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失吉忽秃忽 忙哥撒兒 耶律楚材 鎮海 牙老瓦赤

關燈
管領。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他留戍于鎮海城,掌管前後方轉輸、聯絡。

    1221年,長春真人邱處機奉成吉思汗之召開始西行,是年七月二十五日,途經鎮海城,由鎮海率百騎護送西行,至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行在所,成吉思汗問道于長春真人,命鎮海入金帳,掌錄奏對之言。

    由于他通畏兀兒文字,這時他的職務大概已是大必阇赤。

     1230年,窩闊台親自統兵攻金,鎮海扈從。

    1231年秋,窩闊台至雲中(今山西大同),仿中原官制将必阇赤機構稱為“中書省”,執事官耶律楚材、粘合重山和鎮海也分别用中原官稱,鎮海為“中書右丞相”(《元史·太宗紀》)。

    他主管畏兀文字書寫的文書,漢字文書則由耶律楚材掌管,但正文之後、年月之前要由鎮海親寫畏兀兒字雲“付某人”,以此為驗,否則無效②。

    1233年,攻蔡州,得金公主,即以賜之。

    1236年分封中原民戶,賜恩州①參見丁國範:《鎮海族源辨》,《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0輯。

    ①稱海城當今蒙古科布多省東部宗海爾罕山北,參見陳得芝:《元稱海城考》,《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4輯。

     ②參見《黑鞑事略》“其相”條下之徐霆疏。

     民一千戶,為實封,世食其賦,為置官守,是當時所稱“十七投下”之一①。

    太宗朝的西域事務大臣窩闊台在位期間,鎮海是蒙古汗廷分掌西域事務的大臣。

    起兒漫算端歸附蒙古後,遣子魯克那丁入朝蒙古汗廷,受到窩闊台的寵幸。

    時算端已死,窩闊台頒發一道劄兒裡黑(聖旨),讓他承襲其父之位和忽都魯算端稱号,并命鎮海當他的師傅。

    由于鎮海的支持,魯克那丁得以統治起兒漫至貴由朝結束②。

     畏兀兒人闊兒吉思擔任玉龍傑赤蒙古長官(八思哈,鎮守者)成帖木兒的副手和侍從長,成帖木兒派他入朝報告政務,到達汗廷後,他馬上就找鎮海作靠山,鎮海因闊兒吉思是畏兀人,并在抵達汗廷就投靠自己,遂給予支持和庇護,使他得到合罕的恩寵,載譽而歸。

     成帖木兒死,諾撒耳繼職,闊裡吉思仍任副手,窩闊台遣使傳旨命他入朝報告呼羅珊的政事。

    此次入朝,由于鎮海的支持,闊兒吉思被任命為呼羅珊等地的長官,合罕授予他一道劄兒裡黑,派他查實當地多年來的産量,及每人逋欠的賦稅、差發的數字,還讓他清查戶籍,不許他人幹預其事。

    1239年,闊兒吉思和成帖木兒子額■古帖木兒兩派之間發生争權糾紛上訴汗廷,有旨命雙方所有人赴朝。

    窩闊台命鎮海等人鞫問,曆時數月,在鎮海的偏袒下,窩闊台判定額■古帖木兒一方有罪,闊兒吉思一方勝訴,并授予他一道聖旨:阿姆河以西的所有州邑,都委付他掌管。

    他又與鎮海秘密議定,不讓與他同赴宮廷的任何一個人得到合罕的聖旨或牌子,以便保持其淩駕于他人之上的權力①。

     汗位争奪中的犧牲者1241年,太宗窩闊台死,皇後脫列哥那臨朝稱制,鎮海與皇後的親信法蒂瑪有怨,于是皇後欲捕鎮海治其罪,鎮海察覺,急逃往皇子闊端處,在闊端保護下幸免于難。

