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木華黎 速不台 哲别

關燈
送給鐵木真時,孔溫窟哇的兄弟者蔔格将自己在主兒乞部營盤裡拾得的小孩博爾忽送給了诃額倫。

    诃額倫先後收養了四個得自敵方的小孩;她對兒子們說:“要讓他們做白天的眼,夜間的耳。

    ”①博爾忽長大後成為鐵木真的伴當,初為不苦兀勒(掌膳者)、寶兒赤(司膳),後來當了怯薛,以後又擔任怯薛長。

    鐵木真幫助克烈部王罕奪回百姓①《蒙古秘史》第125節。

     ②《蒙古秘史》第205節。

     ③閻複:《太師廣平貞憲王碑》,《元文類》卷二三。

     ④閻複:《太師廣平貞憲王碑》,《元文類》卷二三。

     ①《蒙古秘史》第138節。

     和财物時,搏爾忽已是鐵木真派出的與乃蠻部作戰的“四傑”之一。

    1203年與王罕大戰時,窩闊台與博爾忽被敵軍隔開,窩闊台頸項中箭,血在凝結,博爾忽以口咂吮,淤血沿着嘴角流下來,救了鐵木真的愛子。

    1204年,博爾忽與沉白奉命率軍殲滅了蔑兒乞部。

    作為一員猛将,博爾忽曾對成吉思汗表示:放出鷹鹘,看它從空中用爪子擊落灰鶴,這是男子漢的最大快樂。

     1206年成吉思汗立國分封時,博爾忽千戶位列第十五,又是右翼副萬戶長。

    成吉思汗并且稱贊他“與我做伴,聽到招喚不曾落後”,封他九次犯罪不罰①。

     1207年,成吉思汗命博爾忽出征豁裡秃馬惕部。

    他進軍時帶着三人走在大軍前面,夜晚在密林中偵察前進,被敵人捕殺。

    成吉思汗聞訊後大怒。

    想要親征,因博爾術與木華黎勸阻而止。

    不久成吉思汗命朵兒伯征服了這個部落。

    博爾忽留下的子女,成吉思汗給予各種恩賜,備加關懷。

     博爾忽的子孫世襲千戶,為一怯薛之長。

    1252年,憲宗賜其後裔五戶絲戶共4715戶于保定、淇州、平陽和息州;1281年,世祖又賜江南戶鈔4000戶。

    據漢文史料,子塔察兒、脫歡,均有戰功。

     赤老溫赤老溫(Chila&rsquoun),又作赤剌溫、赤老罕,蒙古遜都思部人,生卒年代不詳,号把阿秃兒(勇士),成吉思汗的“四傑”之一。

     赤老溫父親鎖兒罕失剌原是泰赤烏部人脫朵格的屬民。

    鐵木真少年時候曾被泰赤烏部捕獲,帶上木枷,後來他乘機逃跑,途中得到過鎖兒罕失剌一家人的幫助,其子沉白與赤老溫都促成此事。

    後來,鎖兒罕失剌為此不能再留在泰赤烏部,便帶着家人和部屬投奔鐵木真。

    從此,赤老溫成為鐵木真的伴當,兩人結為安答(義兄弟)。

     赤老溫十分英勇。

    一次,他在戰場上落馬,卻一躍而起,徒步持矛打跑了敵騎,鐵木真驚歎說,“我還沒有見過這樣的英雄!”①在戰場上,赤老溫屢建功勳。

    有些戰績是“四傑”一起獲取的,如援助王罕、戰敗乃蠻等,可參見博爾術傳。

     1206年建立蒙古國時,成吉思汗封鎖兒罕失剌為千戶那顔。

    成吉思汗感謝鎖兒罕失剌一家救命之恩,允準他們在薛涼格河地方自由營牧,世襲居住,九次犯罪不罰。

     在1206年以後,史籍中便不再見赤老溫的事迹。

    而《史集》則記,赤老溫之子宿敦那顔“是成吉思汗時代的右翼異密,極為尊貴。

    在窩闊台合罕在位時,他還健在,并在拖雷汗和唆兒忽黑塔尼别吉諸子的左右。

    忽必烈合罕在位時,他的兒子合術據有其位”②。

    所以,赤老溫可能早逝,故後來功勳名聲都不及其他三傑。

    但其子孫仍據有顯貴的地位。

    宿敦那顔之子,大多随旭烈兀西征,并留居伊利汗國,這可能也是赤老溫一族在中國影響較小的原因。

    在中國,1252年憲宗尚賜給宿敦那顔五戶絲戶1000戶,但後來忽必烈未再賜江南戶鈔予其後人。

    赤老溫在中國的後裔以其五世孫月魯不花最有聲①《蒙古秘史》第214節。

     ①《史集》第1卷第一分冊,漢譯本頁284。

     ②《史集》第1卷第一分冊,漢譯本頁285。

     名,進士及第,推崇儒學,官至肅政廉訪使。

     第二節 速不台(附兀良合台) 以勇猛著稱的“四狗”之首速不台(Subehedai,1176&mdash1248),又作雪不台、速别台、速别額台等,蒙古兀良哈部人。

