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進攻夏、金
關燈
小
中
大
他在侵金戰争中,反複聲稱自己是被金朝滅國的契丹人的複仇者。
他并在遼東半島扶持起一個臣屬蒙古的“遼王”。
成吉思汗這一做法,對于部族成分十分複雜的金朝軍隊,起到了瓦解士氣的作用。
1211年七月,成吉思汗率領的一軍以哲别為前鋒,再次攻克烏沙堡。
金軍在蒙古騎兵突襲之下倉惶後撤。
八月,成吉思汗駐營于撫州(今河北張北),布置軍隊,強攻金朝重兵扼守的野狐嶺(在今河北張家口西北)。
他先派察罕了解虛實。
察罕回來報告說:“金軍&lsquo馬足輕動&rsquo,不像是久經沙場的勁旅,不足畏懼。
”成吉思汗于是下令擊鼓進軍。
結果,金軍慘敗,死者“蔽野塞川”。
蒙古軍乘銳追擊,大破潰兵。
金朝的精銳,大半喪失于此役。
與此同時,另一路軍隊由成吉思汗的三個兒子朮赤、窩闊台、察合台率領,從金西南路招讨司入邊。
戍守這裡邊牆的汪古部首領獻關,并引導蒙古軍大肆搶掠金西北邊沿諸州。
1212年,成吉思汗移軍攻金西京(今山西大同)。
因中流矢,撤圍退出長城。
1213年,成吉思汗會集大軍,再由野狐嶺入長城,在懷來(今河北懷來東)與金軍決戰。
金兵再次敗北。
這一仗以後,金精銳部隊幾乎被全部消滅,傷亡的士卒“如爛木般堆着”。
七月,大軍直指居庸關。
金人在居庸關外布鐵蒺藜百餘裡,冶鐵固關門,置重兵守城。
成吉思汗避實就虛,留部将與金兵對峙,自領精騎,兼夜循小徑移襲紫荊關。
黎明時,蒙古兵騎抵紫荊關,金守軍從酣夢中驚起,倉卒應戰,遂大敗。
蒙古軍由紫荊關入關。
這年秋天,成吉思汗兵分三路,遍掠華北諸州府。
随後,三路軍在中都附近會師。
1214年春,成吉思汗下營于中都北郊。
諸将請乘勝破城。
成吉思汗深知中都城牆堅實,不易攻下,所以甯肯以強兵作威懾,逼金求和。
這時的金朝廷,内則剛剛經曆權臣胡沙虎弑君另立的宮廷政變,外則驚悸于蒙古鐵騎的淩厲攻勢,因此正迫不及待地企圖與蒙古議和。
結果,金宣宗獻出已被殺死的前皇帝衛紹王永濟之女歧國公主,以及大批金帛、童男女各五百、駿馬三千,由丞相恭送成吉思汗出居庸關。
這年五月,金宣宗不顧部分廷臣和輿情的反對,決意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
六月,留駐中都南郊的部族軍隊乣軍嘩變降蒙。
成吉思汗聞訊,立即遣軍南下,與乣軍會合,複圍中都。
圍城之戰持續了将近一年。
翌年五月,中都城破。
屠戮和劫掠長達月餘,金宮殿被大火焚毀殆盡。
當時成吉思汗正在桓州避暑。
他派失吉忽秃忽等人把中都帑藏搶掠一空,全數北運。
在他親自主持征服金朝的這一整個階段中,他的政策始終以大規模的燒殺劫掠為顯著特點。
中都甫下,他又派兵南指,企圖騷擾南京。
但在河南遭到金兵反擊,随即渡河北歸。
1216年春,成吉思汗帶着大量的戰利品&mdash&mdash包括俘獲的工匠&mdash&mdash回到位于克魯倫河的大斡耳朵。
從中都金朝舊臣中,蒙古人獲得一個頗有聲名的人物,即耶律楚材。
他是遼皇族後裔,三歲喪父,由母親撫養成人。
耶律楚材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對天文地理、律曆術數及釋老醫蔔之說也有一定研究,是一個掌握了中原封建文化的契丹族知識分子。
宣宗南遷後,耶律楚材為中都留守所用。
蒙古軍攻克中都後,風聞其人。
1218年,他因成吉思汗召見北觐。
成吉思汗對這個身材修長、美髯宏聲的契丹人說:“遼金世仇,我為你報了仇。
”耶律楚材從容回答:“我父祖輩已經入朝侍奉金室。
既然做了它的臣下,難道還敢以君上為仇敵嗎?”《元史》評論說:“帝重其言,處之左右。
”其實,耶律楚材之所以為成吉思汗所器重,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他深谙星曆蔔筮之術的緣故。
蒙古人信奉薩滿教,凡遇到重大的決策,常常燒羊胛骨,根據骨頭上被火燒灼而成的裂縫預蔔兇吉。
耶律楚材是靠看星蔔卦來算命說鬼話的,在形式上要比燒驗羊骨頭深奧和神秘得多,所以很容易受到成吉思汗的寵信。
成吉思汗不呼其名,而稱他“吾圖撒合裡”,意即“長胡子”。
無論如何,耶律楚材因此得以久居成吉思汗近旁,并被當作“天賜我家”的奇才留給這位蒙古大汗的繼承人窩闊台汗,這就使他逐漸地有機會參與國政,在保護中原經濟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很有益的事情。
華北地區幾經殘破之後,成吉思汗便把他的注意力轉向蒙古草原的以西地區。
他決定把繼續經略華北的事業全權托付給大将木華黎。
1217年,他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明确宣布:“太行以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
”自此,他開始專意于西征的準備。
[1]本書曆史事件中涉及的月份,均為農曆月份。
