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木華黎 速不台 哲别
關燈
小
中
大
1259年正月會師潭州(今湖南長沙)。
1257年年底時,兀良合台已從大理進入交趾,戰敗其國主陳日煚,并在陳日煚請求歸附後班師。
在接到蒙哥軍令後,兀良合台即率四王騎兵三千,蠻、僰萬人,攻入宋廣南西道。
在連破橫山寨(今廣西田東)、賓州(今廣西賓陽)、貴州(今廣西貴縣)、來賓(今廣西來賓)、象州(今廣西象州)、柳州(今廣西柳州)的一些關隘後,經柳州以北的義甯、靈川、興安、全州,進入湖南。
由于宋軍截擊,兀良合台折向西北,攻破沅州(今湖南芷江)、辰川(今湖南沅陵),再折東挺進,于十一月中旬渡過湘江,抵達潭州(今湖南長沙)城下。
潭州宋軍二十萬迎戰,兀良合台揮師夾擊破之。
這時兀良合台得知忽必烈軍已在進攻鄂州(今湖北武昌),遂圍住潭州,并派人向忽必烈禀告軍情,忽必烈遣軍相援。
閏十一月時,忽必烈決定北返争奪汗位,允許賈似道求和,遣鐵邁赤迎兀良合台于嶽州(今湖南嶽陽)。
兀良合台自嶽州抵鄂州;1260年二月,他率領的軍隊在浒黃洲渡江北上與忽必烈大軍會合。
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開平召集忽裡台,登上汗位。
兀良合台在四月抵達上都,支持忽必烈為汗。
其子阿術,自從攻大理起随父征伐,屢立戰功,遂随忽必烈為宿衛,後系元初一員主将。
第三節 哲别 開國功臣 哲别(Jebe,生卒年不詳),又作者别、隻别,原名隻兒豁阿歹,蒙古别速惕部人。
别速惕部曾與泰赤烏等部在一起對抗鐵木真,哲别當時是泰赤烏部一個首領秃答的部屬。
1201年鐵木真與劄木合所率十一部聯軍會戰于闊亦田地方,哲别射傷了鐵木真的白嘴黃馬。
在這次戰役中,鐵木真拼死獲勝,泰赤烏部勢衰,哲别終于投奔鐵木真。
鐵木真問射傷自己愛馬的人是誰,哲别一口承認,并且表示:“倘若饒我,賜我一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鐵木真認為他很坦誠,可以交朋友,将他改名為哲别(意為箭镞),要他“就象我跟前的&lsquo哲别&rsquo似的保護我”。
從此,哲别成為鐵木真麾下的一員大将。
1202年,鐵木真征伐塔塔兒諸部時先立誓約說:戰勝追擊時,不取遺物,待事畢散發。
事後族人按彈、火察兒和答力台背約,鐵木真派哲别和忽必來二人去奪沒他們掠獲的全部牲畜和财物,分給軍中。
1203年,當鐵木真初建怯薛時,哲别已是一名重要成員。
1204年,鐵木真進伐乃蠻,遣忽必來與哲别為前鋒。
當時,哲别與忽必來、者勒蔑、速不台一起已以“朵兒邊·那孩思”(四狗)聞名,被形容為具有“銅的額顱、鑿子似的嘴、鐵的心、錐子似的舌”的兇猛戰将。
這一仗,鐵木真大勝,擒殺乃蠻首領太陽罕,其子屈出律(古出魯克)逃遁。
當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接受成吉思汗稱号,編組千戶時,哲别是他委任的95個千戶長之一。
從1211年起,哲别在征伐全國的戰事中屢建奇功。
1211年冬,哲别采用佯敗返擊的戰術攻入居庸關,遊騎進至金中都(今北京)城外。
金乣軍來援,哲别返襲群牧監,驅其馬而還。
1212年冬,哲别攻金東京(今遼甯遼陽),又施退兵回襲之計,連退五十程,而後留下辎重,挑選快馬,日夜急馳,突然襲擊成功。
1213年7月,哲别攻取居庸關,成吉思汗遂兵分三路,大舉伐金。
1218年,哲别奉汗命進擊據有西遼國土的乃蠻部的屈出律。
針對屈出律強迫伊斯蘭教徒改宗的做法,哲别宣布“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保持自己祖先的宗教規矩”①。
