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木華黎 速不台 哲别
關燈
小
中
大
有“仁厚不殺”的名聲,金方歸降者增多。
這年秋,木華黎進駐濟南,東平嚴實籍所隸彰德、大名、磁、銘、恩、博、滑、浚等府州三十萬戶歸降。
黃龍崗之戰,木華黎麾下蒙古漢軍大敗金兵,繼克楚丘,進圍東平。
這時,蒙古不花一軍又攻下懷、孟、衛等州。
木華黎遂将攻取東平戰事交給嚴實,以嚴實權山東西路行省,留梭魯忽秃以蒙古軍三千屯守,自身北還,趨攻洺州(今河北曲周西南等地)。
臨行,他告誡嚴實:“東平糧盡,必棄城走,果若如此,你即入城安輯,勿苦郡縣,以敗乃事。
” 1221年四月,東平糧盡,金行省忙古棄城出奔,受到梭魯忽秃邀擊而逃遁。
嚴實進入東平,在這裡建立行省。
當時木華黎弟帶孫攻洺州未下,遂遣石天應相助攻克。
五月,木華黎駐于野狐嶺北。
六月,宋漣水忠義統轄石矽來降,以矽為濟、兖、單三州總管。
不久,益都張琳也來降,以琳為山東東路益都、滄、景、濱、棣等州都元帥。
鄭遵以棗鄉、蓨縣降,以遵為節度使、元帥。
八月,木華黎至天德軍(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東),由東勝州(今内蒙古托克托縣)渡過黃河入西夏境内,夏國李王請以兵五萬歸屬。
十月,南下進入葭州(今陝西佳縣),以石天應權行台兵馬都元帥。
從葭州南下,經略陝北,先攻取綏德、保安(今志丹)進而指向延安。
在延安城東十五裡山谷間,木華黎允準蒙古不花三千騎兵以伏兵大敗金行省完顔合達三萬大軍。
合達走保延安,木華黎圍攻不下,向南攻克洛川(今洛川東北)、鄜州(今富縣)、坊州(今黃陵)、丹州(今宜川)。
此時,木華黎聞知金兵複取隰州,遂由丹州渡河而東,再克隰州,并留合醜鎮守石、隰間,以田雄權元帥府事。
南甯趙拱在1221年奉使蒙古國,在燕京見到木華黎。
他在《蒙鞑備錄》一書中記木華黎“十年以來,東征西讨,威震夷夏。
征伐大事,皆決于己,①《東平王世家》。
故曰權皇帝,衣服制度全用天子禮”。
又記“國王每戒所部将士如己兄弟,隻以小名呼之,不許呼他國王”。
1222年七月,木華黎令蒙古不花率軍出秦隴,以張聲勢,并偵察山川險夷。
他親率大軍出雲中(今大同)攻下孟州(隸太原府)、晉陽(隸太原府)、霍邑(今山西霍縣)等地。
十月,木華黎經绛州攻拔榮州(今河津西南),占有河中府,以石天應權河南北路陝右關西行台,扼守此軍事要害。
接着,大軍渡河西進,攻下同州(今陝西大荔)、蒲城(今陝西蒲城),直趨長安。
金京兆行省完顔合達擁兵二十萬固守長安,木華黎未能攻下,遂分兵六千屯守,又以兵三千斷住潼關,親率大軍西進,連克乾、汾、泾、原等州,急攻鳳翔。
但攻鳳翔月餘,又不能下。
木華黎于是駐兵渭水以南,遣蒙古不花南越牛嶺關,攻略宋鳳州而還。
當時,中條山侯七聚衆十餘萬,乘大軍西進之際,襲河中府,石天應戰死,府城失陷,由按察兒收複,木華黎以石天應子斡可襲其父職。
1223年三月,木華黎渡河還師,至聞喜縣,病笃,召其弟帶孫說:“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讨,無複遺恨,第恨汴京未下耳!汝其勉之。
”言畢而卒。
其子孛魯襲爵,領軍繼續征金。
1252年,漢地編籍完成,蒙哥汗分拔五戶絲戶時,賜給木華黎家共39131戶,在東平。
1281年,忽必烈建江南戶鈔制時,賜給木華黎家41019戶,在韶州。
至治元年(1321),诏封木華黎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谥忠武。
至治二年,命建木華黎祠于東平。
木華黎後人世襲劄剌亦兒部首領,稱國王;另一支封東平王。
終元之世,其子孫襲國王稱号者共12人,又有建國王旗幟者7人。
