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拙赤合撒兒 按赤台 鐵木格斡赤斤 别裡古台

關燈
上,仍遠不如斡赤斤在窩闊台即位大會上那樣地位顯赫。

     斡赤斤後王逐漸恢複從前曾經享有過的威望,是在蒙哥時代。

    1257年春,蒙哥汗因猜忌皇弟忽必烈在中原漢地收攬民心,将不利于己,派親信到漢地鈎考,并收回忽必烈節制漢地軍事的權力。

    他新委任的漢地軍事統帥,正是塔察兒。

    是年秋,塔察兒率諸軍進圍樊城,适值霖雨連月,攻城失利,被迫班師。

    冬天,忽必烈到漠北入觐,與蒙哥釋憾,兩人重議分道攻守的戰略,“以明年為期”。

    翌年春,蒙哥命忽必烈統左翼諸路蒙古、漢軍征鄂,自将右翼由西蜀攻宋。

    塔察兒率部加入右翼,曾在冬天“略地至江而還,并①《元史·撒吉思傳》。

    按傳文中塔察兒庶兄之名作“脫帖”,當即《元史》卷一○七《宗室世系表》中的帖木疊兒的異寫。

    帖木疊兒系庶子,故在世系表中列名于塔察兒之後。

    會于行在所”(《元史·憲宗紀》)。

     1259年,蒙哥在四川前線因傷染疾死去。

    塔察兒當随右翼征宋軍班師。

     在緊接着爆發的阿裡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中,西道諸兀魯思後王大都傾向于支持留守漠北大營的阿裡不哥。

    忽必烈欲奪得汗位,經濟上依靠的是漢地的人力财力;政治上則主要依靠東道諸王的支持,羽毛漸豐的塔察兒這時就成為忽必烈的首要争取對象。

    除了在塔察兒襲爵為王時曾立下汗馬功勞的撒吉思“力言宜協心推戴世祖”外(《元史·撒吉思傳》),忽必烈又派親信廉希憲專程“賜塔察兒飲膳”。

    廉希憲在塔察兒面前盛贊忽必烈“聖德神功,天順人歸”,而後力勸塔察兒說:“大王位屬為尊。

    若至開平,首當推戴,無為他人所先”①。

    到開平大朝會時,塔察兒果然率先向忽必烈上書勸進。

    集議之初,“諸侯王議未一”。

    忽必烈遂當衆公布塔察兒的勸進書,“書出而決”②。

    中統三年七月,忽必烈專門下诏,給塔察兒益都平州封邑歲賦金帛,并以諸王白虎(塔察兒叔父)、襲剌門(塔察兒庶侄,帖木疊兒子)所屬民戶、人匠、歲賦一并轉賜塔察兒。

    這種特别恩寵,當即是對塔察兒在關鍵時刻曾全力支持忽必烈的回報。

     中統初年之後,塔察兒應當是回到了位于遼東的份地。

    他似乎沒有參加忽必烈與阿裡不哥的争位戰争。

    東西史料都提到,中統二年,忽必烈親征漠北時,曾有某個塔察兒參與著名的昔木土腦兒會戰。

    此人在《元史·世祖紀》中明确記為“平章政事塔察兒”,他是“憲宗朝世臣”、某千夫長之子③。

    而不是出自黃金家族的“皇太弟”後人。

     中統、至元前期,塔察兒的注意力,大概主要集中于經營和加強位于大興安嶺兩側的本兀魯思份地。

    從窩闊台在位時開始,蒙古經略高麗,一般都不動用斡赤斤系諸王的軍隊,或許正是意在防他們就近漁利。

    但是塔察兒仍派人到高麗收拾民戶,擅自管領。

    可見他确實一直對高麗存有觊觎之心。

    至元十年(1273),元廷赈濟塔察兒所屬部饑民。

    翌年,廉希憲行省事于北京。

    塔察兒曾向他及遼西“嗣國王頭辇哥”(木華黎後人)等“傳旨”。

    此後,有關塔察兒的記載不見于史籍。

     塔察兒死後,斡赤斤兀魯思汗位先後由其堂兄阿術魯、孫乃顔(失兒不海子)繼承。

     第四節 别裡古台 輔助太祖建國 别裡古台(Belgutei,1167?&mdash1256),又譯孛魯古帶、别勒古台,鐵木真(成吉思汗)異母弟。

    父也速該死後,受蒙古部強宗泰赤烏氏欺淩,部衆被奪,家境艱難,諸兄弟以釣魚捕鳥維持生計。

    一日,别裡古台與同母兄别克帖兒奪鐵木真、合撒兒所釣之魚,鐵木真、合撒兒怒,射殺别克帖兒,但答應他的請求不殺别裡古台。

    此後别裡古台一直追随長兄鐵木真共渡難關,重振家業。

    他“天性純厚”,“軀幹魁偉,勇力絕人”,與合撒兒同為①《平章廉文正王》,《元朝名臣事略》卷七。

     ②《丞相楚國武定公》,《元朝名臣事略》卷二。

     ③王恽:《中堂事記》中,《秋澗集》卷八一。

     鐵木真最得力的弟弟和伴當,蒙古創業史上常将他們三人并提,鐵木真稱帝後曾說:“有别裡古台之力,哈撒兒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