于是他赢得了當地居民的支持。
屈出律從可失哈耳(今喀什)出逃,哲别追趕到撒裡桓地方(即色勒庫勒湖附近某地)将其殲滅。
擄斬屈出律的是先期投向哲别的可散八思哈長官,哲别令他持屈出律的頭傳示各地,可失哈耳、押兒牽(今新疆莎車)、斡端(今新疆和田)諸城遂望風歸附。
凱旋歸來,哲别将擄獲的一千匹白嘴黃馬獻給成吉思汗,實現了他的一個諾言,因為他當年投奔鐵木真,承認射傷白嘴黃馬一事時還說過:“對我開恩,我将帶來很多這樣的馬。
” 西征先鋒1219年,成吉思汗發兵西征時,哲别為先鋒,後以速不台為援,再後以脫忽察兒為援。
兵指不花剌(今烏茲别克布哈拉)時,哲别與速不台均遵照①《史集》第1卷第二分冊,漢譯本頁253。
成吉思汗命令,行進時先不驚動摩诃末;但脫忽察兒違命擄掠,遂使摩诃末聞風逃逸,其子劄蘭丁迎戰失吉忽秃忽,直逼成吉思汗大營。
哲别與速不台、脫忽察兒倒殺回來,才使戰局改觀。
1220年春,成吉思汗兵鋒指向撒麻耳幹,聞知摩诃末南逃,即命哲别、速不台與脫忽察兒率領三萬精兵窮追。
成吉思汗降旨說:“朕命你們去追趕花剌子模沙算端,直到将他們追上為止,..你們不擒獲他不要回來。
”“歸順者可予獎勵,發給保護文書,為他們指派長官;流露出不屈服和反抗情緒者一律消滅掉!三年内結束戰争,通過欽察草原回到我們的老家蒙古。
”①哲别揮軍渡過阿姆河的主源必陽劄蔔诃,先進抵巴裡黑(今阿富汗北境的巴爾赫),随即緊追到你沙不兒,摩诃末又遁。
哲别與速不台分兵追尋,哲别經過術維因、祃桚答而、阿模裡和阿思塔剌巴忒等城,對抵抗者均加殺戮,在剌夷城與速不台會合。
摩诃末逃到阿模裡答讷牙州的郊區,與随行大臣們商議,感到厄運難免,隻得遁入寬田吉思海(今裡海)的小島上栖身,不久憂病而死。
哲别與速不台繼續率軍抄掠伊剌克阿隻迷(或稱波斯伊剌克)諸州和阿哲爾拜占(今譯阿塞拜疆)、谷兒隻(今格魯吉亞)等國。
哈耳、西模娘、剌夷、忽木、撒劄思、贊章、可疾雲、篾剌合、哈馬丹、納黑徹汪、薛剌兀、阿耳疊比勒拜剌罕、吉陽劄等城均遭殘破。
1222年春,他們與谷兒隻軍隊遭遇,“哲别帶着五千人埋伏在一個隐秘的地方,速不台帶着軍隊沖上去。
最初,蒙古人敗退,谷兒隻人追了上來。
哲别遂從埋伏處沖出來,将他們包圍在中間,一下子殲滅了三萬谷兒隻人”①。
在大勝谷兒隻軍後,哲别和速不台進取打耳班(一作鐵門關,今俄國傑爾賓特西),從此鑿石開道,越過太和嶺(今高加索山)。
北高加索的阿蘭人與黑海、裡海北邊草原的欽察人聯合起來抵抗蒙古人。
哲别和速不台派人通知欽察人說,我們是同一部落的人,而阿蘭人則是我們的異己,我們之間應該互不侵犯;同時,給欽察人送去許多财物。
欽察人信以為真,撤了回去,這樣,蒙古人戰勝了阿蘭人。
接着,哲别與速不台又擊潰松散下來的欽察人,并且将原已送去的财物奪了回來。
欽察殘部向斡羅思(即俄羅斯)國逃去乞援。
斡羅思伽裡奇侯密赤思老會同乞瓦侯小密赤思老等率領一支八萬人的大軍前來聲援。
哲别與速不台又佯作退兵,一連十二天,斡羅思與欽察聯軍進行追擊,十分疲憊倦怠,蒙古軍隊突然轉身反擊,在阿裡吉河畔馬裡烏波裡附近大戰獲勝,俘殺大小密赤思老,時在1223年5月。
接着,他們抄掠速答黑城熱那亞商人的錢财,而後東向攻打也的裡河(今伏爾加河)上的不裡阿耳國,折向東南降伏烏拉爾地區的康裡人,最後經錫爾河北邊的草原而與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相會合。
哲别在這次西征班師後不久去世,其卒年未有确切記載。
哲别諸弟之中,蒙格秃-撒兀兒後來在拖雷處供職。
哲别有七子,後都在伊利汗國效力,其幼子斡魯思曾在阿八哈汗時任四怯薛之長。
他的一個親屬拜住任至萬戶長,曾征服小亞細亞,但居功傲慢不遜,後被旭烈兀汗召回處死。
①《史集》第1卷第二分冊,漢譯本頁288。