四怯薛之一,恒由木華黎後人為長。
作為“大根腳”,其後人起仕往往以一品至三品的高官為起點,其第四代孫安童、第六代孫拜住與朵兒隻均曾為相。
在元代,功勳顯赫、地位崇高的木華黎家族以“忠”與“武”為其家風。
同時,他們日漸儒者輩出,至安童、拜住與朵兒隻為相時均以維護漢法為己任,成為蒙古貴族漢法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博爾術博爾術(Bo&rsquoorcu),又作孛斡兒出,蒙古阿兒剌(又作阿魯剌惕)部人,生卒年代不詳。
其父納忽阿兒闌已與也速該結好。
博爾術十三歲時即幫助鐵木真從要兒斤部卒手中奪回八匹白馬,不久鐵木真召他為伴當。
大赤兀裡之戰,鐵木真下令殊死戰鬥,博爾術“系馬于腰,跽而引滿,分寸不離故處”(《元史·博爾術傳》),以膽勇受到嘉獎。
營救孛兒帖,博爾術也有一份功勞。
有一次鐵木真與泰赤烏部人作戰,被箭射傷了嘴,博爾術與博爾忽救了他,博爾術整夜用雙手将自己的皮襖托在鐵木真頭上擋住大雪①。
又,與蔑兒乞部戰時,風雪迷陣,博爾術曾到敵陣中間尋找鐵木真。
約在1189年,鐵木真被乞牙惕諸族長推為蒙古東部的汗。
他為了表彰博爾術與者勒蔑兩人在他“除了影子沒有伴當的時候,做了我的影子”,任兩①此據《史集》。
閻複《太師廣平貞憲王碑》與《元史·博爾術傳》記此事發生在“潰圍于怯列”以後,并稱“與木華黎張氈裘以蔽帝”。
人為衆人之長①。
後來,王罕曾請求鐵木真派“四傑”幫助他從乃蠻人手中奪回百姓和财物。
這次出征時鐵木真送給博爾術一匹名馬,用鞭撫弄一下它的鬣毛,便會奔馳起來。
1203年敗亡克烈部,1204年大敗乃蠻部太陽罕,博爾術亦均有戰績。
直至1206年建國,四傑是鐵木真“帶在跟前”的軍中主将。
1206年鐵木真建國時,分封95千戶,博爾術位居第二,其分地當在阿勒台山(今阿爾泰山)附近;又任他為右手萬戶,管轄西邊直至阿勒台山地方。
當時,怯薛隊伍擴充到萬人,博爾術是四怯薛長之一,原由其弟斡格來所管的散班增加到一千名。
成吉思汗稱贊了博爾術的元勳大功,特别指出博爾術與木華黎二人“贊助我做好事,勸阻我做壞事,我才能夠臻于大位”。
“今封你位于衆人之上,九次犯罪不罰”②。
就在分封百姓時候,成吉思汗因其叔答裡台曾降順克烈部而想殺掉他,博爾術與木華黎、失吉忽秃忽一起谏言不能自破家室,終于使成吉思汗息怒。
在1206年以後,成吉思汗與博爾術“君臣之分益密”③,但博爾術的事迹今不得詳知。
他一直從成吉思汗到處征伐。
西征時,鐵木真還有旨令察合台就教于博爾術,博爾術“教以人生經涉險阻,必獲善地,所過無輕舍止”④。
鐵木真予以首肯。
約1221年4月,術赤、察合台與窩闊台攻占玉龍傑赤,三人分了諸城和百姓,未向成吉思汗進獻,成吉思汗大怒,經博爾術與失吉忽秃忽的勸谏,才消氣訓誡三子。
在1226至1227年成吉思汗最後出征西夏時,博爾術似也在軍中。
搏爾術死于窩闊台在位之時,具體年代不明。
《元史·博爾術傳》稱:“博爾術志意沉雄,善戰知兵,事太祖于潛邸,共履艱危,義均同氣,征伐四出,無往不從。
時諸部未甯,傅爾術每警夜,帝寝必安枕。
寓直于内,語及政要,或至達旦。
君臣之契,猶魚水也。
” 博爾術死後,子孫世襲萬戶與怯薛長,久享尊榮。
其子孛栾台在1252年得憲宗所賜五戶絲戶17333戶于廣平洺水。
在1281年建江南戶鈔制時,又得世祖所賜17919戶于全州清湘。
其孫玉昔帖木兒,官至知樞密院事,成宗即位,擁戴最為有力。
大德五年(1301),追贈博爾術為推忠協謀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廣平王,谥武忠。
博爾忽博爾忽(Boroqul,?&mdash12?7),又作孛羅忽勒,蒙古許慎部人。