&mdash&mdash編者注
他并在遼東半島扶持起一個臣屬蒙古的“遼王”。
成吉思汗這一做法,對于部族成分十分複雜的金朝軍隊,起到了瓦解士氣的作用。
1211年七月,成吉思汗率領的一軍以哲别為前鋒,再次攻克烏沙堡。
金軍在蒙古騎兵突襲之下倉惶後撤。
八月,成吉思汗駐營于撫州(今河北張北),布置軍隊,強攻金朝重兵扼守的野狐嶺(在今河北張家口西北)。
他先派察罕了解虛實。
察罕回來報告說:“金軍&lsquo馬足輕動&rsquo,不像是久經沙場的勁旅,不足畏懼。
”成吉思汗于是下令擊鼓進軍。
結果,金軍慘敗,死者“蔽野塞川”。
蒙古軍乘銳追擊,大破潰兵。
金朝的精銳,大半喪失于此役。
與此同時,另一路軍隊由成吉思汗的三個兒子朮赤、窩闊台、察合台率領,從金西南路招讨司入邊。
戍守這裡邊牆的汪古部首領獻關,并引導蒙古軍大肆搶掠金西北邊沿諸州。
1212年,成吉思汗移軍攻金西京(今山西大同)。
因中流矢,撤圍退出長城。
1213年,成吉思汗會集大軍,再由野狐嶺入長城,在懷來(今河北懷來東)與金軍決戰。
金兵再次敗北。
這一仗以後,金精銳部隊幾乎被全部消滅,傷亡的士卒“如爛木般堆着”。
七月,大軍直指居庸關。
金人在居庸關外布鐵蒺藜百餘裡,冶鐵固關門,置重兵守城。
成吉思汗避實就虛,留部将與金兵對峙,自領精騎,兼夜循小徑移襲紫荊關。
黎明時,蒙古兵騎抵紫荊關,金守軍從酣夢中驚起,倉卒應戰,遂大敗。
蒙古軍由紫荊關入關。
這年秋天,成吉思汗兵分三路,遍掠華北諸州府。
随後,三路軍在中都附近會師。
1214年春,成吉思汗下營于中都北郊。
諸将請乘勝破城。
成吉思汗深知中都城牆堅實,不易攻下,所以甯肯以強兵作威懾,逼金求和。
這時的金朝廷,内則剛剛經曆權臣胡沙虎弑君另立的宮廷政變,外則驚悸于蒙古鐵騎的淩厲攻勢,因此正迫不及待地企圖與蒙古議和。
結果,金宣宗獻出已被殺死的前皇帝衛紹王永濟之女歧國公主,以及大批金帛、童男女各五百、駿馬三千,由丞相恭送成吉思汗出居庸關。
這年五月,金宣宗不顧部分廷臣和輿情的反對,決意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
六月,留駐中都南郊的部族軍隊乣軍嘩變降蒙。
成吉思汗聞訊,立即遣軍南下,與乣軍會合,複圍中都。
圍城之戰持續了将近一年。
翌年五月,中都城破。
屠戮和劫掠長達月餘,金宮殿被大火焚毀殆盡。
當時成吉思汗正在桓州避暑。
他派失吉忽秃忽等人把中都帑藏搶掠一空,全數北運。
在他親自主持征服金朝的這一整個階段中,他的政策始終以大規模的燒殺劫掠為顯著特點。
中都甫下,他又派兵南指,企圖騷擾南京。
但在河南遭到金兵反擊,随即渡河北歸。
1216年春,成吉思汗帶着大量的戰利品&mdash&mdash包括俘獲的工匠&mdash&mdash回到位于克魯倫河的大斡耳朵。
從中都金朝舊臣中,蒙古人獲得一個頗有聲名的人物,即耶律楚材。
他是遼皇族後裔,三歲喪父,由母親撫養成人。
耶律楚材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對天文地理、律曆術數及釋老醫蔔之說也有一定研究,是一個掌握了中原封建文化的契丹族知識分子。
宣宗南遷後,耶律楚材為中都留守所用。
蒙古軍攻克中都後,風聞其人。
1218年,他因成吉思汗召見北觐。
成吉思汗對這個身材修長、美髯宏聲的契丹人說:“遼金世仇,我為你報了仇。
”耶律楚材從容回答:“我父祖輩已經入朝侍奉金室。
既然做了它的臣下,難道還敢以君上為仇敵嗎?”《元史》評論說:“帝重其言,處之左右。
”其實,耶律楚材之所以為成吉思汗所器重,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他深谙星曆蔔筮之術的緣故。
蒙古人信奉薩滿教,凡遇到重大的決策,常常燒羊胛骨,根據骨頭上被火燒灼而成的裂縫預蔔兇吉。
耶律楚材是靠看星蔔卦來算命說鬼話的,在形式上要比燒驗羊骨頭深奧和神秘得多,所以很容易受到成吉思汗的寵信。
成吉思汗不呼其名,而稱他“吾圖撒合裡”,意即“長胡子”。
無論如何,耶律楚材因此得以久居成吉思汗近旁,并被當作“天賜我家”的奇才留給這位蒙古大汗的繼承人窩闊台汗,這就使他逐漸地有機會參與國政,在保護中原經濟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很有益的事情。
華北地區幾經殘破之後,成吉思汗便把他的注意力轉向蒙古草原的以西地區。
他決定把繼續經略華北的事業全權托付給大将木華黎。
1217年,他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明确宣布:“太行以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
”自此,他開始專意于西征的準備。
[1]本書曆史事件中涉及的月份,均為農曆月份。
&mdash&mdash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