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拙赤合撒兒 按赤台 鐵木格斡赤斤 别裡古台
關燈
小
中
大
不名之。
大概就因為他經常以幼弟身份據守老營,也許還要加上他生性懶散,“早行睡的,晚行起的”(《元朝秘史》第195節),在成吉思汗統一漠北的早期軍事活動中,似乎難得見到他的行蹤。
1204年,鐵木真得到乃蠻太陽罕部将要進攻他們的消息,即在駐夏地帖麥該川(在洮兒河上遊支流特們河流域)召集忽裡台大會商讨對策。
部下中有人主張待秋來馬肥時再出兵。
斡赤斤竭力反對以“骟馬正瘦”為推辭贻誤戰機,憤然宣布:“我的骟馬每肥每有。
這般言語(按指太陽罕等人輕侮蒙古部的言辭)聽着如何可坐?”(《元朝秘史》第190節)鐵木真異母弟别裡古台也力主乘乃蠻不備主動出擊。
鐵木真遂決意及時進兵。
在與太陽罕部進行的納忽昆山決戰中,斡赤斤受命負責統帶供鐵木真陣前替換騎乘的從馬。
按蒙古舊制,凡“親禦上馬”之職,“國法常以心腹”(《元史·别裡古台傳》)。
可見斡赤斤受鐵木真寵信之深。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稱成吉思汗。
按千戶一百戶體制編組起來的全蒙古百姓,連同他們的牧地,按當時蒙古社會的制度,被分配給成吉思汗兄弟、子弟等組成的黃金家族的各個成員。
據《世界征服者史》,斡赤斤與他的母親诃額倫一起,分得一萬戶遊牧民;據《史集》,則斡赤斤分得五千戶,诃額倫分得三千戶。
因為诃額倫死後,這三千戶仍由守産的幼子斡赤斤繼承,所以實際上他總共分得八千戶,至于他最初的營盤在哪裡,今已不得詳考。
成吉思汗建國初期,晃豁壇氏出身的闊闊出是一個很有勢力的薩滿術士傳人,被稱為帖蔔騰格理(Teb-tenggei,譯言“告天人”)。
闊闊出的父親蒙力克很早就投靠鐵木真,後來又成為鐵木真寡母诃額倫的後夫,被鐵木真稱為額赤格(echige,譯言父親);闊闊出本人曾經代“蒙克騰格理”(monkeTenggeri,譯言“長生天”)立言,授予鐵木真統治全蒙古遊牧民的權力。
蒙力克父子建國時受命統率着一個千戶的本部族人衆①。
帖蔔騰格理卻不滿足,繼續收羅其他千戶的遊牧民。
連斡赤斤的份民也有一些跑去投靠他。
斡赤斤派人到闊闊出處,要求收回走失的份民,結果經受一番侮辱後被逐回。
斡赤斤親自前往交涉,也被迫對闊闊出下跪悔過;事後,他到成吉思汗前哭訴。
在蒙力克父子奉命來見成吉思汗時,斡赤斤和經他事先布置的三個力士,①《元朝秘史》載錄的九十五千戶那顔中,包括蒙力克的一個兒子脫栾扯兒必。
據《史集》則這家人共統率三個千戶,或許是從1206年時一個千戶分解而成的。
根據成吉思汗的授意,當場打死闊闊出。
從此,“蒙力克父子每的氣勢,遂消減了”(《元朝秘史》第246節)。
斡赤斤由此也鞏固了自己在鐵木真諸弟中最受兄長寵愛的地位。
從1211年起,成吉思汗統兵南下攻金。
1213年秋季,蒙古分兵三路大舉掃蕩中原諸州縣,斡赤斤與合撒兒一起領左軍,破薊州(今河北薊縣)、灤州(今河北灤縣)、平州(今河北盧龍)及遼西諸郡。
這次戰役以後,蒙古鞏固了對長城以外松漠地帶的占領。