     定宗貴由即位,“以鎮海為先朝舊臣,仍拜中書右丞相”(即大必阇赤)。

    遂治法蒂瑪蠱惑進讒之罪,投于河。

    貴由“天性疏懶”,政事盡委諸合答和鎮海。

    羅馬教皇使節普蘭諾·卡爾平尼至蒙古汗廷,就由鎮海負責接待和傳達旨意。

     1248年三月,貴由死,皇後斡兀立海迷失攝政。

    諸王公遣使向皇後建議:“因鎮海始終是個忠實的人,曾總握要務,他可繼續指導政事和頒發劄兒裡黑,迄至新汗被推立。

    ”但此時的鎮海在辦事中既軟弱又為難,他的勸告,不為斡兀立海迷失及其諸子所采納。

     憲宗蒙哥即位後,鎮海被視為叛王之黨,于1252年被處死。

    時年八十四歲。

    鎮海信奉基督教聶思脫裡派,由于他是成吉思汗建國功臣,雖然因為蒙古皇室的内讧被牽連處死,但原封邑仍保留,子孫繼續在元朝做官。

    有子12①“以功賜恩州一千戶”系據《元史·鎮海傳》,許有壬的《鎮海神道碑》載為“三百戶”。

    ②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卷下,漢譯本頁573。

     ①《世界征服者史》卷下,漢譯本頁588&mdash595;《史集》第2卷,漢譯本頁83。

    人。

    要柬木,為劄魯花赤,佩金符;勃古思,繼承封邑,從世祖征大理有功,中統初,為益都等路宣撫使,後曆任東平路副達魯花赤,濟南等路宣慰使,南京路達魯花赤等職;闊裡吉思,其後裔脫烈、赫斯等都擔任官職,子孫繁衍頗多。

     世祖即位後,又以鎮海舊部及降虜千人為貴赤(跑步者),以其孫一家為千戶,曾孫也裡蔔花為百戶。

     第五節 牙老瓦赤 主持西域政務 牙老瓦赤(Yalavachi?&mdash1254),突厥語,意為“使臣”①,花剌子模人②。

    又音譯作牙剌窪赤(《元朝秘史》)、牙魯瓦赤(《聖武親征錄》)、雅老瓦實(馬祖常《薩法禮氏碑銘》)、麻合沒的滑剌西迷(《元史·太宗紀》)、牙剌瓦赤(《元史·憲宗紀》)。

    在成吉思汗西征前,他已與蒙古建立聯系,曾率領成吉思汗商使前往花剌子模。

     滅亡花剌子模後,牙老瓦赤及其子麻速忽向成吉思汗進言管理城鎮事,受到蒙古貴族的重用,受命與蒙古達魯花赤一起治理不花剌、撒麻耳幹、玉龍傑赤、斡端、可失哈耳、鴨兒看、曲先塔林諸地。

    牙老瓦赤父子廢除了抽丁、強制兵役及額外捐稅,盡全力恢複被戰争破壞的經濟。

    太宗即位後,命西域人以丁計出賦調,由牙老瓦赤主持,駐費爾幹那地區東部重鎮忽氈,為蒙古國駐西域最高長官。

    1238年,不花剌城郊的制篩匠塔剌必發動起義失敗後,蒙古軍準備依例屠城,牙老瓦赤屢次向太宗奏報,請求赦免,使全城得以保全。

    牙老瓦赤采取各種措施,吸引流散人口重歸不花剌,以加速經濟恢複的速度。

    其子麻速忽在城中設立經學院,收羅回回學者在其中進行學術研究,使不花剌重新成為西域回回文化的中心。

     主持西域政務期間,鎮守回回之地宗王察合台為擴大自己的勢力,曾擅自做主,把牙老瓦赤管下的阿姆河以北地區的一個州劃為他人所有。

    牙老瓦赤得知後,上報朝廷,太宗為之震怒,下诏要察合台陳明原委。

    察合台被迫認錯,太宗為緩和矛盾,以把該州賜給察合台了結此案。

    但察合台不肯善罷甘休,遷怒于牙老瓦赤,召見并怒斥之。

    牙老瓦赤試圖通過察合台的王傅漢人伐阇羅調解關系,但不得要領。

     中州斷事官1241年牙老瓦赤調離西域,其職守由麻速忽繼之,管轄東至畏兀兒,南至斡端、可失哈耳,北至阿諒裡、海押立,西及撒麻耳幹和不花剌的廣大地區。

    牙老瓦赤至燕京與劉敏主管漢民公事。

    劉敏曾受太宗诏,行事有司不得與聞。

    牙老瓦赤初自西域來,素剛尚氣,習于專權,不欲與劉敏共事,唆使其屬忙哥兒誣劉敏以流言。

    劉敏出太宗手诏示之,牙老瓦赤的氣焰才有所收斂。

    太宗聞此事後,下令追查,核定事實後,牙老瓦赤被罷免職務。

    但不久複授以職,執掌财貨。

    與牙老瓦赤在一起的尚有西遼貴族忽都不丁。

     西域商賈奧都剌合蠻以言利得幸于太宗,撲買中原銀課,牙老瓦赤不滿于此。

    太宗死,乃馬真後稱制,奧都剌合蠻益得寵,牙老瓦赤平素與乃馬真後及其女侍法蒂瑪不和,乃馬真後下令拘捕之。

    牙老瓦赤被迫托庇于駐于河①危素《古速魯公墓志銘》提到畏兀兒人達兒床(按,成為“麻”字之誤)吉而的之祖父耶兒·脫忽鄰(YarToghril)曾仕于成吉思汗為雅剌風(按,應為“瓦”字之訛)赤。

