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序 英譯本“書前”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家結論既然總是歸我太太,那麼序論就歸我了。
這部書是講一個人的。
我太太凡是對于人的事情都有興趣,所以她就講這個人。
我對于書都有興趣,所以我就來講這部書。
我太太在一九一三那麼早就起頭兒寫自傳了。
她起初拿它像個小說那麼寫的,可是不久就感覺到真事情比編的故事更有意思,直接簡單的叙事比作文章更有力。
可是在那人人都之乎者也的寫文章的時代,就缺乏一種直接了當的文字來叙述她這直接了當性格的人。
所以她寫了沒有多少就沒寫下去,原稿也早就丢了。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史以來一直到胡适的文學革命,凡是提起筆來就是寫文言。
除了極少數的小說跟更少數的宋儒理學跟唐朝的語錄之外,沒有東西不寫文言的。
公文,事務信,連家信都是寫文言的。
白話并不是不能寫,就是習慣上不興寫。
文學革命的大功勞就是把一向不興幹的事情變成興的了。
在傳記著作當中胡适就以身作則寫了一篇白話的《李超傳》(見《胡适文存》一集卷四)。
李超這小姐本來很少人知道,後來那篇傳記在哈佛中文第三科作了必修讀物之一,所以很多美國漢學界裡的人都記得李超是誰了。
在自傳當中,當然胡适的《四十自述》是一個最早的白話自傳的榜樣。
我太太寫東西倒不是要學胡适的白話文體裁。
在思想上,在文化上,好些革命前鋒本人往往仍舊留着些傳統的習慣,連《新青年》裡“文學改良刍議”放第一炮的那篇文章都還是用文言寫的呐。
我太太所受的文學革命影響就是現在有了這種風氣,她就可以放心愛怎麼想就怎麼說,愛怎麼說就怎麼寫,現在不但不怕人笑,并且還時髦了。
我太太倒不是像我這麼淨愛寫純粹的北平口語,寫一處方言的純粹的口語固然是有學術上的價值,因為還是一種社會史實的記錄。
可是我太太是在那兒寫她自己一生的事情,她既然不說任何一處的純粹的方言,無論是北平話還是南京話,那麼她就怎麼說就怎麼寫了。
她并不特别寫什麼體裁。
外國有句常言說,什麼樣兒人,什麼樣兒文。
那麼現在有了一種可以寫書的文字是一回事,可是寫它又是一回事。
在八個月以前她才真正開始寫&mdash&mdash 不是的,元任,你記錯了。
八個月以前是你開始翻譯成英文。
我的中文一年前就起頭了。
對了,韻卿,你是一年前就起頭兒了,那麼有一天我太太上紐約去的時候,賽珍珠就出主意問她要不要寫一篇短的&mdash&mdash 元任,你又搞錯了。
那一次我并沒有碰見賽珍珠。
是林語堂太太告訴我說賽珍珠問好不好讓她&mdash&mdash 欵,韻卿,這東西是你在這兒寫還是我在這兒寫呀?要是你老那麼打岔我怎麼&mdash&mdash 何不算倆人同寫的呐?&mdash&mdash 這倒也是個辦法。
那麼你就打這兒接下去罷,韻卿!&mdash&mdash 好,我接着講。
那麼林太太說她也許可以給我寫一個短的傳記,也許成一篇文章的樣子。
她認得了我二十五年了,就隻須知道知道我早年的事情就行了。
我告訴我丈夫這個話,并且說我既然好些年前曾經寫我自己的事情,最好還是我自己寫完它罷。
“我已經給你寫了一個傳了嘛。
”他說。
我說:“幾時啊?在哪兒啊?你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嘛。
” “沒有,我沒說過。
我是十九年前起頭兒寫的。
” 他就拿出了一劄四十張的寫得密密的稿子給我看。
這稿子當一篇文章太長,當一部書又太短。
逢是本來不打算發表的。
他原是
這部書是講一個人的。
我太太凡是對于人的事情都有興趣,所以她就講這個人。
我對于書都有興趣,所以我就來講這部書。
我太太在一九一三那麼早就起頭兒寫自傳了。
她起初拿它像個小說那麼寫的,可是不久就感覺到真事情比編的故事更有意思,直接簡單的叙事比作文章更有力。
可是在那人人都之乎者也的寫文章的時代,就缺乏一種直接了當的文字來叙述她這直接了當性格的人。
所以她寫了沒有多少就沒寫下去,原稿也早就丢了。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史以來一直到胡适的文學革命,凡是提起筆來就是寫文言。
除了極少數的小說跟更少數的宋儒理學跟唐朝的語錄之外,沒有東西不寫文言的。
公文,事務信,連家信都是寫文言的。
白話并不是不能寫,就是習慣上不興寫。
文學革命的大功勞就是把一向不興幹的事情變成興的了。
在傳記著作當中胡适就以身作則寫了一篇白話的《李超傳》(見《胡适文存》一集卷四)。
李超這小姐本來很少人知道,後來那篇傳記在哈佛中文第三科作了必修讀物之一,所以很多美國漢學界裡的人都記得李超是誰了。
在自傳當中,當然胡适的《四十自述》是一個最早的白話自傳的榜樣。
我太太寫東西倒不是要學胡适的白話文體裁。
在思想上,在文化上,好些革命前鋒本人往往仍舊留着些傳統的習慣,連《新青年》裡“文學改良刍議”放第一炮的那篇文章都還是用文言寫的呐。
我太太所受的文學革命影響就是現在有了這種風氣,她就可以放心愛怎麼想就怎麼說,愛怎麼說就怎麼寫,現在不但不怕人笑,并且還時髦了。
我太太倒不是像我這麼淨愛寫純粹的北平口語,寫一處方言的純粹的口語固然是有學術上的價值,因為還是一種社會史實的記錄。
可是我太太是在那兒寫她自己一生的事情,她既然不說任何一處的純粹的方言,無論是北平話還是南京話,那麼她就怎麼說就怎麼寫了。
她并不特别寫什麼體裁。
外國有句常言說,什麼樣兒人,什麼樣兒文。
那麼現在有了一種可以寫書的文字是一回事,可是寫它又是一回事。
在八個月以前她才真正開始寫&mdash&mdash 不是的,元任,你記錯了。
八個月以前是你開始翻譯成英文。
我的中文一年前就起頭了。
對了,韻卿,你是一年前就起頭兒了,那麼有一天我太太上紐約去的時候,賽珍珠就出主意問她要不要寫一篇短的&mdash&mdash 元任,你又搞錯了。
那一次我并沒有碰見賽珍珠。
是林語堂太太告訴我說賽珍珠問好不好讓她&mdash&mdash 欵,韻卿,這東西是你在這兒寫還是我在這兒寫呀?要是你老那麼打岔我怎麼&mdash&mdash 何不算倆人同寫的呐?&mdash&mdash 這倒也是個辦法。
那麼你就打這兒接下去罷,韻卿!&mdash&mdash 好,我接着講。
那麼林太太說她也許可以給我寫一個短的傳記,也許成一篇文章的樣子。
她認得了我二十五年了,就隻須知道知道我早年的事情就行了。
我告訴我丈夫這個話,并且說我既然好些年前曾經寫我自己的事情,最好還是我自己寫完它罷。
“我已經給你寫了一個傳了嘛。
”他說。
我說:“幾時啊?在哪兒啊?你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嘛。
” “沒有,我沒說過。
我是十九年前起頭兒寫的。
” 他就拿出了一劄四十張的寫得密密的稿子給我看。
這稿子當一篇文章太長,當一部書又太短。
逢是本來不打算發表的。
他原是