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進攻夏、金
關燈
小
中
大
”反而幸災樂禍,聽任不救。
夏都日漸不支。
到十二月,河堤決裂,水勢四潰。
這時,中興府城牆久經水淹,很容易倒塌,固然對西夏不利;但另一方面,蒙古軍營也被決堤之水倒灌,已無法繼續圍城。
中興之困,不解自救,對西夏來說是不利變成了有利。
成吉思汗眼看攻城不克,派西壁訛答入城谕降。
李安全竟滿口答應。
他登上城樓,與成吉思汗隔水相見,以納女稱臣為條件,向蒙古乞求和平。
成吉思汗這才決定退兵。
這時已是1210年之初了。
西夏經過這次打擊,從聯金抗蒙轉而依附蒙古、進攻金朝。
成吉思汗不但解除了攻金時的側後威脅,而且還可以利用西夏夾擊金國。
這樣,蒙古軍隊就能毫無顧忌地轉過來對付其垂涎已久的金朝了。
但是,由于成吉思汗在進攻金朝和西征西遼的過程中,不斷向西夏征兵,使西夏統治者感到負擔十分沉重,于是對蒙古漸漸疏遠。
這樣,又引起蒙古的不滿,侵西夏的戰争又爆發了。
1217年,成吉思汗封大将木華黎為太師國王,率軍侵金。
木華黎南下進攻金國的同時,又一次派軍隊攻打西夏,蒙古軍長驅直入,很快包圍了中興府,夏神宗李遵顼(夏襄宗李安全于1211年讓位給他)逃到西京(即靈州,今甯夏靈武),讓太子李德任守城。
面對強敵,李遵顼不得不再次向蒙古請降,蒙古軍撤退了。
1221年十月,木華黎由東勝渡河,準備經過西夏,進攻金朝的陝西地方。
李遵顼惶恐不已,急忙派大臣塔海去迎接木華黎,又派塔海绀蔔領兵五萬,追随木華黎進攻金朝。
李遵顼于1223年把王位讓給次子李德旺,自稱上皇隐退。
李德旺即位後深感蒙古勢力的可怕,想乘成吉思汗西征之機,聯合漠北諸部落,組成抗擊蒙古的聯盟。
這時木華黎已經去世,其子孛魯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從華北進攻西夏。
1224年九月,蒙古軍攻破銀州,夏兵幾萬人戰死,守将塔海被俘後遭到殺害,蒙古軍擄掠牲口、牛羊達數十萬之多。
李德旺不得不再次表示臣服,蒙古軍退走。
西夏在蒙古軍隊的一再打擊下,離覆亡的日期不遠了。
南攻金國 1127年,女真逼宋南遷,在中原立國。
金政權經過大定年間(1161年&mdash1189年)的全盛時代以後,國勢日漸衰落。
章宗以後,金朝各種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
統治階級為了維持腐朽豪華的生活,支付浩大的軍費,拼命搜括百姓。
其中為害最烈的兩種手段,一是以“括民田之冒稅者”為名,大量掠奪民間田地,其結果,到金末時,河南竟“官民地相半”;二是濫發錢币,緻使交鈔貶值,物價騰貴,甚至“萬貫唯易一餅”。
統治階級内部也殺機四伏。
皇室之内、權臣之間,黨同伐異,争奪不已。
軍隊的腐化尤其嚴重。
女真族軍隊以猛安(三百戶為一猛安)、謀克(十猛安為一謀克)制度編制而成。
入居内地後,長期不耕不戰,紀律松懈,士氣低落。
平時欺淩百姓,臨陣未戰先潰,幾乎不能打仗。
政治腐敗,黃河不治,釀成三次河堤大決口,洪水淹沒耕地,吞噬人畜,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經濟的殘破。
金朝的民族矛盾也很尖銳。
1161年,西北路契丹族人撒八、移剌窩斡領導的起義被鎮壓以後,對契丹族的統治日益嚴厲。
