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序 英譯本“書前”
關燈
小
中
大
留着哪天當個新鮮的禮送給我的,到銀婚日子什麼的。
可是現在我既然自己預備要寫傳了,他想還是把稿子拿出來罷。
我看他寫的我倒是我。
他寫到我的生平,過的像我,覺着也像我。
可是他用的文字是純粹的國語,不是我說的話。
還有說到我們認得以前的那段他常常把人弄錯了,把事情前後的次序也弄颠倒了。
所以我說我最好把它修改一下子。
他說:“算了罷,我想頂好還是你自己重新起頭兒好好兒寫成一部書罷。
” 最後一下推動的是從賽珍珠和他的先生理查·瓦爾施來的。
有一天在飯局上他們告訴我,說我那食譜剛出版的時候,有個波爾的模的寫書評的說:“欵,這位太太應該寫部書欵!”我說: “好!我打算寫部自傳。
”他們就說: “好,你寫了我們就給你印。
” 那麼就剩了等亞洲出版社或者戴約翰公司到哪兒找幾十萬鉛字來排版了。
他們既然沒有中國鉛字,大家想想還是把這東西整個的翻譯成英文還省事一點。
談到這裡,一桌子客人都回過頭來看着元任。
現在這英文版就是那一看的結果。
現在這部書并不是那種某某名人口述某某人筆記一類的書,因為這是我自己已經寫出來的了。
這也不全是一部中文書的英譯版,因為中文還沒有出版呢1。
并且出起中文版來的時候,裡頭說的話也不會完全一樣。
因為比方中國的婚禮喪禮咧等等風俗,對中國人用不着那麼羅羅唆唆的解釋,可是巡警給的一張“票子”要是不說明是開車犯規的傳票,一個中國的讀者也許認為是送的一張戲票呐。
所以這書雖然起頭用中文寫的,本來是預備給外國人看的。
但是我的丈夫有時候也不乖乖的翻譯,有時候把我的簡單的中文譯成基本英語,可是有時候寫寫就寫成他那種形容加形容的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的學術派的文章了。
現在我要鄭重申明,中文裡頭沒有像英文那種句子套句子、我從來也學不會的那種“相關附屬句”。
那麼他又喜歡成心用矛盾的字眼來逗笑。
我覺得人生裡頭沒有相關附屬句就夠複雜的了,不用逗字眼就夠矛盾的了。
我有時候抓着了他玩那些把戲就加了腳注來表示抗議,可是我不敢包全都抓着了沒有漏的。
他翻譯對話比翻譯我的感想多半較準确一點。
我不大發概括的議論,偶而有也比較直接簡單,要是有些論調像很深奧或是很抽象,那就是他把我太翻譯的成了個哲學家了。
我對于誰說的什麼話記得最清楚。
書裡的對話有十分之二是記得一字不離的,又十分之三是差不多一字不離的,其餘的是所說的内容如此。
對話的英譯照我看起來翻的不錯。
在有幾處他把說事情的次序給調換了,把事情的結局先不說,一直留到最後再&mdash&mdash 可是我的好韻卿欵,那是編故事的章法欵!&mdash&mdash 可是這不是編的故事嘛!我還是喜歡把事情都先說明白了,有好幾處我還是非得把事情的結局起頭就宣布了,讓讀者早知道是怎麼回事。
我常常晚上看偵探小說,太長看不完,又怕睡不着,我就偷偷的看看後頭。
我對于我這自傳的英文本的印象就仿佛看一個中國女人的油畫的畫像。
一個油畫無論畫的多麼好多麼象,從中國人眼光看總免不了有點洋味。
不過除了用毛筆在絹上給我畫像,要是非得用油在帆布上面,我覺得現在這幅畫最好也就好到這樣子了&mdash&mdash 好說好說,韻卿&mdash&mdash 可是我還是喜歡絹一點。
楊步偉 趙元任 一九四七在麻省劍橋
可是現在我既然自己預備要寫傳了,他想還是把稿子拿出來罷。
我看他寫的我倒是我。
他寫到我的生平,過的像我,覺着也像我。
可是他用的文字是純粹的國語,不是我說的話。
還有說到我們認得以前的那段他常常把人弄錯了,把事情前後的次序也弄颠倒了。
所以我說我最好把它修改一下子。
他說:“算了罷,我想頂好還是你自己重新起頭兒好好兒寫成一部書罷。
” 最後一下推動的是從賽珍珠和他的先生理查·瓦爾施來的。
有一天在飯局上他們告訴我,說我那食譜剛出版的時候,有個波爾的模的寫書評的說:“欵,這位太太應該寫部書欵!”我說: “好!我打算寫部自傳。
”他們就說: “好,你寫了我們就給你印。
” 那麼就剩了等亞洲出版社或者戴約翰公司到哪兒找幾十萬鉛字來排版了。
他們既然沒有中國鉛字,大家想想還是把這東西整個的翻譯成英文還省事一點。
談到這裡,一桌子客人都回過頭來看着元任。
現在這英文版就是那一看的結果。
現在這部書并不是那種某某名人口述某某人筆記一類的書,因為這是我自己已經寫出來的了。
這也不全是一部中文書的英譯版,因為中文還沒有出版呢1。
并且出起中文版來的時候,裡頭說的話也不會完全一樣。
因為比方中國的婚禮喪禮咧等等風俗,對中國人用不着那麼羅羅唆唆的解釋,可是巡警給的一張“票子”要是不說明是開車犯規的傳票,一個中國的讀者也許認為是送的一張戲票呐。
所以這書雖然起頭用中文寫的,本來是預備給外國人看的。
但是我的丈夫有時候也不乖乖的翻譯,有時候把我的簡單的中文譯成基本英語,可是有時候寫寫就寫成他那種形容加形容的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的學術派的文章了。
現在我要鄭重申明,中文裡頭沒有像英文那種句子套句子、我從來也學不會的那種“相關附屬句”。
那麼他又喜歡成心用矛盾的字眼來逗笑。
我覺得人生裡頭沒有相關附屬句就夠複雜的了,不用逗字眼就夠矛盾的了。
我有時候抓着了他玩那些把戲就加了腳注來表示抗議,可是我不敢包全都抓着了沒有漏的。
他翻譯對話比翻譯我的感想多半較準确一點。
我不大發概括的議論,偶而有也比較直接簡單,要是有些論調像很深奧或是很抽象,那就是他把我太翻譯的成了個哲學家了。
我對于誰說的什麼話記得最清楚。
書裡的對話有十分之二是記得一字不離的,又十分之三是差不多一字不離的,其餘的是所說的内容如此。
對話的英譯照我看起來翻的不錯。
在有幾處他把說事情的次序給調換了,把事情的結局先不說,一直留到最後再&mdash&mdash 可是我的好韻卿欵,那是編故事的章法欵!&mdash&mdash 可是這不是編的故事嘛!我還是喜歡把事情都先說明白了,有好幾處我還是非得把事情的結局起頭就宣布了,讓讀者早知道是怎麼回事。
我常常晚上看偵探小說,太長看不完,又怕睡不着,我就偷偷的看看後頭。
我對于我這自傳的英文本的印象就仿佛看一個中國女人的油畫的畫像。
一個油畫無論畫的多麼好多麼象,從中國人眼光看總免不了有點洋味。
不過除了用毛筆在絹上給我畫像,要是非得用油在帆布上面,我覺得現在這幅畫最好也就好到這樣子了&mdash&mdash 好說好說,韻卿&mdash&mdash 可是我還是喜歡絹一點。
楊步偉 趙元任 一九四七在麻省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