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王莽的新朝

關燈
西漢後期,剝削者與被剝削者,壓迫者與被壓迫者間的矛盾,愈來愈緊張愈尖銳。

    最基本的問題是在于土地無限制的集中和農民大量轉化為奴隸。

    問題必須解決,是農民大起義呢,還是統治階級自己提出辦法來。

    統治階級害怕農民大起義,曾經提出過一些所謂辦法,但是都不能解決問題。

     皇帝和上下層豪強誰也不肯對農民讓些步,因而誰也找不出什麼辦法。

    還在漢昭帝時,有所謂賢良文學的儒生,代表下層豪強力争鹽鐵私營權,以為這是緻太平的本原。

    朝廷放棄鹽鐵業,天下就會太平,下層豪強一直堅持着這個辦法,某些儒生甚至要求漢皇帝退位,讓别的賢人來做皇帝。

    漢哀帝時,孔光等少數大官僚主張限田限奴隸,允許所謂民的下層豪強得與上層豪強占同樣多的田,占奴隸約得最上層豪強的七分之一,以為這是救急的辦法。

    所謂救急,就是限制上層豪強憑借權力與下層豪強争奪田宅奴隸,希望下層豪強因此對農民的兼并也和緩一些。

    作為統治階級總代表的皇帝,既不能放棄鹽鐵大利,也不能限田限奴隸,又必須取得上下層豪強的擁護,隻好放縱他們對農民進行無限制的掠奪來和緩統治階級内部的矛盾。

    同時求天求鬼神,改年号改帝号,企圖用欺騙手段來和緩農民的反抗。

    這些辦法,促使各種矛盾更加緊張起來,皇帝完全陷在絕望的困境裡,連最忠于漢朝的劉向也認為漢朝的命運已經完結了。

     這時候:上層豪強的代表王莽,分兩步提出他的辦法。

    第一步得到統治階級的擁護,代西漢做了皇帝。

    第二步所有辦法都失敗了,受到農民大起義的懲罰。

     王莽的姑母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後,漢成帝的生母。

    自漢成帝時起,王家有九個人封侯,連王莽有五個人做大司馬,朝廷大權幾乎全部歸王家掌管。

    地方官如郡太守、國相、州刺史(即部刺史)都是王家任用的人。

    元前一年,王莽做大司馬錄尚書事,取得了政治上最高的職權。

    王莽大封漢宗室、漢初以來功臣子孫以及在朝大官為王、侯、關内侯,又大封王莽親信數百人為各級貴族。

    通過大封爵,得到了劉派王派兩種上層豪強的擁護。

    王莽征集天下通古文今文經學及天文、曆算、兵法、文字、方術(醫學)、本草(藥學)的士人數千人到京師,又擴大太學生名額,學舍能容納一萬八百人。

    通過士人和太學生,得到了無市籍地主的擁護。

    曾有吏民四十八萬餘人上書要求王政君,重賞王莽的功德,足見王莽确實掌握了統治階級。

     王莽對勞動人民也制造了一些好的影響。

    他的第二子王獲殺死奴隸,王莽痛責王獲,令自殺償命。

    奴隸最迫切的要求是生命有些保障,王莽令兒子償奴命,影響是好的。

    公元二年,郡國發生旱災、蝗災。

    王莽獻出錢一百萬,田三十頃,官吏豪富二百三十人也獻出田宅,請大司農分配給貧民。

    派使者捕蝗。

    民間捕得蝗蟲,按多少給酬錢。

    全國無災地區财産不滿二萬餞、受災地區不滿十萬(十萬疑當作一萬)錢的貧民免納租稅。

    有疫地區,騰出大房子給病人醫治,一家死六人以上,給葬錢五千,四人以上給三千,二人以上給二千。

    王莽又廢漢皇室的呼池苑,改設安民縣(在甘肅華亭縣境),募貧民遷居新縣,沿路飲食及到新縣後所需田宅、器具、犁牛、谷種、食糧都由官府供給或借貸。

    又在長安城中造五個裡,有住宅二百區,讓貧民居住。

    王莽這些作為,影響也是好的。

     王莽得到統治階級的擁護,對勞動人民也有一些好的影響,他的第一步行動完成了。

    公元八年,王莽廢西漢劉氏皇朝,建立起國号叫做新的王氏皇朝。

     王莽建立起新朝,就得解決土地與奴隸兩個基本問題。

    公元九年,下令變法。

    他變法的理由是充足的。

    他說:漢朝減輕田租,三十稅一。

    豪強兼并成千成萬的田畝,租給農民去耕種,卻要收一半的租稅。

    朝廷對有田人三十取一,有田人對租田人十分取五。

    怪不得租田人父子夫婦整年勞苦,連糟糠還吃不飽,富家的狗馬連米豆都吃厭了。

    這是亂的原因。

    他又說:市上有買賣奴婢的圈子,象買賣牛馬一樣。

    這些奴婢,很多是被兇惡人用暴力搶掠來的。

    主人對奴婢可以任意殺死,違反“天地之性人為貴”的經訓。

    王莽依據上述理由,頒布了下列兩個解決的辦法:王田&mdash&mdash民間田改稱為王田,屬朝廷所有,私人不得買賣。

    如果一家男子不滿八人,田超過九百畝,應将多餘的田分給本族或鄰居的無田人,原來沒有田的人,按男口每口給田一百畝。

     私屬&mdash&mdash民間奴婢改稱為私屬(區别于朝廷所有的官奴婢),不得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