契丹人思複亡國之仇,蒙古強盛以後,經常有人投奔蒙古,願助其伐金。
為金守禦西北邊牆的汪古人,也先後投降蒙古,對金倒戈相向。
處在這種形勢下,成吉思汗加快了伐金的準備工作。
金國的北邊守将探得蒙古正忙于造箭制盾,且行營時令男子乘車以休養軍隊,覺察到它将要南下圖金,連忙向朝廷報告。
結果,這位将領卻反而以“擅生邊隙”之罪被打入牢中。
1208年,金章宗死。
衛紹王完顔永濟嗣登皇位,遣使傳诏蒙古。
這個完顔永濟,曾在淨州(治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境)接受成吉思汗的歲貢。
成吉思汗見他懦弱無能,對他頗為藐視。
永濟懷恨歸朝,曾請出兵攻打蒙古。
現在,奉接诏制的成吉思汗聽說新皇帝竟然是他,就向南面吐口水說:“我以為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
像這樣的懦夫難道也可以做嗎?還拜他作甚!”說罷翻身上馬,揮鞭而去。
金使把這件事報告到朝廷,永濟益怒,企圖待成吉思汗再次入貢時,設計害他。
成吉思汗從乣軍那裡得到這個消息,遂決意與金斷絕國交,預備對它用兵。
1210年春,金将在西北路邊牆上構築烏沙堡。
約在下半年,成吉思汗命大将哲别襲破烏沙堡,并略地而東。
哲别襲破烏沙堡,實際上是成吉思汗攻金的序幕。
到1211年春季,他就親自統率大軍南下了。
在親征之前,他像以往采取重大軍事行動時所做過的那樣,獨自一人登上高山,禱告天地,祈求“長生天”幫助他替被金朝殘殺的先祖俺巴孩複仇雪恨。
他不但利用“長生天”的感召力和複仇的口号來激勵自己的軍隊,而且還竭力利用金朝的民族矛盾。
夏都日漸不支。
到十二月,河堤決裂,水勢四潰。
這時,中興府城牆久經水淹,很容易倒塌,固然對西夏不利;但另一方面,蒙古軍營也被決堤之水倒灌,已無法繼續圍城。
中興之困,不解自救,對西夏來說是不利變成了有利。
成吉思汗眼看攻城不克,派西壁訛答入城谕降。
李安全竟滿口答應。
他登上城樓,與成吉思汗隔水相見,以納女稱臣為條件,向蒙古乞求和平。
成吉思汗這才決定退兵。
這時已是1210年之初了。
西夏經過這次打擊,從聯金抗蒙轉而依附蒙古、進攻金朝。
成吉思汗不但解除了攻金時的側後威脅,而且還可以利用西夏夾擊金國。
這樣,蒙古軍隊就能毫無顧忌地轉過來對付其垂涎已久的金朝了。
但是,由于成吉思汗在進攻金朝和西征西遼的過程中,不斷向西夏征兵,使西夏統治者感到負擔十分沉重,于是對蒙古漸漸疏遠。
這樣,又引起蒙古的不滿,侵西夏的戰争又爆發了。
1217年,成吉思汗封大将木華黎為太師國王,率軍侵金。
木華黎南下進攻金國的同時,又一次派軍隊攻打西夏,蒙古軍長驅直入,很快包圍了中興府,夏神宗李遵顼(夏襄宗李安全于1211年讓位給他)逃到西京(即靈州,今甯夏靈武),讓太子李德任守城。
面對強敵,李遵顼不得不再次向蒙古請降,蒙古軍撤退了。
1221年十月,木華黎由東勝渡河,準備經過西夏,進攻金朝的陝西地方。
李遵顼惶恐不已,急忙派大臣塔海去迎接木華黎,又派塔海绀蔔領兵五萬,追随木華黎進攻金朝。
李遵顼于1223年把王位讓給次子李德旺,自稱上皇隐退。
李德旺即位後深感蒙古勢力的可怕,想乘成吉思汗西征之機,聯合漠北諸部落,組成抗擊蒙古的聯盟。