①《史集》第1卷第二分冊,漢譯本頁253。
1257年年底時,兀良合台已從大理進入交趾,戰敗其國主陳日煚,并在陳日煚請求歸附後班師。
在接到蒙哥軍令後,兀良合台即率四王騎兵三千,蠻、僰萬人,攻入宋廣南西道。
在連破橫山寨(今廣西田東)、賓州(今廣西賓陽)、貴州(今廣西貴縣)、來賓(今廣西來賓)、象州(今廣西象州)、柳州(今廣西柳州)的一些關隘後,經柳州以北的義甯、靈川、興安、全州,進入湖南。
由于宋軍截擊,兀良合台折向西北,攻破沅州(今湖南芷江)、辰川(今湖南沅陵),再折東挺進,于十一月中旬渡過湘江,抵達潭州(今湖南長沙)城下。
潭州宋軍二十萬迎戰,兀良合台揮師夾擊破之。
這時兀良合台得知忽必烈軍已在進攻鄂州(今湖北武昌),遂圍住潭州,并派人向忽必烈禀告軍情,忽必烈遣軍相援。
閏十一月時,忽必烈決定北返争奪汗位,允許賈似道求和,遣鐵邁赤迎兀良合台于嶽州(今湖南嶽陽)。
兀良合台自嶽州抵鄂州;1260年二月,他率領的軍隊在浒黃洲渡江北上與忽必烈大軍會合。
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開平召集忽裡台,登上汗位。
兀良合台在四月抵達上都,支持忽必烈為汗。
其子阿術,自從攻大理起随父征伐,屢立戰功,遂随忽必烈為宿衛,後系元初一員主将。
第三節 哲别 開國功臣 哲别(Jebe,生卒年不詳),又作者别、隻别,原名隻兒豁阿歹,蒙古别速惕部人。
别速惕部曾與泰赤烏等部在一起對抗鐵木真,哲别當時是泰赤烏部一個首領秃答的部屬。
1201年鐵木真與劄木合所率十一部聯軍會戰于闊亦田地方,哲别射傷了鐵木真的白嘴黃馬。
在這次戰役中,鐵木真拼死獲勝,泰赤烏部勢衰,哲别終于投奔鐵木真。
鐵木真問射傷自己愛馬的人是誰,哲别一口承認,并且表示:“倘若饒我,賜我一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鐵木真認為他很坦誠,可以交朋友,将他改名為哲别(意為箭镞),要他“就象我跟前的&lsquo哲别&rsquo似的保護我”。
從此,哲别成為鐵木真麾下的一員大将。
1202年,鐵木真征伐塔塔兒諸部時先立誓約說:戰勝追擊時,不取遺物,待事畢散發。
事後族人按彈、火察兒和答力台背約,鐵木真派哲别和忽必來二人去奪沒他們掠獲的全部牲畜和财物,分給軍中。
1203年,當鐵木真初建怯薛時,哲别已是一名重要成員。
1204年,鐵木真進伐乃蠻,遣忽必來與哲别為前鋒。
當時,哲别與忽必來、者勒蔑、速不台一起已以“朵兒邊·那孩思”(四狗)聞名,被形容為具有“銅的額顱、鑿子似的嘴、鐵的心、錐子似的舌”的兇猛戰将。
這一仗,鐵木真大勝,擒殺乃蠻首領太陽罕,其子屈出律(古出魯克)逃遁。
當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接受成吉思汗稱号,編組千戶時,哲别是他委任的95個千戶長之一。
從1211年起,哲别在征伐全國的戰事中屢建奇功。
1211年冬,哲别采用佯敗返擊的戰術攻入居庸關,遊騎進至金中都(今北京)城外。
金乣軍來援,哲别返襲群牧監,驅其馬而還。
1212年冬,哲别攻金東京(今遼甯遼陽),又施退兵回襲之計,連退五十程,而後留下辎重,挑選快馬,日夜急馳,突然襲擊成功。
1213年7月,哲别攻取居庸關,成吉思汗遂兵分三路,大舉伐金。
1218年,哲别奉汗命進擊據有西遼國土的乃蠻部的屈出律。
針對屈出律強迫伊斯蘭教徒改宗的做法,哲别宣布“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保持自己祖先的宗教規矩”①。
于是他赢得了當地居民的支持。
屈出律從可失哈耳(今喀什)出逃,哲别追趕到撒裡桓地方(即色勒庫勒湖附近某地)将其殲滅。