因此翌年,弘吉剌、兀魯、忙兀、劄剌亦兒和亦乞列思五投下的營幕地,被遷至漠南草原。
與此同時,成吉思汗諸弟的份地,則全都調整到蒙古高原的東半部,稱為左手諸王或東道諸王。
斡赤斤的份地“位于蒙古遙遠的東北角,在他們的那一邊再也沒有蒙古部落了”①。
所指的地區當即今大興安嶺西麓、海拉爾河以南到哈拉哈河流域的大片地區。
1221年,長春真人邱處機奉召西行,觐見正在西域作戰的成吉思汗;途中曾參拜斡赤斤的大營。
邱處機的行經路線是:“渡河(按即哈拉哈河),北行三日。
四月朔,至斡辰(按即斡赤斤)大王帳下。
七日見。
”複自斡赤斤大帳,西行五日,乃至呼倫湖。
據此推測,當時斡赤斤的大營盤大緻可以确定在今新巴爾虎左旗之東的輝河畔②。
從幼子守産到争奪汗位的失敗成吉思汗西征時期,斡赤斤以幼弟身份留守漠北。
當時全權負責經略中原漢地的木華黎,名義上也在他節制之下。
漢文史料稱“皇弟斡真那顔統治中原”③;穆斯林史料中提到“他(按指成吉思汗)把契丹境内的土地分給他的兄弟斡赤斤那顔及幾個孫子”①。
這些記載,實際上反映的正是此種曆史情況。
蒙古和高麗的初期關系,是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間開始發展起來。
留守漠北的斡赤斤,因為自己的份地靠近東北,對于向高麗發展勢力表現出較大的興趣。
在這一時期,他幾次三番頒發“皇太弟國書”到高麗招谕,或“趣其貢獻”,或“察其納款之實”。
稍後幾代的斡赤斤後王也往往持有相同的傾向。
成吉思汗晚年,對斡赤斤的信任程度似乎有所減退。
但成吉思汗死後,斡赤斤仍然與拖雷、察合台一起,作為最有資格的推戴新大汗的諸王,在大朝會上,主持了窩闊台登上汗位的典禮。
根據拉施都丁的描寫,“察合台、拖雷和斡赤斤分别護持着窩闊台的右手、左手和腰部,把他扶上了合罕的大位”②。
窩闊台在位期間,未見斡赤斤參加南下攻金或出征西域的有關材料。
這時候,他的勢力顯然已經逾越大興安嶺,擴展到山嶺東麓草原乃至松嫩河川地區。
因此,當時南宋方面有關蒙古的情報說:“其頭頂分戍,則斡真之兵①《史集》第1卷第二分冊,頁72。
②參見陳得芝:《邱處機》,《中國地理學家評傳》。
另據《史集》,斡赤斤後王塔察兒的營幕地,在位于哈剌哈河流域的建忒該山區斡兒河畔。
也許這是斡赤斤的另一處大帳所在。
③黃溍:《合剌普華神道碑》,《黃金華集》卷二五。
①《世界征服者史》上冊,頁45。
②《史集》第2卷,頁30。
在遼東。
”(《蒙鞑備錄》)大約半個世紀之後,忙兀部貴族博羅歡提到東部草原諸王及投下的營幕地時說道:“昔太祖分封東諸侯,其地與戶,臣皆知之。
以二十為率,乃顔(按指斡赤斤後王)得其九,忙兀、兀魯、劄剌兒、弘吉剌、亦乞烈思五諸侯得其十一。
”(《元史·博羅歡傳》)博羅歡在這裡完全撇開合撒兒、合赤溫、别裡古台等其他“東諸侯”不提,表明他的這番話指的隻是“東諸侯”在漠南草地和大興安嶺東麓的駐牧形勢,而并不涉及漠北蒙古本部的份地分配情況。
博羅歡的話又表明,到至元中葉,今洮兒河流域及其以北,已經被人認為是斡赤斤後王理所當然的份地。
惟此種情勢似不始于“昔太祖分封東諸侯”時,大體上應是窩闊台時期斡赤斤勢力擴張的結果。