這時木華黎已經去世,其子孛魯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從華北進攻西夏。
1224年九月,蒙古軍攻破銀州,夏兵幾萬人戰死,守将塔海被俘後遭到殺害,蒙古軍擄掠牲口、牛羊達數十萬之多。
李德旺不得不再次表示臣服,蒙古軍退走。
西夏在蒙古軍隊的一再打擊下,離覆亡的日期不遠了。
南攻金國 1127年,女真逼宋南遷,在中原立國。
金政權經過大定年間(1161年&mdash1189年)的全盛時代以後,國勢日漸衰落。
章宗以後,金朝各種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
統治階級為了維持腐朽豪華的生活,支付浩大的軍費,拼命搜括百姓。
其中為害最烈的兩種手段,一是以“括民田之冒稅者”為名,大量掠奪民間田地,其結果,到金末時,河南竟“官民地相半”;二是濫發錢币,緻使交鈔貶值,物價騰貴,甚至“萬貫唯易一餅”。
統治階級内部也殺機四伏。
皇室之内、權臣之間,黨同伐異,争奪不已。
軍隊的腐化尤其嚴重。
女真族軍隊以猛安(三百戶為一猛安)、謀克(十猛安為一謀克)制度編制而成。
入居内地後,長期不耕不戰,紀律松懈,士氣低落。
平時欺淩百姓,臨陣未戰先潰,幾乎不能打仗。
政治腐敗,黃河不治,釀成三次河堤大決口,洪水淹沒耕地,吞噬人畜,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經濟的殘破。
金朝的民族矛盾也很尖銳。
1161年,西北路契丹族人撒八、移剌窩斡領導的起義被鎮壓以後,對契丹族的統治日益嚴厲。
契丹人思複亡國之仇,蒙古強盛以後,經常有人投奔蒙古,願助其伐金。
為金守禦西北邊牆的汪古人,也先後投降蒙古,對金倒戈相向。
處在這種形勢下,成吉思汗加快了伐金的準備工作。
金國的北邊守将探得蒙古正忙于造箭制盾,且行營時令男子乘車以休養軍隊,覺察到它将要南下圖金,連忙向朝廷報告。
結果,這位将領卻反而以“擅生邊隙”之罪被打入牢中。
1208年,金章宗死。
衛紹王完顔永濟嗣登皇位,遣使傳诏蒙古。
這個完顔永濟,曾在淨州(治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境)接受成吉思汗的歲貢。
成吉思汗見他懦弱無能,對他頗為藐視。
永濟懷恨歸朝,曾請出兵攻打蒙古。
現在,奉接诏制的成吉思汗聽說新皇帝竟然是他,就向南面吐口水說:“我以為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
像這樣的懦夫難道也可以做嗎?還拜他作甚!”說罷翻身上馬,揮鞭而去。
金使把這件事報告到朝廷,永濟益怒,企圖待成吉思汗再次入貢時,設計害他。
成吉思汗從乣軍那裡得到這個消息,遂決意與金斷絕國交,預備對它用兵。
1210年春,金将在西北路邊牆上構築烏沙堡。
約在下半年,成吉思汗命大将哲别襲破烏沙堡,并略地而東。
哲别襲破烏沙堡,實際上是成吉思汗攻金的序幕。
到1211年春季,他就親自統率大軍南下了。
在親征之前,他像以往采取重大軍事行動時所做過的那樣,獨自一人登上高山,禱告天地,祈求“長生天”幫助他替被金朝殘殺的先祖俺巴孩複仇雪恨。
他不但利用“長生天”的感召力和複仇的口号來激勵自己的軍隊,而且還竭力利用金朝的民族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