    ” 當鐵木真兄弟長大時,泰赤烏首領塔兒忽台率護衛軍來襲,諸兄弟與母親逃入山林,别裡古台折樹木紮寨拒敵,保護寡母幼弟。

    鐵木真前往弘吉剌部迎娶孛兒帖夫人,他随從護衛。

    後又奉命至阿兒剌部邀請博爾術為伴當;随從鐵木真至克烈部拜見王罕,締結父子之誼。

    三姓蔑兒乞人來侵,搶走孛兒帖和别裡古台生母,别裡古台又随長兄到王罕處求援,并奉命往說劄隻剌部首領劄木合共同起兵攻打蔑兒乞。

    在王罕、劄木合協助下,鐵本真兄弟率部進至不兀剌川(今恰克圖附近)蔑兒乞部首領脫脫駐地,擊潰敵人。

    别裡古台憤恨生母被掠,遇蔑兒乞人辄射殺之,盡擄其婦孺為奴,容貌好的婦女收為媵妾。

     鐵木真的力量逐漸壯大,蒙古部衆來附者日多,遂建立起以乞顔氏貴族為核心的新“兀魯思”,共推鐵木真為兀魯思之主(ulus-unejen),稱汗。

    随即組成直屬于鐵木真的護衛軍,分配了各種職務,别裡古台擔任“掌馭馬”的職(aqtachi)①。

    《元史》本傳稱他“掌從馬。

    國法常以腹心,遇敵則牽從馬”。

    《太祖紀》稱他“掌帝乞列思事。

    乞列思,華言禁外系馬所也”。

    都是同一件事。

    掌馭馬和博爾術管領的帶弓箭者(qorchi)、合撒兒管領的帶刀者(ulduchi)同是當時所置最重要的職務(其他職務還有司車、司飲膳、司牧羊、司牧馬等)。

    不久,劄木合率部三萬來攻,鐵木真集諸部兵分十三翼以迎戰,别裡古台就在鐵木真直屬的一翼作戰。

    戰後,乞顔氏貴族在斡難河林中舉宴,鐵木真家族(孛兒隻斤氏)方面由别裡古台主宴,因祭祖後馬湩的分配問題與薛徹别乞長支家族(主兒乞氏)發生沖突,膳者失丘兒遭到鞭笞;主兒乞氏方面主宴者播裡又縱容盜取馬缰者,别裡古台與之争,被播裡砍傷手臂。

    鐵木真查究此事,别裡古台勸道:“雖傷了,不曾十分重,為我上頭,弟兄每休惡了。

    ”②鐵木真不聽,仍與主兒乞氏相鬥毆,從此結下仇怨。

    1196年,鐵木真約請蒙古諸部攻打世仇塔塔兒人,主兒乞氏違約不至,反乘鐵木真出兵之機掠其後營。

    于是鐵木真在戰勝塔塔兒後,回師來攻主兒乞氏,兼并其部衆,遂得播裡,欲殺之,因他是族叔,又極勇武,乃命别裡古台與之角力,别裡古台按其示意,将播裡腰骨折斷而死。

     此後,在與劄木合為首的諸部聯盟作戰中,在攻打泰赤烏部、蔑兒乞部和塔塔兒部各次戰役中,别裡古台都立有戰功。

    1202年,滅塔塔兒後,鐵木真召集親族會議,決定為父祖複仇,将所擄塔塔兒男子盡行屠殺,婦幼各分為奴婢。

    别裡古台出帳後,不慎洩露了此謀,于是塔塔兒人各抽刀子,據寨拼死反抗,使蒙古人遭受很大傷亡。

    鐵木真因此嚴責别裡古台,不讓他參與親族機密會議,命他管治外頭的事,審斷鬥毆、盜賊等案件,也就是擔任劄魯忽赤(jarquchi,斷事官)之職。

    《元史》本傳說他“嘗立為國相,又長紮魯火赤”,其實是同一職務(元時漢人将蒙古的紮魯忽赤稱為丞相)。

    1203年鐵木真滅克烈部,西部蒙古強大的乃蠻部主太陽罕聞訊,決定出兵東征,聲稱要滅掉“歹氣息,髒衣服的”蒙古人。

    次年春,鐵木真在帖麥該川(今哈拉哈河南)召集忽裡台,商議與乃蠻作戰事,有人認為春天馬瘦,①《元朝秘史》第124節。

     ②《元朝秘史》第131節。

    《元史·太祖紀》載其語雲:“汝等欲即複仇乎?我傷幸未甚,姑待之。

    ”本傳所記為:“今将舉大事于天下,其可以臣故而生釁隙哉!且臣雖傷甚,幸不至死,請勿治。

    ”應待秋高馬肥再進兵。

    别裡古台說:“活着時自的伴當、弓箭若被人奪了,濟甚事!男子若死,自的弓箭能與骨頭一處卧呵,豈不好!乃蠻人以為國大、百姓多,口出大言,咱每乘此出征,奪其弓箭何難。

    若乘此出征,他的多馬群豈不安然撇下?他的帳房豈不空了抛棄?他的多百姓豈不往高處躲避?被他說了這般大話,如何能安坐不動!”①鐵木真采納他的意見,立即整軍迎戰,大獲全勝,兼并了乃蠻國土和百姓。

     兀魯思分封大蒙古國建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