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失吉忽秃忽 忙哥撒兒 耶律楚材 鎮海 牙老瓦赤

關燈
第一節 失吉忽秃忽 蒙古國的首任最高斷事官失吉忽秃忽(Shigi-qutuqu),又譯忽都忽、胡土虎、忽都虎、忽睹虎,蒙古建國後第一任最高斷事官,漢人稱為胡丞相。

    塔塔兒部人。

    《元朝秘史》記載,金朝皇帝(Altanqan)因塔塔兒人不服,派王京丞相(即完顔襄)領兵剿捕,溯斡裡劄河(今蒙古東方省烏勒吉河)追襲而來,鐵木真聞知,約同克烈部長脫斡鄰助攻塔塔兒,破其營寨,在搶掠中得一小兒,獻給母親诃額倫,收為養子,取名失吉忽秃忽。

    據《金史》有關資料,此事發生在承安元年(1196)。

    但《史集》的記載與此不同,說失吉忽秃忽是鐵木真在路邊拾到的嬰兒,交給其妻孛兒帖撫育長大。

    他死于忽必烈、阿裡不哥争位期間(1260&mdash1263),享年八十二歲。

    據此,他應生于1180&mdash1182年間,到1196年已十五六歲,《秘史》關于事件時間的記載顯然不确,他可能是在1180年代初蒙古部與塔塔兒部另一次戰争中被鐵木真得到的。

    他自幼生長在鐵木真家中,如同子弟,忠誠勤勞,十五歲時曾隻身冒風雪追殺野羊,深受鐵木真贊賞,成為其最親信的伴當,在統一漠北各部的戰争中立下卓著功勳。

    鐵木真&mdash&mdash成吉思汗建國後,封授諸功臣,失吉忽秃忽被封為千戶那顔,恩準九次犯罪不罰,并授為最高斷事官(劄魯忽赤jarquci),掌管全國刑罰詞訟及民戶分封等政務。

    成吉思汗降旨道:“當[我]被長生天護佑着,平定了普天下百姓的時候,你給我做耳目,把普天下百姓給母親、我們、弟弟們、兒子們做份子百姓,将有氈帳的、有闆門的[百姓]都分别進行分配,任何人不得我違背你的言語。

    普天下百姓做賊的、說謊的,由失吉忽秃忽懲治,應該處死的處死,應該處罰的處罰。

    把所有百姓份子的分配和斷案的事都寫成文造為青冊(koko-debter);[凡是]失吉忽秃忽向我商量和議拟而寫在青冊白紙上的,直到子孫萬代不得更改,更改的人要治罪。

    ”①他斷獄公正,總是反複告誡犯人要講實話,不要因為恐懼而胡亂招認。

    他斷案的方式,奠定了後來蒙古斷事官判決案件的基礎。

     1211年,從成吉思汗攻金。

    1215年初,率軍略取燕、薊諸州縣,招降金通州守将蒲察七斤。

    五月,蒙古軍攻取金中都,成吉思汗遣失吉忽秃忽與汪古兒、阿兒孩合撒兒一同點視中都帑藏,原中都留守哈答等取金帛為拜見之禮,汪古兒、阿兒孩合撒兒受之,獨失吉忽秃忽拒不受,謂哈答曰:“城未陷時,寸帛尺縷皆金主之物;今既城陷,悉我君物矣,汝又安得竊我君物為私意乎。

    ”遂将哈答及中都府庫諸物解送成吉思汗大營,并報告了拒受哈答獻物之語,成吉思汗以其知大體,大加贊許①。

    後從西征,1221年夏,奉命率領三萬軍隊去征服哥疾甯、可不裡(今阿富汗加茲尼、喀布爾)等地。

    時花剌子模算端劄蘭丁據哥疾甯,也裡(今阿富汗赫拉特)諸侯滅裡汗等附之,勢力複振,進屯八魯灣川(在喀布爾東北)。

    失吉忽秃忽率軍追襲滅裡汗,至八魯灣川之北。

    滅裡汗與劄蘭丁會合,有六七萬軍隊,與蒙古軍激戰二日。

    ①《元朝秘史》第203節。

    譯文參考亦鄰真:《成吉思汗與蒙古民族共同體的形成》。

    ①《聖武親征錄》;《元朝秘史》第252節。

     失吉忽秃忽指揮失當,又寡不敵衆,大敗,損失慘重,與副将率少數幸免者退回大營。

    成吉思汗未加深責,隻是指出他以前總是打勝仗,沒有受過挫折,應該從這次失利中吸取經驗,就會更謹慎,更有作戰知識(見《世界征服者史》)。

     1231年,大汗窩闊台與拖雷分統大軍攻金,失吉忽秃忽随從拖雷所統右翼軍,假道宋漢中地由南面攻入金境,參加了著名的三峰山戰役,奉命率部誘金軍入于不利之地,得以聚而殲之。

