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農民大起義與楚漢戰争

關燈
割據,不肯援助。

    還有一個是可以避免的,但陳勝嚴重地暴露了這個弱點。

    那就是陳勝稱王後,驕傲自滿,故鄉窮朋友聽說他做了王,特地來看他,談些貧賤時的故事,陳勝嫌丢臉,把客人斬首,吓得窮朋友都逃走。

    他的妻父來看他,也傲慢沒有禮貌,妻父大怒回去。

    他對部下任意殺戮,想提高自己的威權,鬧得衆叛親離,沒有人敢親近他。

    吳廣也是驕傲無知,被部将殺死。

    “驕必敗”,陳勝吳廣恰恰做了這一真理的實證。

    不過,陳勝吳廣雖然失敗,反秦的浪潮卻被他們激動起來了,這個浪潮,終于沖毀了秦朝的統治。

     陳勝敗後,出現代表農民但主要代表領主殘餘勢力的項籍軍和代表農民起義的劉邦軍,他們一緻反秦,最後勝利屬于劉邦軍。

     楚名将項燕的兒子項梁聽說陳勝反秦,同他的侄子項籍殺秦會稽郡(治吳,江蘇吳縣)守,在吳起事,有精兵八千人。

    項梁從謀士範增的計策,立楚懷王孫心做楚王,仍号楚懷王,自己引兵到定陶(山東定陶縣)。

    項梁幾次戰勝,便驕傲起來,看不起秦軍。

    章邯集中兵力,大破楚軍,殺項梁。

    章邯戰勝項梁,也驕傲起來,看不起楚軍,率大軍渡河攻趙,圍钜鹿(河北平鄉縣)。

    前二○七年,項籍救钜鹿,遇秦軍大戰九次,楚軍拚死戰鬥,一個人抵得十個人,呼殺聲震動天地。

    當時各國救趙兵有十餘軍,築堡壘不敢出戰,将士立壁上看楚兵擊秦,吓得心驚魄動,面無人色。

    項籍已大破秦軍,各國兵都隸屬在他的麾下,号稱“諸侯上将軍”。

    楚兵繼續進攻,章邯率全軍投降。

    起初山東人民到關中服徭役,被秦官吏虐待,這時候對秦降兵報複舊怨,激起秦兵的憤恨。

    項籍引兵攻秦,怕降兵入關叛變,在新安(河南渑池縣)城南坑殺秦兵二十餘萬人。

    秦主力軍完全消滅。

    钜鹿大戰是決定秦亡漢興的關鍵。

    沒有這一次大勝,農民起義要受大挫折,但大量慘殺秦兵,關中秦民恨項籍殘暴,更堅決擁護劉邦,惟恐項籍得勢。

    項籍軍事上大勝,政治上大敗了。

     沛(江蘇沛縣)人劉邦是個中農,自己當亭長,妻呂雉帶子女在家種地。

    陳勝起事,各地響應,劉邦聚衆數十人,殺秦沛縣令。

    沛縣吏蕭何、曹參等推劉邦為沛公,征發沛子弟,得兵三千人。

    項梁引兵到薛(山東滕縣境),劉邦率衆投項梁。

    項梁給劉邦兵五千人,小将十人,與項籍同為項梁部下的主力軍。

    項梁戰屢勝,輕視秦軍,被章邯殺死。

    章邯戰勝後,輕視楚軍,引兵北擊趙,被項籍戰敗。

    楚懷王曾與諸将定約,誰先滅秦,誰就做關中王。

    前二○七年,楚懷王令項籍救趙,令劉邦攻秦,意思就是要劉邦做關中王。

    前二○六年,劉邦自武關入秦。

    此時秦二世被趙高殺死,秦王子嬰又殺死趙高。

    劉邦用謀士張良計,破峣關,進攻鹹陽。

    子嬰出城來投降。

    劉邦入鹹陽,申明軍紀,廢除秦嚴刑苛政,與秦民約法三章(犯殺人罪處死刑,傷人及盜賊按輕重治罪)。

    秦民大喜,惟恐劉邦不做關中王。

    項籍大破章邯軍,引大兵四十萬入關,屠鹹陽,殺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項籍自以為已定天下,驅逐楚懷王,自号西楚霸王,有地九郡,建都彭城(江蘇徐州市)。

    其餘土地都封給諸侯王凡十餘人。

    劉邦被封為漢王,都南鄭(陝西南鄭縣)。

    三分關中,封章邯等三個降将為王,堵塞劉邦回關中的道路。

    項籍擄掠秦宮婦女寶物東歸彭城,令諸侯王解故軍隊,各到封地,享受富貴。

    很多得封的和不得封的領主殘餘分子認為封得不公平,紛紛動兵互鬥,反對項籍這個措施。

    齊、趙、燕、魏、韓等地出現新的混亂局面。

     劉邦乘項籍被牽制在混亂局面裡,出兵攻章邯等三個王。

    秦民恨這三人,痛入骨髓,助劉邦消滅他們,統一關中。

    劉邦得秦民擁護,又聯合諸侯王,與項籍苦戰四、五年,屢敗屢起。

    前二○二年,垓下(在河南鹿邑縣境。

    一說在安徽靈璧縣,按當時軍事形勢,應以在鹿邑縣境為是)決戰,項籍敗死。

    劉邦立為皇帝,統一中國,開創曆史上著名的漢朝。

     項籍大封諸侯王,把統一的中國倒退到割據分裂的舊時代裡去,這是完全違反曆史前進的反動措施。

    農民起義反秦,得不到田宅就被遣散了,這又是完全違反廣大農民願望的反動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