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政治概狀--東漢後期(漢和帝至漢靈帝共一○一年)
關燈
小
中
大
得刺史這個大官,宦官引用大批下層豪強來填補從士族那裡奪得的官職則是事實。
凡屬于宦官集團的大小官有一個共同性,那就是“貪如豺虎”(當然,不是說士族中沒有很多的豺虎)。
宦官殺逐了黨人,但對士人還是有疑懼,他們想出一些辦法來,企圖加強自己的勢力。
一七五年(熹平四年),漢靈帝命蔡邕寫定五經文字,刻石碑四十六塊立在太學講堂前(熹平石經)。
五經文字與宦官本來毫不相幹。
因為太學生在太學争考試等第的高下,往往鬧到官府裡去争訟。
宦官早已被名士們議論政事吓得發狂,亂殺一陣,現在這些太學生又來糾纏經學,擾攘不休,對宦官确是一種可厭的刺激。
五經石碑一立,宦官得到清靜了。
不過,太學生既然誦習經書作為議論的根據,想公然說出擁護宦官的議論來是困難的,因此宦官在太學以外,要另立一個太學。
一七八年,漢靈帝立鴻都門學。
這個皇帝親自創辦的太學裡,講究辭賦、小說、繪畫、書法,意在用文學藝術來對抗太學的腐朽經學。
又為鴻都文學家樂松、江覽等三十二人畫像題贊辭來對抗黨人們标榜的三十二大名士。
學生考試及格,就給大官做,不及格也得個較小的官做。
還有一些學生,漢靈帝命令三公州郡薦舉或征召來代替薦舉孝廉。
宦官這樣做,覺得對士族的排斥還不夠徹底,因為鴻都學生雖然被士族稱為出身“微蔑”(極低微為蔑)、“鬥筲小人”(不足道的人),到底還是讀書人,下層豪強不一定讀過書,想做官仍受到限制。
漢靈帝和宦官們為了徹底排斥士族并滿足自己的無底囊,索性開一個叫做西園的官員交易所,标出官價公開賣官,地方官一般比朝官價貴一倍。
各縣肥瘦不等,讓求官人估價投标,出價較高的人才能得标上任。
定價以外,又看求官人身分及财産随時加減,如名士崔烈半價買得一個司徒(定價一千萬錢)做,宦官曹騰(漢桓帝的宦官)的養子曹嵩家極富饒,買太尉出錢一萬萬,比定價貴十倍。
又為優待主顧,擴充營業起見,允許先挂賒欠賬,到任後限期加倍還欠。
又為盡快周轉以廣招徕起見,一個官上任不久,另派一個新官又去上任,州郡官一月内甚至替換好幾次。
官怕損失本錢又要大獲利錢,一到任就得本利兼收,刻不容緩。
人民被迫“寒不敢衣,饑不敢食”,賤價賣出自己僅有的一點谷物,讓新官一到就得錢,以免一家人性命不能保。
漢靈帝和宦官覺得這樣做還是不夠,命令州郡送助軍(當時黃巾已起義)修宮錢,大郡多至二三千萬錢,最小的縣也不能免。
送錢以外,還要“價買”木材石料,令州郡運送到京師。
宦官派人點收,硬說材料不中用,隻給價十分之一,轉手賣給商人,得十足價錢。
有些材料根本不點收,讓州郡再送。
人民在這一大群豺虎盜賊的吞噬下,逼得實在生路全絕,一八四年開始的黃巾大起義,雖然很快彼鎮壓下去,但農民仍到處起來反抗。
當時宦官害怕黃巾起義的威力,有些暗中投降,願作内應,其餘都召還做地方官的子弟和徒黨,準備退避。
漢靈帝感到孤立,下诏赦免黨人,利用那些口頭上斥責宦官虐民自己似乎是同情農民的士族來鎮壓起義軍。
經常宣稱“張常侍(張讓)是我的父親,趙常侍(趙忠)是我的母親”的漢靈帝開始覺得士族有用,質問宦官們說:你們總說黨人想造反,該殺該禁锢。
現在黨人都給國家出力,你們反倒和黃巾通情,該殺不該殺!飽受宦官高壓的士族因此又得了勢。
士族仇視宦官,更仇視農民起義,他們看到漢朝必亡,紛紛組織武力,等待割據稱雄的時機到來。
一八九年,漢靈帝死,皇子劉辯繼位。
何太後臨朝,何進掌朝政。
社會下層(屠戶)出身的何進企圖依靠下層豪強的大豪強董卓殺宦官,不料宦官首先發動,殺死何進。
士族大豪強袁紹起兵殺宦官二千餘人,宦官全部殲滅。
董卓引兵到洛陽,逐走袁紹,廢皇子劉辯,殺何太後,立漢獻帝。
罪孽深重的外戚和宦官一起消滅了,東漢的朝廷實際上也消滅了。