擄斬屈出律的是先期投向哲别的可散八思哈長官,哲别令他持屈出律的頭傳示各地,可失哈耳、押兒牽(今新疆莎車)、斡端(今新疆和田)諸城遂望風歸附。
凱旋歸來,哲别将擄獲的一千匹白嘴黃馬獻給成吉思汗,實現了他的一個諾言,因為他當年投奔鐵木真,承認射傷白嘴黃馬一事時還說過:“對我開恩,我将帶來很多這樣的馬。
” 西征先鋒1219年,成吉思汗發兵西征時,哲别為先鋒,後以速不台為援,再後以脫忽察兒為援。
兵指不花剌(今烏茲别克布哈拉)時,哲别與速不台均遵照①《史集》第1卷第二分冊,漢譯本頁253。
成吉思汗命令,行進時先不驚動摩诃末;但脫忽察兒違命擄掠,遂使摩诃末聞風逃逸,其子劄蘭丁迎戰失吉忽秃忽,直逼成吉思汗大營。
哲别與速不台、脫忽察兒倒殺回來,才使戰局改觀。
1220年春,成吉思汗兵鋒指向撒麻耳幹,聞知摩诃末南逃,即命哲别、速不台與脫忽察兒率領三萬精兵窮追。
成吉思汗降旨說:“朕命你們去追趕花剌子模沙算端,直到将他們追上為止,..你們不擒獲他不要回來。
”“歸順者可予獎勵,發給保護文書,為他們指派長官;流露出不屈服和反抗情緒者一律消滅掉!三年内結束戰争,通過欽察草原回到我們的老家蒙古。
”①哲别揮軍渡過阿姆河的主源必陽劄蔔诃,先進抵巴裡黑(今阿富汗北境的巴爾赫),随即緊追到你沙不兒,摩诃末又遁。
哲别與速不台分兵追尋,哲别經過術維因、祃桚答而、阿模裡和阿思塔剌巴忒等城,對抵抗者均加殺戮,在剌夷城與速不台會合。
摩诃末逃到阿模裡答讷牙州的郊區,與随行大臣們商議,感到厄運難免,隻得遁入寬田吉思海(今裡海)的小島上栖身,不久憂病而死。
哲别與速不台繼續率軍抄掠伊剌克阿隻迷(或稱波斯伊剌克)諸州和阿哲爾拜占(今譯阿塞拜疆)、谷兒隻(今格魯吉亞)等國。
哈耳、西模娘、剌夷、忽木、撒劄思、贊章、可疾雲、篾剌合、哈馬丹、納黑徹汪、薛剌兀、阿耳疊比勒拜剌罕、吉陽劄等城均遭殘破。
1222年春,他們與谷兒隻軍隊遭遇,“哲别帶着五千人埋伏在一個隐秘的地方,速不台帶着軍隊沖上去。
最初,蒙古人敗退,谷兒隻人追了上來。
哲别遂從埋伏處沖出來,将他們包圍在中間,一下子殲滅了三萬谷兒隻人”①。
在大勝谷兒隻軍後,哲别和速不台進取打耳班(一作鐵門關,今俄國傑爾賓特西),從此鑿石開道,越過太和嶺(今高加索山)。
北高加索的阿蘭人與黑海、裡海北邊草原的欽察人聯合起來抵抗蒙古人。
哲别和速不台派人通知欽察人說,我們是同一部落的人,而阿蘭人則是我們的異己,我們之間應該互不侵犯;同時,給欽察人送去許多财物。
欽察人信以為真,撤了回去,這樣,蒙古人戰勝了阿蘭人。
接着,哲别與速不台又擊潰松散下來的欽察人,并且将原已送去的财物奪了回來。
欽察殘部向斡羅思(即俄羅斯)國逃去乞援。
斡羅思伽裡奇侯密赤思老會同乞瓦侯小密赤思老等率領一支八萬人的大軍前來聲援。
哲别與速不台又佯作退兵,一連十二天,斡羅思與欽察聯軍進行追擊,十分疲憊倦怠,蒙古軍隊突然轉身反擊,在阿裡吉河畔馬裡烏波裡附近大戰獲勝,俘殺大小密赤思老,時在1223年5月。
接着,他們抄掠速答黑城熱那亞商人的錢财,而後東向攻打也的裡河(今伏爾加河)上的不裡阿耳國,折向東南降伏烏拉爾地區的康裡人,最後經錫爾河北邊的草原而與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相會合。
哲别在這次西征班師後不久去世,其卒年未有确切記載。
哲别諸弟之中,蒙格秃-撒兀兒後來在拖雷處供職。
哲别有七子,後都在伊利汗國效力,其幼子斡魯思曾在阿八哈汗時任四怯薛之長。
他的一個親屬拜住任至萬戶長,曾征服小亞細亞,但居功傲慢不遜,後被旭烈兀汗召回處死。
①《史集》第1卷第二分冊,漢譯本頁288。
①《史集》第1卷第二分冊,漢譯本頁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