由于斡赤斤系後王在遼東占有大片份地,因此終元之世,他們在遼東政局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236年,窩闊台在滅金并且複括中州戶口的基礎上,以中原諸州民戶分賜諸王勳臣。
斡赤斤分得益都路及平、灤二州作為自己在華北的份地。
上述地區居民總戶數凡六萬二千一百五十六戶。
他的份民,在東西道諸王中,僅次于窩闊台自己的兒子貴由和成吉思汗幼子拖雷位下的戶數。
1241年,窩闊台死。
其子貴由及蒙哥先已奉召從西征途中東返,但還未到達蒙古。
皇後脫列哥那臨朝稱制,謀以濫行賞賜邀取宗親和大臣的擁護,朝政混亂。
斡赤斤欲乘人心浮動奪取汗位,遂率大軍從自己的兀魯思趨向汗庭。
脫列哥那聞訊後遣使質問,同時打算西遷以避其鋒。
斡赤斤臨事遲疑,又聞貴由引軍回朝已至葉迷立,于是很快撤回自己的份地。
1246年,貴由汗即位,宴飲一月後,即委任蒙哥與術赤之子斡兒答審理這一起未遂的篡位事件,正在參加忽裡台大會的斡赤斤受審後被處死。
塔察兒塔察兒(Taghachar),斡赤斤嫡孫,隻不幹之子。
1246年,斡赤斤因篡奪汗位事件被處死。
時隻不幹已死,塔察兒尚未成年,其同父異母兄帖木疊兒欲廢嫡自立。
斡赤斤藩府王傅撒吉思等人火速馳告汗庭。
攝政的乃馬真太後脫列哥那遂定議“皇太弟玺”授予塔察兒,由他繼任斡赤斤兀魯思汗①。
執掌斡赤斤兀魯思的最初幾年,塔察兒并沒有在當時的政治史上留下多少記錄。
這可能是因為他還年幼望輕,同時也多少與斡赤斤謀叛事件留下的消極影響有關。
貴由汗去世以後,塔察兒站在拔都一邊,支持拖雷的兒子蒙哥為大汗。
盡管這樣,塔察兒在蒙哥即位大會
大概就因為他經常以幼弟身份據守老營,也許還要加上他生性懶散,“早行睡的,晚行起的”(《元朝秘史》第195節),在成吉思汗統一漠北的早期軍事活動中,似乎難得見到他的行蹤。
1204年,鐵木真得到乃蠻太陽罕部将要進攻他們的消息,即在駐夏地帖麥該川(在洮兒河上遊支流特們河流域)召集忽裡台大會商讨對策。
部下中有人主張待秋來馬肥時再出兵。
斡赤斤竭力反對以“骟馬正瘦”為推辭贻誤戰機,憤然宣布:“我的骟馬每肥每有。
這般言語(按指太陽罕等人輕侮蒙古部的言辭)聽着如何可坐?”(《元朝秘史》第190節)鐵木真異母弟别裡古台也力主乘乃蠻不備主動出擊。
鐵木真遂決意及時進兵。
在與太陽罕部進行的納忽昆山決戰中,斡赤斤受命負責統帶供鐵木真陣前替換騎乘的從馬。
按蒙古舊制,凡“親禦上馬”之職,“國法常以心腹”(《元史·别裡古台傳》)。
可見斡赤斤受鐵木真寵信之深。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稱成吉思汗。
按千戶一百戶體制編組起來的全蒙古百姓,連同他們的牧地,按當時蒙古社會的制度,被分配給成吉思汗兄弟、子弟等組成的黃金家族的各個成員。
據《世界征服者史》,斡赤斤與他的母親诃額倫一起,分得一萬戶遊牧民;據《史集》,則斡赤斤分得五千戶,诃額倫分得三千戶。
因為诃額倫死後,這三千戶仍由守産的幼子斡赤斤繼承,所以實際上他總共分得八千戶,至于他最初的營盤在哪裡,今已不得詳考。
成吉思汗建國初期,晃豁壇氏出身的闊闊出是一個很有勢力的薩滿術士傳人,被稱為帖蔔騰格理(Teb-tenggei,譯言“告天人”)。