約1197年,孔溫窟哇将木華黎和不合兩個兒子
這年秋,木華黎進駐濟南,東平嚴實籍所隸彰德、大名、磁、銘、恩、博、滑、浚等府州三十萬戶歸降。
黃龍崗之戰,木華黎麾下蒙古漢軍大敗金兵,繼克楚丘,進圍東平。
這時,蒙古不花一軍又攻下懷、孟、衛等州。
木華黎遂将攻取東平戰事交給嚴實,以嚴實權山東西路行省,留梭魯忽秃以蒙古軍三千屯守,自身北還,趨攻洺州(今河北曲周西南等地)。
臨行,他告誡嚴實:“東平糧盡,必棄城走,果若如此,你即入城安輯,勿苦郡縣,以敗乃事。
” 1221年四月,東平糧盡,金行省忙古棄城出奔,受到梭魯忽秃邀擊而逃遁。
嚴實進入東平,在這裡建立行省。
當時木華黎弟帶孫攻洺州未下,遂遣石天應相助攻克。
五月,木華黎駐于野狐嶺北。
六月,宋漣水忠義統轄石矽來降,以矽為濟、兖、單三州總管。
不久,益都張琳也來降,以琳為山東東路益都、滄、景、濱、棣等州都元帥。
鄭遵以棗鄉、蓨縣降,以遵為節度使、元帥。
八月,木華黎至天德軍(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東),由東勝州(今内蒙古托克托縣)渡過黃河入西夏境内,夏國李王請以兵五萬歸屬。
十月,南下進入葭州(今陝西佳縣),以石天應權行台兵馬都元帥。
從葭州南下,經略陝北,先攻取綏德、保安(今志丹)進而指向延安。
在延安城東十五裡山谷間,木華黎允準蒙古不花三千騎兵以伏兵大敗金行省完顔合達三萬大軍。
合達走保延安,木華黎圍攻不下,向南攻克洛川(今洛川東北)、鄜州(今富縣)、坊州(今黃陵)、丹州(今宜川)。
此時,木華黎聞知金兵複取隰州,遂由丹州渡河而東,再克隰州,并留合醜鎮守石、隰間,以田雄權元帥府事。
南甯趙拱在1221年奉使蒙古國,在燕京見到木華黎。
他在《蒙鞑備錄》一書中記木華黎“十年以來,東征西讨,威震夷夏。
征伐大事,皆決于己,①《東平王世家》。
故曰權皇帝,衣服制度全用天子禮”。
又記“國王每戒所部将士如己兄弟,隻以小名呼之,不許呼他國王”。
1222年七月,木華黎令蒙古不花率軍出秦隴,以張聲勢,并偵察山川險夷。
他親率大軍出雲中(今大同)攻下孟州(隸太原府)、晉陽(隸太原府)、霍邑(今山西霍縣)等地。
十月,木華黎經绛州攻拔榮州(今河津西南),占有河中府,以石天應權河南北路陝右關西行台,扼守此軍事要害。
接着,大軍渡河西進,攻下同州(今陝西大荔)、蒲城(今陝西蒲城),直趨長安。
金京兆行省完顔合達擁兵二十萬固守長安,木華黎未能攻下,遂分兵六千屯守,又以兵三千斷住潼關,親率大軍西進,連克乾、汾、泾、原等州,急攻鳳翔。
但攻鳳翔月餘,又不能下。
木華黎于是駐兵渭水以南,遣蒙古不花南越牛嶺關,攻略宋鳳州而還。
當時,中條山侯七聚衆十餘萬,乘大軍西進之際,襲河中府,石天應戰死,府城失陷,由按察兒收複,木華黎以石天應子斡可襲其父職。
1223年三月,木華黎渡河還師,至聞喜縣,病笃,召其弟帶孫說:“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讨,無複遺恨,第恨汴京未下耳!汝其勉之。
”言畢而卒。
其子孛魯襲爵,領軍繼續征金。
1252年,漢地編籍完成,蒙哥汗分拔五戶絲戶時,賜給木華黎家共39131戶,在東平。
1281年,忽必烈建江南戶鈔制時,賜給木華黎家41019戶,在韶州。
至治元年(1321),诏封木華黎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谥忠武。
至治二年,命建木華黎祠于東平。
木華黎後人世襲劄剌亦兒部首領,稱國王;另一支封東平王。
終元之世,其子孫襲國王稱号者共12人,又有建國王旗幟者7人。
四怯薛之一,恒由木華黎後人為長。
作為“大根腳”,其後人起仕往往以一品至三品的高官為起點,其第四代孫安童、第六代孫拜住與朵兒隻均曾為相。
