三萬四千,口二十三萬,兵五萬。
漢每年給南匈奴一億九十萬錢。
南單于自稱“生長漢地,開口仰食,慚無報效之義”,南匈奴貴族精神上與漢朝廷是親密的。
南匈奴人民與漢人雜居,逐漸進行農業生産,文化與漢人大體相同。
東漢後期
貴族号稱大人,家有生口财物,又都有三五個妻妾。
下戶遇見大人,必須退入路旁草地。
人如犯輕罪,沒收本人妻子為奴婢,犯重罪沒收一家人或一族人為奴婢。
以上是漢文化通過玄菟樂浪兩郡,影響了附近幾個族的簡略叙述。
烏桓--原是東胡(東北方諸族)的一族,西漢初,被匈奴擊敗,逃避到烏桓山,因此号稱烏桓。
匈奴奴役烏桓,迫令每年貢獻牛馬及貂皮,過時不送到,便擄掠烏桓人做奴隸。
烏桓社會處在脫離母系氏族似乎不是太久的氏族社會階段上。
若幹小部落結成一個大部落,推選一人為大人,大人以至部落小帥各自畜牧生産,不相役使。
一般行事要聽從婦人的意見,隻有戰鬥事由男人自定。
漢武帝擊破匈奴,遷徙烏桓人到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五郡邊境外,使偵察匈奴人動靜。
漢設護烏桓校尉管理烏桓。
公元四九年,遼東境外烏桓大人到洛陽“朝貢”,遼西境外烏桓大人郝旦等率衆九千餘人内附。
漢光武帝封郝旦等大小酋長八十一人為王、侯、君長,使居住沿邊十郡境内,招募烏桓人内附。
設烏桓校尉,駐上谷郡甯縣(河北宣化縣西北),管理烏桓和鮮卑。
漢給烏桓人衣食,使助漢擊匈奴和鮮卑。
公元五八年,遼東太守祭彤大破漁陽塞外赤山烏桓。
塞外各部烏桓恐懼,西自武威郡,東至玄菟郡,紛紛内附。
烏桓接觸漢文化以後,大人改為父子繼承制。
東漢末年,遼西郡大人丘力居部有衆五千餘落,最為強盛,助袁紹作亂。
袁紹敗死後,袁紹餘黨率幽冀兩州吏民十餘萬戶投奔丘力居部,企圖再作亂。
二○七年,曹操大破丘力居部,得降衆二十餘萬人。
遷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烏桓一萬餘落入居内地,選壯健人作騎兵。
烏桓居内地久,很自然地和漢族融合起來,邊境上烏桓部落對魏仍保持政治聯系。
鮮卑--鮮卑也是東胡的一族。
照《國語?晉語》說,周成王在岐陽大會諸侯,其中有東夷鮮卑。
《楚辭?大招篇》“小腰秀頸,若鮮卑隻”。
《大招》作者贊美鮮卑婦女,似乎戰國時期鮮卑與漢族有往來。
西漢初,鮮卑被匈奴擊敗,逃到遼東境外,與烏桓為鄰。
鮮卑言語習俗同烏桓,也是處在氏族社會階段上的遊牧部落。
公元四九年,鮮卑大人到洛陽“朝貢”。
烏桓在漢武帝時便接觸漢文化,落後性逐漸減少了。
鮮卑仍保持着氏族社會的落後性。
東漢初年,成為侵擾遼東境外專事殺掠的野蠻族。
鮮卑“朝貢”以後,遼東太守祭彤使鮮卑大酋長偏何等擊北匈奴,按首級數賞财物。
因此,偏何等人連年出兵擊北匈奴,拿着人頭到遼東受賞。
很多部落大人都來歸附,争着做殺北匈奴人的賣買。
公元五八年以後,漢每年從青徐兩州人民榨取二億七千萬錢向鮮卑人買北匈奴人頭。
統治階級行施這種野蠻卑劣的方法,自以為得計,結果人民也遭受了禍難。
公元九一年,窦憲大破北匈奴,單于率一部分人遠逃,鮮卑占據北匈奴土地,北匈奴殘部十餘萬落,都自号鮮卑,鮮卑勢力漸盛。
它失去二億七千萬錢的人頭賣買,當然要取得補償,被作為補償品的當然是邊郡的人民。
從此漢沿邊各郡連年被攻,漢兵南匈奴兵烏桓兵合力抵禦,不能取大勝。
長時期的掠奪,使鮮卑社會裡一部分人變成富人和有權力的人,階級逐漸形成了。
漢桓帝時,一個部落貴族的棄子檀石槐,勇健有謀略,造出一些法律,替部落間判斷曲直,被認為很公平。
他有了這些條件,受推為大人。