闊闊出的父親蒙力克很早就投靠鐵木真,後來又成為鐵木真寡母诃額倫的後夫,被鐵木真稱為額赤格(echige,譯言父親);闊闊出本人曾經代“蒙克騰格理”(monkeTenggeri,譯言“長生天”)立言,授予鐵木真統治全蒙古遊牧民的權力。
蒙力克父子建國時受命統率着一個千戶的本部族人衆①。
帖蔔騰格理卻不滿足,繼續收羅其他千戶的遊牧民。
連斡赤斤的份民也有一些跑去投靠他。
斡赤斤派人到闊闊出處,要求收回走失的份民,結果經受一番侮辱後被逐回。
斡赤斤親自前往交涉,也被迫對闊闊出下跪悔過;事後,他到成吉思汗前哭訴。
在蒙力克父子奉命來見成吉思汗時,斡赤斤和經他事先布置的三個力士,①《元朝秘史》載錄的九十五千戶那顔中,包括蒙力克的一個兒子脫栾扯兒必。
據《史集》則這家人共統率三個千戶,或許是從1206年時一個千戶分解而成的。
根據成吉思汗的授意,當場打死闊闊出。
從此,“蒙力克父子每的氣勢,遂消減了”(《元朝秘史》第246節)。
斡赤斤由此也鞏固了自己在鐵木真諸弟中最受兄長寵愛的地位。
從1211年起,成吉思汗統兵南下攻金。
1213年秋季,蒙古分兵三路大舉掃蕩中原諸州縣,斡赤斤與合撒兒一起領左軍,破薊州(今河北薊縣)、灤州(今河北灤縣)、平州(今河北盧龍)及遼西諸郡。
這次戰役以後,蒙古鞏固了對長城以外松漠地帶的占領。
因此翌年,弘吉剌、兀魯、忙兀、劄剌亦兒和亦乞列思五投下的營幕地,被遷至漠南草原。
與此同時,成吉思汗諸弟的份地,則全都調整到蒙古高原的東半部,稱為左手諸王或東道諸王。
斡赤斤的份地“位于蒙古遙遠的東北角,在他們的那一邊再也沒有蒙古部落了”①。
所指的地區當即今大興安嶺西麓、海拉爾河以南到哈拉哈河流域的大片地區。
1221年,長春真人邱處機奉召西行,觐見正在西域作戰的成吉思汗;途中曾參拜斡赤斤的大營。
邱處機的行經路線是:“渡河(按即哈拉哈河),北行三日。
四月朔,至斡辰(按即斡赤斤)大王帳下。
七日見。
”複自斡赤斤大帳,西行五日,乃至呼倫湖。
據此推測,當時斡赤斤的大營盤大緻可以确定在今新巴爾虎左旗之東的輝河畔②。
從幼子守産到争奪汗位的失敗成吉思汗西征時期,斡赤斤以幼弟身份留守漠北。
當時全權負責經略中原漢地的木華黎,名義上也在他節制之下。
漢文史料稱“皇弟斡真那顔統治中原”③;穆斯林史料中提到“他(按指成吉思汗)把契丹境内的土地分給他的兄弟斡赤斤那顔及幾個孫子”①。
這些記載,實際上反映的正是此種曆史情況。
蒙古和高麗的初期關系,是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間開始發展起來。
留守漠北的斡赤斤,因為自己的份地靠近東北,對于向高麗發展勢力表現出較大的興趣。
在這一時期,他幾次三番頒發“皇太弟國書”到高麗招谕,或“趣其貢獻”,或“察其納款之實”。
稍後幾代的斡赤斤後王也往往持有相同的傾向。
成吉思汗晚年,對斡赤斤的信任程度似乎有所減退。
但成吉思汗死後,斡赤斤仍然與拖雷、察合台一起,作為最有資格的推戴新大汗的諸王,在大朝會上,主持了窩闊台登上汗位的典禮。
根據拉施都丁的描寫,“察合台、拖雷和斡赤斤分别護持着窩闊台的右手、左手和腰部,把他扶上了合罕的大位”②。