在元代,功勳顯赫、地位崇高的木華黎家族以“忠”與“武”為其家風。
同時,他們日漸儒者輩出,至安童、拜住與朵兒隻為相時均以維護漢法為己任,成為蒙古貴族漢法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博爾術博爾術(Bo&rsquoorcu),又作孛斡兒出,蒙古阿兒剌(又作阿魯剌惕)部人,生卒年代不詳。
其父納忽阿兒闌已與也速該結好。
博爾術十三歲時即幫助鐵木真從要兒斤部卒手中奪回八匹白馬,不久鐵木真召他為伴當。
大赤兀裡之戰,鐵木真下令殊死戰鬥,博爾術“系馬于腰,跽而引滿,分寸不離故處”(《元史·博爾術傳》),以膽勇受到嘉獎。
營救孛兒帖,博爾術也有一份功勞。
有一次鐵木真與泰赤烏部人作戰,被箭射傷了嘴,博爾術與博爾忽救了他,博爾術整夜用雙手将自己的皮襖托在鐵木真頭上擋住大雪①。
又,與蔑兒乞部戰時,風雪迷陣,博爾術曾到敵陣中間尋找鐵木真。
約在1189年,鐵木真被乞牙惕諸族長推為蒙古東部的汗。
他為了表彰博爾術與者勒蔑兩人在他“除了影子沒有伴當的時候,做了我的影子”,任兩①此據《史集》。
閻複《太師廣平貞憲王碑》與《元史·博爾術傳》記此事發生在“潰圍于怯列”以後,并稱“與木華黎張氈裘以蔽帝”。
人為衆人之長①。
後來,王罕曾請求鐵木真派“四傑”幫助他從乃蠻人手中奪回百姓和财物。
這次出征時鐵木真送給博爾術一匹名馬,用鞭撫弄一下它的鬣毛,便會奔馳起來。
1203年敗亡克烈部,1204年大敗乃蠻部太陽罕,博爾術亦均有戰績。
直至1206年建國,四傑是鐵木真“帶在跟前”的軍中主将。
1206年鐵木真建國時,分封95千戶,博爾術位居第二,其分地當在阿勒台山(今阿爾泰山)附近;又任他為右手萬戶,管轄西邊直至阿勒台山地方。
當時,怯薛隊伍擴充到萬人,博爾術是四怯薛長之一,原由其弟斡格來所管的散班增加到一千名。
成吉思汗稱贊了博爾術的元勳大功,特别指出博爾術與木華黎二人“贊助我做好事,勸阻我做壞事,我才能夠臻于大位”。
“今封你位于衆人之上,九次犯罪不罰”②。
就在分封百姓時候,成吉思汗因其叔答裡台曾降順克烈部而想殺掉他,博爾術與木華黎、失吉忽秃忽一起谏言不能自破家室,終于使成吉思汗息怒。
在1206年以後,成吉思汗與博爾術“君臣之分益密”③,但博爾術的事迹今不得詳知。
他一直從成吉思汗到處征伐。
西征時,鐵木真還有旨令察合台就教于博爾術,博爾術“教以人生經涉險阻,必獲善地,所過無輕舍止”④。
鐵木真予以首肯。
約1221年4月,術赤、察合台與窩闊台攻占玉龍傑赤,三人分了諸城和百姓,未向成吉思汗進獻,成吉思汗大怒,經博爾術與失吉忽秃忽的勸谏,才消氣訓誡三子。
在1226至1227年成吉思汗最後出征西夏時,博爾術似也在軍中。
搏爾術死于窩闊台在位之時,具體年代不明。
《元史·博爾術傳》稱:“博爾術志意沉雄,善戰知兵,事太祖于潛邸,共履艱危,義均同氣,征伐四出,無往不從。
時諸部未甯,傅爾術每警夜,帝寝必安枕。
寓直于内,語及政要,或至達旦。
君臣之契,猶魚水也。
” 博爾術死後,子孫世襲萬戶與怯薛長,久享尊榮。
其子孛栾台在1252年得憲宗所賜五戶絲戶17333戶于廣平洺水。
在1281年建江南戶鈔制時,又得世祖所賜17919戶于全州清湘。
其孫玉昔帖木兒,官至知樞密院事,成宗即位,擁戴最為有力。
大德五年(1301),追贈博爾術為推忠協謀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廣平王,谥武忠。
博爾忽博爾忽(Boroqul,?&mdash12?7),又作孛羅忽勒,蒙古許慎部人。
約1197年,孔溫窟哇将木華黎和不合兩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