    1232年,窩闊台與拖雷北還,诏失吉忽秃忽與塔思同統蒙古軍攻取河南諸州縣。

     對漢地的治理1234年蒙古滅金後,失吉忽秃忽被任命為“中州斷事官”,“主治漢民”,在燕京設官署,統領中原諸路政刑财賦。

    蒙金戰争中,所取漢地州縣多委付歸降的舊官或土豪管領,由木華黎國王“都行省”(軍政府)統轄,至此正式設置了統治漢地的最高行政機構,漢人稱之為燕京行尚書省。

    他就任後的第一件事是編籍戶口。

    蒙金戰争以來,漢地各路人民或死于兵燹,或四散流徙,或被蒙、漢貴族、将校占為驅口,原有的戶籍制度完全破壞。

    1230年,大汗窩闊台采納耶律楚材的建議,開始對漢民實行“以戶計出賦調”的征賦制度,為保證國賦能如數征收,大汗政府就需要直接掌握各地民戶數目。

    1233年。

    窩闊台遣宣差勘事官阿同葛檢括中原民戶,得戶73萬。

    但第一次括戶很不完備,各州縣仍有大量戶口被蒙、漢貴族、諸侯和将校占為私屬。

    于是,窩闊台命失吉忽秃忽重新進行括戶,下令:不論何人在戰争中擄到的人口,隻有在主家住坐者才能算做本家驅口,凡在外住坐,寄留于各州縣者,都是皇帝民戶,一律就地編入民籍,承當國家差發。

    失吉忽秃忽等大臣主張按蒙古、西域之制“以丁為戶”,耶律楚材不同意,指出中原曆來無此制,若果行之,丁逃,則賦無所出,宜按戶編籍定賦。

    幾經争議,終于采納了耶律楚材的意見。

    僧、道得享有免除部分差發的待遇,失吉忽秃忽奉命對他們進行考試以甄别之,凡通經文者即為僧、道戶,另行立籍,以區别于民戶,不通者則與民一體承當差發。

    僧海雲被推舉主持此事,他向忽秃忽建議:為皇帝祝壽的人越多越好,應從寬考試。

    忽秃忽又企圖在括戶時“印識人臂”,竟把漢民視同牲畜,幸被海雲谏止,沒有實行這種荒唐野蠻的做法(見《佛祖曆代通載》卷二一)。

    1235年(乙未),分遣官員赴各路括戶,籍得燕京、順天等三十餘路共一百一十餘萬戶,稱為“乙未戶籍”。

     按照蒙古制度,所得漢地州縣百姓,也要分配給成吉思汗“黃金家族” 成員和賞賜給貴戚、勳臣。

    1236年,失吉忽秃忽奏上所籍漢地民戶後,窩闊台即命他主持分土分民。

    他大體按照成吉思汗建國後各人所分得的蒙古民戶數比例來“差次”其應得漢民戶數,奏報大汗,窩闊台再按其功勞大小加以增損。

    據《元史·食貨志》“歲賜”條記載統計,此次分撥給諸王、貴戚、勳臣的漢民共76萬多戶(稱位下戶或投下戶),其餘民戶統屬大汗朝廷(稱“大數目戶”)。

     蒙古統治者從1230年開始按耶律楚材建議在中原漢地征收地稅糧、課銀和絲帛,但除此之外,“每使臣經從、調遣軍馬,糧食器械及一切公上之用,又逐時計其合用之數,科率民戶”。

    大汗不時地差官到漢地定差發。

    1235年宋使徐霆在燕京時,正值失吉忽秃忽來任中州斷事官,主要目的就是搜括漢地财富。

    徐霆記載說:“見差胡丞相來黩貸,更可畏,下至教學行及乞兒行亦出銀作差發。

    燕京教學行有詩雲:&lsquo教學行中要納銀,生徒寥落太清貧。

    ..相将共告胡丞相,免了之時捺殺因。

    &rsquo”(《黑鞑事略》)(捺殺因,蒙古語naisayin,意為“很好”)。

    1236年耶律楚材制定了新稅法,但對漢民的“不時需索”仍未停止。

    後來(1251)劉秉忠上忽必烈書中說:“天下戶過百萬,自忽都那顔(即失吉忽秃忽)斷事之後,差徭甚大,加以軍馬調發,使臣煩擾,官吏乞取,民不能當,是以逃竄。

    ”(《元史·劉秉忠傳》)可知忽秃忽擔任中州斷事官後,對漢地的剝削有增無減,以緻戶口逃亡近半。

    差徭特重的原因還由于侵宋軍興,軍馬糧草調發頻繁。

    1235年蒙古開始對宋戰争,忽秃忽副闊出太子統領東路軍,攻宋荊襄、兩淮地區,河北、山東諸路多困于賦調及軍馬供給。

     1241年,窩闊台命花剌子模人牙老瓦赤“主管漢民公事”,即擔任中州斷事官。

    可能從這一年起忽秃忽不再擔任官職,此後他的活動即不見記載。

    1248年,忽必烈召張德輝北上,問以漢地政事,“典兵與宰民者為害孰甚?”張德輝答稱:“若宰民者,頭會箕斂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為害尤甚。