檀石槐在高柳(山西陽高縣西北)北三百餘裡彈汗山立庭(好比中原建都),從漢地買得良鐵作兵器,用漢逃亡人作謀主,擁騎兵十萬,南寇漢邊境,北拒丁零(貝加爾湖地帶的遊牧族),東挫夫餘,西擊烏孫,在匈奴故地上建立起東西一萬四千餘裡,南北七千餘裡的軍事行政的大聯合體。
他分領土為三部。
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東接夫餘、濊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為中部,從上谷以西至敦煌接烏孫為西部,各置大人統率本部。
檀石槐居彈汗山統率三部。
匈奴強盛時,也曾建立過這樣的軍事行政大聯合。
檀石槐繼匈奴組成一個侵略力量,這對政治黑暗的東漢說來,确是極大的威脅。
幽并涼三州沿邊諸郡,沒有一年不被攻掠,人民死傷财物損失不可計數。
鮮卑獲利愈多,貪暴也愈甚,一七七年上半年,邊境被侵竟多至三十餘次。
漢靈帝發漢兵南匈奴兵共三萬騎分三路出擊,被檀石槐戰敗,三路将官各率數千騎逃回,兵士死亡十之七八,辎重全部喪失。
這次大敗,不是漢兵南匈奴兵不能力戰而是由于腐朽的朝廷庸劣的将官根本不知道如何作戰。
就在這一年冬天,鮮卑萬餘騎在路上擄獲遼西太守趙苞的老母和妻子,當作人質來攻遼西郡。
趙苞率兵出戰,對遙遠的鮮卑陣上老母悲号道:今天,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做兒子的不能再顧母子私恩,虧損對國家的忠節。
兒子罪該萬死!老母教訓趙苞說:威豪(趙苞字)!人總有一天要死,不得為我虧損忠義,你快進兵罷!趙苞率士兵即時奮進痛擊,大破鮮卑兵。
老母妻子都被鮮卑殺害,趙苞收屍歸家安葬。
趙苞對鄉人說:為救老母而虧忠義是不忠,為全忠義而殺老母是不孝,我必須在戰陣上盡忠,在地底下盡孝。
說完,号哭嘔血而死。
趙苞母子所表現的民族精神,才是當時人民反抗鮮卑侵略的共同精神,這種精神是漢族所以繼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鮮卑擅長的是殺掠,落後的是生産。
檀石槐部衆愈聚愈多,畜牧射獵不夠供食品。
檀石槐找到一個大湖,其中有魚,但不知怎樣捕魚。
他聽說東方有倭人能沒水捕魚,出兵攻倭人國,擄來千餘家做捕魚奴隸。
鮮卑就是這樣一個不愛生産專事殺掠的野蠻社會。
一八一年,檀石槐死。
兒子和連繼承他的政治地位,攻掠北地郡,被北地人射死,那個軍事行政聯合也就離散了。
檀石槐是一個強大的侵略者,他的侵略行為,增加了部落貴族的财富和權力,階級的劃分愈益顯著了。
檀石槐死後,部落大人都改為世襲制,各擁所部,互相攻擊。
魏文帝時,檀石槐部萬餘落來降,居并州太原雁門等郡,為魏守邊境。
以上是烏桓鮮卑兩族,在遼東遼西境外受漢文化的影響,社會發生變化的簡略叙述。
北方 東漢初年,匈奴乘中原内亂,侵擾邊境。
公元四八年,呼韓邪子孫争單于繼承權,呼韓邪長孫比率南邊八部四五萬人内附,從此匈奴分為南北兩部。
南匈奴--南單于比自稱呼韓邪單于,在漢保護下,與北匈奴對抗。
公元五○年,漢光武帝使南單于入居西河郡美稷縣(山西離石縣境)。
南單于分部衆屯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助漢守邊。
沿邊八郡流民得歸還本土,北匈奴不敢大舉南侵。
此後南匈奴人口逐漸繁衍,漢和帝時,有戶三萬四千,口二十三萬,兵五萬。
漢每年給南匈奴一億九十萬錢。
南單于自稱“生長漢地,開口仰食,慚無報效之義”,南匈奴貴族精神上與漢朝廷是親密的。
南匈奴人民與漢人雜居,逐漸進行農業生産,文化與漢人大體相同。
東漢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