象征中央集權的朝廷已經消滅,豪強們便公開進行着瘋狂的武裝混鬥,黑暗的東漢後期轉入了社會空前大破壞的分裂時期。
凡屬于宦官集團的大小官有一個共同性,那就是“貪如豺虎”(當然,不是說士族中沒有很多的豺虎)。
宦官殺逐了黨人,但對士人還是有疑懼,他們想出一些辦法來,企圖加強自己的勢力。
一七五年(熹平四年),漢靈帝命蔡邕寫定五經文字,刻石碑四十六塊立在太學講堂前(熹平石經)。
五經文字與宦官本來毫不相幹。
因為太學生在太學争考試等第的高下,往往鬧到官府裡去争訟。
宦官早已被名士們議論政事吓得發狂,亂殺一陣,現在這些太學生又來糾纏經學,擾攘不休,對宦官确是一種可厭的刺激。
五經石碑一立,宦官得到清靜了。
不過,太學生既然誦習經書作為議論的根據,想公然說出擁護宦官的議論來是困難的,因此宦官在太學以外,要另立一個太學。
一七八年,漢靈帝立鴻都門學。
這個皇帝親自創辦的太學裡,講究辭賦、小說、繪畫、書法,意在用文學藝術來對抗太學的腐朽經學。
又為鴻都文學家樂松、江覽等三十二人畫像題贊辭來對抗黨人們标榜的三十二大名士。
學生考試及格,就給大官做,不及格也得個較小的官做。
還有一些學生,漢靈帝命令三公州郡薦舉或征召來代替薦舉孝廉。
宦官這樣做,覺得對士族的排斥還不夠徹底,因為鴻都學生雖然被士族稱為出身“微蔑”(極低微為蔑)、“鬥筲小人”(不足道的人),到底還是讀書人,下層豪強不一定讀過書,想做官仍受到限制。
漢靈帝和宦官們為了徹底排斥士族并滿足自己的無底囊,索性開一個叫做西園的官員交易所,标出官價公開賣官,地方官一般比朝官價貴一倍。
各縣肥瘦不等,讓求官人估價投标,出價較高的人才能得标上任。
定價以外,又看求官人身分及财産随時加減,如名士崔烈半價買得一個司徒(定價一千萬錢)做,宦官曹騰(漢桓帝的宦官)的養子曹嵩家極富饒,買太尉出錢一萬萬,比定價貴十倍。
又為優待主顧,擴充營業起見,允許先挂賒欠賬,到任後限期加倍還欠。
又為盡快周轉以廣招徕起見,一個官上任不久,另派一個新官又去上任,州郡官一月内甚至替換好幾次。
官怕損失本錢又要大獲利錢,一到任就得本利兼收,刻不容緩。
人民被迫“寒不敢衣,饑不敢食”,賤價賣出自己僅有的一點谷物,讓新官一到就得錢,以免一家人性命不能保。
漢靈帝和宦官覺得這樣做還是不夠,命令州郡送助軍(當時黃巾已起義)修宮錢,大郡多至二三千萬錢,最小的縣也不能免。
送錢以外,還要“價買”木材石料,令州郡運送到京師。
宦官派人點收,硬說材料不中用,隻給價十分之一,轉手賣給商人,得十足價錢。
有些材料根本不點收,讓州郡再送。
人民在這一大群豺虎盜賊的吞噬下,逼得實在生路全絕,一八四年開始的黃巾大起義,雖然很快彼鎮壓下去,但農民仍到處起來反抗。
當時宦官害怕黃巾起義的威力,有些暗中投降,願作内應,其餘都召還做地方官的子弟和徒黨,準備退避。
漢靈帝感到孤立,下诏赦免黨人,利用那些口頭上斥責宦官虐民自己似乎是同情農民的士族來鎮壓起義軍。
經常宣稱“張常侍(張讓)是我的父親,趙常侍(趙忠)是我的母親”的漢靈帝開始覺得士族有用,質問宦官們說:你們總說黨人想造反,該殺該禁锢。
現在黨人都給國家出力,你們反倒和黃巾通情,該殺不該殺!飽受宦官高壓的士族因此又得了勢。
士族仇視宦官,更仇視農民起義,他們看到漢朝必亡,紛紛組織武力,等待割據稱雄的時機到來。
一八九年,漢靈帝死,皇子劉辯繼位。
何太後臨朝,何進掌朝政。
社會下層(屠戶)出身的何進企圖依靠下層豪強的大豪強董卓殺宦官,不料宦官首先發動,殺死何進。
士族大豪強袁紹起兵殺宦官二千餘人,宦官全部殲滅。
董卓引兵到洛陽,逐走袁紹,廢皇子劉辯,殺何太後,立漢獻帝。
罪孽深重的外戚和宦官一起消滅了,東漢的朝廷實際上也消滅了。
象征中央集權的朝廷已經消滅,豪強們便公開進行着瘋狂的武裝混鬥,黑暗的東漢後期轉入了社會空前大破壞的分裂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