    其遠祖已與敦必乃(或作屯必乃薛禅)相結納,至鐵木真時已有五世。

    其先世世系為:高祖捏裡必,曾祖孛忽都,祖合赤溫,父哈班。

    哈班有二子,長為忽魯渾,次即速不台。

    鐵木真在班朱尼河時,哈班驅群羊進獻,遇盜,忽魯渾與速不台前來救援,持槍刺殺,哈班才脫險,群羊終于獻達。

     速不台以質子身份效力于鐵木真,先為百戶長。

    他勇猛善戰,在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的戰争中已作為“朵兒邊·那孩思”(四狗)之一而聞名漠北草原。

    在1208年大蒙古國建立時,他已是成吉思汗所封的95個千戶長之一。

    1211至1215年間,他是伐金戰将,1212年攻桓州,率先登城獲捷,成吉思汗命賜金帛一車。

    1216年或1217年,成吉思汗派他出征逃竄于畏兀兒以西的蔑兒乞殘部。

    進軍時,速不台令先行裨将阿裡出帶嬰兒行進,夜宿後留下嬰兒,就像是攜家而逃的人。

    蔑兒乞部見後信以為真,不加防備。

    速不台大軍進至垂河(今楚河),将蔑兒乞部擊滅。

    此役,《聖武親征錄》系丁醜,即1217年,而王恽《兀良氏先廟碑銘》與《元史·速不台傳》系于己卯,即1219年。

     據《史集》所記,速不台戰敗蔑兒乞部霍都時,花剌子模摩诃末已率軍進至錫爾河以東氈的一帶。

    成吉思汗曾命速不台,若遇花剌子模軍隊,當避免交戰,但摩诃末麾軍進擊,速不台被迫應戰,幾乎将摩诃末俘獲。

    又,《兀良氏先廟碑銘》記,“辛巳(1221),追滅裡吉酋長霍都,與欽察戰于玉峪,敗之”。

    此紀年有誤,且“與欽察戰于玉峪”事,今難以詳考。

     從太祖西征從1219年起,速不台随成吉思汗西征。

    1220年春,蒙古大軍進攻撒麻耳幹(今烏茲别克撒馬爾罕之東),摩诃末棄城而逃,速不台與哲别等奉命追擊。

    在渡過阿姆河追到你沙不兒(今伊朗東北境的尼沙普爾)以後,速不台與哲别一度分道,率軍攻掠亦思法來因、答木罕、西模娘、列夷等城。

    他與哲别在呼羅珊(今伊朗東北部的霍臘散)各地猛追窮趕,迫使摩诃末遁入寬田吉思海(今裡海)的小島,不久病死。

    在橫掃呼羅珊各地後,速不台又随同哲别進軍伊剌克阿隻迷(或稱波斯伊剌克)、阿哲爾拜占(今譯阿塞拜疆)、谷兒隻(今格魯吉亞)、阿蘭(即阿速)和欽察,大敗欽察與斡羅思聯軍,攻打不裡阿耳,具體經過可參見哲别傳。

     對于速不台的西征戰功,成吉思汗表彰說:“速不台枕幹血戰,為我家宣勞,朕甚嘉之。

    ”并賜予寶珠和銀罂。

    速不台報告成吉思汗,他曾釋放告發主人的“欽察之奴”。

    成吉思汗說:“奴不忠其主,肯忠他人乎?”于是将奴殺了。

    速不台奏請“以滅裡吉、乃蠻、怯烈、杭斤、欽察諸部千戶,通立一軍”,獲得允準。

     1226年,速不台随從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攻下撒裡畏兀兒的斤、寺門等部以及德順、戎、蘭、會、洮、河諸州。

    第二年,他聞知成吉思汗死訊,遂還師。

     滅金主将1229年,窩闊台即汗位,以秃滅幹公主下嫁速不台。

    不久,窩闊台決定南向伐金,速不台又是軍中主将之一。

    1230年,他參與攻潼關之役失利,窩闊台加以責備,但拖雷稱“兵家勝負不常,請令立功自效”。

    從1231年春天起,他就在拖雷麾下效力,作為大軍的右翼,先攻克陝西寶雞,入大散關,而後繞道南宋境内的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洋州(今陝西洋縣)、興元(今陝西漢中)、金州(今陝西安康)、房州(今湖北房縣),然後渡漢水向北,兵鋒直指汴京(今河南開封)。

    由拖雷、速不台等完成了右翼的戰略迂回運動後,1232年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