    換句話說,為成吉思汗使臣。

    屠寄不解雅剌瓦赤的詞義,把這個畏兀兒家族視為牙剌瓦赤的後裔。

    見《蒙兀兒史記》卷四六。

    ②馬祖常《薩法禮氏碑銘》稱牙老瓦赤為于阗人,可能是因為元中期以後,牙老瓦赤之子麻速忽的後裔居于可失哈耳的緣故。

     西的太宗之子闊端處,其職務被奧都剌合蠻取代。

    乃馬真後向闊端索要牙老瓦赤,被拒絕。

    麻速忽避禍于拔都處。

    定宗貴由即位後,奧都剌合蠻奸利事發,被處死。

    1247年,牙老瓦赤被重新起用,掌燕京行省董理中原财賦,為也可紮魯火赤,治事于燕。

    麻速忽亦重掌西域政務。

     1251年蒙哥奪得帝位,牙老瓦赤參與組織大忽裡台大會,制蒙哥大宴殿帳。

    在會商處置窩闊台系宗王謀反事時,牙老瓦赤以亦西刊達兒(Iskandar)國王①東征時,諸将不聽調遣,亦西刊達兒國王之師阿黎西他塔黎西(Aristatlis)②勸國王誅殺心懷貳念諸将,代以順從鷹犬之事,要憲宗從嚴處置,此議被采納。

    憲宗調整蒙古國行政機構時,牙老瓦赤請憲宗降旨是否仍允許使用先朝斷事官舊印,漢官趙璧乘機奪牙老瓦赤印信。

    憲宗決定留用牙老瓦赤,與不隻兒、斡魯不、覩答兒等充燕京等處行尚書省事,賽典赤、匿咎馬丁佐之;以麻速忽與讷懷、塔剌海充任别失八裡等處行尚書省事。

    其父子職位權勢均得保留。

    在憲宗召集的讨論改革西域賦稅的會議上,阿姆河等處行尚書省事阿兒渾提出,向百姓征收的各種稅太多,百姓因此流散躲避,減免賦稅,宜按原牙老瓦赤所定忽蔔出兒稅辦法征收,不得額外攤派。

    此議為憲宗采納,下诏實行。

    1252年牙老瓦赤與不隻兒“總天下财賦于燕”時,“視事一日,殺二十八人”,刑法無常,受忽必烈斥責。

    回曆陰曆652年3月(1254年4月21日&mdash5月20日),牙老瓦赤逝于燕京。

     後裔事迹中統年戰亂中,麻速忽依附于阿裡不哥。

    阿裡不哥勢窮後,轉附阿魯忽。

    至元初年,阿姆河以北地區及忽闡河以東草原形成察合台、窩闊台、欽察三汗國分立的局面,麻速忽所屬原别失八裡等處行尚書省作為管理當地成吉思汗家族公産的統治機構被保留下來。

    1269年塔剌思忽裡台大會後,三汗國諸王一緻确認,阿姆河以北地區的賦稅仍由麻速忽負責,諸王不得幹預。

    1270年察合台兀魯思汗八剌計劃入侵伊利汗國呼羅珊地區,命麻速忽以清查伊利汗國帳冊為由至波斯探查伊利汗國道路、軍隊情況。

    麻速忽為防止意外,沿途以金錢收買驿站人員。

    事畢後迅速東歸,逃脫伊利汗國的追捕。

    至元初年,察合台、窩闊台、伊利三汗國在阿姆河以北地區的反複争奪使當地遭到嚴重破壞,此地最終為海都控制。

    麻速忽竭力發展貿易,促使銀币流通,使經濟逐漸恢複。

    麻速忽回曆陰曆688年10月(1289年10月18日&mdash11月15日)逝于不花剌,葬于他所設立之經學院内。

    其子阿布·别克兒奉海都命承任父職,稱麻速忽第二。

    1298年中去世後,海都命其弟撒的迷失繼位,稱麻速忽第三。

    撒的迷失逝于1303年,海都子察八兒命麻速忽另一子法合魯·木勒克速溫于可失哈耳繼立,稱麻速忽第四。

     牙老瓦赤另一子名阿裡别,随父入漢地。

    至元元年至至元三年為中書右丞,次年為參知政事随同忽必烈南征,為副都元帥進兵淮東。

    至元十二年(1275)破淮安、揚州諸地。

    江南平定後為江淮行省平章,因不附權臣阿合馬,以擅命官八百員,置左右司官,鑄銀銅印,違命不散防守軍,擅支官糧等罪名被誅殺。

    阿裡别之子牙忽伯與哈剌魯人也罕的斤同仕于雲南。

     ①即希臘馬其頓亞曆山大,名見《回回藥方》。

     ②即希臘著名學者亞裡斯多德,名見《回回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