    ”并建議更遣“勳舊如忽都虎者使主民政,若此,則天下均受賜矣。

    ”(《元史·張德輝傳》)可見牙老瓦赤繼任後,搜括漢民更甚于忽秃忽。

    但他大概因年事已高,沒有再度出任漢地行政長官,直到去世。

     第二節 忙哥撒兒 拖雷家臣忙哥撒兒(Monggeser,?&mdash1254),憲宗朝最高斷事官。

    族出劄剌亦兒部的分支察哈部落。

    其部落大約在遼代後期被蒙古部征服,部人成為蒙古部貴族的世襲奴隸。

    忙哥撒兒的曾祖赤老溫恺赤,與兄孔溫窟阿(木華黎之父)、弟者蔔格均隸屬合不勒罕(成吉思汗曾祖)的長支子孫主兒乞氏;成吉思汗滅主兒乞,兼并其百姓,遂轉屬成吉思汗。

    祖搠阿①,精騎射,号“默爾傑”(mergen,善射者),從成吉思汗統一漠北有功。

    某次遇賊将戰,适二鹜飛至,汗命搠阿射其雄者,一發而中,賊驚走。

    從攻乃蠻部,敵以精銳來襲,搠阿按兵屹然不動,敵不敢近。

    在與蔑兒乞部作戰中,成吉思汗兵潰,搠阿與弟左右力戰護衛,後援兵至,敵乃退。

    父那海,事太宗,亦能忠勤盡職,滅金後,因勞績和世勳,賜懷州(今河南沁陽)、洛陽分民175戶。

     忙哥撒兒事于拖雷,屢從征戰。

    1230年,從攻鳳翔,首立戰功。

    拖雷死後,繼續奉侍其妃唆魯禾帖尼及其諸子。

    1235年,從拖雷長子蒙哥西征欽察、阿速、斡羅思,造舟濟河,伐山開道,攻城野戰,皆能勤奮效力,立功尤多;當蒙哥以所擄獲寶玉分賜諸将時,則謙退不欲得。

    又奉命送所俘、降欽察貴族回蒙古獻于太宗。

    他極為效忠于拖雷家族,辦事勤勞盡責,尤以嚴格執行劄撒著稱,雖親友有犯,斷處毫無偏私;唆魯禾帖尼或其他妃子小有過失,也能直言指摘。

    因此得到蒙哥母子、兄弟的器重,朝廷和藩府老臣、宿衛對他也無不敬畏。

    于是蒙哥命他治理拖雷家份民,他曾一度出任唆魯禾帖尼份地真定路達魯花赤。

    定宗時(1246&mdash1248),升任藩府劄魯忽赤(斷事官)之長。

    受命後,他召集僚屬40人共議“當以何道守官”,有西夏人和斡進言,以剮羊為喻,謂“劄魯忽赤之道..在持平而已”,當即為之入禀蒙哥,稱贊其言善,和斡由是得以被蒙哥召見。

    可見他頗能識拔人才。

     憲宗朝最高斷事官定宗死後,窩闊台家族與拖雷家族争奪汗位。

    次年(1249),拔都以長兄身份召集宗親至其封地境内阿剌脫忽剌兀之地舉行忽裡台大會,議立新大汗。

    忙哥撒兒随從蒙哥赴會。

    拔都首先提議推戴蒙哥,但定宗皇後斡兀立海迷失所派使者八剌(定宗朝必阇赤長,畏兀人)提出:太宗曾言皇孫失烈門可以為君主,應立失烈門。

    忙哥撒兒駁之曰:“汝言誠是,然先皇後立定宗時,汝何不言耶?八都罕固亦遵先帝遺言也。

    有異議者,吾請斬之。

    ”太宗确有遺命以失烈門(太宗第三子闊出之子)為汗位繼承人,但太宗皇後脫列哥那沒有遵守遺命,卻立長子貴由為大汗(定宗),而且太宗也講過蒙哥“可以君天下”,故忙哥撒兒據此反駁八剌①。

    此次大會由于拔都兄弟與拖雷諸子聯為一氣,通過了擁戴蒙哥為大汗的決定,并定于明年在怯綠連河舉行全體宗親參加的忽裡台大會,共奉蒙哥登基。

     ①《元史》卷一二四《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