窩闊台在位期間,未見斡赤斤參加南下攻金或出征西域的有關材料。
這時候,他的勢力顯然已經逾越大興安嶺,擴展到山嶺東麓草原乃至松嫩河川地區。
因此,當時南宋方面有關蒙古的情報說:“其頭頂分戍,則斡真之兵①《史集》第1卷第二分冊,頁72。
②參見陳得芝:《邱處機》,《中國地理學家評傳》。
另據《史集》,斡赤斤後王塔察兒的營幕地,在位于哈剌哈河流域的建忒該山區斡兒河畔。
也許這是斡赤斤的另一處大帳所在。
③黃溍:《合剌普華神道碑》,《黃金華集》卷二五。
①《世界征服者史》上冊,頁45。
②《史集》第2卷,頁30。
在遼東。
”(《蒙鞑備錄》)大約半個世紀之後,忙兀部貴族博羅歡提到東部草原諸王及投下的營幕地時說道:“昔太祖分封東諸侯,其地與戶,臣皆知之。
以二十為率,乃顔(按指斡赤斤後王)得其九,忙兀、兀魯、劄剌兒、弘吉剌、亦乞烈思五諸侯得其十一。
”(《元史·博羅歡傳》)博羅歡在這裡完全撇開合撒兒、合赤溫、别裡古台等其他“東諸侯”不提,表明他的這番話指的隻是“東諸侯”在漠南草地和大興安嶺東麓的駐牧形勢,而并不涉及漠北蒙古本部的份地分配情況。
博羅歡的話又表明,到至元中葉,今洮兒河流域及其以北,已經被人認為是斡赤斤後王理所當然的份地。
惟此種情勢似不始于“昔太祖分封東諸侯”時,大體上應是窩闊台時期斡赤斤勢力擴張的結果。
由于斡赤斤系後王在遼東占有大片份地,因此終元之世,他們在遼東政局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236年,窩闊台在滅金并且複括中州戶口的基礎上,以中原諸州民戶分賜諸王勳臣。
斡赤斤分得益都路及平、灤二州作為自己在華北的份地。
上述地區居民總戶數凡六萬二千一百五十六戶。
他的份民,在東西道諸王中,僅次于窩闊台自己的兒子貴由和成吉思汗幼子拖雷位下的戶數。
1241年,窩闊台死。
其子貴由及蒙哥先已奉召從西征途中東返,但還未到達蒙古。
皇後脫列哥那臨朝稱制,謀以濫行賞賜邀取宗親和大臣的擁護,朝政混亂。
斡赤斤欲乘人心浮動奪取汗位,遂率大軍從自己的兀魯思趨向汗庭。
脫列哥那聞訊後遣使質問,同時打算西遷以避其鋒。
斡赤斤臨事遲疑,又聞貴由引軍回朝已至葉迷立,于是很快撤回自己的份地。
1246年,貴由汗即位,宴飲一月後,即委任蒙哥與術赤之子斡兒答審理這一起未遂的篡位事件,正在參加忽裡台大會的斡赤斤受審後被處死。
塔察兒塔察兒(Taghachar),斡赤斤嫡孫,隻不幹之子。
1246年,斡赤斤因篡奪汗位事件被處死。
時隻不幹已死,塔察兒尚未成年,其同父異母兄帖木疊兒欲廢嫡自立。
斡赤斤藩府王傅撒吉思等人火速馳告汗庭。
攝政的乃馬真太後脫列哥那遂定議“皇太弟玺”授予塔察兒,由他繼任斡赤斤兀魯思汗①。
執掌斡赤斤兀魯思的最初幾年,塔察兒并沒有在當時的政治史上留下多少記錄。
這可能是因為他還年幼望輕,同時也多少與斡赤斤謀叛事件留下的消極影響有關。
貴由汗去世以後,塔察兒站在拔都一邊,支持拖雷的兒子蒙哥為大汗。
盡管這樣,塔察兒在蒙哥即位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